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700000012

第12章 散文、随笔(11)

而森铁处分成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都和小铁道有关。我最熟悉的是机务段,就是开小火车的。这个行里面,一台车叫一个包车组,管带班司机叫“大车”,副司机叫“师傅”,司炉叫“伙计”。一般来说大车都在六级工以上,收入高。这个活儿和煤打交道,埋汰。上班时穿的衣服黢黑锃亮叫“油包”,但是下班后穿的却特别讲究。常年都是三班倒,即“干一天一宿,休二天二宿”。机务段每年都有一两台小火车要送哈市或齐市去大修,大车有送车、取车的出差机会。他们这拨人讲究穿毛料制服,穿风衣,戴进口手表。

最早小火车站前有一个“廿一国营商店”,归区商业科管理,统一送货。副食、百货、日杂俱全。到1980年,老职工退休了,商店关停。由商业科劳动服务公司在街道办事处附近,又开办一个“青年商店”。也是按传统经营方式,副食、百货、日杂、五金都有。二十一有一个小学校。因为最早是森铁处办的,叫“森铁子弟学校”;后改名“代代红小学”。是取“一代一代地培养出红色接班人”的寓意吧。后纳入全区编制叫“第六小学”。最多时达到一千多学生。曾试办过初中班,时间不长就归大堆,到别的中学去了。

再就是二十一这片文化生活丰富。高层次的,两个单位都排过大型剧目。森铁处排的《沙家浜》,是在伊春评剧团请的马导演;机床厂排演的《杜鹃山》。这两个剧目当时说“仅次于专业水平”,几乎演遍了伊春市各区局。大众化的娱乐要数森铁处的大秧歌了,也是全区出名的。每年一进腊月门,抽调的一百四五十号人脱产在森铁处院里练秧歌,踩着高跷,唢呐、锣鼓震天响。春节期间,初一到十五天天有秧歌。各个单位来拜年的秧歌队组合到一起,比着劲儿扭,三个街的家属区主要街道都要走到。为了表示友好,外单位秧歌队来到时要放一阵鞭炮欢迎,走时要放一阵鞭炮欢送,中间要用二踢脚嘭啪地溜着,每一条街道都洋溢着节日气氛。

这次回去,情况大不同了。

机床厂黄了。记得最后一任厂长上任时,是林业局五大班子领导亲自送来的。在就职大会上,新厂长当着局领导的面,开始就职演说。开场客套之后的第一句话,是用大嗓门郑重告诉全体职工:“我家有存款两万块!”后面的话就是解释他不当厂长也生活得很好,有挣大钱的路数。到这来是为了深化改革,振兴机床厂,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不会贪图来路不明的区区小利。要和同志们一起干一番大事业。现在,这里是他私人家的大院了。十年下来机床厂没振兴,他们家振兴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机床厂对林业生产没有绝对的依赖性,凭其生产条件和能力,如果打破传统思维眼光向外,像军企转向那样,找准市场开发民用品,机床厂应该是最容易走出林区经济危困的。”说这话儿不是我今天事后诸葛亮,1987年12月29日与林业局张皓晨局长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全厂职工我就是这么说的。

(其实,机床厂的业务在那时之前一直归口省林业总局的机电局[位于哈市南岗文昌街2号],依靠它找活干。包括:按计划生产、销售小火车的台车轮、j-50拖拉机配件,更新机电设备,解决量具刃具等。

1975年-1976年时机电局的业务大部分由我去跑,仅1976年我就去了8趟。当时局长是孙凤山,接触的具体主管业务的有周荣安、冯大儒、付长茂等领导。1977年元旦过后,我在机床厂已经办完了转正手续,在临离开之前又为厂子去了一趟林业总局。这次还是住在道里田地街86号的总局招待所,晚上看电视节目,看到了在省曲艺团的同学贺丽君领衔主演的单弦联唱,伴奏的是我另一个同学李广福。那时候看电视还是稀罕玩意。回来后1月7号我去新单位——奋斗林场报到。1984年机床厂承包之后又是我去和周荣安接的这个关系。只是当时知道这些内情的人已经转走了。)

那时,我眼光放在林业圈儿外说话,在场领导都觉得我说的不是正经嗑儿。等我说完这番话,就把我从前面“请”回到台下的工人堆里了。他们继续高谈阔论,仍按原来老路行事,走到尽头了吧?!《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走出兴安岭!经过痛苦的挣扎,如《西游记》里那个石猴:一个跟头跳出了圈儿外。

