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1100000020

第20章 跃马弯弓的马上帝王——皇太极(1)

引言

自古帝位之争,大多充满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生死相搏。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含恨而逝,空留的汗位又潜藏着一场刀光剑影的争夺。在四大贝勒中的座次和年龄均列老末的皇太极玄机精算,明暗兼施,终于脱颖而出,登上了后金国大汗的宝座,翌年改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的大动荡时期,眼见明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觊觎天下的各路枭雄纷纷摩拳擦掌尽展身手,欲将神器收归己囊。皇太极眼光远大却脚踏实地,他挥舞马鞭,东征朝鲜,西征蒙古,把周边的敌人一个个地歼灭以后,再全力对付明朝这块难啃的骨头。皇太极带领着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先后五次入关,铁蹄叩响紫禁城的大门,极大地震憾了明末统治者脆弱的神经。

皇太极与明朝的战争,几乎耗尽他一生的心血。这位耐心十足的皇帝要的不只是一座北京,而是整个中国。他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改国号大金为大清。野心勃勃的皇太极意在表明:自己从此之后不仅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天下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这为以后大清王朝迁鼎北京、平定中原、统一华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无情未必真豪杰”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智勇双全的马上皇帝,还是一个多情的男人,就在清军入关处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大好形势下,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却突然病逝,这对皇太极的精神打击是致命的,以致害了一场大病,从此结束了40余年的戎马生涯。崇德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在宸妃去世两年后,皇太极以52岁的盛年,突然离世,最终无缘坐到紫禁城的宝座上,实现其终生为之奋斗的定鼎北京的梦想。

紫禁城只对合格的领袖敞开怀抱,不合格者只能为优胜者扫平道路。在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二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清军10万余铁骑如天兵神将突降山海关,与吴三桂联手,大败李自成,此时躲在紫禁城里已经被吓破胆的朱元璋的子孙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狼藉。大清朝终于走进两代爱新觉罗大汗为之奋斗的北京,开始君临天下。

本书从皇太极登基以后为主要线索,一步步地分析揭秘围绕这位名副其实的大清第一皇帝所处的战争年代纷至踏来的种种惹人思索的谜团,去感受这位皇帝内心成功的欣喜与失败的痛苦:他是怎样从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尴尬局面中走出来,实现一人南面称尊?对于父汗努尔哈赤的含恨而逝,皇太极又是怎么替父报仇除去袁崇焕这个心头大患?去探索这位英雄人物在乱世的风雨中特立独行的艰难历程:不惜让自己心爱的庄妃去说服宁死不屈的洪承畴降清;走进皇太极的情感世界,去体会他与宸妃的传世恋情之谜;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与皇太极作战多年的吴三桂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掉转枪口?本书将带着好奇的读者走进那个激荡的年代,了解这位马背上的皇帝一生跌宕起伏的心里历程,了解那些在时代风云中应运而生的英雄人物的动荡心灵。

一 分化瓦解“八王共治”

1 “汗谕”后面——忍辱负重

皇太极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当机会不成熟的时候他不会贸然动手,这在他与任何与他为敌的人那里都得到了验证。正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谋划与实力的较量以后,皇太极终于争得了后金汗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三十五岁的皇太极于1626年9月1行祭天礼,即位,称天聪汗,接管了原属努尔哈赤的两黄旗。在登基大典上,皇太极首先带领四小贝勒及其他兄弟子侄,向代善、莽古尔泰、阿敏行礼,三位大贝勒安然端坐,接受叩拜。

根据努尔哈赤生前留下的“八王共治”的“汗谕”, 皇太极虽然登上汗位,但从登基那天开始,便一直实行着四大贝勒并坐大政殿同受群臣朝贺的形式,而且还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政务,都由值月贝勒掌管,此时的后金国在事实上形成了四个皇帝轮流执政的奇怪局面。这对雄心勃勃、胸怀大志的皇太极来说,实在是一种痛苦的磨砺、意志的考验。

矛盾的激化就如同火山的形成一样,在地下经历了长时期的酝酿,才能积累充足的能量。皇太极与其他拥有重兵和实权的三位贝勒之间的矛盾也是一样。在最初的阶段,暂时的共同利益曾经把他们团结到一起,矛盾的火山也暂时处于平稳时期,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加上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和斗争,火山出现了躁动的征兆,而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则成为火山喷发的导火索。

