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600000005

第5章 三空书院(4)

或者像邓先生这样的法学家,更没有多少人要听他的哈耶克,要听他对西方法律哲学的梳理。稍“成熟”一点的人都不相信邓先生法学家的那一套。这也不能过于责备那些成熟的人,首要的事是生存,生存本身和知识没关系。人类在开化以前已经生存了很久很久,茹毛饮血的记忆还没彻底放凉呢,动辄还要搞个大屠杀,提醒你自己究竟从哪里来,究竟是哪路货色。所以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高华先生也好,邓正来先生也好,甚至知识本身,他们的意义只能是在于未来的。当代人只能从未来借一点希望的光,勉强照出他们的哀荣,似懂非懂地纪念下去,唯一的功德就是把他们留下,好让后世子孙不至在亟需援手时寻他们不得。——至于我们这些当代人,无非在享用着被老一辈糟践过了的前辈学者;而未来的人仍要漠视未来的学者,以为更未来者所享用。人类愚蠢和短视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只要在思想上开饭,就一定是残羹冷炙,还混淆着前人落在里面的痰水、假牙;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思想之中,就像“文革”时期的军代表们、训导员们,都以为自己掌握着最完备、最正确的思想,只有一种可能:到处都是无知,到处都是相欺和自欺。——仅就这一点来说,高华先生和邓正来先生的结局我还是欣慰的,起码证明我们的时代还算正常。

在互联网筑起的自以为是的氛围里,“无缘对面不相逢”的遗憾事越来越多。木心先生的《我在餐厅开了一枪》谈论过衣着讲究的理由,平常人看:“衣着讲究,总归是两个意思,一个,要漂亮,一个,表示自己有钱。”木心则说:“再有第三个——自尊。”所谓“无缘对面不相逢”,就是我们看不出、读不懂对方的自尊,尤其从知识而来的自尊。自尊在知音的眼里是外套,在略知一二的人眼里是内衣裤,在完全不明所以的人眼里才是心肝脾肺肾。不要以为知识的自尊是多么神秘的东西,世上一切的神秘都因为你并不认得。

邓正来先生好走,如韦森教授悼文里说的,在天堂:前有杨小凯,近有常与你把酒言欢的朱维铮,许还能遇上那“老实敦厚的哈耶克”。——您本是天国里的人,这么一去,您在人间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河流篇之一

我出生在河畔。

母亲从水边把我捡回来,襁褓里有几颗鹅卵石。乡里人以讹传讹,却道:我生下来就衔着宝石。真的衔着宝石,早被硬疙瘩卡断气了,哪里有后来对才子佳人的编排?

后来我搬去很远的地方,林木深寒,离河竟远了些许。不知名的晨曦总拱破黑暗攀上我的窗台,无论是风是雨。我牵着母亲在雨里缓缓地走,她并不年迈,我害怕淋湿,每天有这么半小时,我们就这么走着。山下有河,河的尽处还有海。

我在沙漠又住很多年,据说我房子的下面就是古老的河床。我,每夜从河流已嶙峋的手掌中醒来,每夜。有多嶙峋?金字塔在沙漠里打磨了多久,河流早在它们屹立起来之前很久很久即不懂得鼓掌,鼓鼓掌,就有浪花扬、流波荡,弯曲了女奴蹲下洗脸时劈在水镜上的头发。

后来我死去,骨灰融在我出生的河里。是远方陌生的归人带我回来,水边高耸起许多坟,有的只剩半面碑文,红着一只独眼仍为我哭泣。我一时烦躁起来,无聊起来,而我已不能跺脚,只轻轻掠过岸边的衰草。——隆冬,衰草。有一只歌,一只歌,随雨幕吻下来,吻住我泥泞的骨骼,那里有狂沙刻进去的青葱的记号。

不是诗,不是。——是谁家小孩子飞起一脚,小石头在我潋滟的脊上圈出句号。

河面分开苍莽,我听见婴儿在哭。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

从“人”开始

莫言在他受奖(不是颁奖礼)的演说稿里说:“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这次演说仍在通篇讲故事,从他的母亲到那些作品,继续一个小说家的本分。莫言在他的这一支柱性的表述中使用“小说家”,而非“文学家”、“作家”;鲁迅临终时嘱咐儿子“莫作空头文学家”,莫言是熟悉鲁迅的,想必他很清楚:一为“文学家”,便须费力捉回不断逸出的马脚,读书的时间要大于阅事、阅人。小说家则只需用小说来答话,哲学就在他们的故事里。“研究”和“创作”是截然不同的,少有人可以像鲁迅、沈从文、钱锺书,既能弹得一手好钢琴,亦精通它制作的原理、修缮的法门。

小说家要从“人”开始,结合莫言的其他表述,就是一五一十地说故事,说人的故事。说故事的方式总千差万别,如绘画似的,有巴洛克主义,有立体主义,小说家的武器库里则是现实(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什么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说的人的事。便是写两只猪的小说,如果不拟其说人话、思人之人所思,单单在乎它们如何打滚、几时进食,就成了牲畜饲养手册。即以多余之“神游”,应如《续西游记》而《西游记》,“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卡夫卡的《变形记》更是如此,荒诞的也许是甲虫,但沉重的则是人间。由《西游记》而卡夫卡,再到莫言,人类的想象力固不会拘泥于把复写纸蒙在生活上描下来,但又能跑出生活的半径,人的圆心多远呢?

