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利于获得企业内部的最大支持
企业必须通过有秩序、有组织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来创造利润和价值,任何生产和经营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企业尊重员工的价值,保障员工的安全,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重视企业员工的需要,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增强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和冲突,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有利于企业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双赢
重视企业伦理的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声誉,负责任的企业能够更快、更容易得到合作者的信赖和支持。坚持合理的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建立与合作伙伴的牢固关系,使企业更易于在协商处理商业上遇到的障碍时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互惠互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经济行为成本的降低,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双赢。
(五)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大为增强,企业的各种行为都在公众的视野之中,无视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必然受到社会公众的道德制裁,甚至是法律制裁,从而导致管理的效益追求得不偿失。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又是独立的道德责任主体,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伦理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体现会使企业赢得顾客和社会公众的赞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望,维持自身的长远利益,这是企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企业伦理决策模型与过程
一、企业伦理决策模型
为了将企业伦理理论更易于应用于企业实际的决策过程中,西方学者和企业提出了一些伦理决策模型,研究企业决策应该遵循怎样的行为规范,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符合伦理的决策。
西方的伦理决策模型一般建立在以下四项基本因素的考量上:
(1)决策后果将影响到谁?
(2)决策后果将产生怎样的效益?
(3)决策时个人的权益保护如何?
(4)决策时的依据是什么?
下面将简单介绍影响较大的道德树决策模型、伦理检查模型及“九问式”模型三种伦理决策模型。
(一)道德决策树模型
此模型是由杰拉尔德·卡瓦纳等人提出。
这个模型首先从决策的后果和决策对义务与权利的尊重两方面来评价决策在道德上的可接受性。模型首先要求决策者考虑该项决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如对企业目标、社会发展、经济体系的运转、该项决策涉及到的个人权利的影响。从后果的角度衡量之后,模型要求继续从道义方面评价决策,考虑对受影响者权利的尊重和对各方的公正性。最后运用加勒特的相称理论,考虑例外情况的解决方式。该模型的缺陷在于对利益相关者长短期利益平衡未加考虑。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了解这个模型。
案例1,有家美国公司要在某个环境法规不太严格的国家建立一间制造厂。在美国,法律规定建立同样的制造厂必须安装污染控制设备,而在当地,法律未作要求。假设该公司在当地的制造厂不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公司可节省费用1000万美元。但是,该公司经调查得知,若不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制造厂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将会破坏当地的渔业,造成数千万美元的收入损失,并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
让我们运用道德决策树模型来解决这个案例中决策问题。首先要问的是,建立不具标准污染控制设备的工厂是否对企业目标、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和个体权利都有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制造厂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将会破坏当地的渔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秩序不利。那么是否有正当且关键的理由呢?若决策者认为没有,该公司就不会建立没有安装污染控制设备的制造厂了。若决策者认为这将会使企业利润最大,他接下来应该问:这项决策是否尊重了各方的权利?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必将损害当地居民的收入和健康。
对于该公司而言,对决策树上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如果该公司建造这间海外工厂,从企业伦理上说,它必须安装污染控制设备。
当然,商业上的伦理问题不可能这么简单,在现实世界中,是否设立工厂的决策会涉及财务、法律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权衡,会牵涉从海外的渔民一直到国内的员工、股东和客户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决策树的作用并不是用来简单处理每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研究道德问题的框架。
(二)伦理检查模型
伦理检查模型的理论依据是合理利己论和显要义务论,该模型主由肯尼斯·布来查德和诺曼·V·皮尔在1988年提出,包括三个伦理检查项目。
(1)合法吗?
(2)长、短期利益是否平衡?
(3)自我感觉如何?
企业在运用该模型制定伦理决策时,首先要进行合法性检查。依据合理利己论,个人或本企业利益的实现应当在合乎良心与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一般而言,伦理与法律是一致的,不合法的往往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然后,检查一项决策是否兼顾了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其理论依据是:具有长远利益的行为不大可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伦理的行为,有时在短期是有利可图的,但从长远看则会得不偿失。最后,企业决策者对一项决策进行自我感觉检验和曝光检验。这里,模型实际上假定决策者知道对他人、对社会应有的义务,如果决策违反了诸如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等当然的义务,决策者应该会感到良心的谴责和无法面对其他人。若决策者做出违反伦理的决策由于环境压力或利益诱惑,对自我感觉这一项目的检查就会唤醒决策者本身的伦理意识。
让我们用伦理检查模型来解决案例1的问题,首先是合法性检查,建造不具标准污染控制设备的工厂是否合法?在该例子中,答案为“是”。接下来要问的是:“该项行动是否兼顾了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显然,该项行为在短期是有利可图的,但从长远看,却损害了工厂周围的环境和所在社区的福利,势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受到影响。若决策者判断建造不具有污染控制设备的工厂对企业声誉的危害大于取消该计划给股东带来的损失,决策者就会回答“否”,从而做出“不要做”的决策。
现在,假设董事会建议建造一间与此多少有些不同的工厂,该工厂将装备污染控制设备,尽管这会减少股东价值。这将把我们带回决策较早的另一个分支,回答“不采取该项行动(即不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合乎道德吗”这一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决策树就会要求董事会启动这项计划,但同时必须公告说明该决策对股东产生的影响。
对于该公司而言,对决策树上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如果该公司建造这间海外工厂,从道德上说,它必须安装污染控制设备。
该模型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无需掌握抽象的伦理原则,便可做出大致符合伦理的决策,因此被很多企业采用。但是这三个核查项目所追求的伦理层次不高,可以用来避免明显的或严重的违反伦理的决策或行为,但不能激发企业及员工的高标准的道德意识追求。此外,该模型也不能系统分析某些复杂的问题,仅凭自己对道德不道德的认识,而没有系统的伦理分析,是无法获得比较清晰的答案的。总体来说,这三个核查项目比较适用于只求不受谴责而无意追求道德高标准的企业。对追求道德高标准的企业也可作为对决策备选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的工具。如果对每一个决策方案都能对照这三个问题进行核查,则能避免许多因没有考虑伦理因素而导致的严重决策失误。
【资料卡】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在发给每个雇员的卡片上印有以下七句话:该行为合法吗?该行为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吗?如果实施该行为,你会感到不舒服吗?报纸会如何报道?如果你知道这是错的,就不要做。如果你对此没有把握,请提出来。
(三)九问式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马奎特大学营销学教授基恩.拉克兹尼亚于1983年提出。该模型的理论依据是显要义务论、相称论和公平公正论,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制定符合道德的决策,如果答案全部为“否”,则该决策在道德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该模型由九个问题组成:
(1)该行为是否违法?
