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滨海名城热那亚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从小未受到正规教育。但他自幼聪颖过人,富于幻想,机智勇敢。大约14岁时,就被未知的海洋所诱惑,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每次出海,他都有不同的目的,想看看远离陆地的海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种善于思考的大脑使他积累了许多海上生活的经验。仅1466~1474年间,就多次参加过地中海的近海航行,后来又以水手的身份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北海、冰岛一带。1476年,他参加了到北欧的护航队,在葡萄牙南部海域遇难,船毁人伤,机敏的哥伦布跳海幸免于难。
这一时期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异常发达。哥伦布对亨利亲王不断派船去寻找到中国和印度的航路,深为羡慕,发誓要亲自驾船去开辟通向东方的航路。因此,他移居葡萄牙,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狂热的学习时期。他学会了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并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尤其是地理学方面的书籍,使他坚信地圆说。他不仅学会了一手绘制地图的好技术,而且熟练地掌握了驾船技术以及罗盘和各种航海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确定船位的方法,也非常精通。这一切,使哥伦布具备了率船去远航的能力。
促使哥伦布远航抱负的另一动力是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一书。该书所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富庶世界的情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认为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东方诸国。他是多么渴望得到黄金啊!他觉得:“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于是,向西航行,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路,成为他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那个时候,即使是相信地圆说的人,也搞不清地球表面有多少陆地、多少海洋,至于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更是概念模糊,总以为地球上除了欧洲、亚洲、非洲外,再没有别的陆地了。这三大洲之外,则是无边无际的辽阔海洋。就是人们所知道的陆地,它们究竟有多大,伸展到何方,了解得也不准确。在这种知识基础上,哥伦布在地理学家的帮助下,把亚洲大陆估计的比实际多了一倍,这样,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到中国,只要走地球周长三分之一的路程便能到达。按照这个估计,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航行到亚洲东部的日本,是一条最短的航路,航程大约4500~5000千米。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