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5300000029

第29章 医药卫生(1)

一、中医

病历

病历,亦被称为病史、病案,是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它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极具价值的资料。

据有人考证,汉初医学家淳于意,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医生。

他籍贯山东临淄,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他辨证审脉,治病救人,并悉心治学,从名师公孙光学得“妙方”、“禁方”,并从公乘阳庆学得黄帝、扁鹊的脉书和五色诊断方法,医术日益精深。汉文帝时,因为人所告被捕下狱,他的女儿淳于缇萦上书皇帝,请作宫婢代赎父刑,皇帝看后深受感动,于是就免了淳于意的罪。

在行医的过程中,淳于意注意到为了有效地治愈疾病,对病人的姓氏、里居、病症、用药、诊疗日期等很有记载的必要。于是,他行医时便将这些信息及时详细地登记下来。同时,将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都加以详细的记录。当时,称这种做法为“诊籍”。《史记》中还记载了他的25则医案(诊籍),分属内科、妇科、外科和牙科。这些医案如实地记录了他诊治疾病的成败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历记录。

悬线诊脉

悬线诊脉亦名走线切脉,是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司空见惯的太医为皇帝后妃们诊脉辨症的情节。具体操作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条红绒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另一端交给太医,太医通过绒线辨别病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

人的脉搏究竟能否通过绒线传递给太医?有人在1968年曾请教过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是清末四大名医之一,曾给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走线诊脉,实际上是亦真亦假。

真者,确曾有其事;假者,走线诊脉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有贴身的太监详细介绍病情,大夫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细节,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当这一切问完,太医基本可以凭自己丰富的经验,开方下药了。

到了悬线诊脉时,太医要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字斟句酌,腹稿处方,准备应对,唯恐一药不当、一言不慎而招致杀身大祸。

由此可知,悬线诊脉只不过是一种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太医事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病情察问,否则,再高明的神医圣手,也不会看好后妃们的病的。

拔火罐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做“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称之为“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最开始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

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取代,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逐渐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目晕、腹痛、哮喘、一般伤风感冒、外伤淤血、痈、疮及一切酸痛诸症。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

利用加热的方法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施治部位的充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外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很有兴趣。

针灸

针灸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劳动与搏斗当中,难免刺伤、碰伤或烧伤了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但竟然使原有的某些疾病痛苦得以解除,后来人们逐渐从千百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创造出我国独有的针灸疗法。当中草药尚未发现的时候,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针在石器时代是砭石,即一种楔形的石头。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不断改进,人们又相继发明制造了骨针、竹针、铜针、铁针、银针、金针。古代医疗用的针有9种,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伏羲制九针。在这9种医疗用针中,排针(外形像三棱锉)、火针(像剑)、馋针(像箭)、缇针等属于破痈疮排脓血的器械,早已弃而不用。近代常用的有毫针、锋针、长针及圆利针,而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毫针。

我国历代医学家留下了大批针灸专著。公元前5—前4世纪,我国已有论述针灸的专著《针经》,东汉的《针灸甲乙经》和明代的《针灸大成》,也是针灸学名著。此外,还有《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等许多针灸著作,对促进我国针灸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公元7世纪时,我国太医署已设置针灸系。

导引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卷画在丝织品上的古代《导引图》。画中有男女40余人,有的身上穿着便服,有的赤足裸身,在做各种导引动作。在各图之侧,配合着相关文字说明。这幅2100多年前的《导引图》,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导引发展到汉初,已逐渐形成一套医疗保健体操。

据《吕氏春秋》记载,导引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相传那一时期,有一个阶段气候非常恶劣,许多人因此患起了疾病。有的手脚肿胀,有的心胸憋闷,以致“民气郁遏,筋骨不达”。

