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4400000007

第7章 进入(2)

我们的内心也是一样,如果想用心观察、亲近,甚至最终了悟自性,我们必须先建立起扎实的入门基础,然后心才能持续稳定地观照,进而觉知到隐藏在活动表象之下的真实状态。

然而,即便已用尽全力,我们还是不免分心走神,注意力无法稳定,总是不时地往别处跑。当你开始练习引导式禅修时,就会亲身体验到这点。若我们坚持练习下去,至少会开始熟识内心这种来来回回的现象,假以时日,我们就能掌握一些相当重要的方法,因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稳定自心。

哪怕只具有一点点稳定性,若伴之以觉察,都将是颇为重要且深具转化力的。因此,请你一定要放下这样的幻想:马上就能“做对”,你的心不会发生任何动摇散乱,而能保持绝对稳定!这或许会发生,但通常只是极少见地发生在特定环境中。通常,心的散乱是再自然不过的,我们将会亲身了悟这一点。而这个了悟本身,就能够促进我们的禅修。

在觉知中安住乃修习之精要

正念的任务和挑战即是:允许经验如是存在,不试图改变,也不迫使它有所不同。

无论何时,发生何种经历,最重要的都是觉察。不管你是否希望这件事发生,不管它是否令人愉快,关键都在于你能否在当下创造一个觉知的空间。当你下意识地想要转身逃开,或试图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时,能否先让自己回到这份觉知中安处一会儿,即使只有一口呼吸的时间,哪怕只是吸一口气。不管当时你是在禅修还是在过日常生活,安住于觉知都是修习之精要。一旦这种状态稳定下来,生活本身就变成了禅修。觉知是我们本自具足的,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面向,可我们却那么不了解它,往往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却感到无能为力。

不过,倘若我们能不断强化修习的意愿,在每日的正式和非正式练习中持守仁慈的戒律,正念将日渐显示出它的效能。它就像是一种“默认设置”,每当情绪失控脱离轨道时,就让我们能够发自本能地回复基准状态,它是我们身处艰难时光中可信赖的健康资源。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戒律之美

你一定注意到了,当我在探讨培养正念时,谈到了“戒律(discipline)”一词,这是有缘由的。

在生活中,令我们分心散乱的事件不间断地发生,有的来自内心,有的源自外界。这些事会分散注意力,消融觉知。因此,培养正念确实需要一定的积极性和意志力。这里的“戒律”指的是一种意愿:将那广阔清晰的觉知一遍又一遍地带回当下的意愿,尤其是在我们手忙脚乱不能自拔之时。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试图调整或改变,这就是对自己的慷慨,是明智的行为,是仁慈的举动。

“戒律”这个词衍生自“弟子(disciple)”,“弟子”的意思是:求教之人。因此,当我们持守修习的戒律,并且认识到想要在生活中保持观照全景的觉知是多么不易,我们便已创造出向生活求教的必备条件了。接下来,生活就变成禅修本身,也担当起了我们的老师。而我们作为弟子,要随时随地修习这门生活之课。

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我们与这些正在生起的现象之间,究竟是何关系?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能通向自由。在这个问题之中,蕴藏着真正的幸福,孕育着安宁与祥和。每个时刻都是我们的机会,透过觉知之眼,我们看到自己完全有可能突破那些运作不良的旧习性。只要意愿强烈,决定投入,一定可以止息纷扰,心思专注,变得柔韧灵活,并且尝到无为而为的滋味。

如果我们愿意以此种态度看待旧习,同时又不把专注与无为当成遥不可及的理想;如果我们能一次又一次地唤回温和与仁慈,哪怕只有短短一瞬,那么就在这一刻,我们将体会到万物如是存在,毫无造作,有如归家一般的平静与安宁。

如此这般情境,将不仅让仁慈的戒律得以持守,更切实的是,它本身就成为一种爱的行动,一份清明的表达。

调整你的默认设置

当你无事可做的时候,内心正在发生些什么?

