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600000035

第35章 我心如泥(10)

毛哥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最大的理想是当个城管。

这不是讽刺,讽刺自来不是贫贱人玩得起的,毛哥是贫贱人,要活着。毛哥是8岁那年随父亲来的北京,母亲说着要跟来,临了没能上火车。哭着喊着从站台奔回去,扎进人群很快不见,留在毛哥脑子里的母亲是一把电线一样的头发。

毛哥和老毛刚到北京的时候,老毛在工地打短工,爷俩挤在工棚里一张窄窄的木板上。毛哥没地方去,他没法办入学。奇怪的是,只有毛哥没地方去,同来的一帮小子都一个一个从毛哥的视线里消失。有些据说是上学了,有些随老子各处干活。

毛哥8岁,8岁时候的你在干什么?我是记不得了,就知道是二年级。从来没想过不上学我的生活会怎样,父母、社会也没给我任何猜想的孔隙。7岁不到,就被哄着走进学校。入校的第一天找不到厕所,尿裤子了。

毛哥8岁,8岁的毛哥在父亲干活的工棚里待着。后来也敢出去走走。刚开始是工地。从搅拌机那儿走到石灰坑那儿,几乎消耗掉毛哥全部的好奇心。日子稍微久一点,毛哥的好奇心又坐回来。他开始收集工地附近的植物,每天捧一大捆,“栽”在工棚后面半截的砖墙边。毛哥很快了解了这座大城市所有的植物,没有他在乡下的多,也没有味道,无论是香味还是苦味。

9岁,毛哥的第一件使命是去取信。取爷爷奶奶寄来的信。他和父亲辗转了很多地方,大多是工地,工地还好点。工地离城市近,毛哥可以躲在铁门里头听铁门外面的呼啸声。毛哥最讨厌住在洗头房,父亲曾受雇于城郊的洗头房,再走几步就是北京的农村。洗头房有股恶心的味道,是人的头发拌着劣质洗发水的味道。他和父亲和衣而眠在洗头房的地上,夜里常有头发吹进他嘴里和鼻子里。

哦,对了,说取信的事。毛哥被父亲派去三条街之外的邮局取信。工地附近有很多邮局,老毛让爷爷奶奶把信寄到那里。毛哥问父亲:为什么不打电话?满大街的人都在用电话,工地里的叔叔伯伯也用电话。老毛摸着毛哥的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到什么时候?再问。老毛就不搭理他了。毛哥去取信,报出老毛的名字,很顺利地取到。邮局的姐姐态度很好,比工地里的人态度好得多。毛哥在心里预备的一套答话没用上,他也是谢了谢。

毛哥捏着信往回走,突然他有一个想法。他想四处走走。毛哥和老毛到北京的这两年游击队似的,仿佛哪里都去过——城里城外、胡同大马路、南城北城。坐的都是汽车。这一点不吹牛!老毛的活儿都是介绍来的,这一摊儿散了,运气好赶上另一摊儿要人。另一摊儿就派卡车把他们接过去。还有的叔叔伯伯是坐大客车来的。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但所有的地方在毛哥脑海里就是一串上下行李、来回赶脚的声音。毛哥9岁的时候已经有安下心过日子的打算,8岁的时候他还爱搬来搬去的。

嗯,四处走走。毛哥捏着信东张西望,他听说过北京有地铁。地铁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是坐“地铁”来的,还以为北京有“天铁”呢。那就去看看地铁。毛哥在老家读过一年书,亲戚来串门什么的也和县里读书的孩子切磋过,毛哥一点不傻,书读的很漂亮。可毕竟就这一年,不足以在北京找路。北京的路牌上首先是英语,然后才中文,英语写得恨不得比中国字还大!

折回邮局,毛哥排队等着。过了半个小时。

“您有什么需要?”毛哥瞪大了眼睛,他以为那个姐姐还认识他。

“同学,有什么事吗?”看来她忘了毛哥是谁,但态度依然良好。

“地铁在哪里?”毛哥问。

“哦,地铁……”

“谢谢!谢谢!”毛哥逃命似的往邮局外边撤,他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跑得这么慌张。明明一个字也没记住。他不敢再问。

毛哥回工地了。这条路绝错不了。回去的路上他有意走得慢一些,东张西望,想看到“地铁”两个字。这两个字毛哥认得,不仅认得,他还会写。毛哥哪里知道北京的地铁标志是画出来的——一个歪写的“D”字,白线条、蓝牌牌。毛哥的心脏咚咚地跳着,自己听得一清二楚。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紧张,他又没做错什么。

