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2400000016

第16章 兴国学乙己出书育英才孔儒办学(1)

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凭着“回字的四样写法”著书立说,一字成名,当上了国学大师和府衙的智囊,一时富贵无比,无人能及。后又以专家之能,执掌了鲁镇教育的权柄,创造出风行天下的“孔氏教育新模式”,并因此成为思想家、教育家,名正言顺地做了孔圣人的后代。

一、落魄

未庄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无疑非孔乙己莫属了。

人人皆知的孔乙己,原本也是未庄一个富户的子弟。虽然祖籍并非山东曲阜人氏,但因摊上了姓孔,所以孔乙己的祖上一直十分的重视念书,说是目不识丁如何能与圣人同姓。故此,七岁上爹娘就把孔乙己送到私塾里去了,这“乙己”二字便是私塾里的先生从古文里“上大人,孔乙己”的现成句子套过来的。孔家人认为这名字很有些典故,与文人的身份甚是相配,因此很是自豪了一阵,道是这一代再不出个巴文人,非但对不起列祖列宗,也愧对了这名字。于是爹娘给他好吃好穿,什么事都不要他做,让其一门心思读书求学,以期成名成家。孔乙己前后上了三年半的学堂,一直读完了《千字文》全本和学会了查字典,这在当时的未庄也已经算得上是有学问的人了。

其实,孔乙己念书并不算出色,学识天分很是平常,论他的天资也只稍比阿Q、王胡好一些,能念到千字文,会连词造句就差不多了,再要往上便有些吃力。可这孔乙己颇为自负,又怕吃苦,学会了查字典,便觉得识字并无大不了的难处,一切的字都是字典上来的,只要懂得切韵,能查得到字典上的字,便无字不识,无所不会,无须到学堂送钱去了,省得起早巴黑,还要遭先生的管束。所以,念完千字文,孔乙己就决意辍学回家,说要自学成才,无论爹娘如何的劝说、逼迫,依然无济于事,一口咬定:只要有了字典,自学照样成就大业,也好为家里省些银两。爹娘没法,只得买了些书放在家里,供其“自学”。

列位知道,区区三年半,别说做学问,就是识字明理,也只能算是一个起步。可孔乙己觉得,左右邻居家的子弟除了赵举人、钱秀才和荣大人几位,唯有自己读书的时光最长,学问最多,全庄有《康熙字典》的,除了举人、秀才等几家府上,也只有他家,而且几人之中就数他的名字最富文脉,因此自视甚高,只想着要当文人。因此缘故,孔乙己离开了学堂就在家里坐书房,不是翻字典,就是练平仄声,看得最多就是《封神榜》之类的小人书,说是在用心苦读,研习学问,将来也要去考考童生,紧跟赵举人和钱秀才之后,做个吃文学饭的人。好在家境不错,爹娘只要他念书出人,伺候得很是当心,饭来开口,衣来伸手,让他专心地学习,只图想将来中元中举,光耀门楣。

有道是花无千日红,人无百年好,谁知这孔家后来突然大遭变故,老爹于外出做生意途中得了寒热的病症,回来后请陈莲荷上门诊治,陈老先生说是生了“半日子”,给配了几付竹心、荷叶之类的清火散热的草药,水泡火煎,大碗地喝下肚里,可吃了多付,病势依然不见好转,不到两月便过世了。老父一死,孔家顿如天塌了下来,老娘连悲伤带忧虑,不久也中风卧床,经好生调理,落下个半身不遂的毛病,挨了两年也和老爹做伴去了。

两个老的相继去世,抛下尚未成家的孔乙己和一个老仆。两个姐姐都嫁到邻乡里去了,只能时常来探望探望。这孔乙己虽也成年,可原先百事不做,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根本无法继承父业,哪里有本事能够支撑家庭。双亲一死,断了经济的来源,只靠爹娘积存下来的老底过日子。老娘烧七问事,过了百日之后,老仆也辞了活计回去了,家里只剩下孔乙己孤身一人。亏得两个姐姐时常轮流来帮着料理洗涮,孔乙己才勉强过得正常。挨到二十一岁上,两个姐姐好不容易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媳妇是邻乡一个杀牛的人家的长女,虽然年纪也不小了,可长得还算顺眼,孔乙己看了基本满意,两人便做了夫妻。