在不知不觉中,阿敏、代善、莽古尔泰,这三个与皇太极几乎有着同样分量的人物,站到了皇太极的对面。在新旧权力更替的过程中,旧势力的利益难免会受到压制,而他们也将由于这种压制而变得愤怒和不满。他们的反抗其实是一种发泄,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三大贝勒以汗兄自居、拥功自傲,在皇太极继位后,都或多或少地有谋逆及藐视汗王的表现,皇太极看在心里,虽然忍忍不发,但却使他非常难受。比如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皇太极率兵第一次进犯明朝内地的时候,军队已经进发到蒙古喀喇沁部的青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南),代善和莽古尔泰夜谒皇太极,坚决要求退兵。皇太极虽然不同意,却也无可奈何,不敢断然发布进军令。后来,因为其他将领都一致主张进兵,大家一起说服代善和莽古尔泰,直到半夜,两人才接受大家的意见,放弃退兵的主张,皇太极才敢发布进军的命令。似这样事权分立,既使不出现分裂现象,也难以同心协力进行改革,使后金汗国进一步发展。

皇太极越来越觉得他不应该再与三大贝勒平起平坐了。因为,他觉得,在他的汗位旁边,出现了太多指手画脚的人,出现了太多不应该发出的声音,他已经无法再容忍下去了。他必须先出手。无论对国家还是对汗王本人,结束这种四大贝勒共坐大政殿同受群臣朝贺的局面都是必须解决的事情,皇太极要加强专制,要一人面南称尊。

在无数个夜晚,皇太极煞费苦心地琢磨着该怎么办。工于心计的皇太极决定从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利入手。皇太极极力笼络优待四小贝勒,尤其是拥有两白旗的多尔衮、多铎兄弟,以增强与三大贝勒抗衡的力量;皇太极虽然长期保持着对三位兄长的谦恭和礼敬,但是,在他即位后的第二个月,便向每旗派设了一名掌管旗务大臣,有参与国政的权力,有稽察旗内一切事务的权力,直接向汗王负责; 不久,皇太极又扩大了议政会议的范围,所有贝勒都可参与议政,另外每旗还增派三名议政大臣,八旗旗主对国政的控制权被打破了。

天聪三年(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极以政事烦杂、不应使兄长过于劳累为理由,免去三大贝勒按月分掌国事的旧例,而以诸小贝勒代理值月当班的事务。 皇太极就是皇太极,他沉着冷静,聪睿而又坚韧,他善于等待时机,他在等待三大贝勒暴露把柄的时机,一旦时机出现,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不放,并极力使这时机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一个一个地将他们从他的身边的宝座上掀掉。

2 第一步——囚死堂兄

枪打出头鸟,最先向皇太极发难的人成了最先遭殃的人。 这个人是阿敏,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皇太极的堂兄。

阿敏(1586-1640)是在戎马征伐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人物,不到二十岁就成为努尔哈赤麾下的骁将之一。1608年三月,努尔哈赤命长子禇英与二十二岁的阿敏为主帅,领兵五千去攻打乌拉部,在宜罕城大败乌拉骑兵,将该城人口牲畜全部掠夺。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三万征讨乌拉,布占泰也领兵三万迎敌,努尔哈赤担心不胜,想退兵再战。阿敏说:“既然他来了,我们就消灭他。”努尔哈赤被他这种不畏强敌的勇敢精神打动,于是领兵迎战,大败布占泰,布占泰单骑逃往叶赫。1615年,努尔哈赤创八旗制,阿敏以军功卓著被授予镶蓝旗贝勒。

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一向与明朝亲近,他依仗自己的显赫军功和众多人马,欲拥兵自重,另立门户,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当初舒尔哈齐企图拥兵自立,移址黑扯木时,阿敏也是怂恿者和追随者。在阿敏的心中,父亲舒尔哈齐并不比努尔哈赤差,而自己也不比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差,为什么要受他们的管制?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杀掉舒尔哈齐的长子和三子、囚禁舒尔哈齐之后,还要杀阿敏,由于代善和皇太极诸兄弟极力求情才得活命。在后来的统一女真的战争中,阿敏英勇作战,竭力表现,终于获得努尔哈赤的谅解。也出于对舒尔哈齐之死的歉疚,在后金立国的时候,努尔哈赤任命阿敏为四大贝勒中之二贝勒,获得很大权势。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焚香告天,警告子孙,不要同室操戈,其中就有阿敏。