为了消灾祛病,当时有人跳起一种舞,认为舞可以“利关节”,对疾病能起到“宣导”的作用。

后来,有些医生把这些舞蹈动作引进了医书,命名为“导引”。认为一些属于肌肉萎缩,关节动转不灵,或由寒热造成气血不周的疾病,都可以用练习导引的方法进行治疗。

磁疗

磁疗又被称为磁穴疗法或磁场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于人体某些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用磁来治疗疾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名医扁鹊也曾经作过磁石治疗的尝试;西汉初期在《神农本草经》书中就记载过磁石的特性:以后还陆续不断有过类似的记载,它们都是将磁石作为煎剂或成药的一部分。至明代李时珍已将磁石粉调和各种油膏制成外敷药物。清代还有人推荐和使用磁石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验方。此外,在医书《格致镜源》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益眠者,无如磁石,以为盆枕内,用此枕而不昏,持之以恒,便有保健效果。

解剖学

关于解剖学知识的记载,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相关著作中。人们最初是在祭祀、制备食物、打猎和战争负伤的过程中对人体和动物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的。

在我国,2000年前的第一本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解剖学的知识,东汉名医华佗(145—208)擅长作外科手术,宋代的王帷一在1026年还用铜铸成人体模型。1247年宋慈著《洗冤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全身各部的骨骼名称、数目、形态,并配有检骨图。清代名医王清任(1768—1831)曾亲自剖视童尸30余具,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人体器官的观察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记述。

食疗

食疗是利用日常的食物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注意到饮食与防病治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中,掌管饮食的医官叫做“食医”,被列为四种医中的一种。食医这一学科和食医的设置,《周礼》一书中也有记载。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数次论及饮食与防病的关系,他说:“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也就是说,经久变味的食物、腐败的鱼肉不能吃,食物变了颜色的不能吃,烹饪不得法的食物也不能吃。《山海经》中也曾记述吃各种禽、兽、鱼、鸟、草木,除可令人不饥以外,还能治愈疠、疟、瘘、狂等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则明确指出,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当配合饮食来扶正培本,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说“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到唐代,饮食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代名医孙思邈主张“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他还专门撰写《食治》一卷,开食疗专著之先河。孙思邈的学生孟诜,集唐以前食疗之大成,编成了一部《补养方》。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18世纪后,现代食物化学的发展,在食疗方面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丹田

人们经常听到气功家和武术家们提到“气沉丹田”、“气贯丹田”、“忌想丹田”、“内练丹田一口气”、“用丹田之力”等。那么什么是丹田,丹田在哪里?为什么要练丹田呢?

丹田又有“龙宫”、“海底”、“北斗”、“慧明”、“经河”、“泥牛”、“摩尼”等不同的称谓。在针灸学上丹田是“石门”、“关元”两穴的别名。从气功角度来讲丹田是气功忌守部位的名词。简而言之红者为丹,片者为田,也就是指从身体气血热能充盈的地方。

一般认为丹田在人体上可分三个部位,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但由于气功各派的看法不一,所以在人体部位上划分也不尽相同。

悬壶

过去,中药店或中医门前悬挂一个药葫芦作为标记,人们称之为“悬壶”。

为什么中医门前要悬挂药葫芦呢?这还有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瘟疫,因为没法医治,死去不少人。有一天一个集镇上来了个神奇的老翁,在集上开设了一间药店,门前悬挂一个药葫芦,专治这种瘟疫,凡来投医者,老翁就从药葫芦里倒出一粒药丸,给病人吃下去,病人的病就痊愈了。

后来中医和中药店门前都挂一个药葫芦作为标志,含有来此看病和买药可以“药到病除”的意思,这就是中医“悬壶”的由来。

二、西医

梅毒

梅毒(旧称杨梅疮),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交途径传播的疾病。

梅毒的发现源于欧洲。1492年8月,航海家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3艘海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闻名世界的环球航行。他们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现在的古巴、海地等岛。在海地岛,由于天气恶劣,他们不得不在那里逗留了42天。这段时间里,水手们每日登岸,抢掠岛民,奸淫妇女。

不料,其中不少人染上了当地土著人的一种地方病。到了第二年5月船队回西班牙时,船员中患此病者已达50%以上。后来,这种病通过这些人在欧洲传播而蔓延开来。这时,欧洲的医生才发现了这种怪病。

