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1800000006

第6章 俄罗斯方舟(1)

2011年7月8日

回眸伊万的童年

《伊万的童年》是俄国电影大师塔科夫斯基的代表作,通过一个少年侦察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片段经历,揭露了纳粹的残暴、战争的酷烈,并对美好生活的被摧毁抱持着绝望的悲哀。

影片伊始,伊万快乐地透过灌木看周围的一切,小绵羊羞怯地望着他,树林根繁叶茂,然而一个长镜头俯冲直下,仿佛不祥的噩梦即将登场,白花花的沙土代替了蓊郁的生机,粗粝坚硬的质感。伊万奔向他的母亲,一个温馨可亲的女性,他接过母亲手中的铅桶,把头扎进水里,调皮地说“那里有个布谷鸟”,突然一声枪响,镜头跳转到噩梦惊醒的伊万。隆冬,他穿着破棉袄在孤零零的破败木屋中警觉地睁大双眼,焦虑、惊恐、冷漠而刚硬,跟最初的快乐判若两人。他趟着淹没在水中的漫无边际的白桦林,矮身钻过一道道铁丝网,他经过栽在水中已不知多久的德军飞机残骸时没有一丝表情,信号弹划破凄惨的夜空,伊万细小的身影在茫茫水林中,越发显得孤独无助。

塔科夫斯基试图向观众述说的,已经慢慢浸染开来。而后,伊万终于找到苏军驻扎地,影片转以一个加尔采夫中尉的视点来叙述。伊万冷静谨慎地交出情报,关心他的军官们要送他去读书,然而他坚决抵制,并只身涉险,再次泅渡到德军占领处刺探情报。

年代久远的黑白画面无比真实地冲击着心灵,虽然片中没有正面出现过战争的激烈场面或双方对峙的剑拔弩张,但那压抑、恐惧、绝望、哀伤,浓稠地铺张,沉重地叠加;伸向天空的奇形怪状的树杈、被侵略者吊死在河畔的苏军侦察员的焦尸、反复出现的神秘的水的意向、不断被打断的明亮如歌的梦境,围绕着塔氏浓郁的诗人气质,复沓吟咏,无论是艺术的张力还是思想的深邃程度,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独特意境。

伊万是个被剥夺了可爱、天真、童梦的俄罗斯少年,他那张稚嫩的脸蛋上也有成年人的冷漠多疑,但更多的是战争创伤的印记,他的成熟是人为的不良的催化剂,而那本该充满着少女笑靥和苹果马车的绯红幻想,终究被黑铁一样冰冷阴森、残忍恐怖的杀戮现实所替代,这死寂的世界与孩子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伊万是一个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痛苦的孩子,他的小胸膛里只有复仇的声音在炸响,他的所有举动都为了投入到战争中为死去的家人报仇。

是的,战争对成年人来说,是彼与此等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是美其名曰为了“立”而进行的必须之“破”,甚至是大批量的男性群体赖以为生的职业。但对伊万和更多与伊万有相同遭遇的儿童来说,战争已经将他们幼小的心灵杀死了。他们往往借由相同的暴力形式,达成复仇目的,不惜成为噩梦的牺牲品。他们向往的美好,是一种变了形的侵略和血腥,是掩藏在对母亲及所有女性无望后的破坏欲。他们的坚忍执著可怕,让人不寒而栗。他们把战争当游戏,把游戏当战争,扔出匕首的同时受伤的也是自己。伊万的命运也不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强大的意志的载体,是影片借此表现出的和平与战争的决斗、光明与黑暗的决斗。

《伊万的童年》是意义深远的影片,不但控诉战争的暴行,更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命运进行智者的思考,悲天悯人。影片将近结尾处,苏军攻克柏林,加尔采夫中尉在整理纳粹档案时发现伊万被残杀的那几个镜头,我们仿佛已绝望到麻木,甚至终于有了直面的勇气来正视伊万小脸蛋上的伤痕与惊恐。那一个个空荡荡的绞刑架张着骇人的大口,吞噬了多少年轻的生命,而这一切不仅仅是个体的消亡,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影片的背景设定是在二战德军入侵苏联时期,而塔氏似乎有意模糊了时间特征,将战争的指向无限扩大,暴力的侵略、为了捍卫而进行的抵抗,善与恶、美与丑,在铁质的战场上相互撕咬、相互撞击。塔氏的影像仿佛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一种俄罗斯知识分子式的独特沉重思考,难以言说,如泣绝无声,沉吟着无尽哀愁忧伤。

所以,伊万的童年是修罗场,卷进杀戮中的小伊万得不到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幸福。