森铁处黄了。再也听不到小火车那恢弘的汽笛声,看不到长龙般整列的原条车。当年我父亲是从哈尔滨机务段的国铁转到林区森铁的,摆弄了一辈子蒸汽机。轮到我们兄弟竟没有一个人子承父业。想不到在“危困”来临时反倒逃过了一劫。曾经人山人海的森铁文化宫已有十几年没有文化活动。小铁道扒了改成沙石公路。21小火车站的房子还在,已破旧得不像样子,窗户堵得严严实实的,好像住着人家。

二十一街道办事处黄了。那“挺大一栋砖瓦房”现在是一家饭店。没进去,不知生意好不好。

第六小学还在顽强地坚持着,但据说已经只有不到100名学生了。

街容更是不像样子。原来可以跑汽车的一条路由南至北贯穿二十一,现在开膛破肚挖得乱七八糟。一打听,说是要给各家安装自来水。这地方几十年来大多人家依靠挑水吃。我说:“这是好事儿呀!”但是,没有人安。说是其一需要交200元钱,没钱,交不上就不给按;其二即便交了钱,害怕保证不了供水,保证不了维修,万一有冻害,挡不了还得挑水吃。所以,没有人家安。路面已经挖开了,这么放着不是,回填也不是,就造成这个样子。原来在大道边还能打着面包车,现在面包车进不来了,连出租车也打不着了。

“青年商店”黄了。现在连一家称得上“商店”的买卖也没有。要去看一位堂兄,走了四家食杂小铺,竟然没买到带包装盒、心里觉得能拿得出手的瓶酒。问原因,说是除了散白酒之外成瓶酒没有人买,索性不进货,所以没有卖的。我一阵惊诧,社会已经发展到“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时代,这里却退步到有钱买不到日常东西。家属房更是一片破败景象。每一栋房都有一两户空屋子,板杖子东倒西歪,呼呼嗒嗒的破窗户在寒风中摇曳。就是人搬走了,房子卖不出去,索性不要了,空着,任其倒塌。

与二十一毗邻的双子河贮木场,以前日夜作业。晚上灯火通明,电锯声、工人师傅的吆喝声、龙门吊的运行声、提示的电铃声混合在一起十分热闹。年作业量达到80万立方米,至少40万立方米。原来是穷人家为过冬取暖,搂锯末子,拣树皮的地方。现在据说几乎全年停产。搂锯末子,拣树皮都没地方去了。上山拣柴火要走出去10多里地才能弄到枝丫,抓到还罚款。 街道上不用说大秧歌看不到了,连行人也看不到几个。偶尔听到几声劈啪放小鞭的响声。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8年春,南岔林务分局提出‘多运木材,支援前方,艰苦奋斗,打败老蒋’的口号。伊春林务所响应号召,由所长带队到双子河、乌马河、翠兰、美溪等地进行资源调查。初步拟定了开辟这些作业点的计划。”从这段文字记载可知,伊春以北的林业生产自1948年冬季开始,屈指算一算,鼎盛的辉煌时期两代人的工夫,50年左右的光景,就走到了这步田地。在二十一的根据地,我家已经没有直系亲属。但那毕竟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总有放不下思念。谁能说明白,下一个50年,家乡父老乡亲的日子该怎么过?

怀念家乡,是每一个游子通有的情愫。在外流浪十几年,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精彩。刚来这里时,薄市长还自谦说:在全国的大城市里,大连是“小弟弟”。贯彻他的“不求最大,只求最佳”战略,在站前“青泥洼”那疙瘩折腾。进入新世纪市府突然变招数要“建设大大连”。南拓北延市区面积一下子扩大几倍。现在已经毫不羞涩地号称“国际化都市”了。我落脚这地儿,刚来时是“农业乡”,之后变成“小城镇”,现在又变成党委级“街道办事处”,纳入城市编制管理了。看到、经历这些,有时产生错觉,认为家乡也应当日新月异有所发展。所以时常做着“回家养老”的好梦。看到眼前的现状产生无法形容的失落,看来只能接着做“好梦”了。

伊春市区还是美丽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个人在寒风中徜徉在曾经熟悉,而今已经陌生的街道。看霓虹灯闪烁,群山灵秀,小巷清幽。数次慨叹:这小城市,若有过得去的日子哪儿也不去呀!

