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900000039

第39章 生理大发现(9)

1905年,科赫因在病原学研究中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位科学家却谦虚地说:“如果我的成绩真的比一般情况略大的话,那是因为我在医学领域漫游时,遇到了一些地区,这些地区金子都放在路边。显然将金子与普通金属分开是必要的,但那也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就。”

在科赫之后,更多的细菌被人们一一发现了,1884年发现白喉杆菌,1886年发现肺炎球菌,1887年发现脑膜炎球菌,1894年发现鼠疫菌……人们不仅把一个个引起传染病的“杀人凶手”缉拿归案,而且还发明了一个比一个更有效地杀灭这些细菌的办法。1909年,德国医生艾立希发明了可以杀死螺旋体的药物606。1935年,德国化学家杜马克发明了杀伤力更强的百浪多息,这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磺胺药物,当时被人们称作是万应灵药,不久,磺胺又被新的效力更大的广谱杀菌药青霉素所代替。艾立希、杜马克还有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以及弗洛里、钱恩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比细菌还小的病毒

有了磺胺、青霉素等“魔弹”,许多烈性传染病被控制住了。但是,人们也发现,这些万应灵药在某些传染病前却不那么灵,这是为什么呢?

巴斯德、科赫都指出,一种传染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可是有的传染病,人们用显微镜怎么也找不出它们的病原菌来,难道是这些病原体小到连显微镜也看不到吗?

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时就对此发生怀疑了,他能够把狂犬病从一个动物体转移到另一个动物体,而且制出了能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可却始终没有发现这种微生物,巴斯德当时就猜想,可能是这种病菌太小了,小到没法看见。

巴斯德猜对了。引起狂犬病的是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病毒。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病毒的,是俄国植物学家、病毒学的创始人之一伊凡诺夫斯基。他不是在研究人类疾病,而是在研究植物的疾病时发现病毒的。

1892年,在俄国成片成片的烟草田间,一种奇怪的病在蔓延着。得病的烟叶上出现白色的疮斑,它们越来越多,最后整个烟草枯萎腐烂,这就是烟草花叶病。

年轻的植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来到农田,决心查清烟草花叶病的病因。

他把患病的烟叶捣碎,把汁液滴到健康的烟叶上,结果健康的烟叶也被传染上了这种病,显然,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就在烟叶里。他把烟叶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希望找到引起疾病的细菌,却什么也没找到。

为了逮住这些细菌,伊凡诺夫斯基又想了一个办法,他用一个非常精细的陶瓷过滤器来过滤烟草汁液,这个陶瓷过滤器的滤孔小到连显微镜也看不见,比细菌还小,如果有细菌的话,细菌将被留在过滤器上,滤液应当不会再使烟草害病了。

奇怪的是,当他把这些滤液涂在健康的烟叶上,不久,健康的烟叶又害病了。

“会不会是某种毒素呢?毒素溶解在烟草汁中,是可以通过过滤器的。”伊凡诺夫斯基想。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他把这棵被滤液染上花叶病的烟草捣成浆,让浆液通过过滤器,然后把滤液滴在一棵没患病的烟叶上,结果与前次一样,这棵烟草也害病了,用同样的方法,他把第二株烟草的病传染给第三株,第三株的病传给第四株……如果是毒素引起的疾病,那么把毒素从一株接种到另一株,应该是作用越来越小,可是现在每一株的情况都与原来一样,伊凡诺夫斯基断定:“这决不是没有生命的毒素引起的,而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可以通过过滤器的微生物!”

1897年,荷兰科学家贝查克林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他把这种可以通过过滤器的微生物叫滤过性病毒,现在,我们通常都称之为病毒。

人们发现,许多疾病,包括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天花、狂犬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到1931年,人们发现由病毒造成的病已不下40种,可是病毒究竟是什么样的,还是没有人看到过。

193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汁中分离提纯到了烟草花叶病的结晶,把这种结晶溶在水中,它的感染性完全和以前一样。这是人们第一次得到了纯病毒。

而真正看到病毒的真面目,是在1940年,人们发现了能把物体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之后。

