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3300000024

第24章 “圣诞老人”也会犯罪吗?——哈佛大学的趣味发展心理学(1)

“圣诞老人为什么在平安夜去抢劫银行?”听完这个消息后,相信人们在哗然的同时,也会想对这一有趣事件一探究竟。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年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抢劫银行是由于老人的心理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发展障碍,而这就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非常广,可以是一个婴儿,也可以是一个青少年,甚至还可以是老年人。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生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儿童会残忍地对待小动物、幼儿会对糖果的奖励情有独钟、一些中学生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才会主动学习、老人为了寻求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注,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等等。这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揭开人们内在的心理特征。

1. 为什么有些报酬反而会让人们的积极性降低?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在学校里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对他们进行有趣的智力测试。在第一个阶段,第一组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完成测试后不会得到奖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二组学生参加测试,在完成测试后会得到1美元的奖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爱德华·德西告诉两组学生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以此来观察学生们是否还会做智力测试题。结果发现,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比得到1美元奖励的学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智力测试。也就是说,得到奖励的学生对智力题的兴趣要衰减得快。而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对智力测试题的兴趣并没有减少,而是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热情。

从爱德华·德西进行的实验可以看出,当一个人从事一项自己喜欢并愿意从事的活动时,别人给予他的奖励不会带来任何效果,反而会减少此项活动对这个人的吸引力。也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不仅不会增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还会让这个人的工作动机降低,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德西效应。

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心理学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他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趣闻轶事:

一位从繁华大都市退休的老教授准备到美丽的乡下去度假。正当他准备在景色优美的乡下享受安宁的生活时,邻居家的孩子打扰了他。这是群年龄在7岁上下的顽皮孩子,他们每天都会在教授的房子前追逐打闹,以致教授无法正常休息。教授让孩子们不要大声喧哗,可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教授的话,继续在他的门前打闹。后来,为了让自己享受安静的生活,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这些孩子叫到了房子旁边的草地上,告诉他们谁喊叫的声音最大,谁就能得到更多的曲奇饼干。于是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喊叫起来,而教授也会根据每个孩子叫声的高低给予他们不同数量的曲奇饼干作为奖励。一个星期过后,顽皮的孩子们似乎习惯了获得教授的饼干奖励,而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开始逐渐减少了给孩子们的饼干奖励,甚至最后任凭顽皮的孩子们怎样大喊,教授一块饼干也不给他们。最终,孩子们心里认为受到了教授越来越不公平的对待,便产生了“不奖励曲奇饼干谁还给你喊”的心理,于是他们再也没有到教授门前喊叫过,而教授渴望安静生活的目的就此达到。

陆登庭认为,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如果一个人按照内部动机去采取行动,他就会做自己的主人;如果一个人受到外部动机的刺激和影响,这个人就会被外部因素影响,在失去自身想法的同时,还会沦为外部因素的“奴隶”。其实,在上面这个故事中,教授将顽皮孩子的内部动机——无所顾忌的嬉戏打闹,变成了外部动机——为了获得美味的曲奇饼干而玩,而教授操控着外部因素,在摸清孩子们心理的同时,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当孩子们的行为被教授操控,而且他们想要曲奇饼干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心理就会失去继续“玩下去”的动力,因此,教授用这样的方式对付了顽皮的孩子。

每当陆登庭想起这个有趣的故事时,他都会这样表述:“德西效应揭开了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现实中也有所体现,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更多启发。”陆登庭指出,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对学生实施物质方面的奖励,由于学生对物质奖励本身感兴趣,因此他们会急切地想要得到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以便能达到教师为他们规定的奖励标准。获得奖励的学生拿到奖励后,由于其自身的自控能力差,会产生炫耀奖励的心理。此外,由于教师要实施的物质奖励是少量的,只能有一小部分学生获得,这样一来,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就会心理不平衡,变得无精打采,甚至有人会对教师的做法不认同,产生偏激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精神奖励为主,即使采用了物质奖励的方式也要恰到好处,不能让其泛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乐趣,而不是乏味的,这样一来,在学生们主动喜欢某项学习后,即使教师不对其实施奖励,他们也能持续地进行学习。