1619年春,明任命辽东经略杨镐为统帅,领兵十万前来讨伐努尔哈赤。阿敏率镶蓝旗随同做战,在萨尔浒伏击西路军杜松,全歼两万五千明军,杜松也被杀。之后又在尚闲崖大败马林的北路军,战斗中满州骑兵的快速机动战术给明军以毁灭性打击。歼灭两路明军后,四月,阿敏率二千骑兵突袭明南路军,将明军截断之后,又与代善、皇太极等合围,歼灭刘●(●=将“缂”右边的“革”换成“廷”,请造字)部。阿敏随即与他们合兵一处,进攻朝鲜军,迫使朝鲜主帅姜弘立投降。

1621年,阿敏随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完全将明军逐出辽河以东。九月,明将毛文龙偷袭鸭绿江边的镇江城,城中守将陈良策内应毛,活捉后金将领佟养贞,附近的辽民也纷纷响应明军。十二月,努尔哈赤派遣阿敏领兵五千前去镇压,阿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平乱,迫使毛文龙逃往江中小岛。阿敏在诸多战役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实力和野心。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阿敏虽然表面上拥立皇太极,但他认为自己地位、资历都在皇太极之上,所以不甘屈居皇太极之下。 阿敏内心深处,对皇太极父子积怨已久,不时有所流露。就在大家给努尔哈赤哭灵的时候,阿敏曾派传尔丹对皇太极说:“我与众贝勒把你推上皇位,你即位以后,能否答应我可以出居外藩?”他这是想自立门户。皇太极心里一惊,但他没有表露出来,皇太极对传尔丹说道:“若是二贝勒出居外藩,别的旗纷纷想出居外藩,朕统帅何人?我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这不是削弱大金国的实力吗?”皇太极没有答应。机警的皇太极问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济尔哈朗说道:“阿敏对我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劝他不要这样做,阿敏却反过来说我懦弱。”不久,阿敏的一帮亲信,也行为反常地说些风凉话,扬言“谁畏谁,谁奈何谁?”可见两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登基不久的皇太极觉得自己根基尚浅,对阿敏一伙只得尽力安抚,不想使矛盾激化。

阿敏并不买皇太极的账。他经常违背皇太极的旨意,在驻防地域、家族婚嫁、甚至与蒙古结盟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与皇太极唱反调;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怨言,含沙射影地攻击皇太极;并借说梦,宣传自己有黄蛇护身,显然是在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阿敏的种种迹象对皇太极来说,实在是居心叵测了。

1627年,皇太极为解决后顾之忧,派阿敏出征朝鲜并攻打毛文龙。阿敏先派总兵官楞额礼为先锋,化装成朝鲜军偷袭明军岗哨。随后,阿敏率三万精骑,突袭义州城成功,尽杀守军。随后兵分两路,一路东进,一路南进攻打铁山的毛文龙。南路军以朝鲜人为向导,偷袭铁山成功,毛文龙再次出逃。阿敏找不到毛文龙,于是将降兵与辽东逃民全部屠杀,用以泄愤。东路军长驱直入,连克定州、安州、平壤等城,进抵中和。朝鲜王率臣属退往江华岛,并派使者求和。阿敏不想求和,送信列举七条罪状,表示要彻底征服朝鲜。

二月,阿敏率军行至黄州,朝鲜再次求和。这次,阿敏手下将领都同意议和。但阿敏执意不可,一定要攻克朝鲜首都后议和。总兵李永芳出言劝阻,阿敏不但不听还要杀李永芳,其他将领也不敢再反对。阿敏进至平山,令全军再进直取朝鲜首都。岳托(代善长子)与济尔哈朗(阿敏六弟)不肯进军,就将军队驻扎在平山,并派副将刘兴祚渡河至江华岛,与朝鲜议和:朝鲜与明断决关系,将皇族子弟为质,每年向后金进贡大量食物、布帛、绸缎。

朝鲜迫于形势接受条件并派王弟原昌君犒军,之后,岳托等主张班师,他们恐怕后方空虚,被人偷袭。但阿敏却不想回去,他又提出:自己早就羡慕明朝皇帝及朝鲜国王的城廓宫殿,想要在这里屯田耕种长驻,并拉拢与舒尔哈齐一样获罪而死的褚英之子杜度一起留下。这显然是想组成与皇太极父子对立的联盟,实现自立王国、“出居外藩”的打算。但是他的想法遭到包括他的侄子杜度和弟弟济尔哈朗的强烈反对,阿敏的企图再次落空。无奈之下,阿敏只能班师。临行前,又纵兵大掠三天,杀人无数。

