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4200000006

第6章 姚宏业:我之死,为中国公学也(1)

岳麓山腰,麓山寺左。绿树掩映之间,卧着一座合葬墓,分冢共茔,各以花岗岩砌成石棺,并列于坟茔之内。

墓前立有碑石四通。主碑分别直书阴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姚烈士宏业之墓”字样,附碑分别直书阴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刊”。碑文均为行书字体,庄重肃穆。

陈天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闪耀的名字。这位曾以《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唤醒国人民族大义的湘籍年轻人,更以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悲壮之举,名垂史册。

与陈天华一起合葬的姚宏业,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其实,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这同样是一个响彻天地的名字。在反对“取缔规则”风潮兴起后,他毅然放弃留日学业,返国亲手开创了中国公学,并最终为之蹈江而死。他的遗书曾感动了千万人,胡适就曾说过,“我也是当时读了姚烈士的遗书大受感动的一个小孩子”。

那么,姚宏业为什么会与陈天华合葬在一起?合葬背后又激荡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

“湘省士风,云兴雷奋”

湘江北去,奔流不息。

在众多“舍身殉国,前仆后继”的湘籍英烈中,姚宏业或许并不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却同样惊天动地、彪炳史册。这个年轻人以生命为代价,成为“责任”两个字的最美注脚。

姚宏业,1881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下梅塘村(今益阳市欧江岔镇北坪村),字剑生,号竞生。本名宏业,因“慕朱洪武、洪秀全”,曾改名洪业。据记载,姚宏业“性孝友,慷慨喜任侠。人有急,辄舍己从之。幼好读书,善属文,然不屑为章句。时革命风气渐开,读郑所南、王船山遗书,萌民族思想,因广结江湖绿林之豪”1。

1904年7月,姚宏业抵达东京,进入日本弘文学校读书。翌年毕业,转入日本大阪工业学校,继续深造。在这里,他认真研读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开始懂得日本振兴的关键“皆由教育”,遂决心投身于师范教育事业。这似乎也为他后来参与创办中国公学埋下了伏笔。

留学日本期间,姚宏业仍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党人往来密切,以革命为己任。是时,中国留学生葛谦、仇亮、刘道一、张秀钟等人在日本组织新华会,以“推倒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民国”为宗旨,姚宏业“闻新华会宗旨契合,遂加入”。

据有关资料记载,姚宏业是在1905年10月14日经黄兴主盟加入同盟会的。入会后不久,他就秘密回到上海,开展武装起义的联络工作,但因“内地人心砂散,满奴日横”而重返日本。

就在这时,姚宏业意外听说了同乡好友、同盟会骨干陈天华蹈海自杀的噩耗。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留学的陈天华像往常一样,起床,梳洗,读报,吃早餐,旋即离开寓居的新译社,来到苓御门前邮局,投寄了一封信给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杨度,然后乘车来到位于东京南面的大森海湾,蹈海自尽。

姚宏业在明德学堂读书期间,就曾偷偷读过陈天华的著作《猛回头》与《警世钟》。这两本小册子写于1903年陈天华留学日本期间,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与浅显平白的白话文,将中国的存亡危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一出版就引发广泛追捧。

后来,因革命需要,陈天华曾两度担任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班历史教员,课余之暇,则与黄兴等人谋划革命举事。这时期,姚宏业曾与陈天华一道赴江西,开展武装起义的秘密联络工作。

1904年底,长沙起义计划败露,革命党人纷纷避走日本。姚宏业也因获得官费生资格留学到此。两人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但姚宏业怎么也没想到,风华正茂的陈天华会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直到陈天华的绝命书被公布出来,姚宏业才似乎读懂得了他真实的内心:

今日之中国,主权失矣,利权去矣,无在而不是悲观,未见有乐观者存。其有一线之希望者,则在于近来留学者日多,风气渐开也。使由是而日进不已,人皆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以救祖国,则十年二十年之后,未始不可转危为安。