起初,此病名称在各国有所不同。

到1496年,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城市不遭受此病的困扰。当时,在法国等国,此病被叫做“法兰西痘”。正式出现“梅毒”这个名称是在1530年。当时的意大利诗人、物理学家弗来大斯陶威斯写了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斯弗利斯是个感染了此病的悲惨人物。由于这首诗当时广为流传,所以主人公的名字成为“法兰西痘”的代名词,学术界最终就以“斯弗利斯”来命名这种怪病。“斯弗利斯”被译成中文,也就是“梅毒”。约在公元1500年,一批葡萄牙商人来到印尼爪哇,后又泛海进入我国广东、台湾。他们在“通商”的同时,到处寻花问柳,奸淫妇女,把这种病带入我国,造成了梅毒在我国的出现和蔓延。

抗生素

现在人们身体内偶然感染上病菌,即使不去看医生,自己也大体知道要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然而在本世纪前,就连医生也不知使用抗生素。因为那时抗生素还未出现。

当时医生采用的通常是一些笨拙而保守的土办法,如传统的放血疗法。本世纪初的10年里,医学进入了一个保守的、被批评家们称为“医学虚无主义”时期。那时要消灭细菌感染简直如同神话一般无法企及。人们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一种只消灭细菌而不损害人体细胞的东西。尽管不少科学家在不懈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却始终未能解决杀伤细菌药物的效力和副作用并存这两大难题。

1932年德国一家试验室研制了一种叫“百依多息”的药,在动物身上试验,结果治好了动物的炎症。这件事情为抗生素的研究和运用开了先河,也引起了医学界的一场革命,并动摇了医学界关于“难以用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的传统顽固观念。医学进入了一个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时期。

1944年链霉素奇迹般地用以治愈号称不治之症肺结核,又一次粉碎了关于细菌感染无药可治的神话,医学真正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以后的几十年,科学家们不断完善抗生素的研究和制造,一代又一代的抗生素产生了。维生素

1893年,年轻的荷兰医师爱克曼住在爪哇时,当地正在流行一种可怕的疾病——脚气病。这种病使中国、日本和一些南美洲、非洲国家吃大米的人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苦不堪言。

爱克曼医生决心研制一种药物来治疗这种病。但他给患者用了许多药物,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靠母鸡的启发,爱克曼医生才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有一天,他走过鸡窝,发现有的鸡也有这种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发病的原因是吃了脚气病人吃剩下的白米饭。后来实验证明,只要在白米里稍加一点糖,病就会很快好了。

他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脚气病的方法。米糖里究竟含有什么特殊物质呢?这个问题由波兰的科学家封克解答了。他在1912年从米糖中分解出一种药用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维他命,也就是维生素。

同类推荐
  • 末世·2012

    末世·2012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殷谦的《末世·2012》不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包括研究和分析,将为我们关注玛雅文明以及地球人类和宇宙未知世界的话题,提供全新的、独特的、有力的参考。公平的知识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滋养孕育着全人类。知识之树繁茂地生长在一切能生根发芽的地方——这本书中所有的探索与思考、假说和数据、交流和评价,都反映出作者智慧的结晶,于是就有了《末世·2012》。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吴文辉

    吴文辉

    苍穹之下,林海凭借一部神奇功法,怒撼山河,直达青云!让我们快意恩仇,杀出一条属于未来的道路,杀!杀!杀杀杀杀!宇宙之内,吾为尊主;鸿蒙之心,创世永生!
  • 邪帝狂后:废柴嫡小姐

    邪帝狂后:废柴嫡小姐

    她,第一杀手,毒姬,却意外穿越,那些曾经欺,辱,伤她的人,她一一讨回,一身淡紫,犹如修罗。神兽?算什么,她这里有几个,神器?大陆上稀有?哎呀呀!不巧姐真有,美男?姐招呼一声就有一大泼!她是全元素体质,一群菜鸟得瑟个毛线!咦?怎么突然冒出个妖孽?当孤傲清冷的她遇上腹黑邪魅的他,她和他共同俯视瞰天下!
  • 异界地质工程师