本主题由 岳先生 编辑于 2006-12-23

这是2006年春节的见闻,12月份写的帖子,盼着家乡快些好起来。(回帖略)

金州公园游记

金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辽南古城。汉武帝时在此正式建立行政区——沓市县,归辽东郡管辖。此后几百年间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鲜卑人、高句丽人相继占据辽东,这里一度脱离中央政府控制。隋唐两朝代多次对高句丽用兵,至唐高宗元年,征灭高句丽收复金州所在的辽东地区。

公元十世纪契丹兴起,将辽东纳入势力范围,建立辽国,于辽东置曷(he)苏馆,设苏州安抚军,移民垦荒。1117年女真人建立金国,占据苏州地区置化成县。直到金代末期化成县升为州级行政区,取名“金州”。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建立县级人民政府,称为金县,是农业县的底子。延续至1987年撤县建区,成为大连市第六个行政区。

1992年刚来这儿的时候,城区内没有一幢超过五层楼以上的建筑;没有一条公交线路,城内的交通大多依靠摩托车载客;最繁华的商业街和当时伊春的繁荣路差不多,街道两侧是地摊儿,一片一片居民区大多是低矮的瓦房,有时在城里想抄近道儿,还能遇到死胡同。真是气煞我也!常在照片中的公园外围路过,虽然这是一个不收门票的公园,因为看不到里面有什么好看的景致,也就从来没有要进去看一看的念头。

来到这里14年的时间。这里每天都在拆迁改造,金州城区好似重建了一遍。有了城内公共汽车,有了步行商业街,有了高层建筑,有了鳞次栉比的小区、花园。还有了大型的商业企业以及上千家工业企业。金州区用20年的时间,由一个农业县城,转化成一个商业发达,工业企业稳定的现代化城区。

4月7日早晨6点就到了金州城里。算计一下还有20分钟的空闲时间,等候的地点又在公园门口处,便信步走进这个公园。这里虽然叫公园,实际上是一个人们自由出入的休闲场地,是一个不太大的园林。

每天都在来去匆匆地赶路程,竟然没有留意湖畔的垂柳已经泛绿,枝条上的小毛毛狗挂满春意;桃树的枝头已经打饱了粉红色的花蕾,给春天增加了几分妩媚。清晨无风,一池碧水如一面镜子倒映出城市的庭榭楼台,给人如入仙境的感觉;远处高大的塔吊,告诉你这里仍然在发展建设之中,为明天留下无尽的遐想;近处是绿色的草地,衬着非常干净的人行道,陆续走来遛早的人们,感觉这真的是一个和谐社会。

每天都是很忙,十天之后再到金州公园,前一次如二八姑娘般羞答答的花骨朵儿,已然开成一树一树张扬妖艳的桃花。没有了处子般的羞涩,反倒觉得没有什么看头了。

2007-4-16

男女分舱是社会的退步!

报载:自12月17日起,烟台港客运总公司在国内水路客运市场首度推出“男女分舱”服务。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说什么“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性骚扰,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我说:“差矣!‘男女分舱’是社会的退步!”

首先,男女分舱的做法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

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报道,分舱的理由只有一个:“每年在轮船船舱里发生的性骚扰案件至少有数十起。”但是,没有一家报道说明白这“这数十起”的背景基数是多少?占乘客比例的百分之多少?占航班比例百分之多少?

我留意了一下,公开的报道说“据悉,烟台港每天至少有十五艘客轮开往大连”。常识告诉我们,海上客运是往返航行,这样算来每天往返于烟台-大连之间的客船至少三十艘客轮。这其中不乏像棒棰岛、海洋岛、银河王子、银河公主这样万吨以上的大型客轮,每趟船乘客都在两千人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年的客运量是相当大的,年可以达到千万人次。也就是说,“这数十起”比社会治安综合发案率要低许多。

其次,客轮上的盥洗室、餐厅、小卖部、娱乐室、通道、甲板等都是男女混合共用的,这“数十起”又有几起是发生在船舱里的呢?所以“遏制性骚扰”这个说法是虚假的。

退一步说,如果认为“男女分舱”的思路是正确的,按照这个思路就要把盥洗室、餐厅、小卖部、娱乐室、通道、甲板这些有乘客出没的地方彻底分开,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性骚扰”。否则还是遗患无穷。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男女分船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男女接触的机会了。这是违背社会常识的。

更为严重的是,“男女分舱”办法的制定,本身就是对乘客人格的歧视和不尊重,挫伤一大部分乘客的自尊心。

同类推荐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 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

    土地的核心是人。永远的土地之子,无论迁居何方,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下午茶)》这本散文集,作者刘学刚笔下的事物是遍及整个大地的,他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他直面自己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家园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这些散文文本,融入作者经由阅读和行走而得到的情绪,把对人间事物的热爱,以纤细、柔弱、低婉的语气,写得颇有深意,使得这本《安静的勇气(下午茶)》散文集有一种安静的、深入人心的力量。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热门推荐
  • 日久生情:宝贝,你好甜

    日久生情:宝贝,你好甜

    “慕天辰,你不能这样对我,我们已经离婚了。”被压在身下,叶子熙抵死反抗。“女人,离婚了,你也是我的。”某男霸道至极的宣布着。四年前,他们的婚礼,轰动全城,她嫁入豪门慕家,成为慕家少奶奶。新婚夜,痴缠恩爱过后,他却翻脸无情,狠心算计,亲手将她送进监狱。甚至他还当众宣布,永远都不会碰她这种女人。四年后,她出狱,以为再不会和这个男人有任何交集,却不想他千方百计的缠上她,一次次的将她吃干抹净……
  • 妧恨妧爱

