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9600000007

第7章 信仰之光(2)

也正是从这种广义的宗教精神出发,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任何精神努力是徒劳的了。诚然,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精神目标的实现始终是极其有限的。但是,由于我们对作为整体的精神生活怀有信念,我们就有了更广阔的参照系。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整个实在,而只是它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衡量一种精神努力的价值时,主要的标准不是眼前的效果,而是与整个实在的关系。正如奥伊肯所说的:“倘若我们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一个更大的序列的一个片断,那么指望它会澄清一切疑团便很不智,而且仍然会有许多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可能性,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却能够得到理解。”我们当然永远不可能证明所谓大全的精神性质,但我们必须相信它,必须相信世上仍有神圣存在,这种信念将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而且我相信,倘若怀有这个信念的人多了,人性必能进步,世风必能改善。如果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信念的作用便实现了,至于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没有一个精神性的大全,又有什么要紧呢?

4.

精神生活既是个人的最内在的本质,又是宇宙生命的显现,那么,我们每个人是否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精神生活呢?奥伊肯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的活动中获得的东西。毋宁说,正因为它极其内在而深刻,我们就必须去唤醒它。人类精神追求的漫长历史乃是宇宙生命显现的轨迹,然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它一开始是外在的。“从精神上考虑,过去的收获及其对现在的贡献无非是些可能性,它们的实现有待于我们自己的决定和首创精神。”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奥伊肯的结论是:“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

在我看来,这些论述乃是奥伊肯的这本小册子里的最精彩段落。在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他没有向世人推销一种救世良策,而是鼓励人们自救。的确,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对于他来说,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于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有了着落。

奥伊肯把每一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实现称做一场“革命”,并且呼吁现代人也进行自己的这场革命。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某一代人,是否赢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确实会使他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赢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虽然也生活在“即刻的现在”,但他同时还拥有“永恒的现在”,即那个“包含一切时代、包含人类一切有永恒价值的成就在内的现在”,他的生活与人类精神生活历史乃至宇宙生命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因此而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立场,一种恒久的生活准则。相反,那些仅仅生活在“即刻的现在”的人就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盲目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实际生活中,有无精神生活之巨大差别会到处显现出来,我从奥伊肯的书中再举一例。人们常说,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然而,奥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这种优点。实际的情形是,许多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1997.8

朝圣的心路

——《各自的朝圣路》序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出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

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这个词已经堂而皇之地上了版权页)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吗?

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

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

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我相信,这立场就是他对人生真理的不懈寻求,这关连就是他一直在走着的同一条朝圣路。

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这些书多半是沉默的,可是我知道它们存在着,等着我去把它们一本本打开,无论打开哪一本,都必定会是一次新的难忘的经历。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本书是我1996年至1998年所发表的文章的一个结集。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我对本书在总体上并不满意,但我还要努力。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

1999.2

信仰之光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这个小和尚毕竟直率得可爱。如今,天下寺庙,处处香火鼎盛,可是你若能听见那些烧香拜佛的人许的愿,就会知道,他们几乎都是在向佛索求非常具体的利益,没有几人是真有信仰的。

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唯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如果说宗教真的有一种价值,那也仅仅在于为这种追求提供了一种容易普及的方式。但是,一普及就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反而削弱甚至丧失了追求的精神内涵。所以,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

1996.10

勇气证明信仰

在尼采挑明“上帝死了”这个事实以后,信仰如何可能?这始终是困扰着现代关注灵魂生活的人们的一个难题。德裔美国哲学家蒂利希的《存在的勇气》(1952)一书便试图解开这个难题。他的方法是改变以往用信仰解释勇气的思路,而用勇气来解释信仰。我把他的新思路概括成一句最直白的话,便是: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并不证明有勇气,相反,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证明了有信仰。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一个人被信仰问题困扰——这当然只能发生在有精神追求的勇气的人身上——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了。

蒂利希从分析现代人的焦虑着手。他所说的焦虑指存在性焦虑,而非精神分析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那种病理性焦虑。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物,这意味着人在自身中始终包含着非存在,而焦虑就是意识到非存在的威胁时的状态。根据非存在威胁人的存在的方式,蒂利希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非存在威胁人的本体上的存在,表现为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此种焦虑在古代末期占上风。二是非存在威胁人的道德上的存在,表现为对谴责和罪过的焦虑。此种焦虑在中世纪末期占上风。三是非存在威胁人在精神上的存在,表现为对无意义和空虚的焦虑。蒂利希认为,在现代占主导地位的焦虑即这一类型。

如果说焦虑是自我面对非存在的威胁时的状态,那么,存在的勇气就是自我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仍然肯定自己的存在。因此,勇气与焦虑是属于同一个自我的。现在的问题是,自我凭借什么敢于“不顾”,它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力量从何而来?

