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5100000034

第34章 古典技术和中世纪技术(3)

大量技术的早期发展同普通牧师——修道士有关联并非偶然。在西方技术的涌现下,很多都被用来阐明修道院的秩序的重要性。严格的日常时间表让僧侣们以某种准确度了解时间,这种时间表同重力钟的发展之间的联系众所周知(兰德斯以另一种方式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叙述和考察,IJandes,1983,pp.61—70)。但是修道院的秩序,或者至少其中的部分秩序,超出了他们的直接需要,并为受过教育的阶层和生产性阶层之间搭建了一座健全合理的桥梁。在公元四五世纪, “生产性劳动是高尚的”这样一种信仰扎下了根。大约在公元.530年,本尼迪克特教团的创始人圣·本尼迪克特(St.Benedict,5世纪意大利名僧——译注)撰写了本尼迪克特教规,这为他赢得了“也许是劳动者历史上的关键性人物”这一不太有希望获得的赞誉(Lynn White,1968,p.63)。本尼迪克特教团僧侣被教导要尊重劳动和生产。怀特提议通过强调这一点来解释中世纪的技术。圣·本尼迪克特教导僧侣们,懒惰是灵魂的大敌,干活等同于做祈祷。态度的转变远非突然发生。起初,劳动决不是一种苦行赎罪的推荐形式,还算不上是一个美德(Legoff,1980,pp.107—21)。到最后, “忏悔式劳动的概念被劳动是一种赎罪的积极手段的概念所取代” (同上,p.115)。怀特相信, “实践者和理论者体现在同一个身体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僧侣是第一批指甲上沾染了污物的知识分子” (Lynnwhitek,1968,p.65)。由于僧侣属于受过教育的阶层——实际上数百年来一直是受过教育的阶层,所以怀特的这种信念是有一定基础的。本尼迪克特教规确立了体力劳动和生产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它第一次向“视劳动为堕落行径”这样的经典观念发起了挑战。本尼迪克特教团的僧侣对于中世纪的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教育、农业、土地开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扮演了一个主要角色。“本尼迪克特教团确立了一种道德规范,到12世纪,这种规范承认生产力和财富是劳动的天然的副产品”,奥维特(Ovitt,1986)写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僧侣所确立的榜样溢出到其他作家。当本尼迪克特教规在其禁欲主义色彩变得堂皇而模糊的时候,纯粹主义者的火炬被西斯特教团的僧侣接过了手。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劳动才从宗教的定位中脱离出来,归还其本来的世俗面目,用奥维特的术语来说就是,经济生产的高尚性质是在其产出方面而不是劳动对劳动者灵魂的德行的影响方面而得到教会教义的评定的。但这可能不是非常重要。对于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来说,关键在于产品满足了经济上的需要,这在中世纪意味着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多更好的住所、食物、衣服、能源和运输工具就是给予他们自己的报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体力劳动给予某种程度的尊重最终导致体力劳动被取代。怀特说得好, “劳动的目的是终结劳动”。惟有当富有才智、受过教育的人们卷起他们的袖子、投身于体力劳动之后,他们才获得了有关人类的肌肉和汗水如何能够被机器取代的灵感和启示。机械技术,虽然离深孚众望还差得远,但还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美德地位。在12世纪,巴黎的维克多林(Victorine)僧侣把机械学纳入他们的有用知识的计划之列,在这个过程中,向权威发起了挑战,自认为权威不亚于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译注)。在西方,管风琴和钟表相继成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机械不再被认为是有罪的。西斯特教团的僧侣把每一座修道院都献给了圣母玛丽亚,她们并不担心咯吱作响的水车使她们不快:有些修道院里有4~5台水车。用怀特的话说,罗马天主教在西方形成的“文化气候”帮助改造了环境,使技术变革得以在这种环境中孕育和发生。在这种文化气候下,工匠和学者开始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并建立了沟通。其结果是,涉及技术的人们开始写作。在12世纪20年代,西奥菲勒斯写成了第一部论述技术的重要著作,该书仍幸存至今。威拉德·德·霍内科特(Villard de Itonnecourt)生活于13世纪早期,他留下的一套设计大概是用来教学的。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有文化的阶层和工人阶层不再脱节,二者之间的边界开始贯穿。受过教育的阶层和生产性阶层之间的联系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似乎过于明显,所以无需多加强调。

13和14世纪出现了工匠兼学者,例如罗杰·培根fRoger Ba—con,12147—1294,英国自然科学、哲学家——译注)和沃林福特(Wallingfort)的理查德。随着印刷机以及使用本国语而非拉丁语书写的传统的出现,拥有技术知识的人同其他人进行沟通的机会迅速增加。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工程学和医学论著大量涌现,标志着发生在欧洲的巨大变革发展到顶峰。如今,人们广泛地把这种变革的根源理解为属于中世纪,虽然这个时间的确定又会引起争论。

文化环境和心理因素不能独立解释中世纪技术波澜壮阔的展开。例如,我们必须奋力解决,为什么基督教的拜占庭部分没有创造出任何像西方所创造的东西。有人把二者的差异归咎于西方更专心于沉思和神秘的禁欲主义,正如林恩·怀特所做的,但这个论点似乎有点似是而非,因为它没有解释这样的事实,同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其他宗教最终发展出了类似于仇外和保守主义的特征,从而扼杀了技术创造力。

