登陆注册
14352700000013

第13章 黄道婆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与这道风景线不相称的是,其中的女性,实在是太少了,真正是寥若晨星。尤其是女发明家,可以举出姓名的,大概只有本文的主人公黄道婆一人而已。

关于黄道婆的生平事迹,封建社会的历史书上很少记载,仅在元代末年一些笔记小说里略有反映。根据这些反映,可知她是当时的松江乌泥泾(今上海龙华)人,大概生于南宋末年,卒于元代初年。黄道婆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棉织业发展的时代。我国棉织业出现比较晚,在棉花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前,丝、麻是我国先民的主要衣着原料。考古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至迟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丝织技术。到了汉朝,我国丝织技术发展得更加成熟。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的丝麻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

但是,相对于丝麻纺织业来说,我国内地棉织业的发展就比较晚了。棉花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在非洲和南亚次大陆。产于这些地方的棉花,后来经西亚、东南亚等不同途径传入我国,先是传到云南、新疆等地,后来又逐渐传入内地的黄河、长江流域。到了宋代,长江流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棉花种植。

棉花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原料,是历史的必然。丝织品从采桑养蚕、缫丝拈线,到织成衣物,环节多,成本高,非一般人所能享用;麻织品从种麻、沤麻、剥离麻皮、抽出纤维,到纺织成线,同样存在工序多、效率低的缺陷,而且其御寒效果也不好。棉花因为可以“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而且御寒效果好,穿着舒服,加之成本低廉,所以受到人们欢迎。自棉花传入我国内地以后,棉布就逐步取代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衣着原料。

但是,当时内地的棉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人们对去籽、弹松、并条、纺纱等工序的处理还很原始。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因而改革棉花加工工具、提高纺织技术,就成为当时棉纺织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黄道婆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她是适应时代要求而涌现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

黄道婆出身贫苦,因生活所迫,十二三岁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像多数童养媳一样,黄道婆的童养媳生活也是暗无天日的。在丈夫家里,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一边负担繁重的劳动,一边还要忍受公婆的非人虐待,挨打受气是家常便饭。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这种虐待,她无法做公开的反抗,只好忍气吞声。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婆的虐待与日俱增。黄道婆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她萌发了逃离这个家庭的念头。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黄道婆又受到了公婆的毒打,并被关在房子里不准吃饭。黄道婆忍无可忍,她终于下定了离开这个家庭的决心。于是,趁着晚上夜深人静、公婆和丈夫都已熟睡的机会,黄道婆悄悄溜出家门,踏上了离家之路。

逃离家门之后,为了躲开丈夫有可能的追赶,黄道婆直奔黄浦江边,躲进一条停泊在江边的海船上。她只有一个念头:随船四海漂流,离家越远越好。

天亮了,船主起锚开船,发现了黄道婆。黄道婆哭诉了自己的遭遇,船主十分同情,让她留在了船上。就这样,黄道婆随船来到了远离自己家乡的海南岛南部的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崖县。

崖州是海南少数民族黎族的聚居地。黄道婆随船来到这里,十分幸运。在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一个从来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地生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使她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遭遇,从生活上给了她很多照顾,使得黄道婆很快就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海南岛是当时两广地区棉纺织业的中心。特别是崖州,棉纺织业相当发达。崖州的黎族妇女都以棉纺织为业。她们所掌握的纺织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她们纺织的“黎幕”、“黎单”、“鞍搭”、“花被”、“缦布”等产品极其精致,全国闻名。黄道婆在当地安顿下来以后,开始向黎族妇女学习她们的纺织技术。黎族同胞也热情地帮助她,不仅在生活上给她以照顾,而且把她们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纺织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黄道婆心灵手巧,非常虚心,加之从小受苦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因此在不长时间里就掌握了这些技术,并且还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对之有所发展。时光流逝,黄道婆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纺织技术能手。解决各类纺织技术问题,她得心应手。她织出的物品,精美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地的黎族同胞。

黄道婆在崖州生活了二三十年之久,和当地黎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离家出走时那种义无反顾的情绪逐渐消失,她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思乡之情愈来愈迫切。她渴望着让家乡父老分享自己学到的先进的纺织技术。到了元贞年间,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辞别依依不舍的黎族同胞,带着黎族人民创制的先进的纺织工具,搭顺道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乌泥泾。