希腊神话中有潘多拉之匣,装载着一切“灾难”与“不幸”,当这些“灾难”与“不幸”肆虐人间时,主人潘多拉却把关闭了匣子,唯一能够医治人们伤痛的“希望”只得躲藏于黑暗冰凉的孤寂空间内,找不到出口。而塔科夫斯基让伊万向象征着无限的大海跑去,却被一株巨大的烧焦的树干挡住,用意大抵相同,那也是艺术家在向人类重重敲起警钟吧。

不过也许,我们还可以这样慰藉,那隐约的光明和对美好的憧憬,也影影绰绰给予人们如浴血凤凰般重新振作的力量,也一定能唤起人们厌恶战争、抵制战争,最终消灭战争而达到那种理想而纯净平和的彼岸世界。

刊于2003年11月22日《人民海军报》

索科洛夫的雾

母与子

树,到处都是,浓稠得化不开。世外桃源的小木屋,儿子与身染沉疴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呼吸是儿子生存的唯一的精神支柱。儿子偶有在林间,却几乎是独处,广大的空旷下个人如此无力。母亲说,为了我,你的全部生活都在照顾一个病人……你该出去逛逛。儿子不置可否:外面的花花世界吗?那与我何干!林间造化的交响诗演奏着挥之不去的惆怅,也许北雁南飞,也许夏虫语冰,也许反哺织就一幅锦缎——不稀罕那些俗脂庸粉,我就是享受这样终极的疼爱。

坚忍的航程

原来觉得《坚忍的航程》中索科洛夫的镜头像个未出柜同志,那天一鼓作气把五个段落都看完才发现导演的用心。那些风雪,黑暗,无边无尽的航行,极夜的沉默,水手枯燥单调的舰艇生活,舰长的苦闷牢骚,融合在似有若无的乐声中。似乎一股无能而无所不能的力量支撑一船人完成了航行任务,水手们走了,不带走一丝风雪,而舰长忏悔了,为着他曾经的哀怨。在坚忍的航程中忏悔,是俄罗斯行走的最好方式。配乐压缩在背景之后,不在意,也就不曾打断画面叙事,若是捕捉到那一点点游离的音符,就仿佛它吹拂了几个世纪,一直陪伴着航船、水手、舰旗,还有观者。“水平倾斜”的画面里,那些静默的兵孩子都像《垂死的奴隶》那样舒展着,被镜头断章取义,颈窝和臂弯没有暗藏任何阴影,光线如同年轮流泻在人物的身体上……这样的画面美到让人无语。

俄罗斯方舟

那个作为导游的十九世纪法国驻奥地利大使,他代表了欧洲文明的精髓,一开始对俄罗斯文化不屑一顾,往古来今一概贬损,最终倒是由衷顶礼膜拜——他钻到沙皇加冕的大厅,恨不能跟着山呼万岁。与其说是西方逐渐接纳了处于东方的俄罗斯,还不如说是俄罗斯在脱亚入欧中历经痛苦与嬗变。

普希金早就言道:一个世纪已经飞逝而去,一座新的城市拔地而起,那是我们北国的花园,那是我们北国的奇迹。它在阴暗的森林和沼泽,傲然地崛起、巍然屹立。……古老的莫斯科黯然失色,怎么能和这座新的都城匹敌:它恰似一位年老孀居的太后,在刚刚执政的女皇身边侍立。

索科洛夫在那座最负盛名的艾尔米塔日宫里兜兜转转,一个镜头一跟到底,一个“点”激发出汹涌潜能,舍弃了横向旁征博引,专注于有限空间内纵向大做文章。他既小心翼翼,又雍容大度,挑了珍珠串成华美的项链给我们看,同时也指给我们项链绳索的脆弱。俄罗斯的新帝都,彼得堡那个美轮美奂的方舟,说到底还真是座孤岛,是帝俄时代上流社会的精华,只见王谢堂燕,不见征战人回。绮丽轻巧的面孔,忽而让人怀念起伏尔加河的船夫号子。

MOLOCH

Moloch是魔蜥,虚张声势的暗黑尊者,蜷缩在地狱的殿堂中张牙舞爪。索科洛夫这个前程大好的艺术家同志,不去拍苏联红军的艰难困苦却拍摄大魔头的私生活,不怕被国内舆论挤对死吗?如果说索科洛夫还有喜剧片,就是这部Moloch了。画面色调一如既往的阴冷,而且是更加阴冷,像岩穴里的天空。第三帝国元首与身边的近臣就龟缩在岩穴里,无限的野心只能在一个孤堡内膨胀。觑不见人时,希特勒被爱娃踢屁股;戈培尔博士的身体和心志都不健全;玛格丽特炫耀着过期的时尚杂志;侍卫们在开小差,人们两顿饭说不出个像样的笑话……这哪是操纵万千人生命、玩弄地球于股掌的大人物?不过一堆脆弱的可怜虫罢了。有人不负责任地说,坏人作恶,也都是因为寂寞吧。