原来病毒是那样小,呈细棒状的烟草花叶病毒长只有0.28微米,粗细只有0.015微米,脊髓灰质炎、黄热病、口蹄疫病毒,直径为0.025到0.02微米,一个普通细菌中可以容纳下4万个这样小的病毒。

正因为病毒这样小,所以整个身体连一个完整细胞也构不成,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多数只有一个核酸的芯子,外边包着一层蛋白质外壳。它们的体内几乎没有自己的代谢机器,必须寄生在别的活细胞中,靠那个细胞供应原料,才能进行自我复制。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对细菌有效的药物,对病毒却不灵了的原因,因为很难找到一种药物,既能杀死病毒,又不伤害寄生细胞。

人们发现的病毒已有400多种,凡是有生物的地方,几乎就有病毒,它们可以传染动物、植物,还可以传染细菌。传染细菌的病毒就叫噬菌体。

病毒还不是最小的微生物。1971年,人们又发现了类病毒,类病毒还不到已知的最小的病毒的1/80,它的结构更简单,连蛋白质外壳都没有,只由核酸组成。

通过300多年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奋斗,人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王国的秘密。人们不仅发明了各种药物、疫苗,征服了由微生物制造的形形色色的传染病,而且还让它们服服贴贴为人类服务,除了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工作外,人们还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制造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人造微生物,让它们为人类生产宝贵的药品、食物、金属等,微生物正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基因的发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动物、植物能一代代生生不息繁衍下去?为什么子女长得像父母?现在人们已经搞清了,这一切全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小小基因所决定的。

基因是怎样被发现的呢?遗传的奥秘是怎样被揭开的?事情还要从一百多年以前奥地利一个偏僻城市修道院的神父的豌豆实验说起。

孟德尔豌豆实验

1900年,在欧洲的三个不同国家里有三位科学家——荷兰植物学家德弗利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奥地利植物学家切尔马克,在总结了他们各自所做的杂交实验后,几乎是同时发现了植物杂交的规律。更巧的是,当他们准备发表自己的论文,去查阅以前的文献资料时,又不约而同的发现,他们的实验结果,与35年前一个叫格里戈尔·约翰·孟德尔的奥地利生物学家的实验结果相同。他们三个人在发表论文时,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把发现的荣誉归于孟德尔,称自己的工作是证实了孟德尔发现的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

这件事轰动了科坛,从此,这个被埋没了35年的重大发现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孟德尔1822年生于奥地利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功课优秀,而且特别爱好园艺。可是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他不得不中途辍学,16岁就开始自谋生路。后来,他进入了布尔诺修道院,成了一名神父。1850年,在朋友的资助下,他终于有机会进入著名的维也纳大学深造。从小爱好园艺学的孟德尔,仍然是对植物学最感兴趣,参加了维也纳植物学会。回到布尔诺后,他在一所中学任教,教植物学和数学,同时开始了他的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

早在18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开始进行植物的各种杂交实验了,不过那时主要是围绕杂交能否产生新种进行的。随着进化论的确立,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杂种后代的性状为何有遗传又有变异?生物的遗传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些问题却无人知晓。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就是想探究其中的规律。

每一种生物有那样多的遗传性状,杂交后传给后代,这些性状的变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呢?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那就是只有找到具有明显、易观察性状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为此,他在修道院一块荒地上种了豌豆、菜豆、草莓等植物,还饲养了蜜蜂、小鼠等动物,经过反复比较,他发现豌豆正是他要寻找的理想材料。

孟德尔挑选了22个性状稳定的豌豆品种,让成对性状不同的豌豆杂交:如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红花与白花豌豆杂交……从春到秋,年复一年,他穿梭在豌豆花丛中,精心地进行着各种杂交实验,仔细观察和记录杂种后代的特点。8年中,他一共栽培了5千多株豌豆。

孟德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植物学家,而且擅长统计学方法。这二者的结合使他很快从独特的角度发现了前人所未能发现的规律。例如,他发现,当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时,所产生的后代全都是高茎的,而让这些后代相互交配培育出来的杂种第二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总是3∶1。其他性状的遗传也符合这一规律。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孟德尔提出植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当形成种细胞也即精子或卵子时,成双的遗传因子分离。当精卵结合,形成新的后代时,又从双亲那里获得控制这个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这就是分离定律。