晚上,父亲吃过饭回来。先把毛哥的饭递给他,又搬一张空床挪到工棚的暗角里。床很笨重,钢铁的角在地上锯出刺耳的声音。

“老毛,管那干啥?又不耽误。”

“是啊,瞎一盏灯又无所谓。”

……

老毛爬上床,暗角上空吊着一只哑掉的灯泡。老毛喊毛哥把床上的东西递给他,毛哥一手端着碗,一手往后摸。碗放在脚边,把一个小盒子递给父亲。老毛接过来,剥了盒子。噢,是一只灯泡!老毛很快把那个暗角点亮了。他偷学过电工,何况这点小事。

老毛蹦下来,把空床留在原地。打开爷俩的被子卷儿,拿出另一个纸包。毛哥的心一时提到嗓子眼儿上。天哪!他突然想起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爷俩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想起叔叔伯伯腰里挂着会唱歌的电话,但父亲连带绳的电话也没打过。

“这是爸给你买的书。”

“啥书?”

“你办不了入学,自己看吧。”

毛哥从父亲手里抢过来,一脚把饭碗都踢翻了。这该诅咒的书!毛哥狠狠翻着。就两本。一本是小学数学,一本是小学英语。“语文书呢?”毛哥问。

“学那干吗?数学书上也都是字,哪个不认识了找人问问查查。”

毛哥想起了母亲。两年以来他从未想念自己的母亲,当初说的好好的一家三口都来,临了母亲不来。毛哥更喜欢自己的母亲,老毛的话不多,对什么事都没兴趣。当初要上北京,也是母亲撺掇他来的。他一直觉得无所谓。老毛从来不反抗,他的顺从就是反抗。

“对。你爷爷奶奶的信?”

毛哥想起来。信呢?!他一直捏在手里,身上也没兜,后来回来信就不见了。可能是忘在邮局的柜台了吧?毛哥突然想起自己回去问路的事,出门前跑得太急,一定是忘在柜台上了。老毛不提的话,他永远也感觉不到信丢了。

“取到没?

……

“丢了?”

——“是。丢了。”

毛哥本想撒个谎,明天再取回来。他还没酝酿好谎话,实话先一步冒出来。父亲看了他一眼,眼睛里什么光也没有。他听不到老毛的心跳声。其他的叔叔伯伯聚在一起打牌、吹牛、讲电话。他也听不到。那些人离他们爷俩很远。他们仿佛一直住在黑暗的光里,而那些人住在明亮的光里。

“丢就丢了吧。我睡了。”

“我看会儿书。”

“好。”

……

“拉灯的时候轻一点。”

毛哥从学校走出来,踌躇满志的。和他当初进来时候的感觉不一样。

毛哥在大学里有两个哥们儿,一个是东子,非逼人叫他“东哥”。没人愿意。他就一口一个:“哥怎么样怎么样。”他用哥代替了“我”。毛哥喜欢和东子在一起,东子是从外地考来北京的。不像毛哥,是都市外乡人。东子对毛哥的北京话很好奇。

“告诉哥,是不是每个字都得打颤?”

“也不用。”

“那你怎么每个字都颤?跟踩了电门似的。”

“你丫管我!”

东子是从外地来的,他不了解北京。他心目中北京的草稿是毛哥帮着画进去的。四年之后,东子去南方了。这座城市勾不起他的兴趣。他想赚钱,进外企,当个白领,说英语。

毛哥的另一个哥们儿是小泽。小泽是男的,英文名字偏偏叫玛利亚。毛哥一直没有英文名字。大一的时候英语课,外教要求每个人做一个名牌,写上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摆在桌子上。别人刷刷几下就得了,毛哥磨叽了半天,英文名字还是空着。老外是讲自由的,不写就不写,“Mr·Mao,would you like to describe your hometown?”

毛哥丧头耷脑地站起来,一通胡溜,咚一声坐下。“Good job!I wish someday I can be there ”,毛哥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无聊地陷在椅子里。他的英语很棒。何况这套家乡的介绍他反复念叨了多少年。家乡的影子有多淡,他长篇大论的感情就有多浓烈。毛哥早学会了分裂自己的人格,何况是分裂自己的感情。

小泽也被点到回答相同的问题。他的回答没有惊喜。他长着一张没有故事的脸。那节课过得很快。大家在上课前就都认识了,下课后逐渐打破宿舍的建制,扎在一起闲聊。毛哥和几个男生并排走着,他的话不多,滔滔不绝的是小泽和东子。东子的话唠本领早在军训时候他们就领教了,小泽的表达欲没曾想也这么强。