每当此时,我鼓励你向内检视看看。通常,大部分人的脑中都是在“想(thinking)”,不断地想,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不停地思考。

我们的默认设置(default setting)似乎被设定为“思考”,而不是“觉知”。

能发现这一点是很棒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开始转变,从自动且无休止的“思考”模式,慢慢切换为一种更有益处的模式——觉知。假以时日,我们就会将“默认设置”调整成为宏大的“正念(mindfulness)”,而不是在思考中深陷的“失念(mindlessness)”。

一旦你坐下或躺下开始禅修时,马上会发现,心似乎有自己的生命:它会一直一直地想事情、沉思、想象、计划、预测、忧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回忆、遗忘、评估、反应、自己编故事……就像一条永无止境的活动之流。如果你从不曾敞开心胸无所作为,让自己这么自处一会儿,你恐怕都不曾留意,心竟是这样运作的。

更甚一步,一旦你决定要培养正念,心将马上面临新的风险,它可能会被塞进一系列新的想法或意见:关于禅修的、关于正念的、关于你做得很棒还是很糟、关于这样做究竟对不对……除了这些,还有数不清的散乱念头在脑中纷飞。

这有点像体育比赛的评论,赛场中正在进行真正的比赛,而旁边永远配有同时发生的解说。当你开始禅修时,禅修评论一定也会不时响起,它甚至还会占满整个内心空间。然而,那已经不再是真正的禅修了,好比转播报道并不等于比赛本身一样。

有时你会发现,把电视声音关掉,反而能让我们真正观赏这场比赛。你观看得更直接,那种体验是一手的、第一人称的,不是先被别人的心智筛选过的东西。禅修的情况也很类似,只不过那广播评论员即是你自己的思想,它会把此时此刻第一手的经历,加工讲述成一个故事:“打坐真难啊!”“哇,感觉好棒喔!”以及其他无穷尽的评论。

有些情况下,你的思想可能会说:“禅修多无聊!”“你就像傻瓜一样,真搞不懂这‘无为’的说法有什么用处!”尤其是当我们已坐得腰酸背痛、四肢紧绷、厌倦烦躁时,便开始质疑觉知的价值。比如,我能觉知到身体十分不适,可这觉知怎么能让我解脱、减轻压力和焦虑,给我帮助呢?这一切只是在浪费时间啊,既单调又乏味!

以上这些都是“思想流”做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仔细观察、逐渐熟悉和了解自心,否则我们会被脑中的思想完全主宰。不仅如此,这些思想还会为我们的行为、感受,以及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加油添醋。在这件事上,你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七天二十四小时日夜工作的思想流,只是通常未被觉察到。

觉知:我们平衡思维的唯一最充分的能力

多数情况下,父母和老师几乎不曾提及,教学体系也很少如此教导:对思想的觉察(awareness of thinking)可以带来平衡的状态,扩展视野,让我们不再被无意识的思想所支配。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

自从入学,我们就被教导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缜密的思维,没错吧?多数学校设立的目标不就是这样吗?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还是一名纽约市洪保德中学(Humboldt Junior High School)的初中生时,每当遇到不喜欢的课程(例如语法或几何三角),我常常会问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些东西?”如果那位老师没有发怒,并且愿意认真看待我的问题,回答一般会是:“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培养缜密的思维,从而清晰全面地进行推理与陈述。”

你知道吗,这是对的!要想理解这个世界,不迷失其中,我们必须具备严谨的思考与分析能力,这是生存的基础。因此,精确敏锐、极具批判性的思维的确应该多加培养。然而,这并非唯一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个相当重要却未被教学体系重视与教授的才能,那就是“觉知”。对我们而言,觉知(awareness)与思想(thinking)至少具有同等价值。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的力道更强劲。因为,无论多么高深奥妙的思想,都被觉知所涵容。

专注力与觉察力可被训练提升

教师们最想要的,也许就是学生们持久的专注力。

这其实并不容易。除非老师们有办法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令人信服,让课堂氛围更有安全感、包容性,给学生归属感,把教学过程设计得新奇刺激有如冒险。而每当学生不配合时,老师的大喊声并不能使学生更专注,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是,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增强专注力,并把此教学变成一场历险,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珍贵的礼物。