乃进观吾同学者,有为之士固多,有可疵可指之处亦不少。以东瀛为终南捷径,其目的在于求利禄,而不在于居责任。其尤不肖者,则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其被举于彼国报章者,不可缕数。近该国文部省有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之颁,其剥我自由,侵我主权,固不待言。鄙人内顾团体之实情,不敢轻于发难。继同学诸君倡为停课,鄙人闻之,恐事体愈致重大,颇不赞成;然既已如此矣,则宜全体一致,务期始终贯彻,万不可互相参差,贻日人以口实。幸而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此诚出于鄙人预想之外,且惊且惧。惊者何?惊吾同人果有此团体也;惧者何?惧不能持久也。然而日本各报,则诋为乌合之众,或嘲或讽,不可言喻。如《朝日新闻》等,则直诋为“放纵卑劣”,其轻我不遗余地矣。夫使此四字加诸我而未当也,斯亦不足与之计较。若或有万一之似焉,则真不可磨之玷也。

近来每遇一问题发生,则群起哗之曰:“此中国存亡问题也。”顾问题有何存亡之分,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惟留学生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岂特亡国而已,二十世纪之后有放纵卑劣之人种,能存于世乎?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而做此四字之反面:“坚忍奉公,力学爱国。”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2

一字一句皆是血,留取丹心照汗青。陈天华之死,或许与他一直坚守的“志士迟早一死”的生死观密不可分,但最直接的动因还是当时风起云涌的反对“留学生取缔规则”风潮。日本官方要加强对于中国留学生的约束管理,遭到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而当时日本报刊甚多诋毁中国留学生的言论。陈天华出于愤慨,决定以非常之举“使诸君有所警动,去绝非行,共讲爱国”。

这场反对风潮直接促成了中国公学的诞生。姚宏业就是这场反对风潮的直接参与者,并率先归国创办了中国公学。不过,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几个月之后,他竟然选择了与陈天华同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试图借以唤醒国人麻痹的神经。这为中国公学的初生平添几分悲壮、几分激昂。

不取消规则,就集体归国

反对“留学生取缔规则”风潮,始于一个误会。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饱受欺凌,人心浮动。清朝当权者的昏聩无能、故步自封,让国人陷入一个外无尊严、内无安全的巨大灾难之中,并由此导致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就在中国的近旁,日本因实施明治维新而迅速崛起,这让很多致力于谋求中国国家独立、民族强盛的仁人志士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一时间,鼓吹留学日本、向日本学习成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强烈愿望和切实行动。据考证,“从1896年开始的留日运动,在进入20世纪后,逐渐出现高潮,东渡日本的学子或官费,或公费,或自费,络绎于途。在大约十年的时间内,至少有五万人在日本接受了各种程度、各种类别的教育”3。

1905年,中国在日留学生达到8000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尽管大多数留学生都是一心向学,志在进取,遵纪守法,然而“在芸芸学生当中,实有不少无法无天之徒就读于各式各样之牟利学校。放纵淫靡,忘其学生之本分者,日渐增多”4。中国政府曾成立留日学生监督处并制定管理章程,试图加以管束,但收效甚微。在此情况下,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以第十九号令的形式公布《清国人ヲ入学セシムル 公私立学校ニ関スル规程》,中文译作《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

这个规程一共15条,另加附则一条。平心而论,整个规程的主旨,无非是正确引导越来越多的留日学生步入正轨,对以牟利为主的“学店”加强管理,纳入文部省的监督统制之下。所以,文部省对此有个解释:“《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其精神,并非欲拘束清国留学生之自由,不过监督此类学校,而以谋留学生之利益为目的。”因而,这个规程刚在日本报章上刊登的时候,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和讨论。

11月26日,日本各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学校贴出布告,“限令各生于该月二十九日前呈报其原籍、住址、年龄、学历等,若逾期不报,则对该生不利”5。如此强硬的语气,立即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敏感和警惕。

他们翻出了20多天前发布的《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仔细研读每一个字,揣摩各种可能。终于,他们读出了一种敌意。

这种敌意,是从规程的第九条、第十条中读出来的。第九条的全文是:“受选定之公立或私立学校,其供清国学生宿泊之宿舍或由学校监督之公寓,须受校外之取缔。”第十条的全文则是:“受选定之公立或私立学校,不得招收为他校以性行不良而被饬令退学之学生。”6

第九条中的“取缔”两个字,深深刺痛了中国留学生的心。他们可不管日文中的“取缔”其实可译作管理、监督之意,而索性将这个规程直译为《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取缔中国留日学生之规则》《取缔留学生规则》《取缔中国留学生所入学校及寄宿舍之规则》乃至《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等,并一律简称为“取缔规则”。