毛哥在一边听着,偶尔支应一句。很快大伙到了食堂,毛哥找个借口开溜了。他不能和大家一起吃饭。就是不能。毛哥时常一个人,他喜欢一个人。

东子爱和毛哥谈理想,一套一套的,谈得非常动听。毛哥爱听东子说话。东子说话基本上是大话,但一点也不讨厌。他读的杂七杂八的书很多,说起话来都拼命地往上堆。很有说服力。东子自诩很有见识,放假回来也偶尔带一些洋货给毛哥,于是毛哥吃到了比利时的巧克力,不仅吃,还听东子讲这盒巧克力的故事。东子爸爸国外出差,怎么怎么就买来了;东子妈妈不让他吃完,要他拿一些给同学……

东子还带了一瓶洗泡泡浴的玩意儿给毛哥,就是那种和在澡盆里涨出满盆塑料花那种。东子也爱请毛哥吃饭,虽然是学校附近很便宜的馆子。但毛哥总是感激着。

毛哥刚开始并不喜欢小泽,他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是:“当今社会,不争怎么行?!”小泽总这么说,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很aggressive,后来发现他就是说说而已,就都放心了。毛哥放心不下去,他不喜欢任何斗争哲学。但他的生命里又满满写着斗争的痕迹。十年前,他来到北京。到现在,他仍然留在这里。如果不争的话他不可能留在这里。北京城盖在簸箕里,不断有尘土被扫进扫出。

小泽一方面梦想着出人头地,一方面认认真真谈恋爱。学习也还好。改变毛哥对小泽印象的是一件事。

东子带给毛哥洗泡泡浴的玩意儿被小泽借过去,毛哥没多想,顺手就给他。过了三分钟觉得不对。学校澡堂子又没有浴缸,你要那玩意儿干啥?过了一会儿,十分钟吧。小泽赤身裸体地回来,身体被洗的发亮,涂了一层胶水似的。芳香扑鼻。注意:不是花香不是肥皂香,是女人香。

“这不是沐浴露啊?”

“不是。”

“那不早说!”

“写着呢嘛。”

“废话!英文谁看啊。”

毛哥合上书,仰天大笑起来。他突然间非常释怀。冲上去拥抱了小泽。小泽光着屁股,半拉屁股还留在门外,被这么一抱整个人傻在那里。

“搞基啊!”

“我都硬了。”

“哈,我也硬了。”

从此,两人穿上一条裤子。比和东子还亲。毛哥说不清自己释怀的是什么,说不清自己大笑笑什么。这甚至是他记忆里唯一的大笑。笑不笑得出来不在你快不快乐,在于谁陪着你,陪着你在哪里。毛哥总一个人的,一个人对谁笑呢?

我有时想:我们会不会有这样自己说不清、道不明,却铭记至今的人和事?会的,一定会的。那些人和事让我们突然间放下包袱,先前我们无法察觉自己其实是负重的,也无法察觉原来有一种状态叫“无所挂碍”。释怀的感觉真好。

临毕业了,东子着手准备着简历、找工作、南下等等;小泽忙着和女友分手,也忙着考证。毛哥想的很清楚。他早有自己的打算。13岁,他走进打工子弟学校;18岁,回乡参加高考。他的想法简单极了,因此也清楚极了。复杂的东西总没那么清楚。

毛哥考进了街道办。他踌躇满志。

没有人理解毛哥的踌躇满志。他想起他的母亲,本来一家三口说好要一起来北京的,他恨他的母亲。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恨的起劲。老毛出工伤的那年毛哥守在一边伺候着。老毛偶尔清醒,看着毛哥不说话。老毛清醒的时候毛哥基本都睡着,课本复习题摊在一边。趴在老毛的床沿上。

毛哥在此后的很多年时常梦见老毛。梦见父亲从屋子的一角长出来,像爬山虎,拽着墙往上爬。每一片叶子都是父亲的沉默。毛哥很想老毛。老毛走后,这个世界彻底不出声了。

毛哥成了城管。海淀城管。哪个分队我忘了。总之是形势最错综复杂的海淀中关村一带。

这一带热闹到什么程度?有卖切糕的新疆人,浓眉大眼,刀磨的雪亮。有卖水果、小百货的北方人,神出鬼没,无孔不入。有办证的孕妇,卖假发票的中年男人。自不必说那些换硒鼓、收旧电脑的。夜半时分,卖麻辣烫的也出来,卖毛片儿盗版碟的也出来。还有随风卷起的塑料纸和麦当劳。

