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3300000002

第2章 人被砍下头颅后还会有思维吗?——哈佛人的怪诞心理学(1)

受刑者在被砍头后是否还有思维呢?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早在1793年,死刑犯夏洛特·科尔戴被刽子手砍下头并提在手上拍打时,他的脸上出现了愤怒的表情。与此同时,当台下有人呼喊他的名字“夏洛特·科尔戴”时,他正要合上的眼睛又张开了,并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他嘴巴也张得很大,而且这样持续了几秒钟后才将眼皮合上。因此,相关学者断定,人被砍下头后的瞬间还是有思维的,大脑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在短时间内仍然活着。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之称的理查德·怀斯曼对怪诞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怪诞心理学是从现实中的不同角度以及超出常规的全新视角出发,向人们展现不可思议或者不为人知的怪诞离奇之事。

1. 濒死体验是一道千金难买的大餐吗?

“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轻,整个人也随之飞到了天花板上。

这个时候,我看见我的躯体正躺在床上,我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他的呼吸和脉搏,并且我们保持着一致的节奏,但是我知道,那只是一个躯壳。”

这是一位心理学家对于濒死的体验,为了能够得出人在死亡之前的感受,他不惜以身犯险,而他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早在穆迪试图让自己通过极限接近死亡来透析濒死感觉之前,美国心理学界就有过这样一个观点:“人是有灵魂的,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脱壳而去,整个人的体重减少21克。”

这种观点在业内虽已得到一定的支持,但是却一直没有被真正证实。因为濒死实验对于很多测试者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而那些真正面临死亡的人却又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最后时光交给家人,和自己最亲密的人待在一起。换句话说,濒死实验还处于一种比较浅显的状态之下,早先的“21克”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失败次数远远超过了成功次数。所以说,现阶段我们引用的“濒死实验”都是不完美的。

“能够被记述下来的资料虽然确实是实验者的切身体会,但是工作人员不会让他真的面对死亡,我们要保护每一位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这些参与者知道他们不会死亡,所以从心理上来说,他们也不能算是一个即将赴死的人。对于这种现象,我姑且将其称为‘次级濒死感受’。”

穆迪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现阶段我们能够收集到的资料也只有这么多,根据每一位实验者的自述,他们都经历了死亡的考验,并且这种体验都是“奇妙无比”的。由于濒死体验研究在心理学界掀起了热潮,关于濒死现象的研究记录也增多起来,现在我们有例可查的相关记录已经达到了800万起。虽然严格说来,这800万起的记录大多不能算作真正的濒死感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对于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名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莱恩斯总结出了濒死体验的“五阶段”。对此,穆迪表示十分赞同,并且在他近距离同死神接触的时候,也正是按照莱恩斯的理论,努力将这“五阶段”完整地复刻出来的。在所有的记录中,有60%左右的人都声称自己经历过了莱恩斯濒死感受的第一阶段。由于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安详”和“放松”,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人都说自己似乎正在随风飘荡,身轻如燕。到最后,虽然他们飘到了一片黑暗之中,但是很奇怪,没有人会为此感到恐惧,而且他们的心情还是新奇、平静的。

濒死体验的第二阶段,大约只有35%的人声称自己经历过。这一阶段的核心是人们感觉自己的意识已经溢出了体外。按照他们的表述,在这一阶段,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识从身体里挣脱出来,飘到了天花板上,并且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端详下面发生的一切。这些人甚至说,他们看见了忙忙碌碌的医生,还有哭泣的亲人,如此等等。

到了濒死体验的第三个阶段,人们会感觉到自己似乎处在一个巨大的黑色旋涡中,强大的吸引力不断地牵引着他们向黑洞冲去,并且不断地拉扯、挤压他们。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体验同样是平静的,他们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正在向着一个未知的世界前进而感到焦虑,有的只是安详与平静。

濒死体验的第四个阶段的特点是将死者看到了自己与亲朋好友相聚。按照实验者的口述,在黑洞的尽头,他们看到了刺眼的强光,而自己的家人、朋友,就站在远处的亮光处向自己招手示意。强光下的亲朋好友看上去既虚幻又真实,他们的身型似乎被拉大了。这个时候,体验者的一生将会在他们的意识中飞速地走一遍,就像电影中的快镜头一样。

