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1700000012

第12章 独树一帜的中国书画艺术(6)

这一时期,除青瓷砚外,陶砚继续存在。同时,带有突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北方雕刻方形石砚开始出现。其中,尤以北魏石雕刻最精美。

隋唐时期,瓷砚更加盛行,除了圆形三足砚外,出现了多足砚。唐代除瓷砚外,出现了端石、歙石等著名专用砚材,红丝石和澄泥也相继成为制砚的材料。此时,制砚工艺迅速发展,诞生了我国的四大名砚。

唐代砚较典型的是箕形有足砚,一端呈圆(或方)而窄,一端平而阔,开若簸箕。砚底一端用足支撑,有单足、双足、梯足;又因其像“凤”字而称为凤字开砚。

红丝石在唐代曾经名重下,产地在山东青州,其色彩艳丽,品种多样。这时,人们开始对优良的石材有研究。唐代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认为:“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绛州位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澄泥砚”的产地)。中唐以后砚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从质地上看,有石砚、陶砚、瓷砚、铜砚、铁砚、漆砚、玉砚等,不仅品种多,式样繁,而且制作、样式也比秦汉六朝的精致。

五代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文房用具被宫廷重视。南唐国主李璟首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官,专门管理开石和歙砚的制作,向王府提供精品,大大提高了砚本身的地位。加之桌椅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写字作画逐渐形成了伏案的习惯,于是有足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无足的平台砚代之而起,砚的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代石砚日益普及。这时砚石的开采除了青州红丝石、紫金石、端州石、歙州石之外,又相继开发了淄州金雀石、唐州紫石、泸州石、永嘉观音石、浮盖山仙石等等。宋代人对石砚的色彩、纹理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了一种追求。据史料记载,名贵石砚本身固有的色彩使人们越来越珍视,越来越觉得神秘。

宋代石砚的造型趋于多样化,其式样一扫汉唐砚圆形三足和箕形的单一风格。自此石砚一统天下,造型呈现多样化。宋唐积《歙州砚谱》就记载有端样、月样、圭样、蟾蜍样等40种之多。端砚的式样也有太史砚、兰亭砚等。宋砚轮廓外形朴素大方,实用雅观,其主要样式是抄手砚。所谓抄手,是可用手抄砚底攫取,体积较小而得名。

从宋代开始,“四大名砚”相继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宋苏易简《砚谱》指出: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后因红丝石脉断而开尽,被澄泥砚所代替,于是自明代起,“四大名砚”成了“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明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功能由实用为主转变为以艺术为主,成为文人墨客的收藏品。明代制砚,依然以端石、歙石、洮河石为贵。此时,由于端石的开采一直未停止过,而歙石的开采规模很小,洮河石因水深难取,所以端石的声誉日隆,名气越来越大,被推为诸砚之冠。明代成化年间,由于端石水坑的开掘,发现了许多更美的砚石,如青花、冰纹、鱼脑等等。明人雕砚风格端庄厚重,纹饰简洁,优雅精致。随形砚(异形砚)生动活泼,开创了追求风韵的文人砚雕的先河。

清代是砚石制作的辉煌时期,所用的砚材除延续前代著名砚材外,还出现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玻璃(旧称“料器”)等质料,其中一些是不能够研磨的。此时砚注重灵巧,又大又厚者非常少见。清代砚雕吸收了石雕、牙雕、木雕和漆雕的长处,图案多种多样,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日月、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名家书法、印章铭刻等等;圆雕、深雕、镂空雕、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多种雕工手法交错运用。

由于雕砚技艺的日新月异,明清对砚石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对砚石的评判越来越考究,砚已从实用转为艺术欣赏和收藏对象,整理砚史,研究砚石和砚雕艺术的许多著述先后问世,仅流传至今的就不下三十五种,如:明曹昭《古砚论》、张应文《论砚》、清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吴兰修《端溪砚史》、朱彝尊《说砚》、曹溶《砚录》、余怀《砚林》、朱楝《砚小史》、计楠《墨余赘稿》、《端溪砚坑考》、金农《冬心斋砚铭》、高兆《端溪砚石考》、于敏中《西清砚谱》等。

历朝砚台,以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质地,不同的种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砚史。

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砚台最早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这种研磨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西安半坡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捧中,有的磨盘带有槽臼,槽臼内还残留着研磨过颜料的痕迹。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调色用的色盘,这类色盘可能是砚台的前身。洛阳西周墓出土的长方形石板,前宽后窄,石板磨光,研面残留朱砂,这种石板调色器的造型和用途同后来的砚台很为接近。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已有木牍、墨和研石的发现,可见至迟到战国晚期已有研墨的砚台。

汉砚质地以石为主,尚未出现专用砚材,惟坚硬耐磨即可;造型上已初步显示了美化的趋势,纹饰、造型多受同期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砚体多分为砚身和砚盖两部分,砚盖与砚身相吻合,将砚面保护起来。砚的盖顶和足部多以鸟兽圆雕作装饰,厚朴古拙而不失主动。砚也由多种研磨功能逐渐变成专为书写所用,完成了它由研磨器到书写用砚的过渡。

魏晋南北朝,瓷业渐兴发展,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砚。以瓷土为胎,施青釉,砚堂无釉,造型仍多为圆形带足。对这一时期出土的瓷砚进行比较发现,砚面的四周出现了高起的“护堤”,即子母口。砚心也从平坦向中心慢坡隆起发展。这也是后来辟雍砚的形式。