不同水准的小说家和读者也只是一层“人”的关系。

优秀小说家,写不熟悉的世界里我们熟悉的一面。《盗墓笔记》、《2001太空漫游》什么的,是我们一般人触及不到的事,但那个世界的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怯懦、鲁莽,甚至高贵与卑微。或可说,畅销书作者做到的就是一件事:让读者在乌托邦里找自己。看看那些捧着成功学、养生学的老百姓,无不期望自己和书中人似的一夜暴富、长生不老。

伟大的小说家,写熟悉的世界里我们不熟悉的一面。莫言的很多作品就是。比如他在《蛙》里写小孩子在饥饿年代吃煤的故事,“我们每人攥着一块煤,咯咯崩崩地啃,咯咯嚓嚓地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秘的表情。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即兴表演,我们仿佛在玩一种古怪游戏”——我们都知道饥饿是什么,但今天的人是否能想象饿极了煤吃起来也香甜?伟大的小说家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了层,我们站在最表面,以为世界就是这样了;他们更靠里面,拽着我们的脚往热闹和黑暗的更深处去。这些说故事的人或者使读者沉思,或者帮读者睁了眼看,或者揭开读者脑中那层经验的面纱,教具体的、细节的世界使劲亲吻我们那自以为是的脑髓。

不朽的小说家,写熟悉的世界里我们不真正熟悉的一面。我们基本站在世界的最外层,但总有一些地域我们踩得深一点,当警察的更了解施暴者、监狱是怎么回事,盖大楼的也更清楚怎么把钢筋水泥高高堆起来而令它们不塌。绝大多数情况,在那些踩得比较深的地方,我们更有资格以一个“内行人”教训不明所以的“外行人”;小说家也是,对写作技术、观察生活的角度等等,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多的话说。但仅于此层面,即所谓“我言说我信”,也不过做一种搬运的工作,把自己清白的东西、相信的东西送到其他人那里。

有一个传说是:美国某航天飞机故障,其问题在一个零件上,于是科学家们开始争论怎么改进这个零件,总拿不出一个万全的办法。一个年轻人提出:能不能不要那个零件?后来证明,真的可以不要它。还有一个确切的实验是:幼儿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热气球,筐里面装着三个人,被赋予企业家、政治家、名演员(大概)的角色,分别代表马克思·韦伯“社会分层理论”里分层的标准:财富、权力、声望。气球破了,要往下掉,必须扔出去一个人,大人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孩子们异口同声:谁胖扔谁。

伟大的小说家好比那些科学家,不断提出坏零件的改进方案;更好比那些大人,充满了扔谁不扔谁的道理。不朽的小说家就是那个年轻人、就是那些孩子,他们在合理的怀疑之外加入了对“合理”与“怀疑”的怀疑。他们没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东西,他们也不是单纯的搬运工,他们要的是读过他们作品的人连他们也不相信,并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和下判断。

不朽的小说家都从伟大的小说家走过来,他们曾经是某个时代最杰出的布道者,而后觉悟、入胜,成为外人眼里的傻子、孩子。莫言在演讲里提到《生死疲劳》里的主人公,原型是一个他小时候见过的农民,“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他们一帮孩子当时只知道欺负这对夫妇,若干年后莫言却以其为对抗时代潮流的英雄而书写。

不朽的小说家就很像这个连孩子也能欺负的农民,比如中国现代作家里我唯一归入此类的鲁迅,他被各种人欺负,正人君子、权势人物,甚至普通的文学青年、家里的佣工(不是阿长),他不懂得如何团结这些人吗?估计连一个中国的村长、科长都晓得如何讨人喜欢,但鲁迅到死“一个也不原谅”。他不相信这些人、也不相信自己,呼唤着后来人“忘记我”,希望自己就此湮灭于已逝的时间里,不做后人的绊脚石。鲁迅的布道就是从“人”开始,“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他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局限性,也赞美人的开拓力量、牺牲精神。鲁迅的小说,尤其晚一点的小说,没有政治倾向,甚至没有生活主张,就一些话题写进去,女娲、嫦娥、大禹、墨翟老聃、伯夷叔齐……你真的读懂历史,读懂这些人物了吗?在中国最自信的人身上,鲁迅挖出了最大的虚弱和空洞。

