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01

第1章 皮肤科(1)

湿疹

地黄饮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主治】血风疮、旋耳疮迁延日久,血虚化燥生风,身体或耳内生疮如粟米,瘙痒无度,疮面粗糙,上覆痂皮或鳞屑,心烦便秘,夜不得寐。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生)各9克,当归6克,丹皮、黑参、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各4.5克,红花、甘草(生)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早、晚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椒、酒、鸡、鹅。

黄芪化毒汤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功用】益气养血,化毒排脓。

【主治】干疥瘙痒,见血无脓。

【组成】黄芪(生)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日久不干,加白术6克,茯苓3克。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主治】睾丸湿痒疼痛,秋冬甚,夏月减者。

【组成】肉桂0.6克,川椒、当归梢、猪苓各0.9克,蛇床子、黑狗脊各1.5克,麻黄根3克,轻粉少许,红花少许,斑蝥2个。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干掺患处。

【禁忌】忌在风寒冷湿处坐卧。

藜芦膏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主治】小儿一切头疮,以及痨疮、癣疮、湿疮,久而瘙痒不生痂者。

【组成】藜芦、黄连、雄黄、黄芩、松脂各90克,猪脂250克,矾石150克。

【用法】上药七味,研末,煎令调和。先以赤龙皮(槲木皮)、天麻汤洗,再涂抹药膏。

脂溢性皮炎

养血润肤饮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

【主治】面游风,初起面目浮肿,燥痒起皮,如白屑风状,渐渐痒极,延及耳项,有时痛如针刺。现用于皮肤瘙痒症,牛皮癣静止期(血虚风燥型),红皮症等病久血虚风燥而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舌质红者。

【组成】当归9克,熟地、生地、黄芪各12克,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各6克,升麻、片芩各3克,桃仁泥、红花各2克,天花粉4.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如大便燥结,可加大麻仁、郁李仁各9~15克;如风盛痒甚,加明天麻4.5克,同时宜配合外治,如生猪油或鳗鲡油涂抹局部。

【禁忌】药后禁食荤腥、鱼、虾、螃蟹或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饮食。

神梭散

【来源】《扶寿精方》。

【功用】去风屑垢腻。

【组成】当归、白芷、黑牵牛、诃子、荆芥、侧柏叶、威灵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临卧擦发内,次早理之。

日光性皮炎

青蒿饮

【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三。

【主治】日晒疮。

【组成】青蒿30克。

【用法】上药捣碎。以冷水冲之,取汁饮,将滓敷疮上。

柏黛散

【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三。

【主治】日晒疮,火癍疮。

【组成】黄柏6克,青黛6克。

【用法】上药各研末。麻油调搽。

漆疮

柳枝膏

【来源】《普济方》卷四〇七。

【主治】漆疮,四肢壮热。

【组成】垂柳枝150克,苦参60克,黄芩30克。

【用法】上药锉为粗末。每用30克,以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滤去滓,碾入好墨半匙头,拌令匀,再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每用少许,涂于疮上。

冻疮

阳和解凝膏

【来源】《外科全生集》。

【异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功用】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

【主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疬、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Ⅰ~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组成】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活白凤仙梗120克,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芨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末、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用法】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夜油冷后称准分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如神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主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

【组成】川大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新汲水调,搽疮面。

柏叶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主治】冻疮。

【组成】柏叶(炙干为末)120克,杏仁(去皮研)30克,头发30克,盐(研)15克,乳香(研)7.5克,黄蜡30克,油700毫升。

【用法】上七味先煎油沸,次下五味药,以发销尽为度,次下黄蜡搅匀,瓷器中收。先以冷开水洗疮,以绵裹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包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洗一换,如疮渐愈,即三四日一换。

黄水疮

川粉散

【来源】《外科大成》卷三。

【主治】月蚀疮及黄水等疮。

【组成】穿山甲(炒)、铅粉(炒)、轻粉(隔纸微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掺患处;干则用麻油调敷。