同类推荐
  • 最晶莹的99颗父母心

    最晶莹的99颗父母心

    父母是子女最珍贵的人,爱他们,孝敬他们,是一个人幸福生活不可缺失的情感。珍惜和挚爱我们的父母,将使我们永远有一片心灵的绿地。本书汇聚了感人肺腑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一首爱的赞美诗,蕴藏着父母丝丝缕缕的爱意;每一页都是爱的港湾,泊满了父母的牵挂之帆;每个细节都凝结着父母的苦与乐、泪与笑、喜与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永恒的父母之情。不同的感动,源于不同的阅读。99个不同的故事,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启示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父母:善待身边每一个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让人间多一点儿温情。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在两个高潮之间。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下已经跋涉长征两万五千里,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最末一批进行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正因为是最末一批,它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极多的。这本书,就是描写在这一巨大的行动中的一个片断:一支红军的先头部附在通过云南、西康等地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阻拦、追赶,以及通过藏族史弟地区和亘古无人烟的雪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 花城湖诗文集

    花城湖诗文集

    漠原胜境花湖城,花湖城 我来看你,四季花城湖,另一个湖泊,西北行之花城湖(一),花湖城游记,只为今生一回眸等。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热门推荐
  • 我是要成为武侠王的男人

    我是要成为武侠王的男人

    喜欢古龙的欢乐英雄,喜欢海贼王,所以喜欢自由的江湖,没有苦大仇深的复仇,只有欢乐无拘无束的挑战。一把巨剑战遍武林的青年,退隐江湖的武当,没落的少林……新的江湖在重新建立。而友情和热血就是这个江湖的一切。
  • 梦回唐朝记

    梦回唐朝记

    今天的风,吹不散远古的长恨娇艳的花,染不透勇士的乡愁沙场的血,映不出盛世的山河梦中的月,却已圆了回到唐朝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唐朝记QQ群号:20707336
  •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

    经历欢笑,经历泪水,才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因为有我们身边讲不完的故事,也因为有我们所熟识的人的陪伴,我们的成长才会那么丰富多彩,才会令我们心动着去等待下一站将要带来的转变。成长中的经历,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它的主语应该是人间的情感和所觉察到的人生之味,即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忧愁、快乐、思索与感悟。人生拥有成长,拥有智慧和感悟的成长,也将看到梦想的光芒,即在成长中能够触动心弦的那一抹青涩而诱人的颜色。追寻梦想和理想的脚步,其实也是成长。
  • 恶魔七班:暗黑天使的美男军团

    恶魔七班:暗黑天使的美男军团

    她顶着男生的头衔女生的身份,痞女的性格,淑女的优雅混进那个只有男生没有女生的恶魔七班。他是帅到人神共愤的精灵希亚格微。他是看着无害实际一肚子坏水的金城稀。他是腹黑多变的部长大人舒沉寂,当她女生的身份被揭开,所有的危险都接種而来,精灵的预言是恶作剧还是未来??她的幸福又该何去何从??
  • 惜爱

    惜爱

    虐心版:他,害死了她的父母,驱逐了她的未婚夫,把她变成了自己的地下情妇。“你怎么不去死?”她掐着他的脖子,恶狠狠的说。“我死了,你给谁当情妇,”他微笑着抚上她的脸,话音无限温柔,“惜惜,你放心,我会活得很久很久,即便真的要死,也不会死在你前面。”她痛苦的哭泣,“夏辰希,你根本不爱我,为什么不能放了我?"“不为什么,”他的手像一条蛇滑进她的衣内,“亲弟弟的女人做起来更有刺激感,而且你也很喜欢不是吗?程雨惜,你不要忘了,我们的第一次,是你主动贴上来求着我要你的。”温馨版:镜子里,两张浮肿的过分的脸紧紧的贴在一起。他笑,无比满足,“惜惜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夫妻脸呵。”打完眼针,她心疼的扑进他的怀里,“是不是很疼?”他轻轻摇头,“你呢?”“你不疼,我也不疼,”她笑着吻上他的唇,用自己红肿的眼睛看着他同样红肿的眼睛,“辰希你看,这世界还有谁,比我们还绝配。”煽情版:她自身后紧紧地抱着他,语声哽咽,“夏辰希,你再也不准抛下我了。”“我怕,如果有一天,我看不见了,该怎么办?”“有我在啊,我来照顾你。”“万一我们都看不见了呢?”“那就生个孩子,让他来照顾我们。”他笑,“做我们的孩子还真是可怜。”“已经没有办法了,”她摸摸自己稍稍隆起的肚子,“孩子,希望你下辈子投胎找个好父母。”
  • 洪荒之不朽传说

    洪荒之不朽传说

    酷爱收藏的赵瑜得到一个铜鼎,穿越洪荒世界,得到太古真仙传承,在洪荒之中一步一步的挣扎,最终走向不朽之路的故事。书友交流群;164692113,支持我的书友都来吧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 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 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 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 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 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 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 ,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本书由辛德勒医生的演讲稿集结而成。面世以后,十分畅销,先后再版30多次,狂销1000000册,并荣登《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 本书根据心理学界近50年来最新的发展,向大家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法,而且是从中西文化两个角度,充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心理保健功效。在如何操作、练习、测试等方面也有很多详细指导。
  • 蓬折箴

    蓬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人勿惹

    美人勿惹

    是谁说美人无毒?我猫七倒是要让他有去无回!为何我遇见的偏偏都是有毒的美人?这一点和那人说的完全不一样,先是魔教教主葬天歌,后是骚包顾青城,再后来是看似无害的白面书生,怎么个个都有毒?看来,美人不好惹啊!话说,谁说的妻为夫纲的?给老子站出来!老子一定跪下来问:“大神~可否教教我,如何御得一手的好夫!呜呜~我定当重金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