孟德尔还提出遗传因子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例如代表高茎的遗传因子是显性的,代表矮茎的遗传因子是隐性的,因此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后代,全都是高茎的。而它们相互交配生成的杂种第二代中,代表茎高矮的这对遗传因子有四种可能的结合方式:高茎与高茎、高茎与矮茎、矮茎与高茎、矮茎与矮茎,其中前三种结合方式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茎,只有第四种情况才表现为矮茎,因此高茎与矮茎之比总是3∶1。

孟德尔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或多对遗传性状在后代中出现的情况,发现各种遗传因子自由结合的机会均等,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1865年2月8日,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会召开例会,身穿黑色修士长袍的孟德尔走上讲坛,报告了他发现的遗传规律。然而他只赢得了台下有礼貌的掌声,既没人反对,也没人赞同。看来他的理论超出了人们的接受水平。

孟德尔的论文被登在布尔诺自然研究会会刊上,这个会刊与全世界120多个研究机构和高校有交换关系,于是,孟德尔的论文随之被送到了世界各地。不幸的是,它仍然没有遇到一个知音,而被放在书架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只有孟德尔坚信他的发现与进化论一样有巨大意义,他对他的一位朋友说:“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这就是文章一开始讲的那个故事。

孟德尔的发现完全可以与他同时代的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他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从遗传因子到基因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重新被发现之后,人们自然而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有没有遗传因子这种物质?有的话,它存在于生物体的什么地方?是由什么组成的?细胞学的发展,使人们把遗传因子和染色体挂上了钩。

就在孟德尔的那个时代,借助显微镜的帮助,生物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细胞,还有细胞的分裂现象。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用苯胺染料可以把细胞核里一种物质染成深色,这种物质被称为染色质,后来人们给它起名为染色体。1882年,弗莱明观察到,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聚集成丝状,分成数目相等的两半,并形成两个细胞核。

假如当时孟德尔的研究成果能够出名的话,弗莱明及其继承者很可能会发现染色体与遗传因子有关。可惜当时孟德尔的发现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初,孟德尔的定律重新被发现之后,人们才把染色体与遗传因子联系在一起。

那时,许多生物学家已经注意到,每种生物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准确无误地自我复制,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染色体很可能与遗传的奥秘有关。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细胞学家威尔逊的研究生萨顿发现,在显微镜底下看到的染色体的分离与组合行为,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组合行为有着惊人的一致。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像遗传因子一样也都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精子、卵子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每对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萨顿因此大胆提出,遗传因子就在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的对数远小于遗传特征的数目,因此,他预料一个染色体上可以有好几个遗传因子。

1909年,荷兰遗传学家提出用基因这个术语来代替遗传因子,基因这个词就被生物界沿用下来了。

摩尔根的基因论

萨顿的假说一提出,立即遭到科学界绝大多数人的非议,因为它毕竟是推理,缺乏实验的根据,而当时生物学刚刚从以描述和推理的研究方法为主转入以精确实验为主的阶段。用实验证实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而他一开始也是萨顿和孟德尔学说的怀疑者。

摩尔根的家世与孟德尔相反,他于1866年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类推荐
  • 节俗知识

    节俗知识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生活习俗差异很大,所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但尽管风俗不同,节俗却有很强的兼容。《节俗知识》一书为你详细介绍了众多非常独特、有趣的民族节俗,书中语言简洁,文字清新,内容丰富,知识广博。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森林动物的呼唤

    森林动物的呼唤

    人类生活的蓝色家园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在地球上,除了最高级的灵长类一一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伙伴。它们当中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自由游弋……它们的足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和人类一样,它们面对着适者生存的残酷,也享受着七彩生活的美好,它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所谓“常识”,就是普通的知识,或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日常知识。常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缺乏常识的人,其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往往是底下的。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常识是有必要的,这不但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常识也是一种文化。
  • 玄秘部落之谜