从“人”开始是最基本的对小说家的要求,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他们究竟能做到什么,可能决定了他们在圣殿中的座次。从“人”走出去,一定又回到人。对伟大的小说家来说,对人的结论能有多大差池?精彩正在于他们论证人的过程。

对不朽的小说家来说,没有对人的结论,只有爱——我们凡夫俗子最多只能看到他们的爱,而对他们的“一无所爱”不理解、不苟同,还自以为弑父成功,摇着论文做的旌旗开开心心做教授、“文学家”去了。所以他们喊出“忘了我”,后人的滑稽早被他们想在前头,并悲惜过。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陪大师们坐一坐

九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去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看画,纯是瞎逛,以致到后来,眼皮沉甸甸、大脑昏沉沉,晕船似的,只得同小愚兄弟出来。后来再过来,尤其这次,针对性强了很多,回去补欧洲美术史,尤其文艺复兴较晚期以及经典的巴洛克画家(过去对这段的知识是零),强识下几个名字,再战战兢兢地回来。哪曾想这次看画,更累,到后来简直不是晕船,是趴下来给人家当船开,大师们忽然成了淘气的孩子,不停朝我伏下的后背爬上去。

14、15和相当一部分16世纪的意大利绘画正气森森,典型一张张爷爷的脸,尽管我努力去看、去爱,只有心里的敬意在不断淤积,中枢神经始终不能安静下来。加上先前匆忙的补课,后来就看乱了,也就随它乱看下去。乱看阶段纯属意外的收获是伟大的安格尔和他伟大的《Madame Moitessier》(1856),这幅画耗时12年才画成,是国家美术馆1936年买来的。旁边作陪的是德拉克罗瓦《处死简·格蕾》(1833),我在刽子手的斧头和格蕾姑娘“千千擢素手”上逡巡不去,它们怎么那么明亮?又那么无辜?

直到卡拉瓦乔的《The Super at Emmaus》(用外文的都是我不晓得通译名),我才使劲冲开那些伸长的脖子,钻到最前排老老实实地看起来。画是他1601年完成的,那年他26岁,对于天才而言,26岁的年纪都够他们老上好几回了。卡拉瓦乔既是文艺复兴的遗民,又仅仅比巴洛克画家年长几岁,站在大时代之间,除非是天才,凡夫俗子要么拖在时代的动能后面碎掉了,挺得住的话也四不像,跟哪边都不亲热。所以卡拉瓦乔了不起,夹缝里求生还如此光彩夺目,比文艺复兴前辈多一些毛边,恣出去的部分更显活泛;又比后来的巴洛克晚辈们神气,不失叔叔辈的体统。这幅《The Super at Emmaus》还和他《圣彼得钉柱图》等巨作不同,后者开欧洲写实主义的传统,细腻而凶狠;本身《The Super at Emmaus》的布局没那么紧凑,人物题材又是聊天,不是殴斗,对神经的蹂躏实在轻省很多,又同时可以看进去很远很远。我没有相关的知识,卡拉瓦乔这幅作品是不是在拟古呢?和他更早一点的《巴库斯》、《吹笛者》又不同,人物的肌肤稍嫌紧张,又没有大面积的裸露,完全不带生物气息,摆在那里要神圣不太神圣,要华丽又不似华丽;一以贯之的倒是毕加索批评他的“伤感主义”,而他的伤感严严实实地锁在画面里,不要期待某一笔他在刻意抒情,令我完全相信Luke 24里的一幕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 梦见与叙事

    梦见与叙事

    本书是套书《独立文丛》中的一本。作品分“凭栏处”“来来往往”“一朵一朵盛开”“写作的那些事”四辑,不露声色地对自然进行描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老到而沉稳。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热门推荐
  • 一夜成婚:拐个总裁么么哒

    一夜成婚:拐个总裁么么哒

    一夜迷离,她多了一个神秘老公。本以为是一场见不得人的契约关系,却没有想到他将她宠上天。遇渣男,智斗情敌,还可以做着自己梦想以来的事业,齐妍表示自己忙得不可开胶。只是这个神秘老公,怎么天天来碍她的眼?来撩拨她?“喂喂,说好的只是契约关系呢?”“恩,你肯定没有仔细看看契约合同,上面写着,只要宫先生需要,随传随到。”事后,齐妍揉了揉自己发软的腰肢,翻开了合同,看到上前的字眼,愤怒的又跑回去理论。却没有想到又被某个男人捞回怀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反派女配逆天修仙:追妻成瘾