正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德西效应,陆登庭在哈佛大学担任校长期间,通过观察和研究才从中得出了这样的启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总是依靠物质刺激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虽然这样可以带来一定的效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物质刺激必定会有“失效”的一天。在不依靠物质刺激的情况下,使学生培养起对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后,学生们必定会将学习长久地进行下去,而这样一来,就能产生出比物质刺激更加“经济”的效果。

2. “圣诞老人”为什么会在平安夜去抢劫银行?

美国芝加哥在1988年曾发生了一起“圣诞老人”抢劫银行的案件。或许有人听完后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圣诞老人在平安夜这天选择抢劫银行呢?这太不可思议了。”事实上,抢劫银行的确实是个73岁的老人,但他并不是圣诞老人,只是他身着圣诞老人的装束进入银行实施了抢劫。

老人抢劫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从百货商店买好圣诞服装并进行装扮后,便提着一个红色的口袋来到银行。由于此时正值平安夜,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保安并没有意识到老人是个“危险人物”,反而觉得老人是来给他们送圣诞礼物的,所以所有人都毫无戒备地忙着手头的工作。但十分钟过后,老人却趁银行保安出去之际,快速地从红色口袋里掏出手枪,指着银行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将现金塞进自己准备好的口袋里。此时此刻,银行的工作人员被眼前的“惊喜”惊呆了,迫于无奈他们将现金放进了红色的口袋中,而拿到钱后,老人从容地离开了银行。

随后银行的工作人员拨打了报警电话,当警察赶到银行,并为寻找老人的行踪而发愁时,银行对面的露天电视上却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装扮成圣诞老人模样的人走进了芝加哥电视台,他声称自己抢了一家银行50万美元。银行的工作人员和警察看完这则令他们哭笑不得的新闻后立即赶往了芝加哥电视台。来到电视台以后,银行的工作人员立即认出了抢银行的老人。随后,老人的双手便被警察用手铐铐了起来。老人如此从容镇定着实让在场的,无论是新闻记者、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警察都感到十分诧异,他们最想知道老人为何抢完钱后不选择逃跑,而是进入电视台。此时,诸多新闻记者对老人进行了采访:“你为什么要选择平安夜这天抢劫银行呢?”“在你抢到钱后,本来可以逃跑,可你为什么选择进入到电视台呢?”听完记者的询问后,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非常轻松地说道:“抢钱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最想要的就是提升我的曝光率,这样我的儿女们看到我的消息后就会回来与我共度圣诞节了。”

“什么?!你抢银行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儿女们回来和你共度圣诞节!”在场的人惊呼道。得到老人肯定的答复后,当地警察对他的身份进行了辨认,并得知他是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教授。他不仅有花不完的退休金,儿女也在美国其他地区从事着外贸方面的生意,可以说,老人根本不差钱,他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才去银行抢劫的。

也许会有人问:“老人心理上会有哪些需求呢?”为此,哈佛大学的心理研究小组这样解释道:“很多时候,老人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当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者让老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时,老人就会做出不理性,甚至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位老人心理的研究发现,老人退休前从事的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是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子女由于忙工作很少回来与他团聚,即使是在圣诞节的时候也不例外。因此,老人经常会出现焦虑不安、孤独失落的情况。而在出现这些情况后,老人就会有一种渴望被关注和关怀的心理特征,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自身又找不到释放这些心理问题的出口,老人的心理便产生了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感受。最终他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对银行进行了抢劫,并从容地走进了电视台,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子女的关怀。

其实,发生在这位老人身上的这种心理现象非常常见,也就是说,在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再加上家人对他们关心的减少,老人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当老人没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时,他们便会产生出极端心理,并通过做出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让他们渴望平衡的心理得到满足。

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小组看来,这种不平衡心理是可以预防的。老人心理上产生渴望被关怀的感觉后,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子女,子女得知老人的所思所想后,必然会想办法缓解老人的这种心理,以免他做出极端的事情,而这就是身为子女需要常回家多陪陪老人的必要性。

3. 为什么小学生能独自一人阻止小偷将要实施的盗窃?

