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3200000030

第30章 三国鼎立(2)

淝水之战后,北方又陷入战乱之中,少数民族贵族乘机纷纷建立许多割据政权,并互相混战。东晋王朝则满足于偏安的局面,不思进取,逐渐衰落。

拓跋氏原来在山西建立过政权,后被前秦苻坚攻灭。淝水之战后,拓跋氏重建政权,国号魏,定都山西平城。此后几十年间,北魏先后灭掉了其他地方割据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胡汉统治者阿部的矛盾,多次进行了改革。北魏初建时曾得到中原汉族世家豪强地主的支持,这些世家大族即宗主,拥有大量的人口、田地、财产,负责地方统治和征发徭役租税,成为北魏的地方基层政权。这种宗主督护制保障了地方利益,却削弱了中央权力和财政。宗主剥削属下的农民,发展势力,处处制约政府,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以孝文帝和冯太后为代表的孝文统治集团的改革势在必行。孝文改革首先围绕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当时执政的冯太后是孝文帝的祖母,她是颇有才干的女政治家。献文帝死后,10岁的孝文帝继位,她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从公元484年开始,她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第一,整顿吏治,实施俸禄制。北魏前期吏治败坏,地方官员不论政绩好坏,任期都是6年。官吏没有俸禄,生活来源靠自行搜刮,巧取豪夺。冯太后针对吏治的混乱,规定官吏任期由政绩优劣决定,并推行班禄制,即给官吏发俸禄,官吏贪污价值一匹绢以上者一律处死。第二,实行均田制,发展经济。中原地区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土地大片荒芜,世家大族乘机兼并土地,国家财政日益困难。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可向政府领受露田(荒田)40亩,女子20亩,用以种植谷物。因为土地要休耕轮种,露田可以加倍或两倍授给。另给男子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用以种植桑麻。受田人年老或死亡时,露田要交还政府,桑田可以传给后代。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第三,建立三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冯太后废除了宗主督护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这三长负责掌管田产、户口,征发租调徭役,维护地方治安等。三长制的建立确立了户籍制度,巩固了地方统治秩序。冯太后的这些改革措施,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冯太后病逝后,孝文帝亲政,继续改革,主要进行的是以“汉化”为中心的文治改革。魏都平城地处边塞,气候严寒,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运输也不便利,而迁都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总是阻力重重。文帝首先取得任城王的支持,并精心编导了一幕“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喜剧。493年,文帝亲率30万大军渡过黄河,进驻洛阳,准备大举南征。当时正值秋雨绵绵,军队疲惫不堪。众大臣纷纷跪在御马前,叩头哭劝,请求停止讨伐南齐。孝文帝让群臣在南征和迁都之间选择,百官宁愿迁都也不愿冒险南征。494年,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全面汉化政策。从平城迁来的人都得改为洛阳籍,死后也要葬在洛阳。同时,他们都得改穿汉服,学说汉语,并改鲜卑姓为汉姓,号召胡汉通婚。孝文帝改姓为元,并带头娶4个汉姓女子做后妃,又为5个弟弟娶汉人为妻,并把公主们嫁给汉人。

孝文改革是成功的,它缓解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巩固了鲜卑贵族在北方的统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北魏崛起后统一了五胡十六国,北周又进一步扩大了北朝的地域,成为南北对峙中北方的最后一个政权。公元581年,北周相国杨坚迫使自己的外孙、9岁的周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在北国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了隋朝。文帝积极改革,增强实力,灭掉了南方陈朝政权,结束了东晋以来数百年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南北。

杨坚生于贵族之家。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西魏时因辅佐宇文泰建立政权,受封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后来袭父职,他的妻子独孤氏是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爱女,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的皇后。宣帝好酒色,常在后宫酗酒,并实施严刑酷法,统治无道,北周政权日趋衰落。宣帝死后,宦官郑译、刘昉假传遗诏,召杨坚进宫,并极力主张让他人宫辅政,杨坚因此总揽军政大权,并逼迫彦之议交出天子玉玺和兵符。为防止各地的诸侯王发动兵变,杨坚借口赵王要嫁女儿给突厥,把北周皇室成员召进京都,又让静帝下诏书把威望极高的元老重臣尉迟迥召回京师。尉迟迥统兵数十万,北联突厥,南结陈朝,在相州举兵反杨,同杨坚对抗。杨坚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发兵讨伐,尉迟炯兵败自杀。杨坚在重臣李穆、韦孝宽的支持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平定了各方叛乱。580年,杨坚自称隋王,是因其父封随国公,而随字不吉利,国号便改为隋。隋朝建立后,文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改革措施,国力渐渐强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隋初,北方突厥的势力强盛,与隋朝对抗。突厥可汗曾率军南下大举侵隋,隋军损失惨重。后突厥内部发生叛乱,隋才得到短暂安宁。不久突厥内部矛盾更加激化,并分裂为东、西两汗国。文帝利用突厥的分裂进攻突厥,突厥大败,东突厥归附隋朝。隋文帝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转而集中兵力于南方。