同类推荐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 荣格谈人生信仰

    荣格谈人生信仰

    本书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专著,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也是精神分析医师,荣格认为,一个人重要的是他谈论什么,而不是他赞同或不赞同什么。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做最好的情绪调解师

    做最好的情绪调解师

    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调动自己的积投情绪,这样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可以掌控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能调动他人情绪的人往往会在轻松中完成交际,在快乐中创造和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我是神经病

    网游之我是神经病

    一轮明月照大地我脱下了裤衩放个屁左手钱包我右手刀我不到夏天不穿貂人称江湖大山炮身后的兄弟都为我尖叫突然往前这么一跳大喊一声卖耗子药我是地铁小流氓我咣咣撞大墙没事我到人家宠物店偷人家滴狗粮这是我的作风我就是他妈这么贱每天我贼眉鼠眼那块人多我就往那嘎达串我的名字叫做小烧饼你也可以叫做我的外号江湖小屁眼我没才不脑瘫而且我们也很尖大哥滴手机系统都是苹果+塞班追疯子打傻子扒老太太裤衩子骂聋子打哑巴组团去抓蚂蚱子我们就是一群有组织的黑.社.会每天骑着三轮喊着我那另类的小歌曲我是神经病我是我是神经病我是神经病
  • 人类未解之谜(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人类未解之谜(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能够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跟自身相近的朋友。可是,这些神秘的“邻居”却似乎和人类开起了不大不小的玩笑。虽然时常有关于不明飞行物“光临”地球的报道,甚至还有报告称外星人绑架了地球人,但是至今人类仍然孤独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除此之外,神秘的法老诅咒、奇异的“狼孩”、恐怖的吸血鬼,以及隐隐现现的深海人鱼,都无一不挑战着人类的认知空间。就连人类自身也是谜团重重,如有的人的身体会散发香味,有的人具有神奇的第六感……
  • 生死宝藏

    生死宝藏

    因未婚妻身患重病,张佳亮不得不举债筹措医药费。关键时刻,出现一个神秘女子愿意帮他偿付这笔巨款,不过条件是请张佳亮帮她寻找传家之宝。于是他来到女子指定的福建海域的一座小岛,这里充斥着未知的诡异,数十人的队伍仅有几人得以幸存。最终在几番争夺与历险之下,不但为女子找回传家宝,还将一笔深埋在小岛的宝藏归还国家。
  • 不想放弃你

    不想放弃你

    有些爱情,不是两情相悦,便能天长地久。有些爱情不是因为不爱所以分离。亲爱的,我爱你。可是不得不放弃你。
  • 倾凰绝魅,杀手女王太嚣张

    倾凰绝魅,杀手女王太嚣张

    她是黑道帝国的主宰,人人闻之丧胆、谈之色变的杀手女王,手里掌控的,是无数人的生死。她本是天之骄女,豆蔻年华,一道圣旨她嫁与被称为“第一公子”的他为妻。这本该是一件大喜事,她却从此变得疯疯癫癫,痴傻不堪……因一次意外,她的灵魂穿越到了被人谋害致死的她身上。当那双美眸再次睁开时,一切的一切将由她重新主宰!国宴上,她一曲鸾舞倾城惊艳天下,同时也向天下人证明,她不再是从前的那个风鸾舞!从前欺她的,辱她的,她将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偿还!本以为她可以从此逍遥江湖,快意人生,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无良王爷是怎么回事?第一次见面,给她留下一大堆谜团;第二次见面就夺去了她的初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帝幡

    妖帝幡

    妖帝幡红光大放,迎风飘扬猎猎发响。万千妖兽奔袭,烟尘滚滚,只为逐鹿仙踪!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春阿氏谋夫案

    春阿氏谋夫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体神源

    魔体神源

    总有一天,老子要修成魔体,融合神源,将众神联手打造的规则彻底毁掉,把他们赶回原来的位面,这个世界不需要神,如果非要有一个,他的名字必须叫——秦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