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0000000037

第37章 斯大林笑谈蒋介石,毛泽东怒斥陈伯达(1)

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意见,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领袖人物也是如此。毛泽东和斯大林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他们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往往存在差异。斯大林总想用“苏联模式”、“切身经验”来套中国革命。他不明白,苏联的十月革命,是在彼得格勒、巴库等中心城市,通过工人罢工、武装起义等革命取得胜利的,而中国为什么不这样干?他更不明白,“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而毛泽东为什么非坚持建立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可,这难道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吗?

这些问题、怀疑、忧虑,不便直言。因此,在莫斯科会谈中,斯大林拐弯抹角地提了许多类似的问题。有一次,两个人正谈到兴头上,斯大林突然问:

“毛泽东同志,我真不明白,在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失去了对上海的防守能力时,你们为什么不马上夺取上海呢?”

被问了几次后,毛泽东深深感到,必须系统地向斯大林说明,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各党有各党的实际。在中国,有人照搬过苏联的模式,大搞“城市中心”论,“大干”工人暴动,结果,因为脱离中国实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只有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在一次会谈中,毛泽东理顺了思路,准备从和蒋介石的斗争谈起,阐明这个道理,以便进一步和斯大林统一认识。

当时,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也参加会谈。他坐在毛泽东的身边,边听边记,态度谦恭。可是,当毛泽东谈到蒋介石时,斯大林忽然眼睛一亮,朝陈伯达说话了:“哦,我读过陈伯达同志的《人民公敌蒋介石》。”

一直坐在一旁静听的陈伯达,听到斯大林提及他的著作,受宠若惊,非常高兴,马上活跃起来。他曾在苏联学习过,懂俄语,因而,未等师哲把斯大林的话译成汉语,他先高兴得大笑起来,并向斯大林连连点头。真是喧宾夺主!斯大林立刻把注意力从毛泽东转向陈伯达,他笑着说:“你的书里头所讲的宋美龄和小罗斯福的故事,很有趣,很有趣!”其实,那不是陈伯达自己的创作,而是他引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子——小罗斯福的一段回忆:“我……代父亲出席蒋氏夫妇的鸡尾酒会。他们的别墅离我们的住所约一二里远。当我走进门的时候,我发现丘吉尔的女儿撒拉正和我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可是我没有机会和她谈话;蒋夫人走到我的身旁,毫不停留地把我带到两张并排放着的椅子上坐下。我觉得她像一位颇为老练的演员。差不多有半小时之久,她生动地、风趣地、热心地谈着……她把身子靠向前来,闪耀着光彩的眼睛凝视着我,同意我说的每一句话,她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膝盖上……我相信蒋夫人多少年来始终是以一种征服人的魅力与假装对她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们——尤其是男人。”

斯大林的记忆力特别强。由于他对小罗斯福的这段故事感兴趣,读过很久之后,在和毛泽东会谈中,居然能对大家重述一遍。然而,这么一来,作为政治秘书的陈伯达,一时间竟成了谈论的中心——把主席毛泽东撂在了一边。毛泽东不悦地瞪了陈伯达一眼。斯大林谈兴正浓,眉飞色舞,越说越高兴,居然拿起酒杯,站起身来,走到陈伯达面前,举杯祝酒:“为中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陈伯达同志干杯!”陈伯达受宠若惊,得意忘形,高兴得连他平日说话的那种结巴劲儿也没有了,急忙举起酒杯,向斯大林点点头,说:“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斯大林同志干杯!”

陈伯达为人乖巧,善于伪装,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装得十分谦恭、老实、不争名利,连他给毛泽东起草的文稿,也是用后销毁,从不保存,并且遇人问及,都说那些思想、文章,全是毛泽东的,以此邀宠。然而今天,在斯大林面前,他受宠若惊,忘乎所以,根本把坐在身边的毛泽东忘了,自己和斯大林谈史论哲,举杯对饮起来。

面对会谈中的这种反常现象,毛泽东心急如焚,但在斯大林面前又不好发作,只好坐在一边,不动声色,看着自己的秘书陈伯达在这关系重大的最高级会谈中大出风头,喧宾夺主。

深夜,会谈结束了。毛泽东设想的会谈计划,由于陈伯达的干扰、耽误,没有全部完成。毛泽东对此感到惋惜和愤怒。

大出风头的陈伯达,回到卧室,仍然兴高采烈,取来了酒,自斟自饮,回味着和斯大林祝酒时的幸福。然而,随着敲门声,进来个人,给他送来了毛泽东的通知:“下次会谈,你不要参加了!”