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课上,朱利安·泰普林教授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起盗窃未遂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所关注的不是盗窃案本身,而是成功阻止盗窃案发生的一名小学生。

“小学生能够独自一人阻止盗窃案的发生?”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在大多数人眼中,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商都很难与实施盗窃的小偷相抗衡,而此案例中的小学生却成为获胜者,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一天,小学生的家人到郊外的农场去劳动,于是将这名只有7岁的小朋友留在了家中。到了中午时分,小学生见家人还没有回来便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电视。当他将电视频道调到动画栏目准备看变形金刚时,门把手响了一声,但没有被打开。此时,小学生意识到并不是家人回来了,因为家人在回来时总是会大声地呼唤他的名字,这样他才开门。于是他通过门上的猫眼向门外看了看,发现门口站着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男子,而且这个男子还不时地向四处张望。看到这些后,小学生意识到男子可能是小偷。此时的小学生虽然有些紧张,但他知道绝不能让小偷撬开门进入房间。紧接着,他忽然想起爸爸曾告诉过他的一句话:“孩子,如果你独自在家中时有陌生人敲门,你首先要大声喊我的名字,因为这样就会给陌生人一种‘家中有大人’的假象,从而吓跑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此时,小学生轻声来到沙发前,故意大声喊道:“爸爸,我的玩具放在衣柜的顶部了,能帮我拿一下吗?”说完后,小学生再次来到猫眼前观察小偷的反应。小偷听完这句话后,手立刻缩了回去,迅速跑到距离房子不到十米远的小路上假装路人。

狡猾的小偷当然不愿意就此离开,十分钟过后,他又悄悄地来到房门前,蹲下身子听房间里的动静。此时他并没有听到房间里有男子的声音,为此,他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继续扭转着门把手。小学生本以为小偷早已逃跑,没想到小偷又回来继续盗窃。此时小学生意识到,在爸爸回来之前,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和小偷周旋了。同时他也深知,赶走小偷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制造家中有大人的假象。虽然第一次制造的假象没有吓跑小偷,但小学生很快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他找出以前和爸爸玩警察抓小偷游戏的录像带,播放录像带里爸爸说的一些话:“站在门口不要动!”小偷听到以后,赶忙把放在门把手上的手缩了回去,随后小偷又听到:“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来盗窃,我要将你绳之以法!”小偷刚听了一半就头也不回地逃跑了,再也没有光顾小学生的家。就这样,小学生用制造家中有大人的假象的办法吓跑了小偷,从而避免了盗窃案的发生。

同类推荐
  • 辣口味心理学

    辣口味心理学

    这本《辣口味心理学》以解读身体语言密码为主旨,教给我们破译身体语言背后隐藏的心灵秘密,通过细节中的各种身体语言洞察先机,看穿人心,了解人性。可以说,掌控了身体语言,就等于掌控了人生局面。书中对身体语言的丰富表现形态、深刻内涵及其广泛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解读,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的最深处,帮助你窥破人际关系的奥妙,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另外,还包含极少数与众不同、意义独特的身体语言表现形式及其解读,使得本书全面细致而又深入浅出,口味麻辣而不失乐趣。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提高洞察力。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荣格心理术