    玄秘部落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热门推荐
  • 异界掌控天下

    异界掌控天下

    超级宅男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到了异界,同时发现居然自己是动漫空间的掌控者,可以随意召唤出动漫空间的生物,随着主角实力的加强,一个个熟悉的动漫生物都被召唤了出来,实力高超的动漫生物把异界闹的天翻地覆。
  • 天使也凶残

    天使也凶残

    故事从主角捡到一个只会发出哔哔叫声的神秘少女开始,温馨浪漫稍带YY的开局之后,无尽的阴谋随之袭来.这是一部集奇幻,惊悚,悬疑,情色又不乏轻松幽默的作品支持新人,支持新作<花月弄满天》-滴血天空
  • 四小阴门

    四小阴门

    四门世代相传的古老职业,几代人光怪陆离的传奇人生。过阴山,闯尸岭,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秘密?探寻几大集凶之地,勇闯阴煞怪异的鬼林,恐怖离奇的遭遇,九死一生的经历,他们到底在寻找着什么?他们又能否成功?重重迷雾,步步惊心,这四小阴门,几大家族,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
  • 空城里的女孩

    空城里的女孩

    我来到城南以南的那个城市,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却让我不得不把自己束缚起来,原本只是想走一走,却不小心跑了起来,只是跑的太快又不小心伤了自己,后来受伤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想简单的走一走。
  • 帝国之神棍威武

    帝国之神棍威武

    调整完毕,回归新作《国王陛下是棒槌》期待各位的品尝~(*^__^*)
  • 人妖殊途:俏皮狐仙

    人妖殊途:俏皮狐仙

    生是墨家狐,死是墨家仙。莫道问:“为什么死是墨家仙?”“因为我这么可爱动人,死了肯定不会下地狱,自然就会升天成仙啊。”莫道又问:“我明明姓莫,为什么是墨呢?”“安啦,哎哟,只要是你的人不就行了?”新书移此,不负初心。
  • 冷情老公,放手吧!【完】

    冷情老公,放手吧!【完】

    ★请支持朵朵的新坑【残酷总裁,别太狠!】http://novel.hongxiu.com/a/277735/***结婚那天,他缺席,只丢下一张签好字的隐婚协议书;搬到他家后,还在浴室亲眼目睹了他和她亲姐姐的激情戏;本只想安静度日,他却冷厉的宣布,“梁初蕾,你就快成为我的人了!”梁初蕾一凛,警备地退后了两步,心跳慌乱,“祁阎,你想怎么样?”她硬生生地被他当成了发泄物,事后,他竟带着她姐姐去度蜜月。………姐姐警告她,“祁阎是我的!要是让我发现你诱惑他或是发生关系,我决不饶你!”他时刻提醒她,“一个抵债品除了给我暖.床,还能做什么?”她这算什么?明明是他的妻子,却要喊他姐夫?这种夹心饼的生活不是她要的,她要离婚!“离婚?”祁阎怒瞪她,眸间泛开危险的信息,“梁初蕾,这辈子你都别想逃出我的掌心!”
  • 绝色冥妻

    绝色冥妻

    我在农村,参与了一场特殊的闹洞房事件,然后,我得到了一个绝美的鬼妻……活了二十多年,我才发现,原来我是个半阴半阳之体,为了跟我的老婆杨雪,永远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面对各方面的妖魔鬼怪,跟这些邪恶的势力,进行殊死斗争。
  • 极品逍遥:混世无赖

    极品逍遥:混世无赖

    司马空,乱世之中的一个小混混,没落的古武术世家的子弟,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来到了圣玛大陆,成了工业文明社会的现代人。美人如玉,战火无情,世道险恶,人心欲念他该何去何从?古武阵法纵横异世,功名唾手可得。且看一个混混如何玩转战场,情场,官场,在异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性格,也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受到我们心理的支配。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衣食住行,都是我们心理作用的结果。但是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 ,不同的人经受就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心理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才有了人与人之间迥异的生活状态。在我们的周围:有积极向上的人,也有颓废堕落的人;有人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也有人生活在阴暗和痛苦中;有人的人生一帆风顺,有人的人生却一路坎坷……同处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中也许有很外在的原因,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根本上来说正是这不同的心理, 造就了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