陈伯达像当头挨了一闷棍,当时头昏眼花,跌倒在了床上。过了几天,毛泽东要起草文件,叫陈伯达,却不见人。机要秘书叶子龙报告毛泽东,说:“他搬走了!”

“搬到哪里去了?”“搬到大使馆去了。”

“他为什么搬走?他到大使馆去干什么?”毛泽东余怒未息,问了两句,又克制住感情,平静地说:“他是我的秘书,他的工作在这边呀!他搬走,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

毛泽东说罢,停了停,又叮咛叶子龙,通知大使馆:陈伯达必须立即搬回来。无可奈何,陈伯达只得灰溜溜地搬了回来。他向毛泽东解释说,他的儿子陈晓达在苏联学习,16岁了,多年不见,想在大使馆跟儿子一起住几天……毛泽东仍不买账,继续追问:“你为什么不得到我的同意就搬走?你的工作岗位究竟在哪里?你还有没有组织观念!”面对毛泽东那愠怒的表情,耳听毛泽东那严厉的批评,陈伯达知道事态严重,再不回头,后果不堪设想,慌忙低头认错,当场向毛泽东赔不是,作检查,表示永不再犯。

毛泽东有个特点: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改正错误。无论什么人犯了错误,只要承认错误,决心改正,他就要设法“给出路”,给机会。现在,他见陈伯达认真地作了检查,就仍把他留在身边工作。谁知过了不久,又发生了《红罂粟》风波。

据苏方翻译费德林写的《历史的篇章——夜间会谈》一文介绍,毛泽东到莫斯科后,苏联的文化主管部门热情地为中国友人安排了一些文艺节目演出,其中的首场演出,就是大剧院上演的苏联芭蕾舞的骄傲——舞剧《红罂粟》。剧情与中国的生活有关,至少该剧的作者和导演是这么认为的。为了加深印象,《红罂粟》的乐曲作者格里爱尔应邀亲自参加演出。

尽管大家都希望毛泽东能来观看演出,但他没能到大剧院来。前来观看演出的几位中国朋友,“由著名思想家陈伯达率领”,坐在贵宾席上。演出开始前,陈伯达对演出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演出中,不断向费德林提出各种问题,有时是相当微妙的问题;随着剧情的进展,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最后,竟然不欢而散。

费德林对此作了具体的叙述,他写道:演出中间,陈伯达突然发问:“请问,这个怪物是干什么的?”他所问的剧中角色是上海夜总会里的一个妓女的情夫。

我尽量作了解释,但他一直不说话。

“难道这个怪物是中国人吗?其余这些也是中国人吗?你们是这样认识中国人,这样描绘中国人吗?似乎你们感到开心,是吗?”陈说。

我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外国人很难扮演中国人,所以不得不化妆。

“难道仅仅在于化妆吗?请看,他是个什么样子,是如何表演的。简直是面目狰狞而可怕……”陈伯达激动地说。

剧情越发展,陈伯达的问题和疑团越多。他在演到中场时,提出想离开大剧院。我不想详细地描述,为了使中国客人不退场,正如外交官们所说的避免丑闻,我们作了多么大的努力。演出结束后,我们应邀来到大剧院经理办公室,在那里为招待中国贵宾已摆好了酒菜。

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只是加深了本来就令人尴尬的局面。富丽堂皇的家具——镀金桌子和丝绒安乐椅、周到的服务、主人的殷勤,这一切看来都没有使陈伯达及其陪同人员产生丝毫兴趣。

不言而喻,主人期待着中国客人说几句恭维话和赞扬的话,因为他们专门为中国人安排了《红罂粟》的演出。但是,中国人却令人不可捉摸地沉默着。于是,我以陪同人员的身份请陈伯达谈谈观感。