父与子

黑屏,画外音是令人不安的喘息声与肌肉击搏声,浮雕般的暖色身体流动着,像在海洋上颠簸。低沉的男声抚慰道“下次,你就大叫,否则痛苦会吞噬你……”然而一少年跳出三界,出现在林间小径上,梦呓着“这里只有我自己……”

没想到哪部电影比《父与子》更隐忍不发,随时随地都可投入进去,投入到那充盈着浓郁的哀伤、深情和近乎毁灭的牺牲气质里。父子俩都是对方的唯一,而且在儿子身上更有体现——儿子咄咄逼人,父亲闪烁其词。收音机总在播着无聊的消息。儿子打开,父亲关上。这是唯一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在局促的空间内显得无比突兀和无辜。他们之间的完美,不需要任何外界之物打破平衡,除非,天平的一方有意减轻砝码,让自己从这难以割舍的静谧和谐中退出。这一退,就不仅仅是抑制不住泪水般简单的伤痛了。

两个人的家庭,有无限的延展性;缺少了负责稳定的第三者,便将幻化出无数未来的可能全部抹杀。女朋友玛丽娜,自觉的退出;访客斐多,被儿子阿列克谢赶走;幼年死党萨沙,想进入却只能隔岸观火。阿列克谢深夜的梦魇,是惊呼“妈妈在哪里”的无助,还是恐惧自己对父亲的独占欲到了只有将其杀掉才能安心的地步?两个人的家庭,注定要被打破重组,或许会派生出更多种貌似稳定的家庭形式。父亲、母亲、儿子、媳妇,子子孙孙无穷尽矣。然而,看似坚强的父亲,真的能放心爱子远离自己?在儿子每夜自溺般的噩梦中,谁能用有力的臂膀给他无忧的睡眠?不动声色的阿列克谢,真的能够做到太上忘情,为了父亲的幸福,远遁天边去接受继母的位置?阿列克谢并不贪心,他只是希望既能够被父亲爱,又能够爱玛丽娜。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一个是救生之水,一个是燃情之火。

索科洛夫惯会起雾,那些忧虑黄、寂寞蓝、神气红、暧昧赭、孤独绿,层峦叠嶂。他让我们置身他的世界,却永远看不清那暗流涌动。看不清,却又勾连,舍不得,放不下,心痒难耐,心甘情愿。

2006年

刊于2006年冬《看电影》

牺牲之前奏——《上升》

他们往灌木林的方向爬行,雷巴科夫在前索特尼科夫在后。这是一段漫长的、折磨人的路程。索特尼科夫常常跟不上,有时完全陷进雪沟里动弹不得,这时雷巴科夫便伸手去抓住他的大衣领子,把他拽到身边。雷巴科夫也筋疲力尽了,他不但时常要拉索特尼科夫一把,还要带上两杆枪,而枪又总是从背上滑落下来,在雪地里拖着。

就在种种焦灼的期待中,雷巴科夫心烦意乱,听着索特尼科夫高烧的呼吸,心里感到讨厌。雷巴科夫心肠不坏,不过他生就一副结实的筋骨,所以对病人不太会体贴。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场态势胶着的冬季。索特尼科夫是一个炮兵连长,曾是师范毕业的数学老师;雷巴科夫是司务长,大字只识几筐的普通农家子弟。现在都成了疲惫不堪的散兵游勇。在一次奉命为滞留在沼泽地里的游击队寻找食物的任务中,他们与一小队德军遭遇。索特尼科夫腿部中弹,雷巴科夫对他不离不弃。但二人不幸被伪警俘虏。先后收留过他们的两户人家的主人,也被带往伪警的刑讯室。

故事就此展开。基于战壕真实派作家贝科夫的原著《索特尼科夫》改编的电影《上升》,情节并不复杂。在凶残的德军和卑劣的伪警面前,索特尼科夫经受住严刑拷打,大义凛然,痛斥伪警的无耻,不幸被法西斯绞死。而雷巴科夫则贪生怕死,叛变投敌,终于做了丧家的乏走狗。

文本已然提供了两个典型形象作对比,质朴的画面也就恭谨地铺开叙事。

最初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的雷巴科夫是个有力量的强者,宁愿执行一百次突袭也不喜欢枯燥的任务,比如,给队员们找食物。而高烧的病痛则让索特尼科夫无欲无求,他是雷巴科夫腹诽的大累赘。

