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3300000018

第18章 为什么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哈佛人的精神分析心理学(3)

最后,终于有人报了警,警察随即赶到了现场,但是这个时候,可怜的朱诺比已经支撑不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对于这次事故,很多人表示了愤慨,因为在这起持续了35分钟的恶性案件中,哪怕有一个人提早拿起电话,向警局报案,朱诺比或许也就不会遭到杀害了。而最令人气愤的是,警方在这起案件中找到了38名旁观者。也就是说,除了那名姗姗来迟的举报者之外,另外的37人都目睹并纵容了凶手的残忍行为。

这件案子随之成为哈佛大学教授们引用的经典篇目,而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已经在法律上设定了“见死不救法”——如果当事人拒绝救助受困者,他们就会收到法院的传票。哈佛大学著名女性法学教授珍妮特·哈雷在谈到朱诺比的案子时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只能是自保。”因为在她看来,不加分析地施救,会给施救者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对此,哈雷引用了2004年万圣节发生的事件:

美国加州女子丽莎从一辆撞毁的货车当中拖出了一名伤者,随后这名伤者指控丽莎在救助过程中用力过度,导致了自己全身瘫痪。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丽莎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直到后来加州政府出台了《好心人免责条例》,丽莎才免于指控。

但是在朱诺比的案子当中,我们并不能将过错推到“法律不完善”上去,因为在事发之后,有记者采访了这些旁观者,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我们以为早就有人报警了。”有一对夫妇,甚至将椅子搬到了窗前,坐着看完了整个经过。这或许能够说明一点,那就是没有人是因为害怕引火烧身而放弃救助的,他们都在冷冷地等待来自他人的帮助。也就是说,哈雷的“法律失衡论”是站不住脚的,这37名旁观者实际上都非常冷漠。

有了朱诺比的例子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谓的“人性向善”理论就显得缺乏依据了。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也都对此做了充分的研究,其中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成效最为显著,他们得出了“责任扩散”和“焦虑性预测”这两个结论。

所谓的“责任扩散”,指的就是旁观者越多,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就越低。具体到朱诺比的例子上就是,假如只有一人发现了本次行凶的过程,那么他报案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可问题是有三十多人同时目击了朱诺比被刺的第一现场,大家都互相推诿、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淡化了责任感,导致了救助朱诺比的最佳时机的流失,致使朱诺比失去了生命。

另外一个“焦虑性预测”理论就显得更为常见了,这种论点的支持者认为,很多人不愿意帮助他人,实际上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就是冷漠的,因为他很有可能也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为此,西奥蒂尼举了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假如在公共场所,你身边有一位美女摔了一跤,并且四五秒之后都没有站起来,那么此时你到底是扶她一把,还是不管她,继续走自己的路呢?很多人实际上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假如自己上前一步,却发现对方伤得很严重,自己根本不知所措,这将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又或者说,对方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所以,哈佛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乐于助人的,只要有一个相对诱人的“引子”,并且保证他们自己的安全,他们就会向前一步,对他人伸出救援之手。而且,旁观者越少,“责任扩散”现象和“焦虑性预测”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小,受困人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 嫉妒者问:别人的幸福能不能带给我快乐?

嫉妒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专家重点研究的对象。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地存在一定的嫉妒心理,而如何掌握这种心理现象,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实际上,在美国人看来,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们没有必要将其妖魔化,只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心理现象比较难以掌握,容易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非常著名的故事:

亚当和夏娃结合之后,生下一对同胞兄弟该隐和亚伯。这对兄弟长大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劳作,并将自己收获的产物拿出来,作为供品献给耶和华。该隐献出了蔬菜和谷米,而亚伯献出的则是一只羊和油脂。最后,耶和华选择了亚伯的供品,并且大大地赞扬了亚伯的高超技艺。看到这些,该隐不禁怒火中烧,他随后将弟弟骗到田间,然后趁对方不注意,将其杀害。