升麻消毒饮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主治】黄水疮。

【组成】当归尾、赤芍药、金银花、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生甘草、升麻、桔梗(小剂各3克;中剂各5克;大剂各6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服。

【加减】若疮生头面,减去当归尾、红花。

青蛤散

【来源】《外科大成》卷三。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主治】黄水湿热等疮。

【组成】蛤粉(煅)30克,石膏(煅)30克,轻粉15克,生黄柏15克,青黛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先用麻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蛇床子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肾囊风,干燥极痒,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皮热痛如火燎。

【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各15克,缩砂壳9克,土大黄、苦参各15克,老葱头7个。

【用法】上药以水1升,煎数滚,倾入盆内,先熏,候温浸洗。

浸淫疮

螵蛸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

【组成】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或人中黄、硇砂亦可)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先以百草多煎浓汤,乘热熏洗后,以此药掺患处;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猪油,或蜜水调敷。

【加减】若肿痛甚者,加冰片少许更妙;若湿疮脓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过官粉亦可,煅制炉甘石更佳。

燥湿丹

【来源】《青囊秘传》。

【主治】浸淫疮。

【组成】蛇床子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末,干掺患处。

天泡疮

石珍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清热泻火,燥湿止痒。

【主治】天疱疮,日久破烂,疼痛不已,脓水淋漓。现用于急性、亚急性皮炎。

【组成】石膏(煅)、轻粉各30克,青黛、黄柏末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先以甘草汤洗净,后以此药掺之,其疼即止。

玳瑁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主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

【组成】生玳瑁、生犀角各以冷水浓磨汁200毫升。

【用法】同搅令匀,每服50毫升,微温,一日5服为佳。

柏叶散

【来源】《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主治】天疱疮。

【组成】石柏末4.5克,轻粉3克,雄黄3克,青黛6克,滑石3克,寒水石(煅)6克,银朱4.5克,辰砂1.5克,铅粉6克,侧柏叶末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丝瓜叶汁调涂。

解毒泻心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清心解毒。

【主治】心经火旺,酷暑时生天疱,发及遍身者。

【组成】黄连、防风、荆芥、山栀、黄芩、牛蒡子、滑石玄参、知母、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400毫升,灯芯草20根为引,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脓疱疮

何首乌汤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功用】清利湿热,祛风解毒。

【主治】湿热风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肌肉破烂。

【组成】何首乌、黄连、防风、金银花、荆芥、苍术、白鲜皮、甘草、苦参、连翘、木通等量。

【用法】上药以灯芯为引,水煎服。或为细末,水叠为丸,每服9克,用淡酒送下。

【加减】溏泄,加泽泻;夏热,加栀子、黄芩;身痒,加白蒺藜;脾胃弱者,去苦参,加赤茯苓。

鲫鱼膏

【来源】《疡医大全》卷七。

【主治】无名肿毒,脓窠疮疖。

【组成】大蛤蟆、活乌背鲫鱼各7个,蓖麻仁360克。

【用法】麻油1千克,同蛤蟆、鲫鱼、蓖麻仁文武火熬枯,滤去滓,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入真轻粉120克,铅粉360克,收藏。临用取膏摊贴。

阴疮

牡蛎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〇一。

【主治】阴囊两旁生疮,阴湿水出,奇痒难忍;或两腋、手足心湿汗。

【组成】枯白矾120克,黄丹(炒)60克,牡蛎粉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遇夜睡时,手捏药于痒痛处擦之,不一时又擦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擦,虽大减又擦。后日自然平复。如腋汗者顿擦即可。脚汗先擦大减,又擦后装药于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或缠脚裹之亦可。

蓝叶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四。

【主治】诸丹发热赤肿。

【组成】白芷、柴胡、知母、杏仁(去皮)、川芎、赤芍药生地黄、川升麻、干葛、生甘草各7克,烂石膏、栀子仁各3.75克,蓝叶(晒干)7.5克。

【用法】上药锉细。每次4.5克,以水煎服。

【加减】热甚,加黄芩、玄参。

癣疮

三神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主治】一切癣疾。

【组成】蒺藜子(炒)、海桐皮(锉)、草乌头(盐炒熟,去盐不用)各30克。

【用法】上药同研细末,以面糊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15丸,温水或盐汤送下。

土大黄膏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干湿顽癣,不论新久,但皮肤顽厚,串走不定,惟痒不痛者。