    妧恨妧爱

    她有时候想想,她与他的相识,只是一个玩笑。可是,她不曾后悔
  • 美丽细节全书

    美丽细节全书

    何为美丽?是俏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装扮,还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心灵的智慧?其实,这些都是美丽,但又不全是,真正的美丽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精致,是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本书列举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加上贴心的美丽提醒,旨在打造全方位的细节美女。
  • 后厨

    后厨

    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徐冰,身为女性,年过三十,统帅着一个上百人的大厨房,关起门来,她就是这个厨房的女王。她下面有若干二厨,若干三厨,若干帮厨,从他们的服色,领巾,以及帽子的高度上就能轻易的辨认出来。在这片天地里,人人都怕这位女主厨,她业务精良,待人苛刻,而且是个老处女。直到某一天,徐冰的命运发生了倾斜,有人给她送来一个满脸脏乎乎的小男孩冬冬。她的女同学在路上出车祸死掉了。她的孩子冬冬是车祸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孩子。冬冬的父亲远在国外,徐冰被迫要处理这一堆从天而降的麻烦事儿。
  • 重生之战神在现

    重生之战神在现

    杨平死后灵魂穿越到封神期间,成为殷洪,多次的奇遇让杨平强大了起,为了能够改写封神历史,杨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保全了殷商王朝,成为殷商第一人。划破时空,直接进入到洪荒先期,在次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改变了一篇又一篇的历史,最终成为洪荒时期的霸主。
  • 末日核心

    末日核心

    我没实力,没背景,因为性格倔犟张扬成为学校富二代官二代黑二代们的眼中钉,我被打,被当街羞辱,我也不曾屈服,只是残酷的社会让我的未来看不见希望。当我怒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时,末日降临了……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是场浩劫,但是在我的眼中,却可能是我君临天下的机会,因为我有一个,末日核心。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5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5

    本书收录了《血字之谜》、《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归来记》、《恐怖谷》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经典作品。
  • 娇娘难养

    娇娘难养

    穿越成为正八品县教谕之女,赵亚楠表示:正点。既不会三餐不继,也不用豪门宅斗,乃理想中的小康之家。不过,因为大脚丫子上不了台面的问题,赵亚楠被爹娘留在乡下老家。禀生大舅舅来视察留守侄女切实生活,却被赵家一家人溺爱侄女的行为惊呆了。“亲家,如今田地忙的很,不如将孩子送到我们家住一阵子?”舅舅打定主意到了自家,必定好好将这颗长歪的小树苗给掰正了。“老大,当官了就能随便打自家孩子?”爷爷瞪向自己儿子,敢欺负孙女亚楠?“爹,亚楠这个性子要是不改,如何嫁入书香之家?”“狗屁,亚楠的大脚丫子嫁给书香世家作孽去?还不如找个老实本分的乡下人,起码能哄亚楠一辈子。”爷爷点醒儿子。“爷爷说的对,我以后就嫁乡下农夫,他种田来,我浇水,我们夫妻双双把家还!”亚楠有些得意忘形。“混账,说的什么胡话!”亚楠爹被亚楠说的一脸黑线,斯文扫地啊!“胡说,他种田,他也浇水,你在家等着他回家做饭,要不然让你六叔给你买两个丫头给你做饭?”爷爷也以为亚楠说的不对。亚楠她爹彻底想晕,子不教父之过啊!赵亚楠:“董文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么?”董文杰:“当然!我可以为你两肋插刀!”“两肋插刀就免了,你还是带我私奔吧!我不要嫁给那个县令。”赵亚楠到底还是被封建包办婚姻了,最后连一贯宠溺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向爹那个恶势力低头了,还说做官太太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福气个毛?那个程学慎根本就是儒学修道士,立志为了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人生活目标南辕北辙,能搭伙过日子么?“我,我,我还是想为你两肋插刀!-----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理想?我要娶一个大家闺秀,再纳十几房美貌小妾,住上豪华庄园,拥有万顷良田-----你别掐我啊?要祸害你祸害那个县令,你残害自己人算什么啊?”推荐我的完结文《彪悍农家大嫂》《状元辣妻》
  • 上古世纪之新世界

    上古世纪之新世界

    一颗不知来自何处的陨石神秘降临一个游戏却改变了少年的生活这一次改变世界
  • 上帝地球仪

    上帝地球仪

    毕业后,我到中科院实习,却被分到了一个神秘的分院,超自然现象研究院。一件件离奇地事情接连展开。无意中,我竟成为了上帝。我该用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