该隐杀弟被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起谋杀案,而犯罪动机就是所谓的嫉妒——该隐看到自己的弟弟受到了耶和华的赏识,就对弟弟产生了仇恨,于是对弟弟痛下杀手,结束了对方的性命。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朱利安·泰普林教授对于该隐杀死亚伯有着深刻的研究,在他看来,耶和华到最后没有处死该隐,反而不允许其他人攻击他,实际上不光是为了让该隐经受精神上的折磨,另外也是向人们展示,嫉妒心理其实也是有着正向作用的,即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泰普林认为,如果没有了嫉妒心理,那么处境一般的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这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至于嫉妒的极大特征,泰普林也将其罗列了出来,其中最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的点就在于共同利益。很显然,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结点也就没有了。同样是种庄稼,你收获的多我得到的少,两相对比之下,收成少的农民嫉妒一下收成多的农民,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泰普林还指出,嫉妒心理是由被破坏的优越感带来的。在很多时候,人们嫉妒自己的同伴只是由于对方破坏了自己从前的优越感和自尊心。具体到该隐来说,他是亚伯的长兄,但却在供品方面输给了自己的弟弟,这是自己绝对不能接受的。而每个人都有一种“好为人师”的习惯,这也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如果有人破坏了这种感觉,那么嫉妒心理也就会随之产生。

因此,想要完全避免嫉妒心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时候也可以对社会进步起到正面作用。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则是需要克制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它而整天愁眉不展,因为它就像是天上的乌云,今天散开,明天有可能又会聚合到一处。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往往都避而不谈,好像这是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怪病一般。实际上,有这种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了帮助人们探查各自内心深处的嫉妒心理,泰普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题。

假如你收到了一位很久没有来往的朋友的新婚请柬,而且这位朋友从前是你的情敌,和自己的关系非常微妙,所以不管是冰释前嫌,还是别有用心,此时,你都决定去。你准备穿什么样的衣服去呢?

A.款式简单的白色连衣裙。

B.颜色艳丽而新潮的裙装。

C.颜色鲜亮、款式正统的套装。

D.颜色朴素、款式大方的裤装。

根据以上不同选项,泰普林也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分析。在泰普林看来,从这些貌似不起眼的选择实际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嫉妒心理有多强。那些选择白色连衣裙的人,在内心深处是不认可对方的这次婚姻的。这次参加婚礼,更多地像是在应付差事。这类人的嫉妒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她们选择和婚纱同一颜色的衣服,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就表示:“你永远也不可能超过我”、“我表现得比你更像新娘”,如此等等。

选择第二个选项的人,泰普林表示,她们的内心十分纠结。从本质上来说,她们依然没有解开以往的心结,但是又由于种种原因,她们试图将别人的幸福转化成自己的幸福。这类人在努力使自己和对方打成一片的同时,又不间断地跳出自己制造的那层迷雾,重新审视整个事件。在参加这次让自己既痛苦又快乐的婚礼时,她们身着颜色艳丽而又新潮的裙装,一面抱着“和幸福的人在一起就更容易感知到幸福”的幻想,一面又不断地排斥、否定对方的幸福,所以说她们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

选择C的人在哈佛学者眼中是最为温和,同时也是嫉妒心理最弱的一类人。她们对于早年的摩擦早已抛诸脑后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朋友的深深祝福。这些人来到婚礼现场的目的绝对不是想要拆别人的台、和他人一较高下。在她们看来,自己的朋友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即便这个人和自己抢过男朋友。

最后一种选择颜色朴素、款式大方裤装的人,泰普林给出的结论是“不买账”。在她们眼中,自己的朋友一定会穿上白色的嫁衣,打扮得花枝招展,而这一切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可以想象,一个笑容僵硬、身穿行走便利的裤装的女郎,在婚礼现场往来穿梭,怡然自得,这与温馨浪漫的现场是多么格格不入啊!