濒死体验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大约只有不足10%的人声称经历了这一幕。将死者摆脱了黑洞,和强光融合在一起,并且觉得人生如此美妙,而他们自己也掌握了宇宙的所有奥秘。

然而,从很多角度来说,“濒死体验”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北人不梦象,南人不梦驼”,所有的濒死记录都显示出了极强的主观性特征。因此,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所谓的“濒死体验”,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幻觉。通过日常的宗教宣传,以及电视荧幕上的表现,人们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死亡之后“灵魂出窍”的潜意识,而实际上,濒死者看到的景象,更多的是一种自己先前在大脑中模拟过的幻象罢了。现代医学同样证明,人在注射了氯胺酮,或者是其他麻醉药剂之后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另外,研究人员还表示,人在临死之前,大脑中会分泌出大量的化学物质,它们是造成上述结果的真正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都在“濒死体验”中感受到了幸福和愉悦。穆迪表示,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往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掉自己从前的缺点。一名以殴打、虐待妻儿为乐的中年男子在“起死回生”之后,整个人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开始珍惜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了,并且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毒打过他们。

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在经历“濒死体验”后,整个人的人生境界都向上拔高了一层。不少测试者还表示,自己的智商、情商都浴火重生了似的,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穆迪指出:“对于任何人来说,死亡考验都是最为严峻的。当生命在经历这一过程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亲情和友爱的力量,这也是‘死过一次’的人更懂得珍惜的原因。而那些表示自己变聪明了的人,其智商实际上没有变化,只是个人的世界观发生了质变。人类历史上那些曾作出过伟大贡献的名人往往和普通人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在很多时候,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而这也是导致他们超越平凡人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濒死感受是非常难以控制的。除了发生概率极低之外,大多数经历者都表示,自己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能够得到非比寻常的体会。在他们看来,“濒死体验”不会使他们感受到任何恐惧,有的只是宁静和安详。也就是说,“濒死体验”能够带给人们非常新奇、安静的感受。在这里,借用经济学家的一句话:“很多商品的实际价值并不突出,只是它们的数量过少,这是导致它们最终奇货可居的真实原因。”濒死感受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状态,对于普通人来说,“濒死体验”被称作千金难买的大餐,这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2. 为什么说“60岁的身体,20岁的心”是不好的?

20世纪90年代,英格兰足协管理层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当时以贝克汉姆等人为代表的黄金一代尚显稚嫩,球队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边缘。足协管理者希望保罗·加斯科因挺身而出,传帮教带,解决这一磨合期的阵痛。但问题是,这个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期的中场大将似乎并没有将这个任务放在心上,甚至还屡屡做出一些非常疯狂的举动。为了帮助加斯科因,英足总还特意咨询了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家泰勒·本·沙哈尔。

对于加斯科因的状况,很多人都表示:“他已经赚足了金钱,其他人的劝说是不会对他产生作用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加斯科因是当时欧洲顶级球星,各种商业赞助、广告代言不断,俱乐部也与他签订了价值不菲的合同。换句话说,在物质方面,加斯科因是无欲无求的,而这也正是他难以被说服的症结所在。

在很多人眼里,加斯科因就是一个顽主、恶霸,因为他不服管束,肆意践踏球队的规定,并且以取笑裁判员为乐!而在他自己出版的自传当中,加斯科因还翔实地记录了自己殴打发妻的行为,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随后,他离异妻子的言论更是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按照加斯科因前妻的说法,她的“浑蛋丈夫”会一连打她几个小时,一直到自己打累了才停下来。

除了实施可怕的家庭暴力之外,加斯科因的荒唐举动不胜枚举。在效力于拉齐奥俱乐部的时候,天空电视台组织者邀请他做球评,结果他一边发言一边打嗝,声音通过麦克风被无限扩大,以致在场的人在错愕之后立即哄堂大笑,而被惹恼的英足总则马上给加斯科因送去了一张3.9万英镑的罚单。然而,收到罚单的加斯科因对此却毫不在乎,他对于自己的这一“杰作”非常满意,因为还有很多人在支持他的做法。其实,单单一次“打嗝事件”还不足以将加斯科因的性格完全凸显出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先是极力呼吁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而随后却卖力地放了一个高分贝的臭屁。