有了婆娘,本该当家理事,靠着还有点家底,只要夫妻二人同心操持,勤劳刻苦,日子完全过得下去。可孔乙己生性懒惰惯了,成天的坐书房,做秀才,只会看小人书,翻字典,侃山海经,异想天开,农活家务一概不会,也不愿做,还喜欢大派,时常借上街买书的由头,到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喝上一口黄汤。这婆娘也不是什么勤快人,干起活来两人你差我,我差你,推来推去。开始还好,婆娘边做边埋怨,唠叨一阵子也就自己熄了火,孔乙己只当没听见。时日长了,婆娘便耐不住了,由小声嘀咕升级为大声吵骂,说是千挑万选,嫁了个懒乌龟,将来笃定要讨饭。两人为做事不知吵骂过多回,可任凭老婆骂骂咧咧,孔乙己照样雷打不动看他的书。无论婆娘骂的多么刺耳他也不来火,只是用“圣人不问种菜”的典故和“非礼勿言”的古训与夫人文斗。

这天中午,老婆要烧锅煮饭,叫孔乙己下河淘米,孔乙己正在房里看绘图的《小五义》看得很是入神,听婆娘差他淘米,反问了一句:“你在忙什么?”这婆娘是个急脾气,听见这话,拿了火铁就奔了过来,一把夺了孔乙己的书扔到了锅膛里,孔乙己抢也来不及,一本小人书瞬间做了烧火的材料,孔乙己忍无可忍,随口骂了一句“蛮货”,婆娘一听又赶了过来,反手一抓,孔乙己一咎头发就被揪了下来,两人你推我搡,在灶屋里武斗了一场,饭都没做成。这婆娘一怒之下拿了包裹哭哭啼啼回了娘家,说是和这样的痴狗日的日子没法过下去,孔乙己要不改,她情愿在娘家做个活寡妇也不回来了。孔乙己嫌这婆娘太烦,也僵着不去接她,由了她去,自己乐得清闲自在。

要说,这孔乙己的不争也算得是出类拔萃了,跑了老婆,自己又没个正业,眼看危机业已到了跟前,本该浪子回头,醒悟了才是。可人的本性有如出窑的砖头,定了型便很是难改。从小好吃懒做的孔乙己,没了老婆,更加自由大调,照旧是困懒觉,看人儿书,不耕不种,一点的进项都没有,光靠吃老底混日子。这孔家原本也只是个一般的富户,产业有限,坐吃山空,天长日久的只出不进,一点家产便如木棒烧火,越烧越短,上人的一点积蓄不消时日便被孔乙己耗的所剩无,没过几年,竟败落到未庄最蹩脚的一流,甚至连自己的大名也上了咸亨酒店赊欠酒账的粉板,与阿Q写在了一起。咸亨的老掌柜念他是读过书的,上代又是富户,也不同他计较,还时常让他吃些白食,拿些时日长了卖不掉的东西让他下酒。粉板上的名字也是孔乙己自己写上去的。虽然此等的待遇让孔乙己在王胡和阿Q面前有些得意,可孔乙己也晓得,吃这卖不掉的嗟来之食实在是有辱斯文,只不过人穷志短,没办法罢了。

孔乙己好歹是个正经的出身,蛮好的家底,论理只要知道珍惜,好好地打理,实在地做事,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的境地。可这事的根由坏就坏在他那三年半私塾身上,要没念过书,孔乙己也就不至于痴心妄想要靠念书吃饭,去做什么文人,就像不识字的农夫一样,除了收种培管,也没什么成名成家、大富大贵的念想,心无旁骛地勤耕苦作,虽然劳其筋骨,可平淡的日子也能过的踏实可靠。怪只怪孔乙己念了几年书,学了些圣人高雅的学问,弄的不良不莠,自己又没个自知之明,自恃和钱秀才、赵举人一样,学过之乎者也,描过红、造过句、会背《千字文》,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只道“书中自有鱼和肉”,对于耕田种地这些出力流汗的下作生活从来不屑一顾,说是学堂里老夫子说过的:“做圣贤的人生来不派做粗重的活计,读了书就是要去做大事。”就这样,小事不愿做,大事又没他的份,只靠着祖上的一点遗产打发时光,哪能不日暮途穷。