因此,泰普林总结说:“如果按照嫉妒心理由强到弱排序,我们得到的顺序应当是D.A.B.C.”其实,通过一个人的着装来判断他内心的想法,以及这个人的嫉妒心理是否已经到了需要提防的地步,是哈佛心理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只不过,嫉妒本身并不容易根除,需要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降低负面效应,以赢得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

7. 想知道谁是你最佳的倾诉对象吗?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赫尔曾这样说道:“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是孤独寂寞的,当一个人孤独寂寞时,最想要做的就是找人倾诉。”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诉对象,尤其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工作与生活各方面的竞争都很激烈,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很沉重,找一个倾诉对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然而,这个倾诉对象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充当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你最佳的倾诉对象呢?

同类推荐
  • 缓解成长的压力

    缓解成长的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显著和突出。
  • 气场大全集

    气场大全集

    本书集中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场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用气场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技巧和禁忌。
  •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公司,有的人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公司的骨干,有的人却被企业解雇,四处找工作?为什么同样的能力在工作几年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企业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差异?这就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热门推荐
  • 仙境游云

    仙境游云

    人世仙幻,人生奇缘,一切罪恶善,皆由一念之间.......
  • 惹爱成瘾:霸宠小蛮妻

    惹爱成瘾:霸宠小蛮妻

    他是有钱有势的风流公子,她是叛逆的落魄豪门千金。她与他的开始仅限于一个巧合,从各取所需到难舍难分。她顺从时他对她百般宠爱,挣扎时他对她不断加深折磨。从不懂爱情到学会爱人,兜兜转转才发现原来彼此才是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我想暗恋总是少年时期最美也最青涩的一段回忆,对于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回忆罢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近乎于卑微的感情延续了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无关等待,无关信仰。我讲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爱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或许会觉得慢热,但是你也许会看到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当时那些年少的日子。
  • 破土

    破土

    几个平凡农家少年竟一次次突破大地的束缚,一步步走向光源。他说流年无碍,与你倾心无恙;他说大地之光,终究要被我紧捏在手;他说泥土不是险阻,是为我们铺的路。
  • 弃少逆天

    弃少逆天

    马天赐在十八周岁时由于父亲的去世家族里的人都在针对他这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恶少,终于有一天他被二伯用手段赶出了马家于是他的强者之路就此开始。
  • 超能全职

    超能全职

    这是一个被复制粘贴的世界。依然拼爹拼"马尼"唯一变化的就是人类的大脑无限开发,潜能无限的上涨。魔法?异能?妖魔鬼怪?修仙成神?远远不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在这个世界没点特殊能力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当然这里没有一味的升级打本。拼的是钱,使用能力是花钱滴。"那我也不用这么多能力吧,你以为我爸比是比尔盖茨啊"主角泪奔中……
  • 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

    该书收入了朱赫中短篇小说22篇。作者小心翼翼地把握着经验的边界,于运动变化中揭示瞬间与永恒。于是,作者写了离我们很遥远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写了那场荒谬绝伦、旷古未闻的“文革”,写了当今转型期的社会充满着的生机和躁动……
  • 剩者为王: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

    剩者为王: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

    本书在阐述剩者为王这一理论的同时,列举和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外、国内发生的典型经济、企业事件的前因后果。本书的理念是:与狼共舞,还要像狼一样,想办法剩下来,成为王者,而不被吃掉!
  • 邪少至尊

    邪少至尊

    他是爱因斯坦都自愧不如的天才,但因童年阴影打算庸碌一生,但突如其来的打击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他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 混在大明当皇帝

    混在大明当皇帝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迎来了它真正的君王查理五世,开启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横跨亚欧大陆的奥斯曼帝国也迎来了他伟大的君王苏莱曼大帝,开启了全盛时代。而东方强大的大明王朝随着中兴之主孝宗皇帝的驾崩,也迎来之后东方逐渐走向漫长衰弱的时代……明朝中叶,一个人才遍地却又声名不显的时代。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年,依靠着手中的搜索系统,靠挖掘人才而让大明重新走上盛世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