同类推荐
  • 原来你也在回忆

    原来你也在回忆

    京城风云镖局押运赈灾银两前往济南府,岂料镖银竟变成了石头。镖师被无辜捕杀,镖局遭灭门惨祸。总镖头段天涯含冤忍愤,泣血仗剑,独闯京城,在京城名捕碧玉虹的帮助下,秘查祸首行踪。谁知此一路凶险环绕,阴霾笼罩。定海侯、六扇门、柳五伯,黑白两道设阱布局;未婚妻,碧玉虹,双面佳人,身份难料。惊天大盗究竟是谁?真相背后另有真相,幕后之人却别有用心……
  • 沉默

    沉默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
  •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透过《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 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夜妆

    夜妆

    郁春带着对现实的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的几近绝望的心情在夜晚乘坐火车做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旅行,看到同一个车厢的一个男人,回想过往的种种;这个男人的一切都让郁春感到似曾相识,往事的回忆里有着大学时代与尹剑初的甜蜜恋情;而清醒的现实里,有着与丈夫周一洲的生活的种种;而在眼前的浓浓夜幕里,火车没有尽头的向前驶进。这是付秀莹的《夜妆》:细腻而不显繁琐,句句敲击着人的心灵世界。
热门推荐
  • 少年派: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少年派: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本书精选2013年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获奖者的作品,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B卷。按照每篇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主题共有六大章节,分别是“短歌”、“花期”、“彼时”、“淡忆”、“浮世”和“下一站”。每个章节主题独立,构思新颖,全面展现新一代青少年个性独立、自由张扬的文风。他们用纯朴、个性的文字表达出对青春的热爱和留恋,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牡丹二首

    牡丹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物卷(文摘小说精品)

    人物卷(文摘小说精品)

    中外名家名作之荟萃。或讽刺、或鞭笞、或记人、或叙事,长短不一,内容各异,却一样地穿过时间的隧道,直击我们的心灵,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 羽梦轮回

    羽梦轮回

    十年前,梦之大陆四国大战之后,死亡的人数达到上亿人。其中一名青年的父亲是梦之国的一位非常强大地高手!因青年的父亲在战争中战死沙场。因此这名从小没有父爱的青年,因此性格比较孤独冷漠,青年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强者,最后青年离开家乡踏上了变强之路。
  • 在一起,不结婚

    在一起,不结婚

    渡边淳一的两性随笔和社会随笔《钝感力》《欲情课》《幸福达人》《优雅地老去》等在日本乃至亚洲影响甚大。《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是其两性随笔最新力作。通过本书,渡边剖析现行婚姻制度沉重落后的现状,思考现代日本人的婚姻与幸福,探讨真正能带来平等、自由、幸福的男女情感新模式,为人们开出爱的新处方——比同居更牢靠,比结婚更自由的事实婚。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豪门辣妻:休掉大总裁

    豪门辣妻:休掉大总裁

    新任大总裁是自己的头号死敌!雨中闹乌龙、珠宝展得罪他女友,和他困在电梯里……这种生活太刺激了啦,她要辞职!咦,怎么她辛辛苦苦写好的辞职信,居然成了在全公司发布的告白信,告白对象还是那个变态大总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龙之殇

    逆龙之殇

    桑德拉原本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抚养他和他一起生活的,是法神甘道尔。从甘道尔身上,他学会了魔法,也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但他长大以后,才明白自己的身世。他居然是卡斯帝国的城主桑德拉的独子,在副城主帕斯克的叛乱中,他们众叛亲离,差一点死掉……
  • 男朋友扭蛋

    男朋友扭蛋

    传说一个游戏厅里可以扭出“男朋友”来,只要花费一年的寿命就可以解救自己的单身。于是,不同层次的人慕名而来,就拉开了和扭出来的“男朋友”故事的序幕。无论她们是怀着怎样的目的,但是她们都是追求能幸福的人。这是一部治愈类的小说,每个章节是个独立的故事,也许在这里面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出乎意料的结局里,能感触到你;在生活的迷茫里,能帮助你找到方向,成长起来
  • 别等到一万年以后

    别等到一万年以后

    那一夜,闭目在经殿香雾中,不求参悟,初闻谁诵经的真言;那一天,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求超度,触及谁冰凉的指尖;那一次次叩首,我翻山越岭修来世,不求长生,只为你笑泣间轮回甘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