当然,中国留学生们的敏感并非完全无端。早在这年6、7月间,在留日学生中就风传着日本政府即将发布“取缔”清、韩学生规则的消息,导致中国留日学生人心惶惶、义愤填膺。在他们看来,“韩时为日本之保护国也,今侪我与韩为伍,是蔑视我国权也”。

恰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令留日学生情感上无法承受的事情。1905年8月27日,由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程家柽等人主编的《二十世纪之支那》第二期出版,刊有一篇《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直击日本军国主义的痛处,遂遭日本内务大臣下令“禁止颁布发卖,并差押印本”,理由是“《支那》妨害安宁秩序”。于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文报纸上撰文,痛斥日本政府肆意剥夺留日学生的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并呼吁留日学生“宜速筹对抗之策”。

冲突,一触即发。

11月28日,就在日本各学校贴出布告限令中国留学生呈报原籍、住址、年龄、学历等之后不久,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形成评议部决议,决定由执行部各干事及各省职员长联合签名,上书驻日公使杨枢,明确提出:规程全部在整齐学校,为留学生谋利益,其意甚盛,惟第九条关于寄宿舍之规定,于学生之经济、学问、卫生、兼学皆有损害。第十条所言性行不良,其范围亦过于广泛,恐学校得以爱憎行乎其间。因此,恳请公使向日本政府进行交涉,取消规程。7领衔的是中国留学生会总干事杨度和副干事长范源濂。

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抗议声音,驻日公使杨枢不敢怠慢,日本文部省更是不敢怠慢,很快针对学生的质疑做出了解释:

一、第九条所定,系令学校为留学生校外之约束,以免为不良之徒所引诱,于其品行、经济、卫生等项各有裨益,并为邻邦留学诸生谋教育功效起见,如与以上各项无碍,或居亲友端人之家,由此通学,或自行赁屋居住,自成一户,固非本条之所禁止也。如学生禀中所举各项,自无此种不利之累,据该生等所禀请之事,究系该生等未明本条旨趣,遂致转生疑虑也。

二、第十条所定,专为性行不良,如紊品行,害秩序,罹刑律等类,竟致斥退者而设,并为防范未然起见。如系学生实情,且于必要之事项攸关,静稳陈述其冀望之处,此等自不在性行不良之列,如系学生禀请之言,是误会本条意义之所致也。8

这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

伴随着抗议风潮的升级,留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取消第九条、第十条这些“小儿科”的要求了。姚宏业当时刚刚由国内重返日本,目睹此情,立即投身反对“取缔规则”风潮之中,“于是相率倡议罢课”,“事关国体,非全体休校不可”。

12月3日,路矿学堂韩汝庚等八名留学生发出传单,列出六条抵制“取缔规则”的方法,认为“文部省颁布之《规程》,辱我国体,我辈当另结团体,誓死力争,必尽废此全部《规程》而后止”。

这一天,弘文学院、经纬学堂、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大成学校、成城学校、振武学校、东斌学堂、东亚实业学校共八校的留学生代表,会聚于留学生会馆,共同商议对策,最后议决一同前往公使馆,要求彻底取消这一规程。

群情激奋之下,一切冷静的声音都失去了表达的舞台,甚至会遭受鄙夷。姚宏业是主张罢课的坚定分子,他觉得,日本政府以对待其保护国韩国的留学生那样对待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除了罢课返国,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12月4日,弘文学院留学生率先发出号召,呼吁全体罢课。一时间,日本各留学生学校罢课成风。以东京为例,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公立、私立学校共有16所,未卷入罢课旋涡的仅有振武学校、女子实践学校两校而已。

到了12月6日,就连留日女学生也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响应罢课。据史料记载,女子实践学校的留学生秋瑾最为激进,每次演说,皆痛哭流涕,至为感人。据说她演讲时曾拔出倭刀明誓:“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热门推荐
  • 绝色宠妃,妖孽王爷约不约