以上种种事迹都表明,加斯科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主,他总是在尝试一些荒唐、怪诞的事物。既然如此,那么对他在球队当中的管理也就非常不好办了。当时和英国王室关系密切的国家队主教练鲍比·罗布森愤怒地斥责加斯科因“愚蠢得就像是一把扫帚”,结果第二天,这位遭到训斥的球星就真的在自己的腰间别了一把扫帚前来参加训练。这种顽固不化、肆意破坏球队管理的行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于是罗布森开始和教练组商议弃用加斯科因。因为在他看来,他宁愿带一个资质平庸的球员去输掉比赛,也不能将一个街头流氓带到国际赛场上惹是生非,给大不列颠王国丢人。幸好当时参加会议的人认识远在美国的心理学专家沙哈尔,并且建议罗布森向其寻求帮助。

在查看了加斯科因的个人信息之后,沙哈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保罗·加斯科因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他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心智不成熟。”有了这句话之后,罗布森终于下定决心,将爱搞恶作剧的加斯科因留了下来。而加斯科因本人也在随后的欧洲杯上大放异彩,扬名立万。可以说,如果不是沙哈尔一语道破天机,加斯科因的职业生涯或许会黯淡许多,这对于英格兰足球当然也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认识加斯科因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个恶棍,很多不可思议的举动在他看来就是一些无伤大雅的游戏。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些站不住脚——年近三十、拖家带口的大男人随意殴打自己的老婆,还公开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叫板,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对此,沙哈尔解释说:“在加斯科因的潜意识中,他依然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不断闯祸,然后由家长买单的小孩子。他这样做本身没有过多的恶意,在很多时候,他的恶作剧更像是一个小孩子通过顽皮嬉闹,博取长辈疼爱的表现。”

可以说,加斯科因就是以一个孩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而且青少年的破坏欲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受约束,具有表现欲、创造力,缺乏责任感……这些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的特质,在加斯科因这里一个不落地被展示出来,难怪沙哈尔说他不是天生的恶棍,而是一个“需要利用糖果来诱导的孩子”。

当然,心智不成熟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只是从社会角度来说,沙哈尔指出,心理年龄偏低,会给这个人融入社会的时候带来阻力,如果想要被世界所认可,那么摆脱自己过分幼稚、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在这里,哈佛学者也为大家提供了一套关于心理年龄的测试题(即心智的测试),以此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足够成熟。

1.在下面几类人当中,你更喜欢和哪一类人交往?

A.尊敬自己的人。

B.比自己更强的人。

C.需要自己的人。

D.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人。

2 . 朋 友 不 接 受 也 不 理 解 你 提 出 的 建 议 , 此 时 你 的 想 法 是什么?

A.太伤心了,这原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嘛。不过,既然不接受,那么我就不要再说话了。

B.既然他觉得这个意见不合适,那么就避开这个话题吧。

C.看来他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需要再给他解释一下。

D.听听他是怎么看的吧。

3.自己正不高兴的时候,却赶上了朋友聚会,这时你心里的打算是什么?

A.将不高兴的情绪表现出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一定要和大家坚持到最后。

B.找个借口离开吧,没有心情玩。

C.实话实说,然后离开。

D.强作欢颜,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4.工作上遇到了麻烦,下班后你会怎么处理呢?

A.闷在心里,一个人愤愤不平。

B.找个朋友,把这种不愉快统统倾诉出去。

C.向家人寻求安慰。

D.一个人出去散散心,过会儿就好了。

5.在办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早就对它很熟悉了,但有人却执意要教导你,这时你会怎么做?

