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800000020

第20章 拔罐(4)

七十六、眩晕

目视发黑或眼花、视物模糊为目眩,头如旋转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昏倒等症状。眩晕的发生,与脑的关系最为密切,或因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于脑而引起,或因人体气血、精髓空虚,不能充养于脑而致。

【拔罐部位】

1.头颈部:印堂、风府。

2.背部:脾俞、肾俞。

3.腹部:气海、关元。

4.上肢部:合谷、内关。

5.下肢部:足三里。

七十七、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患的常见证候。主要由于外邪侵袭、脾失健运、肝火刑肺、肺脏虚弱等因素所致。

【拔罐部位】

1.头面部:风池。

2.背部:肺俞、脾俞。

3.胸部:膻中、中府、神封。

4.上肢部:天府、侠白、尺泽、太渊。

七十八、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形体逐渐消瘦等为特征。主要由于痨虫传染、气血虚弱等因素所致。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厥阴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

2.腹部:气海。

3.下肢部:足三里。

七十九、喘证

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为特征。导致喘证的原因甚多,包括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病后虚弱等方面。

【拔罐部位】

1.背部:定喘、风门、肺俞、膏肓。

2.胸腹部:膻中,中脘。

3.上肢部:尺泽、列缺。

4.下肢部:阴陵泉、丰隆。

八十、疟疾

疟疾是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是由感受疟邪所引起,多发于夏秋之间。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农村发病率较城市高。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陶道。

2.上肢部:曲池、间使、内关、关冲。

3.下肢部:足三里。

八十一、中暑

中暑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在夏令暑热环境下,人体处于劳倦或饥饿状态时,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随体质的不同,或燔灼阳明或触犯心包,甚至导致阴阳离决。临床以壮阳、烦渴、出汗、昏迷、肢厥为特征。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心俞。

2.胸部:膻中。

3.上肢部:曲泽、曲池。

4.下肢部:委中、涌泉。

八十二、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日间时时出汗,活动益甚者为自汗;睡时出汗,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自汗主要属气虚不固或营卫不和;盗汗属阴虚火旺或心脾两亏而心液不藏。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心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

八十三、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四肢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活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多见,故又称“痿蹙”。主要表现为手不能握、足不能行、肌肉消瘦、呈枯萎状态。痿证的形成外因以感受温热毒邪和湿热浸淫为主,内因以气血阴精亏损为主,致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杼、脾俞、胃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

八十四、头痛

凡整个头部疼痛以及头的前、后、侧部疼痛,总称头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患。头痛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内伤肝、脾、肾三脏有关。

【拔罐部位】

1.头颈部:印堂、太阳、风池、风府。

2.背部:大椎、肺俞、肝俞、肾俞。

3.上肢部:合谷、内关、列缺。

4.下肢部:阳陵泉、太冲。八十五、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并伴有其他症状。包括月经周期提前、退后和无规律,月经经量过多、过少,月经淋漓不净以及月经色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水淋漓不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大便时秘时溏。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2.腹部: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9厘米,再向上3厘米处)。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照海。

八十六、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数日内,出现以小腹及腰部为主的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为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2.腹部:气海、关元。

3.下肢部:足三里、血海、曲泉、三阴交。

八十七、闭经

闭经指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除暗经外);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临床兼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精神疲倦、腹部硬满胀痛、大便干燥、忧郁恼怒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

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八十八、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妇女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简称“功血”,中医称为“崩漏”。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兼见面红口干、心中烦躁、精神疲倦、头晕目眩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气海、关元。

3.下肢部:血海、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八十九、经前紧张综合征

经前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数日或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情烦躁、失眠、乳房或胸胁胀痛、四肢浮肿、泄泻、身痛等症状。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

2.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腹部:中脘、气海。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九十、倒经

倒经是指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吐血、鼻中出血,而又能自止。同时伴有经量减少,好像月经倒行逆上,故称“倒经”。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膈俞。

3.腹部:天枢、水道、归来。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九十一、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更年期妇女(一般在45~52岁年龄),因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临床上出现的症候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但多伴有月经紊乱、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健忘、多疑、感觉异常、性欲减退、面目或下肢浮肿、倦怠无力、纳呆、便溏,甚则情志失常。