文帝积极作伐陈的准备工作,令大将军贺若弼和韩擒虎镇守离陈国较近的广陵和庐江;大将杨素调集水工大造战船,做渡江的准备。587年,文帝灭掉后梁的割据势力,扫除了向陈进军的障碍。588年,隋文帝诏告天下,历数陈后主的罪恶,以瓦解陈军斗志,为战争做好舆论准备。之后,文帝令儿子杨广率兵50多万兵分8路,南下攻陈。

陈后主从小生活在宫廷中,根本不知创业和守业的艰难,沉湎于酒色,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后主以国事为重的就被后主杀掉。当后主得知隋朝进攻后还不以为然,宣称有王气在陈国。隋朝首先在长江沿岸对陈军发起全面进攻,陈军毫无抵抗力,隋军乘胜包围建康。589年初,隋将韩擒虎、贺若弼率军渡江,分两路攻入建康。后主和张贵妃、孔贵妃躲到景阳殿的枯井中,最终还是当了俘虏,陈朝灭亡。自东汉以来4个世纪的分裂局面结束了,南北又归于统一,全国进入稳定时期。

科举就是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是政府以不同科目对学有所长的读书人进行考试的制度。贵族和高官子弟可以通过门第关系做官,除此以外的子弟经过科举取得做官资格后,还需再通过吏部考试,考试合格的才可以做官。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完备和兴盛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清朝末年被完全唆除,共存在了1300年。它起源于门阀等级制度盛行的时代,是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它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对各种人才择优而用,是合乎时代潮流的,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使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曹操为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此基础上采用九品官人之法,就是选择有见识的官员,任各地方的中正,负责评审本地读书人的才能德行,将他们分为九品(等级),以此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后来九品中正制流弊百出,严重地压制并摧残了优秀人才。由于许多寒门及庶族地主强烈要求参与政治,统治者也迫切需要科举制来选拔人才,为它的统治服务。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

598年,隋文帝设立志行修谨(有德行)和清平干济(有才能)二科,他下诏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总管、刺吏按这二科推荐人才,这被看作是科举制的开始。隋朝的科举制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临时性的特科,一种是常设科目。603年隋文帝下诏,以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等科目选拔人才。以后科举的名目逐渐增多。607年,炀帝下诏以德行敦厚、刚毅正直、执宪不挠、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十科选拔德、才、体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这些科目都是临时规定的特科,科目较具体,标准较明确,比较公平。比较固定的常设性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三科,这些科目必须经过考试。秀才科先考试策,再考杂文,需要应试者具有很高的学识,录取标准很高,隋朝37年的历史中共录取了十多个人;杂文的题目往往是模拟名人名篇,难度很大。明经科主要是测试经典,即测试对某一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考中的人数较多。进士科是炀帝所创并且放宽了录取标准,它只试策,不考杂文,主要考文才。考中科举后只是获得了明经进士出身,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这之后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命为官员,当时的也就是做县尉、功曹等九品小官,他们在当时政治上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样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在隋朝产生了,由此开始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历史。

科举制的创立和九品中正制的废除,表明门阀世袭制的衰落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它把读书、应考和做官联系在一起,这就给一般的甚至贫寒的子弟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同时,它把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吏部和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暴君华雄

    三国之暴君华雄

    苍天已死,华雄当立!现代小人物穿越成华雄,而且还是汜水关前面对关羽的单挑?难道刚刚活下来,就又要死了吗?天下是谁的天下!江山是谁的江山,仰天怒吼,卵蛋者滚开!穿上黄袍,手指苍天,华雄代天而立!这汉末江山将该家异族。黄沙百战,谁敢与他决战天下!三国之暴君华雄书友群:306476498(欢迎大家进入,非喜勿入)
  • 洛水神

    洛水神

    公元204年,曹操带领三子,和大将许褚等人攻破邺城。曹操进殿,权臣为献殷勤,强逼甄宓献舞。不料曹丕对甄宓一见倾心,曹操面子有损,一怒之下,将曹丕派驻南皮。甄宓已知袁家之事,上吊保洁被曹植救下。曹植见甄宓妩媚动人,俩人日久生情。曹丕建功回邺城,必然入甄宓为妻。甄宓为助曹植,以曹丕抛弃与曹植世子之夺为交换条件,容许嫁给曹丕。曹植不明缘由,悲伤不已。曹丕在郭笑等权臣献策下违背约约,再夺世子之位,终得承继魏王之位,篡汉称帝。曹丕三次封甄宓为后,甄宓不从。曹丕怒封郭笑得为后。郭笑得权后,假传圣旨刺死甄宓。甄宓身后,曹植悲伤不已。面临曹丕的同室操戈,曹植留下七步诗,归隐洛水。
  • 大明书生