有几句民间歌谣是这样唱的: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一首在原上海松江一带世代相传的歌谣,这首歌形象地表达了当地民众对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并积极传播新的纺织技术的感激之情。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黄道婆回到乌泥泾后,看到自己的家乡依然像过去一样土地贫瘠,人民穷困,棉织业落后,棉纺织技术极其原始,还不如崖州,感到十分心痛。她决心利用自己在崖州学到的先进棉纺织技术,改革当地的棉纺织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实实在在做点儿事。

黄道婆在革新棉纺织技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她为了适应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棉纺织技术的完整的新工艺。在这套新工艺中,黄道婆对“擀、弹、纺、织”等项内容的革新最为引人注目。

所谓“擀”,是用“擀”的方法除去棉花中的棉籽,这是整套棉纺织工序的第一步。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过程中的一道难关。因为棉籽生于棉桃内部,为数又多,很难将其脱去。当时人们大都是用手直接将棉桃中的棉籽剥去,也有用手推铁棍将其挤出的。这些方法效率都非常低,以至于原棉常常积压在去棉籽这道工序上。黄道婆以黎族的踏车为基础,创造出一种轧车,专门用来轧棉籽。这种轧车的主要结构为一对碾轴,是由一根直径较小的铁轴,配合一根直径较大的木轴组成的。两个轴上都装有曲柄转轴,操作时由两人转动碾轴,另一人将棉桃喂人两轴中间的空隙里,利用这两根直径不同、速度不等、回转方向相反的碾轴相互碾轧,将棉籽从棉桃里挤出来。这种轧车较之手剥棉籽不仅省力,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它的出现,是当时皮棉生产中一件重大技术革新。马克思曾经提到,直到18世纪末,在盛产棉花的美国南部,奴隶主仍然驱使奴隶用手剥除棉籽。1793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在此之前,一个黑人紧张地劳动一天,未必能剥离出一磅棉花。现在我们看到,比惠特尼早近5个世纪,黄道婆已经率先做出了这项发明。

接下去是“弹”。剥离棉籽后的皮棉,板结在一块,无法用来纺纱,必须将其弹松。传统的方法是用一尺多长的小竹弓来弹松棉花的。这种小竹弓用竹做弧,用线做弦,弹力小,效率低。黄道婆把小弓改成了四尺长的大弓,用绳弦代替线弦,而且还用檀木做的槌子击弦弹棉。这样比原来用手指弹拨的小竹弓效率高多了。弹棉的速度快了,弹出的棉花也均匀细致,为后面的纺纱、织造工序提高质量创造了条件。黄道婆改进的这种弹弓,直到现在有时在农村还能见到。

“纺”是指纺纱。当时松江一带用的棉纺车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而且这种车的原动轮较大,纺锭的转速较快,纺纱时棉纱往往因牵伸不及造成拈度过高而易于崩断。针对这种情况,黄道婆对传统纺车做了几处大胆的改动:首先是增加纱锭,由一枚变为三枚,并将手摇改为脚踏,从而使劳动强度有所降低,功效却大大提高;其次是改动原动轮的轮径,使之适当缩小,这就降低了纺锭转速,解决了棉纱断条问题。经黄道婆改进的这种三锭脚踏纺车,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就得到推广,被人们广泛采用。三锭脚踏纺车是纺织技术史上的一大发明,它比欧洲出现的类似纺车早了几个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这种三锭脚踏纺车操作起来也不是太难,一般妇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都能掌握。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经说过,当英国人未发明珍妮纺纱机时,德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有两个纱锭的纺车,但要找到能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却几乎和找双头人一样不易。而黄道婆发明的纺车却是三锭的,并且一般人都能掌握。由此更可以看出黄道婆这一发明的意义。

“织”则指织布。黄道婆把江南先进的丝麻制作技术运用到棉织业中,并吸收了黎族同胞棉织技术的优点,总结出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工艺。利用这套工艺,黄道婆与家乡妇女在她们织的被、裙、带、手巾等产品上,织出了折枝、团风、棋局、图案字等纹饰,这些纹饰,鲜艳如画、风格生动,因而风行一时。她们所织的乌泥泾被,成为驰名全国的产品。黄道婆的努力,带动了自己家乡及其周围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后来的乌泥泾及其所在的松江一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赢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声誉。

