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600000025

第25章 闲话自由(10)

花钱找共鸣很正常,根本不值得轻蔑,总比心里揣着糊涂、脸上挂着坚信,等在官方价值观的摇篮边要好。马云这些人会日渐走出公众的视野,自有他们的问题在里面,但是做企业的不历波折不可能,何况是淘宝、支付宝这样引领行业先锋的企业,或者蒙牛这样直接有权制定行业规则的企业。我相信:企业本身的问题一定没这么要紧,而马云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几轮大环境的变迁,连番摔打稀松平常。所以这样沸沸扬扬,有赖弹冠相庆者的造势和大众新闻感观的无聊,技术性的因素也包括大陆企业一贯糟糕的危机公关。但这些都不是最要紧、最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看到,并且焦急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及以此为背景的价值观的困境。

当代中国文化是太大的话题,需要丛书的容量;价值观也是太大的话题,很难一语道尽。但与当代文化重合的价值观部分是狭长的陆地,中国人的大半价值观仍是传统的,尤其出国转转再回来看中国人,与纯色的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国人脑子里多半的思想还是周公孔圣的遗物——且教大呼“国学死掉”的专家学者放心,岂止是国学,连“国教”都活得好好的。

即便是狭长的陆地,也有广阔的面积,这里单说当代中国人眼里道德的角色,其他的内容以后会不停地谈到。

中国人眼里的道德恐怕是这世上最紧张的关系,放在当代人的语境里尤其如此。马云这件事就很明显。一个道德模范的道德如果出现一点点裂缝,就会瞬间导致整体形象的土崩瓦解。神龛是“裂碎”的,而不是教人明明白白地撕碎或者烧掉的,“裂碎”的动作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

当今道德如何成就和传统中国并无太大不同,需要长时间积累。最大的两处不同在于“道德的维护”和“道德的重塑”。

首先是“道德的维护。”其一,道德维护的成本异常之高。我们对比传统中国社会一个人保持道德形象的成本,会发现:传统道德的维护靠的是“修”,所以用“修”而不用“创”,在于标准是既定的。

“四维”曰“礼、义、廉、耻”,理论起点是《管子·牧民篇》里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他老人家的话验证了我前文所言中国人对“实惠”的追求,修德也是这样:先要吃饱,再要穿暖。“道德”的“初起点”非常朴素,没有日后“二起点”演绎出的什么“鱼和熊掌”的困惑,因此一般人不修德或修德不勤快的理由基本都站不住脚;而不修德的后果又异常之严重,“国有四维……四维绝则灭。”如此产生的对比效果是:民众会拿着既定的标准,在知识阶层和权贵阶层的共同指导下,自发性极强地并入修德者的行列。

而且,此时的修德是“内省”大于“进言”的,“进言”有专门的阶层和人群来负责,老百姓各家顾各家,基本相安无事。我们的历史教材上评价孔子不忘强调他“向往周礼”,希望恢复旧秩序,故而断言他老人家是个思想上无限伟岸,但行动上抱残守缺的人。可为什么他会向往周礼?并且对制造了“四维”标准的管仲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算算账就明白,从周公的时代到孔子的时代,经过了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是周礼大兴天下的五百多年,人类历史的任何一页都没有持续过如此之久的文明互动,古中国的文化传统甚至于改变全人类文明形象的先进技术基本都发源于那一时期。了解西周及春秋历史的人都会向往彼时“郁郁乎文哉”的社会风貌——“四维”不可不谓为振兴!孔子的怀念非常好理解。

今天道德维护难度极大的一点原因在于:没有既定的道德标准供参考,也没有一个阶层可以稳定地充任民众导师的角色。所以我们今天人不得不先“创德”,再修德。马云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他出现之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飘渺不可寻,他的四处奔走、频频露面让很多人接受了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规则,至今已耳熟能详。如“网络公司将来要判断两个:第一它的team;第二,它有technology;第三它的concept,才是存在的必要。”马云把互联网企业拉下了高技术企业的马头,穿上鞋子,令它如传统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行走在人们的观念里。而且,在我看,他的“言论贡献”里还有启蒙了“上市”这个概念。印象里,马云之前的企业家描述“上市”都是仰视的眼光,马云是引中国创业者平视IPO的老师,他把人们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客户和员工的关怀上,人群也据此看清并承认资本的冰冷和人心的温暖——这点非常了不起。