毛哥自然是文明执法的,不仅毛哥,他们分队的人胆子都特别小。下了班脱去制服毛哥也要吃一顿路边摊。他们都很清楚:警察对付的是犯罪分子,和他们城管交手的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毛哥一月工资2200,贴膜的那些人一天就挣500。毛哥抓着谁,谁还直戗他。“哥们儿,干城管干吗?跟我贴膜吧。”说着,抖着5张红票子。哗啦哗啦像在抽谁嘴巴子。有时候软磨硬泡、威逼利诱,收人一杆秤,只听见脑后脚步声急促,人家挥着刀就扎过来。毛哥不善于处理任何危急情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兵马俑一样戳在那里,脑子里想的也是兵马俑那个年代的事。带队的邢头儿几次救毛哥于危难,毛哥很不好意思。

毛哥是个很专注的人,专注到极致就是散漫。他的文明执法很受小贩们爱戴,管区的几个小贩都以被毛哥埋怨为荣。毛哥在队里同事面前常自嘲为“城管里的堂吉诃德”,习惯动作是不好意思地挠后脑勺,尤其哪次被邢头儿解救下来之后。大伙也都习惯了这个煤油灯一样的年轻人燃出的如豆的光明。

同类推荐
  •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于求生和毁灭之间,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人怀警惧,心无块垒,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边缘寂寞。边缘美丽。远离了神话之后,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平及暴烈之间,幸福与痛苦之间。空灵与物化之间,生存与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
热门推荐
  • 纨绔嫡妃

    纨绔嫡妃

    一朝穿越,楚雅儿欠下了还不完的债。俊美的王爷,风流的楼主,纨绔的世子……这欠的不是债,而是情。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今天明天

    今天明天

    我们生话在何其神奇的一个小世界。事物与事物,就如同豌豆与胡萝卜,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就好比雷声和彩虹;作家和画家;垃圾车和洒水车;打呼噜的猫咪和小碎花的窗帘。而每一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长大成人的愿望;每一个大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童心未泯的理想。
  • 情殇尼罗河

    情殇尼罗河

    前一世,我爱他,却恨不是唯一。这一世,我亦爱他,可是我是他的女儿。我不愿成为替代品,尽管替代的是我自己。我可以为了他的王朝稳固下嫁他的重臣。亦可以为他的疆土扩张远嫁赫梯君主。但是我仍旧介怀他妻妾成群,所以,我选择一次次的逃离,可是心却永远被缚他的身上,我已经爱了他两世,哈比女神啊,请你帮助我,莫叶塔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吴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该书总结春秋时期作战经验,揭示战争规律,对战争意义、治军方略、战略战术等多有创见,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三十六计》约成书于明清之际,作者佚名。全书按六计并为一套,共分六套。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大唐乱世

    大唐乱世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文献,以古籍史料为依据,以文学演绎为手段,全方位、多图景、高起点地为大家呈现出“安史之乱”的全幅画卷。各大论坛预热发布点击超过100万。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部历史,通俗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式的历史,一本草根写给草根的历史。对于任何一个喜欢唐史、向往唐朝的朋友而言,“安史之乱”始终都是一处不愿提及但却永远也无法忘却的伤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哀鸿遍野的惨淡之下,在金戈铁马的萧瑟之中,远去的又何止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浪漫爱情,一个强盛而刚健的时代也从此走向了末路穷途,中国历史嬗变演进的大道也就此转换了方向。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相爱其实很简单

    相爱其实很简单

    他遇见人生中最低落的她,却只因为她的一个轻笑而一见倾心。她被逼无奈为父母去卖身,选中了他。原本以为不会再有交集的两人却一步一步的走进彼此的生活……
  • 逆复制

    逆复制

    强者为尊、弱者匍匐,这是世界不变的法则。实力等同于尊严,男子汉的眼里尊严无价,尊严一旦被玷污就必须要讨回,哪怕弄得遍体鳞伤,哪怕是与恶魔交易,我左修也要守护尊严!为吾之尊严而战!
  • 银色音符

    银色音符

    “小葵,不要哭,告诉你哦……”妈妈温柔的长睫毛在眼睛上微微颤抖,她微笑地指着窗外洁白的月光。“妈妈、爸爸,还有小葵,我们其实都是从很遥远的‘弦音星球’来到这里的!”窗外,无际的漆黑夜空之中,只有月亮寂静地绽放着神秘的光芒,而在它的四周,安静地弥漫着淡淡银白色的光晕,仿佛笼罩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弦音星球?”小葵白皙的脸颊上还带着点泪痕。她趴在铺着白色床单的床铺前,像要探寻着无限未知的宇宙般,努力地瞪大眼睛。“我们的星球啊……”妈妈凝视着小葵认真的模样,轻轻地抓住她的手。妈妈修长而纤细的手指,曾经在琴键上释放出魔法一般的动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