到了吃酒赊账的程度,孔乙己还不知回头,照样装着斯文的模样,整天里没闲没趣地摆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在家睡觉看书,就是到这里说故事,到那里用指头在地上写字,还时常和一班娃娃厮混,对着小儿卖弄才学,手里紧了就回家翻箱倒柜,寻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卖,眼看家里的积存越卖越少,日子过得很是不堪。两个姐姐家也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人家,也拉他不动,见说他不听,也没了信心,只好随他自作自受去,只是不时的来把他洗洗补补。见此境况,不少的乡邻都为其惋惜,有人劝其且先安心种种田,待有了出息再说,不要坐在树下等开花结果,耽误了过日子。可孔乙己却拿有钱有势的赵太爷和钱秀才作比较,叫乡邻们看看“哪个有学问的人在做种田的事,念了书还去种田,这书岂不是白念了”。别人反驳他,说人家赵、钱二家财大气粗,根基厚实,而且进项不断,你怎么比得,天天盘这没用的东西,哪有饭落下来吃?孔乙己却说乡邻们是“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只晓得种死眼儿田,没有一点的见识志向。还强犟着跟乡邻们辩白,道:古往今来,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先死后生,总要经历些磨难的,朱元璋还讨过饭哩,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机缘一到,他必定会弄出名堂给大家看看,叫乡邻们爱种田的种田,爱养猪的养猪,别管他的事。乡邻们见这孔乙己鬼迷心窍,暗地里发笑说:这孔家上代都是人物,如今怎么出了这么个现世报的东西,给祖宗出丑。左右乡邻还教育儿女离孔乙己远点,说:“学了孔乙己,只晓得书上的故事,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官,浪了身子,将来屎倒没得吃。”不知孔乙己有没有听见这话,反正他已决计不和那些乡民们一般见识,绝不去做那些种田养猪的下作活计,按他的话说叫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丢了读书人的面皮,将来死了都让人笑话。”

二、理想

实实在在地说,孔乙己的窘迫不在于念了书,而在于无知。自以为上了三四年的学堂,有了一点点墨水,便心高气傲,还拿别人的成功给自己做脸面,妄自类推,不知道自己是何等样的人物,不肯低下身子埋下头来做点踏实的事情,成天胡思乱想,把一点做正事的精力和时光消磨殆尽,这等的模样固然逃不过穷酸之苦。眼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孔乙己不知自省,反而怨天尤人,怪世人不重学问,天下没了识马的伯乐,才使得他这读书人遭了窝囊,故而,他对古久虽不像赵太爷和小D那样仇恨,可肚子也是满腹牢骚,只说是生不逢时。

其实,论学问和作为,读了三年半私塾的孔乙己,一生之中除了会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姜太公渭钓鱼”之类的故事外,也只有“回字的四样写法”算是最大的成就,其余实在是查考不出。要说这“回”字的四样写法,实际也都是古人定好的,只是一个字的演变传承而已,也不是什么发明创造,何况当时但凡读书的都懂,字典上亦可查找,非孔乙己专有的学识,唬唬小孩可以,拿到台面上便算不得什么本事。所以,尽管孔乙己说了千遍万遍,指头写肿了,也始终没能成为什么文字学家或学问家,最后只是落得个“茴香豆秀才”的名号。而这尊称也不是什么溢美之词,反倒明显有些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虽然孔乙己壮志凌云,满腹期待,可现实的生活却无法画饼充饥。当祖产快要耗尽,连吃茴香豆都得算账时,孔乙己方才觉得有些不妙。看看时局依然如故,自己的命运无一丝好转的迹象,他有些彻底地灰心起来,再不敢相信“书中自有鱼和肉”了,只指望茴香豆能够长久尽兴地吃就谢天谢地了。后来,竟连这指望也没能靠得住,茴香豆只能数粒儿买,吃酒身上摸不出银子,不是蹭皮就是赊账。最丢脸面的是竟至于干起“窃书”的勾当,摸了好几本邻居娃娃的小人书,被人家发现了,骂他到老没正经,三十来岁的人了还偷小孩的画本儿。这话传了出去,便有人讥笑说:“孔乙己不但能读书,而且会偷书。”孔乙己却红着脸跟人争辩:“此乃读书人的爱好,窃书,不为偷。”狼狈至此,孔乙己好不伤感,只是在哪里苦叹“怀才不遇,情何以堪”,十分的沮丧而且愤恨。真个是:

两脚腾空疑地陷

双翅无力恨天高

落魄本是自作践

却怨时运无公道

然而,天上虽无馅饼,世间却有意外事。穷困与富贵看起来有天壤之别,可当初两者的演变也许只是偶然或不经意的触发。就如今世里买六合彩一般,两块钱的穷汉也许突然之间便成了千百万的富翁,一两天前谁能想到这穷汉便是明后天的大富之人。因此,人的命运很难说的清楚,亦非完全靠自身的努力便能主宰的。命运不济,随你想了多少的心思,付出了多少的辛苦,也是白搭。更别说孔乙己这等志大才疏的懒惰之人,就是勤奋肯干之人也多半是屡战屡败,一事无成,叫你徒叹奈何。旧语云:“卖肉的哥哥啃骨头,卖油的娘子水梳头。”也便是说养猪,打油的勤恳之人,并非一定就能过上吃肉耗油的日子。而一旦机缘来临,那意料之外的好事也能让你命运陡转,因此,这“命运”二字其实是很难料及和定论的,所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只不过是成功人士向别人解释自己发迹因由时的含糊说辞,或是一个自我标榜的幌子而已。其实,命运之好坏,三分靠人为,七分靠时运。按何小仙的话说:一切皆在天意!

同类推荐
  • 马兰店

    马兰店

    本书是作家格尼的短篇小说集。写了17个和传统节气有关的故事。作者试图从节日节气里发生的故事中,抓住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深入人物内心,捕捉和探究人们在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中的挣扎和彷徨、坚守和撕裂、甜蜜和哀伤,以认知天地、考量生命、挖掘人性。
  • 把衣脱掉

    把衣脱掉

    我不知道该怎么向大家介绍我的作品,以及我这个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垃圾,说是垃圾,因为我总被人们跑到九霄云外,他们说这样可以给他们自己留下一片明朗的天空,清心的空气,好让他们自由的呼吸。
  • 爱情白米饭

    爱情白米饭

    她第一次在他面前,说这么多的话,语无伦次,然后泪流满面。他把她揽在怀里,让她轻轻地依靠在自己的肩上。两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吧。可是只要有坚持下来的勇气,还是要好好活着。阴差阳错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不适合。
  •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本书收录了英年早逝的作家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创作于70年代的《取经》等作品,主要以政治视角写基层干部;80年代“梦庄纪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意在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
  • 东姐儿

    东姐儿

    这本《东姐儿(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收录了由李立泰创作的小说。《东姐儿(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具体收录了《女镇长》、《春嫂》、《丁科》、《桂花》、《香嫂》、《送花糕》、《娃娃媒》、《买表》、《战友》、《鼾雷》、《赶春集》、《六拧筋烧鸡店》、《杨发富进城》、《聋大伯》、《党课》、《通知单》、《意料之外》等作品。
热门推荐
  • 九印传

    九印传

    人可执着莫可贪,贪心不灭,轮回不止。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古沐指着天空……他说:“你穿越算个球啊,小爷潇洒的带着几位校花去穿越,本土妞,异界妞,小爷全泡。”他说:“你会修炼算个球啊,小爷一把手枪之王,沙漠之鹰,一枪一个倒。”他说:“你有逆天的宠物算个球啊。小爷自制的c4炸弹,一炸一大片。”后来,他说:“唉,算了吧,还是安心修炼吧。”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在地球上把妹泡妞,生活好不惬意,却在把到心仪已久的校花的时候,无意间很悲催的加入了屌丝梦寐以求的穿越大军。一场欢与乐,血与杀另类人生体验,无奈的使命羁绊着挚友之情,挚爱之情,至亲之情,最终又会碰撞出怎样绚丽灿烂的火花?
  •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凰惊天下:邪王盛宠狂妄妃