黄道婆回到自己的故乡后,没过多少年就去世了。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勤奋,革新了传统的棉纺织技术,使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黄道婆对家乡人民的贡献是无私的。在古代中国,有一个陋习:人们一旦有了一技之长,往往要把其中的诀窍隐藏起来,密不示人。黄道婆没有沾染上这一恶习。她以她博大的胸怀,把她所掌握的一切新技术,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了家乡的人民。

黄道婆刚去世不久,当地民众就公推一赵姓乡宦为首,为她建立了一所祠院,以表彰她的功绩。这一祠院不久毁于战火,于是,另一位张姓乡宦又挺身而出,重新建造了祠院。

此外,在松江一带,供奉黄道婆的祠院,还有好几处,如现在上海市南区的先棉祠、豫园内的跋织亭等。可见当地人民对她的尊敬和怀念是如何深厚。

1957年4月,上海市为纪念这位古代技术革新家,为她重新修整了墓园,并在墓前树起石碑,碑上记载了她的业绩。黄道婆墓园的修复,为人们缅怀这位伟大的纺织技术革新家,提供了一个理想去处。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女性发明家。她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同类推荐
  •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写 出了无数优美的诗句去赞美和歌颂它,我们也徜徉其中,感 受着它的魅力。
  •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还在为你笨拙的口才和糟糕的人际沟通而烦恼吗?还在为你枯燥的演讲和怯懦的临场表现而担忧吗?就请你看一看本书,它会告诉你谈话时怎样多些赞美。如何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与对方交谈。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就能在交谈时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友善,而且,能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与其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目的。在你翻阅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已经能口若悬河、应对自如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 中华劝世歌谣荟萃

    中华劝世歌谣荟萃

    本书共精选了中国历代著名的劝世歌谣、诗词300余首,分为劝学励志、修身养性、醒世明理、安身立命、进退得失、亲情伦理等六大篇。
  •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老板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同事是善意还是别有用心?朋友的态度究竟是冷还是热?面试官是真的认可我吗?……你是不是也在为这些交际中碰到的问题绞尽脑汁呢?行走社会,识人本领是重要的资本。那么,怎样从一句话了解对方的心思而见机行事呢?本书涉及了不同人际互动情境中经常使用的人际暗语,对大量生动的案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教你如何读出他人的话外音、潜台词,成为知己知彼的交际达人,在人际圈中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交际主动权。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大汉江山

    网游之大汉江山

    一个处处碰壁的屌丝,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情感花白。在机遇来临时一款超级游戏的问世,看主角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如何从一个中上游戏水平成长成为巅峰高手的,当你在游戏里有了一手好操作,一身好装备的时候该当如何,好男儿当扬我大汉之威让四方皆来朝拜!竞技,江湖,国战,一直都会流传着我的传说
  • 异世悠然之睥睨天下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青云崛起

    青云崛起

    青云之路,登天之梯,壮志凌云!儿女之情,兄弟之义,感天动地!命运齿轮不息,天命之争再起,且看此间恩怨情仇绵绵不休!
  •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天堂刺客

    网游之天堂刺客

    苍茫之空,杀之无形,遁入无影,是为刺客。
  • 荒仙帝记

    荒仙帝记

    人族被欺,血泪悲歌!少年叶命为己修命,为人族修命。成仙帝转世,修至尊仙术,六界动荡起,一人撑起人族一片天。人族不可欺,血债皆偿还!
  • 毒爱:纸上的爱情

    毒爱:纸上的爱情

    如果从不曾追逐,是不是意味着并不爱?可若当爱成瘾,亦如毒药。放不开手,誓必沉沦!如果遍寻不到,是不是意味着要就此放手?其实,世间上还有另一种爱。它的名字叫做,遗忘!
  • 网游之异界霸主

    网游之异界霸主

    一个身患绝症的女生网游老手玩最后一次游戏却不曾想,在这个看似是古风的游戏中,却似异界的游戏中收获到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收获到最真挚的感情既然生命有限,为何不在游戏里玩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各种精彩,各种离奇,请大家不要错过!!!
  • 总裁爹地讨厌你:别碰我妈咪!

    总裁爹地讨厌你:别碰我妈咪!

    当她一步步靠近他的时候,有些失望,他的礼服满是褶皱,眼睛里布满血丝,身上还有昨晚狂欢留下的刺鼻的酒气,甚至,她还闻到了欢场女人惯用的浓烈的香水味……但是,今天她就是他的妻子了,“我愿意”,她偷偷吻住他的唇。“本来不想碰你,既然你这么主动,来吧!”他翻身将她压在身下,邪魅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