马云是创造道德规则的人,至少在互联网商圈里是这样。他“创德”的行为和成果又为广大青年人所接受,这点上,有媒介的很大功劳——而我对媒介的此类推广行为保留消极的看法。也是缺少时代楷模、道德风标的缘故,他们把马云抬的神乎其神,一旦他本人掉下来,他建立起的那些非常好的道德规则也要受牵连。

接上文的话题,当今中国人的“修德”必包含“创德”的前期工作,传统中国留下的只是道德习惯,而非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早就在几轮墨写着冤屈和疯狂的“打倒孔家店”的“护法运动”里灰飞烟灭了。不得不遗憾地讲:中国人今天尊敬父母,长幼有序什么的都是基于习惯,而非知之有“四维”这么个东西存在过。如此,“道德维护”的成本必须计算进“创德”和“修德”二者,刚把“创德”的工作做完,还没动手去修,如马云,就已被高昂的成本压得抬不起头、透不够气来了。人群对于创始者都有更高的期待,马云作为互联网商业道德的旗手,已经被围困在神坛上下不来,他不消起舞,就已经赚够了崇拜和诋毁,有一步走错,就定会被“抚哭叛徒的吊客”狼狈地轰下来——中国人的“无情”同“滥情”一样,是声名遐迩的。

除去“道德维护的成本”,还要看到引发此高昂成本的传播学来源。尽管没有道德标准,但今天的中国人在形成一个新的道德习惯:那就是着急着把“好人”或“恶人”的高帽戴在开创者头上。马云这样的正面开创者在得到广泛的对于他事业成就的认同后,就被加上了“好人”的标签——注意,这里的好人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是非常武断的概念。一旦“好人”有瑕疵出现,帽子底下的一切都倒塌了——此即我所谓“神龛的裂碎”,“裂”至于“碎”,本不应是如此跟进的过程环节。

时无英雄,时无混蛋,总要人制造英雄和混蛋来填补视听。人造的英雄无一例外,都存在是否负担得起道德维护成本的问题。传统道德习惯的影响,人群对英雄道德上的期望历来很高,即便改过自新的周处,也一定要在后来变成完美无缺的人物才行;现实情况的限制,没有那么多英雄出现在媒体的焦点下,媒体也只在“必要”时候关心丛飞、白芳礼这样的真英雄。两项原因,人造的英雄只能顶着巨大的道德期望值。

离开“道德的成本”的讨论,我们再来看“道德的重塑”。一旦道德形象被击破,当今中国人如何反应呢?也简单:就是忘掉。不会有跟踪的关注和多余的研究,就是这么忘掉了,再去追逐下一个道德英雄。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娱乐痕迹过重,是非曲折之争到最后往往草草地还原为关注度的去留,一旦关注度不在,对这件事的任何判断马上失去意义。这是文化的骨折,而不是擦伤。因此,“道德的重塑” 第一所需对抗的就是人群的遗忘。如果你想在神龛裂碎后再塑金身,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获得民众的关注。

按马云的境界,不会贪恋道德的重塑,反而他想做的就是为民众开辟出平视马云的新视野。他是有智慧的成功企业家,第一身份是商人,根本在乎的是shareholder的意思,公司员工的感觉也很重要。另一个最近捅了篓子的名人——疯狂的李阳就不行了,他赚钱的手段以及他个人的境界都使他必须面对“道德重塑”的问题。李阳深谙游戏规则,频频抛头露面,任别人怎样讥讽、谩骂而不改逮着机会就出来“现眼”的大方针。如果他坚持曝光率,他一定会赢得“道德重塑”的机会,对这件事的处理让我非常佩服李阳——他是真正懂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碰巧教人挤下水的游泳健将。