    反派女配逆天修仙:追妻成瘾

    有空间,有法宝,有气运,有师傅。就这样,还混了一个身死道消!楼弯弯死不瞑目。然后发现她所处的世界,不过是一本小说,而她不过是个女配,还是个促进男女主感情,为男女主提供无边机遇的反派女配。于是,她悟了。一朝重生,回到起点。她才发现,她到底错过了什么?执剑,修仙,问心,寻道,这一世,她只为她自己,只为爱她的人肆意!然后她发现。女主,男主,不过如是!
  • 腹黑宝宝超霸气:爹地,我要退货

    腹黑宝宝超霸气:爹地,我要退货

    相亲到一半凭空出来的小鬼竟然拉着他的衣角叫爹地?宝宝:爹地你会穿裙子吗?不会。宝宝:爹地你会喂奶吗?不会。宝宝:那爹地你会怀孕吗他嘴角抽搐:不会!宝宝鄙夷:什么都不会,妈咪给你真是亏大了,妈咪我能退货吗?他仰天长啸:老子是男的!
  • 天价婚爱,引妻入怀

    天价婚爱,引妻入怀

    人们说,灰姑娘只要找到水晶鞋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可是为什么她穿着水晶鞋,却等来了一个恶魔。“艾希,你被开除了!”她只是一个拼命想在这灯红酒绿的社会活下去走投无路的少女。可是老天似乎却偏偏很生厌她……杜氏集团的唯一继承人翰少爷,可不是她能招惹的起的人。
  • 呆萌小王妃

    呆萌小王妃

    一不小心坑了王爷,包包快跑,包包第一反应扑到柠檬身上,想要柠檬带着自己跑。没想到又忘记自己不是一只喵了,只看某男四只爪子挂在柠檬身上,伴着长孙柠檬大叫一声,随后,只看所有人都在用不可思议的眼神议论这两个人,不准确无误的是一人一猫,当两人回过神,又是一声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叫,此时有一双爪子正抓在小柠檬的前胸。。。。。。。。。。。。。。
  • 神魔大陆之血族狂想

    神魔大陆之血族狂想

    克莱蒙多大陆,种族并立群雄并起,七大同盟种族八大世人职业几乎成为整个克莱蒙多的主调。莫怜,一个不知昏迷多久多的人类,终于在血族初拥的作用下苏醒了过来。在大管家休玛尔的指点下,忘记过去的莫怜将以布鲁克氏族第五代新生儿的身份面对这个世界。但是,没有人知道,莫怜却打破了诸神的铁则,独自一人拥有了血族三大职业的传承。刺客的潜行,血魔的盛宴,法师的怒火,莫怜,又能书写出怎样的传说?
  • 上海虾探

    上海虾探

    “【都市传奇、解密悬疑】系列《上海异闻录》1,《疯狂隐形人》2,《疯狂夺命波》3,《疯狂的陨石》三部之间有联系(主人公是同一个人),但也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各自独立成书。《疯狂隐形人》内容简介在这世上,有极少数人,死去一段时间后,头骨顶上会留下一团乳白色的光晕。业内人士称之为“精神”,里面包含有死者生前的故事。有部分人,就专门以读这精神为生。秦祎氘,一名普通私家侦探公司的职员。2010年,在全世界最热闹的上海,他结识了两位读精神的人。由此,意外地揭开了隐藏在繁荣都市里的一桩桩激情暗涌。
  • 玄幻华夏之三国封神传

    玄幻华夏之三国封神传

    商末,封神时代,截、阐之争日渐明朗化之时,封神榜居然离奇被盗,由此引出一系列重大变故,最为严重的便是之后的历史环境横遭巨变,使得原本无神的华夏大陆随之演变成了一个玄幻的世界;故此,不得不重新求来封神榜并谴专人交至姜尚之手以便及时封神,但这个与“炎黄子孙”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却莫名其妙地落在了一名不入流的网络枪手身上,更为离谱的是,他居然被错误地传送到了三国时代……。友情提示:因本书极度YY,卫道者、吹毛求疵者慎入,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书上传,1478592魔剑仙神,希望大家去捧个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女人的100个忠告

    给女人的100个忠告

    有一位多愁善感的女人卧病在床,一天,她打开家里西面的窗户,看见一行送葬的队伍,禁不住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在家照顾她的母亲看见后。赶紧把她叫到东面的窗户前,推开窗户让她张望,看见的却是一户人家正在举办婚礼,一番喜庆的气氛慢慢感染了她,她禁不住露出了笑容。于是,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女儿啊。人生有悲剧也有喜剧,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痛苦也有欢乐,你不能只推开一扇窗户,只看到一面的风景啊!”
  • 最后的轻语

    最后的轻语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最深的城,藏着三五件事,住着一两个人。永远的。那是关于回忆最柔软的栖息的土壤,却覆盖着最坚固的堡垒。可明明谁也没有钥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