(2)该行为是否违反以下任何一条的道德义务?
—忠诚的义务
—感恩的义务
—公平的义务
—行善的义务
—自我完善的义务
—无伤害的义务
(3)该行为是否违背相关组织的特定义务?
(4)该行为的动机是邪恶的吗?
(5)是否会由于该行为而出现重大邪恶的事情?
(6)是否故意放弃了好处相同或更多而邪恶更少的备选方案?
(7)该行为是否使他人或群体利益受损?
(8)该行为否侵犯其他的组织的权利?
(9)利益受损的他人或群体是否属于弱势群体?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分析框架综合了义务论和相称论,该模型遵循的设计思路是:从法律检验开始,依次进行显要义务检验、特殊行业责任检验、目的检验、结果检验、过程检验、权利检验、公正检验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它不仅照顾到了一般性的问题,还针对了特定行业、特定产品面临的特殊问题,该模型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当道德义务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
【资料卡】
案例:1993年的《北京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嵩山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河南省漯河市罐头食品总厂侵犯少林寺名誉权。并要求被告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少林”牌火腿肠;立即停止以“少林”作为火腿肠商标;要求被告赔偿包括名誉损害在内的各种损失500万元。原告的诉讼代理人河南省经济律师事务所的王京宝律师说,近一个时期来,市场上出现了漯河市罐头食品总厂生产的“少林”牌火腿肠,该商品的牌子使不少人误认为,少林寺也在经商办企业,并且是肉类加工企业。更有甚者,被告竟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少林”牌火腿肠广告,该广告公然以少林寺山门为背景,以电影《少林寺》主题歌的旋律配音,并且还有从少林寺山门推出火腿肠的特技镜头,少林寺为此遭到了众多的责难和误解。王律师指出,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关于“商标不得使用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和图形”的规定。
后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4年立案,并于1996年9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向原告道歉,并赔偿损失5000元。但事实上,该罐头厂在两年的官司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损失远远大于5000元。
对于该罐头厂来说,这个决策明显是错误的,如果能事先进行伦理分析,这个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若用“九问式”模型来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依次用这九个问题来判断该罐头厂作出这个决策是否合理。再回答第七个问题“该行为是否使他人或群体利益受损”时,我们发现,除了企业职工、公众、广告公司、竞争者等利益相关者之外,少林寺也是该广告决策的利益相关者。该广告播出以后,少林寺因此受到了宗教界的职责,蒙受了巨大的名誉损害。可以预见,少林寺在受到名誉损害后不会保持沉默,在作出上述分析后,企业会发现该广告决策是不合伦理的。
当然,前面讲述的三个简单的伦理决策模型并不能完全处理每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但是这些模型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研究企业伦理问题的框架。在市场上,商业上的道德伦理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企业的决策会涉及财务、法律、技术、政治、利润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权衡,并关系到股东、客户、员工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决策者在实际的决策行为中并不能总是做出符合伦理的决策,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不良决策的结果,以及提高优良决策的数量和质量。
二、企业伦理决策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企业伦理决策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做出的决定性策略,不仅要容易被接受、真实可靠、有建设性,同时这个决策必须符合道德评判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企业伦理决策时有一个符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客观而有责任感的过程。这将是我们在这一小节学习的最基本的伦理决策过程(eth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基本的伦理决策过程包括有六个步骤:确定问题事实、识别伦理问题、考虑利益相关者、比较衡量选择、做出正确决策、评估反馈信息。
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加具体的了解和学会分析伦理决策过程的各个步骤。
一枚戒指引发的故事
星期天大清早,我约了好朋友一起去王府井购物,提前到了,在周生生店门口的地上闪闪发光的物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走上前发现是一枚周生生白金戒指,捡起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枚戒指尽管不是很贵重但做工精细,而星期天的早上也没有太多行人,暂时没有人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但是我迟早会引起别人注意,好朋友也马上就到了,就把戒指放在口袋里保管。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