    大明书生

    某毕业男穿越到大明万历末期,被迫开始了大明版的读书人生活,身怀利器,科场得意、入仕升官,发财扬名,妻妾成群......咳咳咳,有点俗套了,故事不仅仅如此,应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事情发生,敬请期待O(∩_∩)O~......本书已经正式A签,评价打赏窗口已开。状元、榜眼、探花之位虚位以待,还请兄弟姐妹们不吝投票,不要让那位置空着太难看!石头一直坚信,收藏养肥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O(∩_∩)O~
  • 木兰江奔流

    木兰江奔流

    一百五十年前,大相国三家分立,古老的奴隶制帝国就此封存,炎炎者灭,隆隆者绝;一百五十年间,天下玉碎,匹夫不得瓦全,一座座城池,历次经过命中注定的风口浪尖;一百五十年后,暗夜生变,书灯明灭,沉戈磨洗,有异心不安于怀者,终须剖腹相见。故事不长,却也一言难尽,借一瓢木兰江水,讲一段相国大陆百年去来。
  • 秦锋

    秦锋

    征战万里,马踏天下。秦锋所向,谁人可挡?战国末年,天下纷争不休,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咸阳宫降生。在激流澎湃的战乱中,他要如何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秦羽锋自小熟读历史,可是随着知识的增进,大堆的疑问凝聚在他的心头。三皇五帝时代是否存在?轩辕帝是否乘龙而去?姜尚是否在岐山封神?伏羲女娲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之中...这些问题困扰秦羽锋的一生,在一次车祸后,濒临死亡的秦羽锋手握着《史记》,在诸多疑问中离世,只是......
热门推荐
  • 脱离命运我就是天

    脱离命运我就是天

    一个高材生,不相信命运的安排,而意外的得到了一份传承。从此脱离了命运的掌控,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异界一步步的慢慢崛起,为了自己的爱人一怒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成为了整个修真界的公敌。过上了被四处追杀逃亡的日子,也在被追杀中一次次经历生死战斗中突破至更高境界。
  • 通天道路

    通天道路

    都市的天空怎敌得过高楼一天天无情的切割?青春的面容如何抚平过岁月的皱纹?爱情如何忍受那一次次的背叛?我们又如何遗忘了那些城市旮旯里打拼的真实地回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单纯的情节到就像你我阅读者,既不身悬高位,不食人间烟火:亦无死生折腾,悲天悯人,唯有寻常日子的相守与接纳,诱惑与反诱惑。这部小说自始至终只是淡淡地回忆,淡淡的怅惘,轻轻地叙述,轻轻地走去,却牢牢地粘住了我们的目光,再不能移开。
  •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相关理论研究评述、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基本构成、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形成动因等。
  • 侯门贵女

    侯门贵女

    太后养女,皇帝御妹,相府命妇,庄锦懿的每一重身份都尊贵显赫。才貌双全,贤德淑良,端庄优雅,关于她的赞扬之词也是花团锦簇。可对锦懿来说,她真的,没那么好。若说她有什么可值一提的品性,那就是:淡然。此生不管再经历什么,都不会失态动容直到遇上……“待我青云之上,抱卿归去可好?”
  • 我要在哪等你

    我要在哪等你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总是那样的意味深长,而你就是我永恒的新娘!
  • 破锣幻相

    破锣幻相

    上古大神夸父逐日留下神器啊修破锣,破锣成灵天地面临改天换地之劫夸神族大长老不惜牺牲渡破锣成人,成人后的破锣灵力仙法被锁于心成为正常人,因逃婚离家一路上遇见神族后代那尔旗,神禅掌门神沉冰等人一路寻找女娲神器万丝玉篓,最后面临打劫,上官幻相到底命运如何…
  •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本书介绍了秦代的兴衰、历史人物、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美誉。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在当时社会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一年之内就再版三次。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它一版再版,成为继《圣经》之后出版的英语语言读物中阅读范围最广的图书之一,而且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产生数目如此巨大的译本和改写本。其文学影响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意义是许多其他著作所无可比拟的。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丰富的想像力,鲜明·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真实地描写了离开社会28年之久的人所经历的逆境和绝望感,还有对信仰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挑战。
  • 挣扎在丧尸中

    挣扎在丧尸中

    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末日的生活,艰难的挣扎在丧尸中间。
  • 黑道冷颜少女

    黑道冷颜少女

    拥有着冷如冰山的外表,却没人知道她就是世界第一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