而帮助李阳之类“道德重塑”的还有大环境,即体制建设的“任重道远”。我要是李阳的话,就瞅着机会搞几个募捐什么的,有红十字会这样的流氓团伙在后面拿主意,多容易的事——至多看红十字的名声不好,人前换块行骗的牌子。

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着重重困境,“神龛的裂碎”是诸多“裂碎”里不起眼的一个,今天碰巧让我们从噪声里看到。说一说,评一评,总归要各自去做各自的事。遥远的希冀不敢有,单指望从我们里的任何一员开始,做“任重道远”的准备。

路,长得吓人——也幸好露出它的恐怖让我们作为行路者看见。

写于英国Swansea

同类推荐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人之初

    人之初

    本书选收作者报告文学12篇,作品讴歌世间真、善、美,赞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热门推荐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迷失客栈

    迷失客栈

    这就是收集心脏,召唤男主的故事。途中有俊逸的书生,活泼的桃花妖,神秘的巫族后人,痴情又霸气的妖尊,清冷的上仙……
  • 神武九天

    神武九天

    大千世界,万族林立,前世默默无闻的叶辰,带着执念重活百年前,杀仇敌,夺取逆天功法,修炼一路狂飙,将无数天才踩在脚下,从此踏上武者巅峰,翱翔九天之上!
  • 都市福仙

    都市福仙

    福小仙,一个刚毕业不久的纯洁的大学生妹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正打算怀着一腔梦想好好奋斗,却被蛇蝎女同事算计,惨遭好色经理调戏,差点失身;被迫失业,与好朋友去爬了个山,却又杯具的掉下山崖;意外获得仙人传承和灵韵仙府一座,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大展王八之气,却被仙人挥挥衣袖,重生回到了小时候;=========我是小仙疯狂嘶吼的分割线=======小仙对天狂吼:“吼~老天爷。你是嫌我还不够惨吗,居然把我变回小娃娃。那我前面经历的那20多年惨淡而苦逼的人生,是为了哪般。”老天爷:“能获得极品仙缘,你就知足吧,亲”给。。拿把扇子去。。。一边凉快去。。。(群号:248130214暗号:本书任意角色名)
  • 十七八岁有道坎

    十七八岁有道坎

    本书是一部抒写校园心理情感的集子,是一群生活在校园里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学生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育工作者的心灵表白。
  • 迎“人”而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9大方略

    迎“人”而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9大方略

    本套书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将人力资源管理分网人之渠、识人之眼、选人之方、用人之道、励人之道、育人之法等9大模块,详细介绍每一模块的方法和标准,让总经理的“管人”难题迎“人”而解。
  • 首席快给奶粉钱

    首席快给奶粉钱

    头好痛啊!这个男人带着面具!她明白这时候应该推开身上的男人,但是却怎么也动不了……怎么回事,明明是为了找回妹妹才来到这里,怎么好像自己倒陷进了危险的境地……
  • 报告老公,你被骗婚了

    报告老公,你被骗婚了

    五年前,他在她耳边呢喃:“宝贝儿,你是我第一个女人,也会是最后一个。”五年后,她忘记前尘往事,被他抵在墙壁上,她双眼迷离地问他:“娶我好不好?”然而当结婚证被快递到家,他却不见踪影时,她傻眼了。闺蜜怒斥:“你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嫁给一个陌生人?”她掰着手指说:“他长得很好看啊。”“……”
  • 千山万水:拯救心情的治愈系深情力作

    千山万水:拯救心情的治愈系深情力作

    “反反复复才发现最好的原来一直在身边”,这是卓男情窦初开时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历经家庭惨变,爱人抛弃后,卓男以为命运拿走了她的全部,却没想到最好的那个人原来真的一直在自己身边。邵亦峰,尘世间再无一人如他般爱她至深:只有他肯为她守候十年,非卿不娶;只有他肯飞过整个太平洋,悄悄地看她一眼……然而,门第的阻力、商战里的陷阱、致人死地的阴谋,使这段倾城之恋变得难容于世。被逼入绝境的二人,究竟是会为一瞬的刻骨铭心奋不顾身,还是会在万念俱灰之际滞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