    绝色宠妃,妖孽王爷约不约

    第一次相见,她掉进了他的浴桶,不仅看了他洗澡,还将他摸了强吻,占尽便宜后溜之大吉。第二次见面,两人身份微妙,她惊觉上次自己得罪的是怎样可怕的人物,然而,人不要脸则无敌,即便天下人都怕他,她依旧有恃无恐。第三次再见,却是他伸手过来,迎接着她远嫁......此后两国不再太平。顾柔的内心更加不淡定了,她不过就是刚来的时候误打误撞占了点他的便宜,谁知这个男人却死皮烂脸的要她负责!说好的高冷衿贵呢?直到被步步急逼,顾柔无奈道:“亲,你这么无耻,你爹知道么?”男人嘴角勾起邪肆的弧度,欺身而至,“你知道就行!”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狂凤灭世

    狂凤灭世

    那一日,她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日,她痛失双亲,失去对人性的信任,愤然自杀!那一日,她扶摇直上,冲破封印,却落得个“弑杀亲父”之名!她身中情药之毒,却误打误撞,进入修炼《沫魂功》的法门。突破之际,屏障震死一名猥琐男。要她偿命?还是火祭?好吧,她浴火重生,一声凤鸣,响彻天际!
  • 丧服小记

    丧服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恋99式,萌妻求上位

    暗恋99式,萌妻求上位

    秦桑榆是最没心没肺的女人,嫁给了宁致远,她心甘情愿。她爱便爱得执着,包括他的花心,他带着小蜜,她笑着祝福;他拐了她妹妹,她笑着恭喜。直到后来,她恨也恨得彻底,即使是这男人倾尽整座城池,只为她一人,她神色也不动分毫,只是淡淡笑着说了一声,“宁先生,自己保重。”只是她不知道,当她的尸体被那场大火席卷成灰时,男人早已发觉自己的胸口少了一块,再也无法完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昭凤传奇

    昭凤传奇

    重生于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成为最尊贵的金枝玉叶本以为富贵荣华,可以做一辈子米虫却不料即使生为公主,也会有身不由己先有退婚之侮,之后竟又…父皇靠不住,太子拖后腿咱是凤凰,何必把自己当草鸡携凤印,御四合,执掌六宫,母仪天下!
  • 地神骨戒贰

    地神骨戒贰

    一个生活在魔尊创造的世界里的林泽,由于未婚新娘逃婚,而梦想闯出骨戒世界去地球寻找他的恋人,带着众位前辈的期望进入天然形成的芥末世界,因为一位爱慕他的姐姐让他修炼的葫芦心经而身边美女成群,在芥末世界中更是奇遇连连。这位“傲天之狼”渐渐地看透了盖世魔尊的阴谋、诡计、和无止尽的欲望,在魔尊将他的圣人爵位轻易剥夺之后,林泽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没有任何理想的颓废男人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暗地里却在以隐秘的方式用各种方式锻炼自己,最终领悟道佛双修的关键而成为道佛双修第一人。随着林泽的境界一天天的增长,一场宿命中的仙魔之战也将逐步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 明朝权臣

    明朝权臣

    他十年寒窗,高中状元,却摔落马下,穿越到金陵城外一个十五岁少年身上。家有极品后娘,慈爱老爹,萌萌哒小厮三两只,难免一地鸡毛。收拾好后院,带上四书五经八股文,再次走向考场,谁言少年不能一飞冲天?嘉靖西苑炼丹,严嵩把持大权;财政空虚,兵备废驰;倭寇扰民,鞑靼侵边;他以一介文官之身,斗严嵩,平倭寇,驱鞑靼,还大明一片安宁。自身终成旷世名臣,当朝权臣。
  • 霸道名模的专属设计师

    霸道名模的专属设计师

    夏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冷清的孤女,她不奢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她还是爱了,爱的不可自拔,可是到头来,却发现,那只是一场可笑的赌局。所以她选择离开,因为害怕面对真相的曝光。九年后归国,初见,他已是万众瞩目的超级明模,而她,却故意敛去光华,清淡如初。一个转身,他已消失于茫茫人海中,是故意装作不认识,还是从未入过心……冷清的孤女遇上万千宠爱的阳光校草,清淡一笑,迷了他的眼,刹那回眸,入了她的心。一个赌约,百天纠缠,他赢了赌,她输了心。牵绊过后,面对她的若即若离,他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他说:我们之间,其实只差了一个解释,九年过去了,难道你还不愿意给我个机会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主要是叙述道家仙祖之道统以及主要事迹。故事是说东华帝君得道度钟离权,钟离权得道又度吕洞宾。《金莲仙史》是一本宗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