    异界地质工程师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搞地质勘探的”。这句顺口溜是所有学地质专业的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有学地质勘探专业的恐怕都会生出入错行的感觉。可是在异界的地质工程师能否混出不一样的天地呢?QQ群:52623002
  • 渎明

    渎明

    “草民斗胆叩血奏陈,东有小国扶桑,其人卑鄙,其行龌龊,草民再三叩首,请灭之!”朱顶的金鞭在大殿上顿的叮当作响。惠帝朱标目露精芒,曰:“皇弟所言有理,着燕王朱棣领水军剿灭之。”三十年后,朱顶站在龙椅旁边抱着金鞭。“启奏陛下,海上有个叫欧罗巴的地方,草民请灭之。”武帝朱允炆认命一般的下旨:“一应事宜内阁统筹,请皇叔全权。”又六十载,年过百岁的朱顶,没精打采的坐在龙椅旁揭开了大明洪武那层层神秘面纱,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武与火器两大文明冲突,打下了一座又一座大城小寨,已经隐居武当山脚的朱顶,回首那不能被史书载录的一生,不禁唏嘘。没有玄幻,没有玄幻,没有玄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群:432509350
  • 大宋龙凤传

    大宋龙凤传

    宋靖和赵恒本是普通大学在校生,却双双穿越到北宋,两人性格迥异,志趣相左,却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携手共进,珠联璧合,联手谱写了一曲穿越交响曲。
  • 爨王的诅咒

    爨王的诅咒

    夏新经常梦到自己爨王的小妾,为了揭开自己的梦境,夏新和白宇踏上了追寻爨王足迹的寻梦之旅。在爨王故里陆良,夏新们遇到了崔红。在崔红的带领下,夏新终于找到了爨王墓。与此同时,篡王的诅咒也随影而行。夏新的命运如何?崔红究竟是什么人?真的有爨王的诅咒吗?本文会为你一一解答。
  • 权令天下

    权令天下

    沧澜大陆种族万千,随着一块神秘的紫金山河令出世,一群实力超群的隐士强者耐不住寂寞纷纷出世。----罗帆本是一名专业探险者,因为意外进入这片充满幻想的沧澜大陆,为了活下去,他学会了铁腕杀戮……为了活下去,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他必须有一个专属他的势力……为了活下去,他知道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他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达到这个世界的巅峰……杀戮、柔情,罗帆所作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只有一条,他想好好的活下去!PS:本书为纯粹的异界征战,书友群:134786031
  • 天纵娇颜:狂傲世子妃

    天纵娇颜:狂傲世子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死于雨天路滑。她是世家千金,是胆小懦弱的呆小姐,爹不疼没娘爱,一桩婚嫁,一场阴谋她香消玉殒。当她成为她,杀气冲天,辣手无情。欺了她的,讨回来,欠了她的,还回来,宁愿她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他,帝国无敌将军,冷血自大,一桩一石二鸟之计,让他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对上她,谁输谁赢?他,王府世子,风流纨绔,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唯独她一个背影进了他的眼,入了他的心。让他化身为魔,为她逆行天下,斗转乾坤。她说:“我无心无情,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他说:“付出的感情又怎能收回,不愿看你孤傲清绝的背影。我宁愿化身为魔也要陪在你的身边,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我愿与你一起披荆斩棘,黄泉碧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爱情里的海市蜃楼

    爱情里的海市蜃楼

    一辈子只谈一次恋爱!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也许这只是个童话的传说,我们在不懂爱的时候遇到爱,在想爱的时候偏偏失去爱,在彼此都相爱的时候,却有生生的错过爱。我们在爱,不爱,路过,错过间不断的成熟长大,但是,曾经的那一次地老天荒的爱情,也许,就是你心中最美的回忆……
  • 战斗机VIP

    战斗机VIP

    一个名叫“奇怪屋”的房子,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