【拔罐部位】

1.头颈部:太阳、印堂、风池、风府、大椎。

2.背部:天宗、脾俞、肾俞。

3.腹部:气海、关元。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九十二、产后缺乳

产后哺乳期间,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乳儿需要,称为产后缺乳。虚证可兼见乳汁清稀、面色苍白、饮食减少等症状。实证可兼见乳房胀痛、胸闷、便秘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

2.胸腹部:膻中、乳根、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内关、外关、合谷。

九十三、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是指产妇分娩后,由于不协调的局部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疼痛。产后腹痛以经产妇,特别是急产后多见。一般于产后1~2天即可出现。腹痛轻者,可逐渐自行消失。重者疼痛多为阵发性,哺乳时疼痛加重。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腰阳关。

2.腹部:天枢、归来、气海、关元。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九十四、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难是指妇女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大肠俞。

2.胸腹部:中府、中脘、天枢、气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九十五、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指妇女产后8小时后尚不能正常排尿的症状。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初产妇,特别是手术产及行会阴切开术者居多。多兼见小腹急胀,或胀满而痛,或排尿淋沥不断,或夹有血丝、面色白或晦暗、四肢无力、腰背酸痛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肾俞、膀胱俞。

2.腹部:中极、曲骨。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九十六、产后宫缩无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及缩复功能不良者,称为产后宫缩无力。主要表现为产后出血,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出血多时,血色暗红或有凝块,可于产后24小时内达400毫升以上。依出血的多少,产妇可兼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状态。

【拔罐部位】

1.腹部:关元、子宫穴。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九十七、产后发热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可持续发热不减,或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如在产后1~2天内,有轻微发热,不兼有其他症状,一般能自行退热,此为生理性发热,不是病态。或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俗称“蒸乳”,这种现象以后会自然消失,不属病理范围。

【拔罐部位】

1.背部:风门、膈俞、肾俞。

2.腹部:关元、中极。

3.上肢部:曲池、列缺、合谷。

4.下肢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

九十八、产后小便频数、失禁

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日夜数十次,或产后不能约束小便而自遗,前者称产后小便频数,后者称产后小便失禁。本病多因妇人产后膀胱受损或气虚不固而致。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膀胱俞。

2.腹部:关元、中极。

3.下肢部:太溪。

九十九、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多发于妇女哺乳期,尤其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病部位大多在乳房上方,常为单发。初期时,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或有包块,皮色或白或红,伴发热恶寒。成脓期时,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并有持续啄痛,乳头可有脓液排出,久则溃烂流脓,如排脓不畅、肿硬不消、余热不退,则要迁延时日。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

2.胸腹部:乳根、膻中、期门、中脘、天枢。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行间。

一〇〇、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扁平性,或呈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不硬,周界不清,推之可动,经前增大,经后缩小,病程长,发展缓慢,此病多发于30~40岁妇女。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胸部:膻中。

3.上肢部:外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一〇一、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约55%的阑尾炎患者有此典型的腹痛,90%的阑尾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儿童及青少年常有呕吐。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可有轻度头痛、乏力及咽痛等症状,随炎症发展可出现发热、出汗、口渴、尿黄、脉搏加快及虚弱等中毒症状。

【拔罐部位】

1.腹部:天枢。

2.上肢部:内关。

3.下肢部:足三里、阑尾穴、上巨虚。

一〇二、急性肠梗阻

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称为肠梗阻。各类急性肠梗阻共有四大症状:①腹痛。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中部阵发性绞痛。开始疼痛较轻,逐渐加重,直至绞痛高峰,随后又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过片刻后再次发作。狭窄性肠梗阻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剧,绞痛发作快,消失也快。麻痹性肠梗阻为持续性胀痛。②呕吐。呈反射性呕吐,吐出食物、胃液、肠液及胆液。③腹胀。④停止排气、排便。

【拔罐部位】

1.腹部:中脘、天枢。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内庭。

一〇三、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的侵袭或胆囊管胆石阻塞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多发生于饱餐或进食油腻较大的食物之后。开始疼痛主要在上腹部,逐渐转至右上腹,呈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腹痛发作后出现发热,体温升到38~39℃。