    荣格心理术

    本书介绍了荣格的心灵层次分析术、自我认同分析术、梦境分析术、性格分析术、沙盘游戏治疗术、精神诊疗术等心理学知识。
  •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外向者更容易和人们相处,更容易表达自己,因而显得也很自信。而与之相对应的,内向似乎成了一个人性格缺陷的代名词。本书正是从性格分类讲起,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和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群。同时,着力分析内向者十个潜在的巨大优势,帮助内向者建立自信,同时找到具体的方法来发挥性格优势,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可见的进步和成功。在本书中,内向的读者能了解到如何将自己内向的优势——比如集中力、分析式地思考、坚韧不拔的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外向人群也能更好地了解内向者,彼此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促进生活与工作的和谐与提升。
  •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恋爱结婚是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关心的大事。而婚恋问题不仅与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问题有关,还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等问题有关。婚恋心理学涉及恋爱、结婚、性行为、夫妻关系、与父母子女的关系、家庭幸福的条件以及离婚等等的心理、生理问题。研究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身心的健康,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幸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修着仙泡着妹

    修着仙泡着妹

    一代仙王重生都市,第一天就救了个高冷女神……接下来,各路牛鬼蛇神蜂拥而至,看主角如何一一强势镇压!主角的人生格言:只有我能装逼,而你……不能!
  • 谜案追凶

    谜案追凶

    宁静小山村频现驴妖,传闻见过驴妖的人都接连死于非命,幸免于难的人纷纷出逃,是真有其事,还是有人精心策划?大明提刑司秦泰一行乔装入村,秘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惊天秘密接连浮出水面......
  • 子歌纪

    子歌纪

    中州列国战悠悠,烽火未平多事秋。高氏阳帝定天下,一缕芳魂无尽愁。三十年前,始料未及的相遇,时光流转,爱恨交叠。三十年后,命运无常的翻覆,命格中人,紧紧相系。启真镜,青鸾报,巫蛊术,且看子歌步步为营,兴亡天下。山河犹在,斯人已殁,红颜未老恩先断。家门何处,前事皆空,他日重逢不言中。人生若只如初见,江山美人不相侵。只为君心。
  • 霸宠冰山小新娘

    霸宠冰山小新娘

    他和她是黑帮培养的顶级杀手。父母被杀,弑亲之仇不共戴天。他,邪魅霸道;她,冰山孤傲。当爱情渐渐觉醒,心却如刀割般疼痛....
  • 三国无双之三国是啥

    三国无双之三国是啥

    三国?什么是三国?游戏?我不会玩游戏。。。。。什么可以赚钱?好啊好啊,那我就去玩三国!我要赚好多好多钱!
  • 三国志新传

    三国志新传

    项少龙改变历史后的三国世界!
  • 武当派

    武当派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之以为利,有之以为用。
  • 卧底记:疯狂的女警花

    卧底记:疯狂的女警花

    女警金蝉,固执而疯狂,侦查失败却剑走偏锋。夏荷,一个失业的女大学生,在女警步步“忽悠”下,能否成功蜕变成一位出色的武警?她是她的姐妹?却为何将她送到险恶的缉毒前线?她是她的棋子?那棋局又是谁与谁在博弈?最大的敌人,却曾经是国家的功臣,最有利用价值的关系人,却是那年相识的知己。曾经所爱的人,却用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自己。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成桑田……
  • 恋上圣魅三少

    恋上圣魅三少

    三位美眉拥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简直是人间尤物啊!可她们因为家里的一句话,不得不要回中国上学。这所学校里也有着三位长着人神共愤的容貌的帅哥,他们的代表词分别是冷漠,腹黑,花心。当三位可爱的美眉遇上三位帅哥,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总裁的幸运妻

    总裁的幸运妻

    飞蛾扑火是本能,也是宿命。只为那片刻的心动,他第一次主动向女人抛出诱惑的的鱼饵。两个月后,她被查出怀孕五周,孩子留还是流?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他如天神般降临。“不如我们奉子成婚?”“你不喜欢孩子。”“你喜欢就行了。”“……”她带上孩子签订协议成了花太太,一年半后,低调离婚。他违背协议力争孩子的抚养权,那日她败诉后,哭泣买醉,他食髓知味的化身为狼!“别哭,女儿归我养,我再给你孩子一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