A.实话实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不必教导。

B.不说话,但是对他说了什么也不加理睬。

C.他说他的,我做我的,两不耽误。

同类推荐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陷阱》内容简介: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左右他人。但事实上,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滑入对方精心没置的心理陷阱。当我们和大部分人交往愉快的同时,有时候也感觉和某些人交往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掉进了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这样的人际交往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游戏”,即一系列的互补、隐藏式的沟通,会发展至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结果。
  •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FBI身体语言分析术

    长久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凭借着自己高效、迅捷的办案能力,为自己赢得了全球化的良好声誉。实际上,FBI最富盛名的“看家本领”,就是他们强大的“相面识人”——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能够越过语言交流,直接通过对方的身体语言探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经过长时间地探索,FBI对于肢体语言的研究已经走上了一个高峰。不得不说的是,普通人表达自我意愿,70%左右的内容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的,而这当然能够说明FBI可越过语言交流一眼识破人心。其实,读解、掌控肢体语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交谈对手的心理,从而使自己把握住有利于自己的先机。而这也是本书想要重点阐述的核心所在。
  • 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提高军人军政素质、维系身心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也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定,加强并规范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部队心理疾病的发生,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长年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西藏高原的官兵,高寒缺氧、环境艰苦、守备任务繁重,对官兵心理有着特殊影响,迫切需要对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疏导进行科学研究,制定适合这一特定区域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热门推荐
  • 一吻成灾:我的霸道未婚夫

    一吻成灾:我的霸道未婚夫

    “木影陌!你别太过…”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木影陌那修长的手臂已经搂在我的腰间,一个低头,直接封锁我的唇!卡卡卡!我的脑子瞬间短路,完全忘了反应,等我清醒过来,木影陌已经松开我,就这样直视我:“记住!你是我的女朋友。”
  • 环境与资源法学

    环境与资源法学

    是作为法学核心课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配套教材?写而成的。全书根据 环境资源法学最新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的最新进展,系统阐述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 长歌醉饮

    长歌醉饮

    岁始更。天降大雪。失踪多年的清淮郡主今日,归京了。本以为她早已化作尸骨,没想到却变得更为强大,修为更是无人能敌。一战成名,奉旨为将。戍守边疆,无人再敢犯云昭!天下人不知云昭国幼帝,只知白衣摄政王与第一女将。天降大雪。岁始更。
  • 嫁做锦衣妇

    嫁做锦衣妇

    落魄官家女VS傲娇锦衣男本以为萍水相逢,却不料暗生情愫。官家女:我想要忠厚一忠犬。锦衣男:……汪。
  • 最好的爱情

    最好的爱情

    "少年时期,每当听见别人做爱的声音,他会伸手捂住我的耳朵。长大之后……他总是承受的太多,说的太少。"
  • 伴君凌天傲

    伴君凌天傲

    我眼我心看世间,我剑我掌傲九天。青衫飒飒笑英雄,寒锋湛湛问苍寰!天地动荡,日月东汇,黒衫仗剑,倾世佳人笑苍寰!谁伴我,凌天傲红尘?
  • 年轮诗章

    年轮诗章

    著名诗人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叶延滨曾说他的诗是放在三个点组成的平面上的:在时代里找到坐标点,在感情世界里找到和人民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叶延滨的诗人文底蕴深厚,内在视野很开阔,他的诗犹如他的人,始终聪慧和机敏,明快、朴素,但又含蓄。他的精神向度始终是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
  • 重生之无限异能

    重生之无限异能

    你以为世上不存在异能吗?其实你许多熟悉的人物都是货真价实的异能者,只是你没有去留意罢了!曾经的希特勒,就拥有着出色演讲、煽动常人情绪的超级异能;比尔盖茨,拥有着对于软件和世界科技方面的超强预知能力。还有拿破仑、成吉思汗等人,都拥有或多或少的神奇异能。而我,则是这世上唯一异能的研究者。
  • 花都极品医圣

    花都极品医圣

    一个平凡大学生偶获药神传承,从此诱惑纷至而来,清纯校花,美艳老师,高贵明星,竟都成了他的药店常客,杨无邪经常抱怨:靠,又流鼻血了!
  • 赶尸传人在异世

    赶尸传人在异世

    这年头,连赶尸传人也能穿越了。丹田不通的废物?不,那是因为他有一本无上宝典《修罗诀》……修罗,杀戮之神。以杀成尸,赶尸成兵,当血雨腥风来袭,我在杀戮之中,成为无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