【拔罐部位】

1.背部:胆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内关。

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穴。

一〇四、尿石症

尿石症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统称。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尿石症的一般症状:①结石本身引起的症状,肾、输尿管结石都先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其性质可为绞痛或胀痛。结石移动过程中,会引起黏膜损伤,因而会产生血尿,多数为显微镜下血尿,但也可为肉眼血尿。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则有排尿困难和终末血尿。②许多结石患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并无疼痛、血尿、脓尿。③肾功能障碍可引起一侧肾积水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拔罐部位】

1.背部:三焦俞、肾俞、志室、膀胱俞。

2.腹部:天枢、气海。

3.上肢部:内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

同类推荐
  • 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性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书以婚姻家庭威背景,从夫妻生活的宏观微观着眼,从躯体上、情感上、知识上、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完善的人格以及美好的人际关系等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因素,以量化的方法,给读者提供客观的准确的动态的自我评估,找出不足,帮助自己优化性健康指数,不断提高性爱的含金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此书是目前为止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评估性健康的实用性科普读物。
  • 养生的智慧

    养生的智慧

    健康是人生最基本也是实在的快乐之一,追求健康就是追求幸福。只有懂得养生的人,才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说:“人以健康为本。健康是人生与社会最宝贵的财富,科学养生和保健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让生活充实而快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体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觉到,养生这种传统的自身养护行为能够提高自身的各种机能,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状态,不依赖医药就能保持健康。
  •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是更适合我们体质的一种医疗保健养生之道。
  • 教您防治胃肠病

    教您防治胃肠病

    本书在介绍胃肠病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等常见胃肠病防治知识,诸如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做了详细介绍,着重推荐了家庭适用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敷贴治疗、药浴治疗、按摩治疗、针灸治疗、拔罐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本书文字通俗易懂,所介绍的方法便于实际操作应用,使患者在家里就可以治疗和调养胃肠病。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孝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孝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引渡三途生

    引渡三途生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有人曾经沧海,有人过尽千帆。生与死只有轮回可以跨越,轮回隔着忘川,灵魂需要渡过。妖艳美丽的引渡人,为弥补自己的过失,携地域业火和《三途生》金箔书入红尘,从此,渡化和救赎,前世和今生,因果和业报,割不断,理不开。命理纠葛,生死轮回,即使命中注定,又有世事无常。
  • 夺宝精英

    夺宝精英

    马踏飞燕、司母戊大方鼎、清明上河图……这些国宝级的宝物突然失踪,在海外被拍卖,从平行世界穿越回来的曾志诚,能否成功夺回国宝?
  • 春暮

    春暮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倾鸾记

    倾鸾记

    倾鸾是倾鸾记里的女主角,开始与萧然,白玄裳,上官君麟开始了虐心的三角恋,还有三名女主角,姽婳,与清绝,初蝶。还有一个大魔头【凌啸溟】,狐妖妖【剑凝萱】神、妖、魔开起了一场大战。。。。。
  • 杀手逍遥

    杀手逍遥

    从一个孤儿到成为杀手的过程。冰火大陆,这大陆很奇特,东部是一个冰雪的世界而西部却是火热的世界。冰火大陆只有4种魔法元素就是风火水土。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斗气和魔法但精神力很强就是幻术师,当主角曹梦学会阵法后更如虎添翼。
  • American Notes

    American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本书以真实资料为基础,按照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详细介绍了中小企业开业筹划、建账、日常业务处理、对账、结账、调账、报表编制、纳税操作等内容。
  • 盗墓门

    盗墓门

    一具口衔金砖的神秘男尸,引出惊天秘密。李旗霖为师报仇,踏上了光怪陆离的盗墓行当。湘西僵王,沅陵虫蛊,盘山鬼棺,灵寿不死人……这一切是否能揭露千古谜团?
  • 阿冷短篇作品集

    阿冷短篇作品集

    总有那么多故事,能够温暖人心,或悲伤,或欢喜。喜欢的风格多种多样,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人生如戏,不过瞬间纸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