【组成】硫磺240克,生矾120克,点红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用土大黄根捣汁,和前药调成膏。新癣抓损擦之,多年顽癣加醋和擦,如日久药干,以醋调搽,牛皮癣用穿山甲抓损擦之。

土荆皮散

【来源】《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主治】一切风湿癣癞痒风。

【组成】土荆皮、吴茱萸、洋庄、西丁、人信、斑蝥、番八仁、明矾、川椒、细辛、海桐皮、槟榔、胆矾、煅皂矾、皮硝、巴豆仁、蛇床子、烟胶、雄黄、桃丹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烧酒浸搽。

川槿散

【来源】《鲁府禁方》卷四。

【主治】一切顽癣。

【组成】大斑蝥7个(小者10个,去头、足),巴豆5个(去油),川槿皮9克(为末)。

【用法】上药三味,共研为细末。用醋调搽。稍时作痛起泡,泡落即愈。

马蹄膏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主治】一切癣。

【组成】白马蹄(煅存性)。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取马齿苋捣烂,加水煎成膏,调前末搽之。

马齿苋膏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主治】杨梅遍身如癞,发背诸毒,顽疮、臁疮,久不收口,及湿癣,白秃、丹毒等。

【组成】马齿苋。

【用法】上药一味,干品每用30~60克,鲜品用60~120克,水煎或酒水煎服;外用捣烂外敷,或取汁用。

玉容肥皂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二。

【异名】玉容肥皂丸(《冯氏锦囊》卷十九),肥皂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功用】去瘢润肤。

【主治】白斑,黑点,白癣,诸般疮痕。

【组成】白芷、白附子、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丁香甘松、草乌、杏仁、绿豆粉各30克,儿茶9克,密陀僧、樟脑各15克,白蔹、山柰、猪牙皂各12克,皂角(去里外皮筋并子,只取净肉)12克,轻粉9克。

【用法】先将皂角肉捣烂,入鸡蛋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末同皂角、鸡蛋清和丸。擦面。

必效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年久顽癣。

【组成】川槿皮120克,海桐皮、大黄各60克,百药煎42克,巴豆(去油)4.5克,斑蝥(全用)1个,雄黄、轻粉各12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用阴阳水调药,将癣抓损,薄敷。药干必待自落。

何首乌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功用】养血祛风。

【主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疥癣瘙痒,或生瘾疹,搔之成疮,肩背拘倦,肌肉顽痹,手足皲裂;并治紫癜、白癜。

【组成】荆芥穗、蔓荆子(去白皮)、蚵蚾萆(去土)、威灵仙(净洗)、何首乌、防风(去芦、叉)、甘草(炙)各2.5千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3克,食后用温酒或沸汤调下。

青金散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主治】小儿疥癣眉炼,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漓,经年不愈。

【组成】松香60克,真蛤粉15克,青黛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烛油调搽,或干掺之。

苦参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主治】风湿热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麻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

【组成】苦参100克,荆芥(去梗)5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用好茶或荆芥汤送下。

同类推荐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祁连医录

    祁连医录

    中医学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中医之显著疗效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医学之所以能长期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尤其是在基层,就在于其应用简便,就在于其疗效能确实。重视实践,注重实效,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孜孜不倦之追求。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本书以“识病真谛、特色技能、痹症论治”三方面为主题,汇集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师承秘诀等特色技能,以“巧而妙,妙而精,精而准”的口诀编撰方式全面而细致的解读难点、疑点及要领,使习者易懂、易记、易用、易传承。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错配龙凤