隋唐时期,制砚的工艺有相应的发展。砚的造型由圆形单纯的三足式,出现了圈足、多足、辟雍砚等。最享美名的突出形制是两足箕形砚。初唐,箕形砚四边微弓,较为圆浑敦美。晚唐,渐趋秀挺,四边微凹。箕形砚有圆首、方圆首、花瓣首等形式,又有石质或陶、瓷之分。唐代石质砚材有突出的发展,各地出现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砚材,如: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等。这些优质砚材自唐代问世起,雄居砚林,奠定了中国名砚的物质基础,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宋元时期的砚形基本为唐代砚形的延续和演变,总的趋势以实用为主。经唐、五代至宋,砚的形制出现了一种体轻且稳的造型,称为抄手砚。从砚的外观造型到墨堂的处理,以至砚背抄手的掏挖,制作讲究,线条处理流畅,造型大方稳重,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工艺水平及艺术风格。这时砚的形制,砚池与砚台已明显分开。

明清时代是砚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砚台从制砚工艺上讲,品种增多,有些不适于研磨的材料,如翡翠、象牙、料器也选作砚材,这纯属工艺美术上的需要。所表现的内容亦渐广泛,世间万物无所不包,砚台的形制也一改前代的单纯实用,而按纹饰的要求而定,雕刻手法纤细工巧,古朴趋豪华,简单趋繁缛,越到后期越甚,极尽雕镂之能事。砚的实用性,完全被艺术性、欣赏性、陈设性所取代,达到材美工巧的追求境界。

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它们是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的特点,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并且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为中国文房至宝。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岷县等县洮河沿岸,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澄泥砚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东泗水、山西新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世俗的法规

    世俗的法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各地民间的各种禁忌风俗,包括漫话禁忌、身体禁忌、生产禁忌、生活禁忌、婚丧禁忌、语言禁忌、礼俗禁忌、自然禁忌、动植物禁忌、鬼魂禁忌十章内容。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热门推荐
  • 穿越异界之拿着鸡毛当令箭

    穿越异界之拿着鸡毛当令箭

    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啦?本来身为娇娇女子,却自小被无良组织培养成冷血杀人强手就已经很郁闷了!现在不过想从暗黑的地方出来透透气,自立门户,挥霍一下大好青春,却被隔壁好管闲事的大婶勾勾缠!大婶,咱是杀手,杀人不眨眼,您如果出钱要我解决个阿狗阿猫的,咱二话不说,保证完成任务!但,嫁人?嫁谁啊?您侄子?您确定您侄子会要一个经常给不出理由消失几天的新娘!?大婶,咱的职业收入高,风险是成等比例,合同是无限期,投诉是无门的,您别看我金碧辉煌的,败絮其中有木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血泪少女

    血泪少女

    她本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因为母亲生下她时,她的眼泪呈血红色,于是,父母将她像怪物似的抛弃了,唯有村里的神秘人李婆婆收养了她,8岁那年,李婆婆因病去世,她一个人来到了大城市,直到她的富豪养父母收养了她,高中时候,她就读于耀源贵族学院,遇到了4个和她一样奇怪的人,同时,她亲生父母的消息慢慢浮现,仇恨在她心里滋生......
  • 最强校花:请叫我捉鬼师

    最强校花:请叫我捉鬼师

    她,澹台苏紫。作为澹台家族的大小姐,被公认为最有潜力的捉鬼师,怎么在那该死的臭道士眼里就这么的渣呢?可,这也就罢了。为什么,臭道士那么喜欢破坏她与未婚夫之间的感情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小紫,我喜欢你。纳尼?!是我听错了还是臭道士发烧烧坏了脑子?!哼哼哼,只看美美哒捉鬼师与放荡不羁的道士之间相亲相爱、互撕互掐的故事吧~
  • 恶魔校草别靠近我

    恶魔校草别靠近我

    不知是什么时候她开始喜欢霸道的他了,他会不让别人欺负笨笨的她,他会无时无刻保护傻傻的她,他早就对她动了情,他自己却以为这不会是真的。面对她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他会怎样解释呢。
  • 双子逆说:七色之怨

    双子逆说:七色之怨

    双子星座的传说翻新版、莎弦舍命救自己的姐姐、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龙圣体

    青龙圣体

    传闻天地间有至强者,青龙为体,举手投足间日转星移,最终撕碎虚空,肉身成圣成去,其后沧海桑田,上古喧嚣在岁月流转间烟消云散,只留下无尽谜团,大周王朝八百年天下,纳气丹田,真气为尊逐渐成为武道主流,横练肉身却日渐艰难,已经衰落不堪,上古圣体绝代风采不复存在。燕国清河城内,少年荆衍在真气破碎之后,带着一块雕刻“青龙”二字的神秘玉佩,毅然踏上了肉身成圣的道路。
  • 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大眼睛探秘百科)

    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大眼睛探秘百科)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护花使者:女道天师

    护花使者:女道天师

    一名二流道士,偷偷下山,本是为了体验繁华都市不一样的生活,结果刚下山就被一个女孩独特的身体吸引了注意力。一连串的骇人事故,将二流道士卷入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探索之旅。
  • 源宇帝尊

    源宇帝尊

    张凌霄,身份:银河系蓝星帝国皇帝,源宇宙创始者,性格:多情而不滥情,逍遥自在·····升级之路:精神空间--精神世界--半物质位面--物质位面(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预知后面为何请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