    凰惊天下:邪王盛宠狂妄妃

    ——新书《鬼帝倾世宠:毒手医妃》现代冷血杀手穿越致以灵力为尊者的迦墨大陆,没有灵力却得千万宠爱,唯独两个妹妹处心积虑想将她送入阎罗殿。想得到嫡系小姐的位置。放蛇咬她?不用太客气送你一堆极品王蛇,想下药害她?不好意思,自作自受。太子退婚?你以为我很稀罕你?测试会上大放异彩,黎猫惊世!另有邪王挡道相助,破基筑,三系全修,五系皆有天赋,亮瞎你们的狗眼!谁说她苏黎月是废物?拜天下第一药王为师,囚得修罗神兽,妖孽邪王相伴,纵横天上人间,谁人敢挡?![寻殿粉丝群:103220007]欢迎吐槽勾搭~
  • 阴魂超市

    阴魂超市

    千万不要随便答应帮别人的请求,那晚我自己开的超市来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她买完东西后向我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那个要求说实话不光让人摸不着头脑,更加是让我觉得慎人,这事我一直不敢跟身边的人说,只敢来网络上提醒下大家,平时不要看别人漂亮,就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到时小心自己的命都没了?
  • 第二枪

    第二枪

    本书为长篇历史小说,重点描绘了辛亥革命发动时的陕西历史画卷,几个西安小市民及其家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可读性强,文字流畅。
  • 攀龙附凤

    攀龙附凤

    “父亲,女儿必将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樊忆莲生来的责任。“我们遇则问安,各居一方。”这是樊忆莲对于爱人的妄言。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亲情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爱情,我可以爱你爱他或者是别人,但是时间一久都会黯然失色。相比平淡幸福却又可悲的普通女人,我更愿意手握权势,左右生命。
  • 田园福地

    田园福地

    高档穿越女,神奇金手指,遇到的是强敌手,宅斗加种田致富,混个官儿当当,给父母撑腰,给兄弟姐妹壮胆。阴狠的祖父,毒蛇祖母,夜叉伯娘,阴厉厉的伯父,蛇蝎心肠的哥们儿姐们儿,怎么对付?怎么发家?拭目以待吧,我们的女主血淋淋的出场。
  • 青丘狐传说(全集)

    青丘狐传说(全集)

    湖南卫视热播剧《青丘狐传说》同名小说独家同步首发!电视剧由当红明星蒋劲夫、王凯、古力娜扎、张若昀、Mike、江铠同、小彩旗、金晨、陈瑶7大主演,当红青春偶像全明星卡司!《青丘狐传说》取自于《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阿绣》、《婴宁》、《胡四相公》、《长亭》、《恒娘》六个故事,讲述了青丘狐族在人间种种际遇的故事。《封三娘》:灵狐封三娘为百姓打抱不平进入孟家,却发现孟家的坏名声只是遭人陷害,于是帮助孟家脱险,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阿绣》:狐女花月冒充人间女子阿绣,与刘子固纠葛,她从贪婪人间爱情滋味,到明白人间真爱,最后牺牲自己,成全了真正的阿绣与刘子固。
  • 圣痕录

    圣痕录

    天命大陆,四国五器,命之所向,为霜而已。四大帝国为何会有五个镇国神器?难道传说是真的。灵师真的能突破那个屏障吗?那个失落的国度真的存在过?《圣痕录》将带领你进入一个由灵师构建的全新的大陆。
  • 青春幸福晴天

    青春幸福晴天

    从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场车祸使她的生活支离破碎,她只能跟自己的姐姐相依为命,她也在努力地完成自己和姐姐的梦想,可是,她经历了家庭破碎和爱情挫折,她承受了许许多多的痛苦,但是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坚强地面对,因为她的善良,使她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