    错配龙凤

    为了什么而结婚?岑玉婉还有来得及想就嫁进王府成了人人羡慕的安阳王妃。安阳王庆玥倒是想得很明白:为了能够夺得皇位。这样配成对,是对是错?他舍弃了至爱的人,选择了能给他权利的她……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当新欢遇旧爱,他又该如何割舍?
  • 爆笑宠妃:纨跨小萌妃

    爆笑宠妃:纨跨小萌妃

    她,是天辕王朝的一等国公府的受宠嫡女-君倾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遭庶女陷害。她,是现代君氏集团的宠儿-君倾城,性子温顺,大大咧咧,人不欺她,她必不欺人,琴棋书画、防身杀人,无一不精,却因前世之情一朝穿越。他,是天辕王朝的战王-易烊千玺,性子冷峻,不喜交往。且看本书——爆笑小萌妃智斗冷峻战王爷。
  • 神幻宫.

    神幻宫.

    魂武大陆,万族交汇,风烟四起,曾经天下第一势力的神幻宫被人连根拔起。世隔四千余年,一名孤婴降世偏远的小镇...“嗯?我的手心怎么会有个幻字!”少年神识一探,发现右臂有一条凤凰图案。突然,闪出一人称呼他为宫主。“公主?”......
  • 妖孽美男

    妖孽美男

    俊男美女哪里跑?果断扑倒。老天爷估计是看不过去了,滚你丫的,穿越去吧。于是,悲催的草包成了她。不怕,姐既然来了,帅哥美女们就一块上吧,姐的绝代风华有没有让你魂牵梦萦流口水?自此,自恋成狂遇上了风流纨绔。好戏开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活尸之城

    活尸之城

    丧尸围城,考研的学子为了生存对人性该如何取舍帅气单身,平凡的上班族会和幸存的姑娘们发生什么样曲折的感情地头龙蛇,幸存的市政官员是选择个人利益还是肩负百姓安危复仇满腔,叛变中龙组织的无情男人看着曾经的战友惨死能不能无动于衷一夫当关,为了重建中龙组织而放弃一切个人欲望爱情的最强战士最终能否有所回报五条主线,作为过来人,让我复杂又逻辑的为你展现一座活尸之城中发生的惊心动魄故事!书友QQ群号:89555007欢迎大家一起随我走入这座,活尸之城!
  • 全能狂医

    全能狂医

    下山之后,秦川竟然成了两个大小姐的保镖。身怀医术的他,居然还要为美女治病!巨大的别墅中,秦川上演着一幕幕热血剧情。从小随身携带的戒指,里面竟然隐藏着惊天秘密。
  • 九州忘情录

    九州忘情录

    为了她,他甘愿入魔。谁知道再见面时已是刀剑相向,他为魔王,她是圣者,宿世的仇,缠绵的情,究竟是爱胜过恨,还是正邪不两立?
  • 穿越侠岚之辰云

    穿越侠岚之辰云

    林芸是一个喜欢看动画、动漫、小说、电视剧和玩游戏的普通女孩(也可以说是宅女)。在大年三十倒计时时……
  • 星际女王时代

    星际女王时代

    因为一枚神秘的戒指,她死里逃生来到异位面的星际时代,重生在一位少女的身体里。在这个世界,各种异能崛起,古武术盛行。为了生存,她扮作少年,一步步的成长,最终成为强者。
  • 一朝入梦

    一朝入梦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十岁的她遇上十三岁的他,两人暗生情愫,十六岁的她再次遇上十九岁的他,一切却又因为误会变得天翻地覆。“容锦,我多么希望此生没有遇见你,我为了你,做过那么多违背我自己意愿的事,你可曾将这些事哪怕只是一件事,放在心上过?你心里可曾有过对我一丝一毫的愧疚、惦念之情?你可曾对我有过一瞬间的心软心疼?终究还是我错了,你的心就是一块石头,任凭我用熊熊烈火,也不曾将你捂热过一点,我真的已经累了,你走吧,我只愿我们的缘分在此生就此耗尽,如果有来世的话,我希望我再也不要遇见你!”慢慢宫廷路,一步又一步,一步一步之间,是谁迷了谁的眼,有又是谁为谁失了自己的一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