在村长家一场戏里,前一秒雷巴科夫还在吃热乎的饭菜,后一秒不速之客的枪管已经顶上主人的脊背,而索特尼科夫也顺从了这样一桩“暴行”。最终,雷巴科夫的目标是村长家唯一的一头肥羊。在这个时候,导演似乎有意混淆了两个人的动机。不赞成雷巴科夫的粗莽,也可以质疑索特尼科夫的不近人情。

随着细节一丝一丝铺垫,索特尼科夫之所以成为活在人心中的英烈,而雷巴科夫堕落为不齿于人的叛徒,是和他们的家庭教养、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甚至战斗中的遭遇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场合和考验中,例如,与伪警巡逻队的遭遇、对待敌人审讯的态度,索特尼科夫的信念是牺牲自己拯救别人,是活着决不投降,甚至在最后的生死关头,还想到把所有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以便掩护无辜的人逃脱魔掌;而雷巴科夫对于索特尼科夫的“冥顽不灵”则懊恼无比。

题材是革命和牺牲的主旋律,手法是老套的二元映衬,但导演舍皮提科成功地让灵魂的升华成为触手可及,让英雄的铸造变得脚踏实地。

同类推荐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逝,享年60岁。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热门推荐
  • 世界葬歌

    世界葬歌

    研究事物演变的现象并加以解释,这便是知识。而唯有知识,才能让这个世界在与各个文明的战争中存活下来。这是个真理的世界,不断的探求、追求。原因无非是源于自己的弱小。————(注:本书是作者虚构的世界,内有大量的伪科学。即作者想像出来的法则。请勿以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带入本书。)
  • 玩转魔方步步高(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玩转魔方步步高(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爱我吧——九尾狐大人

    爱我吧——九尾狐大人

    转世之魂穿越妖界,是机缘还是续缘?!与妖怪男们谱写陌路之歌,傲娇的九尾大人如何霸道抢宠物?“九尾大人,您的宠物又逃跑了呢!”“九尾大人,您的宠物要成亲了!”
  • 山的那一头

    山的那一头

    现实,就是一座座“山”,围困着我,压迫着我,写作的高峰,则是我的“那一头”。对“山的那一头“的希冀和追寻,承载着我全部的欢乐和憧憬,维持我的信心和尊严:在现实中失去的欢笑和幸福,在这里我一一拾取,得到补偿。“山”再大,“那一头”依旧对我充满了诱惑。和写作中的“山”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山”更加沉重和不堪。13岁的那场重病,给我和我贫困的家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我不得不从此面对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那场变故,抹去了一个农村少年所有的欢乐和憧憬,也就是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写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写作是对生活和命运的反抗,是在绝望中挣扎的青春之歌。
  • 千金归来:伯爵的天价宠妻

    千金归来:伯爵的天价宠妻

    “伯爵夫人,我觉得房子太大,有点冷清了!”“……说人话。”“老婆,来生个娃!”“……滚!”她是A市房地产大亨的掌上明珠,豪门千金,却在一夜之间成了杀人犯,失去清白,失去父亲,还险些活活被打死在牢中,生死之间她才知道,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韬光养晦三年,她发誓要夺回父亲拼搏一生的事业,要让算计她的人以百倍的滋味尝尝她曾受过的苦。他是Y国最年轻的伯爵,古老家族的掌权人,温柔腹黑风度翩翩,以一副笑脸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唯独对她宠溺无边,用自己的一切为她铺成一条通往成功的复仇路,万般柔情化作一句话:一切有我!
  • 长白山怪谈A

    长白山怪谈A

    这个世界有许多你不知道的,或许,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
  • 穆然重现:萧萧不弃

    穆然重现:萧萧不弃

    一场阴谋,让她失去了一切,临死前她爱的那个人还是满口地说着爱另一个人。一场车祸,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一次重生,她重拾希望,让上一世那些个将她推向深渊的人,通通得到应有的报应。当她再对爱已无感时,他却出现了,带着儿时的爱慕,带着多年的思念,让她不知所措。“纵然万劫不复,依然相思入骨。”“舍不得放弃,又不能拥有。”“不管你是萧秋染还是沈萧萧,不管你是不是爱我,我爱你依旧浓。”面对那人的死缠烂打,萧秋染又该将何去何从?衫寻书友群,群号码:216282930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战神联盟之异世穿越

    战神联盟之异世穿越

    冥冥之中,我们与你们相遇,从不爱到爱,这是缘分,可是从异世而来的你们会离开我们吗
  • 陌上花开又逢君

    陌上花开又逢君

    他温润如玉,义无反顾成为她危难痛苦中唯一的依靠。他生性淡泊,无挂于世间凡俗,却偏偏让他遇见那个让他眷恋红尘的人。他傲睨不羁可只有她才能让他有清风扶云般的绕指柔情!她的一生误一人,欠一人,爱一人!清溪山上一切缘起,陌上花开一切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