“请原谅,”陈伯达说,“《红罂粟》这个芭蕾剧的名称本身就使我们有些不快。原因在于,我们中国人认为罂粟这种植物就是鸦片。也许你们不知道,鸦片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因为它曾毒害了我们好几代人……请原谅,我并不是想责怪你们……”

中国朋友自此以后再也不愿去欣赏莫斯科那些戏剧艺术的杰作了。作为当事人,陈伯达的回忆和费德林的叙述大体相同。陈伯达说,他去看芭蕾舞剧《红罂粟》,是经毛泽东同意后才去的。他过去在苏联读过书,可是从来没有看过芭蕾舞。进剧场后,看到女演员足尖,以为仿中国女人的小足,心里已觉不快。

看下来,中国革命完全是由苏联一些船员领导而发展,而胜利。剧本写的是关于中国革命的事,剧情却不像中国革命中所发生过的。因此,在剧场中,他一直纳闷,没有鼓掌。剧场指挥者在剧终后询问意见,他坦率地说,以一个亲身参加中国革命的人来看,他觉得剧情不真实。这次看戏,就这样不欢而散。

陈伯达说,实际上,那回要他去看这个剧,不过是先试一试中国人的态度,是请毛泽东去看戏之前做的一种准备,随后,苏联人还是要请毛泽东去看《红罂粟》。毛泽东听了陈伯达、师哲的汇报,知道了剧情,同意他们的态度,就没去看戏。

“《红罂粟》事件”当时曾在莫斯科掀起了一阵风波,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猜测。但毛泽东不管这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严格地按照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办事。

蒋介石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是个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人物。在莫斯科会谈中,毛泽东和斯大林不可能不多次谈到蒋介石。

蒋介石是中国的大独裁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的国民政府,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主席等职,控制党政军大权,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造成内战连绵,外敌入侵,政治黑暗,经济萎缩,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无数事实说明,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历史舞台上,在一系列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只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国民政府相抗衡,才能够打败蒋介石,制止蒋介石卖国害民的罪恶勾当,才能够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认为,蒋介石要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必然要向人民进攻,镇压和屠杀人民。我们必须唤起人民,使他们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这一点很重要,有这一点和没有这一点是大不相同的。

毛泽东说:“一九二七年的时候,我党还是幼年的党,对于蒋介石的反革命的突然袭击毫无精神准备,以致人民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跟着就失掉了,人民遭受了长期的灾难,光明的中国变成了黑暗的中国。”

毛泽东说:“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

毛泽东特别指出,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是许多烈士鲜血换来的经验。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没有这个调查研究,烈士的鲜血就白流了。看见蒋介石手里拿的刀,要杀人民。再调查一下,中国人民也有手,也可以拿刀,没有刀可以打一把。这就有办法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这个真理。军阀、地主、土豪劣绅、帝国主义,手里都拿着刀,要杀人。人民懂得了,就照样办理。我们有些人,对于这个调查研究常不注意。例如陈独秀,他就不知道拿着刀可以杀人。有人说,这是普遍的日常真理,共产党的领导人还会不知道?这很难说。他没有调查就不懂得这件事,所以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做机会主义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取消了他的发言权。我们采取了和陈独秀不同的办法,使被压迫、被屠杀的人民拿起刀来,蒋介石再来屠杀人民,人民就拿起刀枪和他斗,结果,气势汹汹的蒋介石,连续纠集了10万、20万、30万大军,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围剿”,都被人民打败了。

毛泽东讲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实事求是,令人深思。的确,只要人民拿起刀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蒋介石国民党就无可奈何。

同类推荐
  •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本书讲述了NBA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描绘了“飞人”从高中的崛起、大学时的全美最佳球员、梦之队征服世界、两次三连冠成就霸业、最终退役走下神坛的故事。乔丹的命运是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他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
  •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近代以来有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大师,他在20世纪学术思想的谱系中,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艺术造诣,在鲜有人间津的学科领域独树一帜。作者以《说园》作为全书的论述中心,方法则是“以陈解陈”,即用陈从周自己的论述,来介绍和阐释陈从周的园林理念和园林思想。九、十两章关于造园美学的申论,是对陈氏园林艺术学的总而括之和提而炼之,并且补入了实践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陈氏学说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课题作者通过十一至十七章的系列讨论,昭示出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陈从周先生所以成为世无异词的世界级的园林艺术大师,其所必具的诸种理由和诸种条件,课题作者都一一作了回答。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 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 ,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 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热门推荐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 朔影千清

    朔影千清

    好不容易高考完,终于可以开启我的狂玩模式了。但是好死不死,我居然碰上了穿越,不过幸好不是穿到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宫廷,而是豪情万丈的江湖。哈哈,这样应该会轻松一些,好玩儿一些吧。
  • 无限之海贼我为王

    无限之海贼我为王

    少年刘帆意外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属于海贼王的世界,到这里,他发现这里有为数众多的跟他一样的穿越者,到底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又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回家的欲望和种种谜团鞭策着少年一步步的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大人物。他相信,最终他会君临天下,解决所有的谜团。
  •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纵使千万宠爱于一身,不过是利用,卑微的贪恋,只是水月镜花。阴谋,爱恨,杀手的她,如何穿梭于至亲至爱建造的世界。他和她,菩提树下,浓雾深山,相遇便注定今生。情仇纠结,何去何从。两朝悲剧,惑世妖姬。负气入宫,成就一世骂名。可悲的是,爱已定,人却非往日之人。她,该如何选择。情,仇,恨,纠缠不休。他,抛离至爱,能否成就江山。他,荣华远逝,沦落低贱草民。爱恨情仇,几世纠缠。菩提点人,入世红尘犹谁怜。-------有人说里面生字太多了,建议我标明一下。嘉瑜(yú)莨葑(làngfēng)凌潃(xiu)其他作品:《妃来雀仙:不嫁腹黑皇上》http://novel.hongxiu.com/a/219105/(完结)《神秘总裁的娇妻》http://novel.hongxiu.com/a/252815/
  • 影神

    影神

    在超古代文明的末期,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却意外地得到神祗,他已逝的哥哥竟然还活着,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什么.....
  • 往城里去

    往城里去

    本文的主角是一对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式父子:父亲在农村,儿子往城里去。他们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他们彼此鼓励,他们肩并肩、背靠着背,他们共同担起现实给予的压力;他们以男人的责任,与他们的爱人、亲人共同营建着家庭的温暖,永不懈怠地追求着百姓人家的幸福……
  • 本宫为妃不为后

    本宫为妃不为后

    水月微入宫是奔着太后的位置去的,熬死了皇帝她便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眼看皇帝是病殃殃的只剩下一口气,谁知道她入宫之后发觉目标竟离她越来越远……什么?皇后为天下表率,要三从四德?那本宫只做宠倾六宫的妖妃好了!其实这是玩世不恭穿越女与腹黑冷酷纯情帝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玄武奇谭

    玄武奇谭

    众人皆对“圣斗士星矢”、“黄金十二宫”耳熟能详,却对华夏星象知之甚少。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秘密?与传说中的“黄金十二宫”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一位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从莽荒大山中走来,得到了玄武星的认可,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且看西西一一道来,已写百万字小说,完本保证。
  •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灵眼皇妃,这个大臣不好惹

    一场穿越,她掉进了一个铺设千年的迷。他自称是迎她回宫的大臣,却在她回宫当天就占有了她。他喂他哑药,将她扔进了开水桶,还让她从他的贴身婢女一路变成皇帝的宠妃。白日里,他仍旧是朝庭呼风唤雨的大臣;夜里,却几次三番出现在她的寝宫……
  • 神染修罗

    神染修罗

    生死宿敌的二人,步冷遭逢厄运,从无尽天域堕落至修罗狱天。而在步冷爬到人世凡尘后,便带了一个魔鬼出来.......且看步冷如何夺回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再战铸天骄!“人,决不能为复仇而活着!但我可以,因为你们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步冷。“我的敌人,给我好好听着,此生败你一次,天骄不死,尔等终生为寇!”——铸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