在其原始形式中,伊斯兰教能够向西方基督教那样接受技术进步,但是如前所述,在12世纪前后,伊斯兰教开始变得不这样了。伟大的伊斯兰教哲学家兼神学家阿尔一加扎里(1058—1111)断言,科学和技术是与伊斯兰教无法共存的,他还试图把神秘主义和伊斯兰教调和起来;而在这个时候,西方的神学家正促使基督教更理性,与古典科学更相容。再一次,相关性没有证明这里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有人作证说,例如,虽然阿拉伯人的独桅帆船具有梯形四角纵帆,可以在逆风的情况下行驶,但是驾驶独桅帆船扬帆于阿拉伯海的穆斯林船长更宁愿等待季风的到来。有一个古老的阿拉伯谚语说, “除了疯子或者基督徒,没有人会逆风启航” (Landstrom,1961,p.213)。

经济史学家的著作对东西方之间的一个差异加以浓墨重彩。西方是由自治程度不一的政治实体组成的,这些实体为了生存、财富和权力彼此竞争。远在国家体系出现以前,欧洲是一个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许多政治实体时刻戒备以捍卫自己的独立。罗森伯格和伯泽尔(Rosenberg and Birdzell,1986,p.60—62)把欧洲的多元性归因于封建制度。他们指出,封建制度保证了地方分权,这是多元性所必需的。封建制度的灭亡以及国家的崛起并没有摧毁欧洲的多元化社会形态(但是很可能一度危及了这种多元化形态,例如,当菲力二世试图镇压荷兰的异教徒运动的时候)。在其他地方(例如日本),封建制度对技术创造力没什么作为,而不论封建制度是否促成了多元化社会形态。

为生存而奋斗确保了统治者在长时间内不能对那些提高本国经济实力的变革怀有敌意,因为存在真正的风险,革新或者革新者移居到他国从而使竞争者受益。各国对他国产生的技术加以追踪和仿效,对他国的工匠加以诱惑和贿赂、让他们移居到国内。没有追随这个方针的政权,例如西班牙和土耳其帝国,落后了,失去了其经济和政治实力。相对较为宽容的国家,例如英国和荷兰,则形成了经济进步的优势,由于其人口规模及全体人民的拥护而获得了政治影响力。国家之间的竞争促使国家直接干预,从而刺激了创新活动。在17、18世纪的欧洲,遵循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向解决了技术难题的发明者给予奖励,诱使外国工程师和工匠移居到本国。这样一来,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对于新技术的创造,而且对于他处产生的思想的吸收和传播都是重要的。当然,这恰恰是古典文明的弱点所在。

直觉常常促使经济学家对欧洲政治上的多元化状况和竞争市场模型做一个对比。因为经济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他们假定政治竞争同样如此。这种类推易于让人误解,因为经济竞争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无须付出代价的机制,而政治竞争却造成费用浩大的军备竞赛,损害福利。在促使欧洲逃脱我所称之为“卡德韦尔规律”的陷阱上,政治的分离状态很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卡德韦尔(cardweu,1972,p.210)指出: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过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极具技术创造力。”按照他的描述,卡德韦尔规律只不过是经验性的规律,而且是一个粗糙的规律。 “国家”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更不用说一个“较短”历史时期的定义了。更有甚者,对于他的规律可能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卡德韦尔没有给我们哪怕是略微的提示。可是,如果我们承认它是一个经验规律,欧洲的优势就变得显而易见了。欧洲始终是由众多国家组成的。若干世纪以来,欧洲的技术重心移动不居,不同的时期位于不同的地点:意大利、德国南部、荷兰、法国、英国,然后又回到德国。在欧洲,政治上的分离状态并没有禁止信息从技术领头羊流向追随者,所以其结果是,欧洲所使用的技术最终总是确定在最具实践性的在用技术上,而技术发明于何处则无所谓。对此,琼斯(Jones,1981,p.124)雄辩地说: “书籍有可能被教会焚毁,科学家被审判,机器有可能被暴徒捣毁,企业家被政府驱逐,发明者被剥夺所有权,但是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经历技术衰退。多单元系统具有一个内在的弥补局部损失的能力……而且大于各部分之和。”此外,欧洲在政治上的多元化状态——先处于封建制度之下、后处于王朝国家之下,使得离经叛道者的思想和行为比在大帝国中更为人接受,即使始终不那么容易。科学家、工程师、哲学家和宗教异议人士质疑传统智慧,利用国家体系保护他们自己免遭反动当局的迫害。

当然,欧洲为政治的分离状态支付的代价是战争。我在前文论证过,战争对技术进步的总的积极影响是有限的,而如果同时考虑收益和损失的话,其净影响的确是消极的。政治竞争引发的战争并不必然比企业竞争所导致的非法行为更多一些。或许,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是一个不会引燃主要战火威胁和平的世界,例如具有欧洲特色的滑铁卢战役和萨拉热窝战役。只要战争伴随了政治的分裂状态,它就是需要支付的代价,而不是可以享用的收益。无论如何,政治统一并不必然意味着和平,正如中国历史让我们想到的。

对技术变革的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历史学家面临一个更为复杂的两难困境:政治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内在的模糊性。时刻担心自己在世界中的政治地位的国家更有可能服从“斯帕尼克(Sputnik,苏联人造地球卫星,请参阅前文——译注)效应”,即,一个社会因技术上落后于人而可能受到威胁。从彼得大帝的俄国到明治天皇的日本再到苏联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的美国,这些国家之所以着手努力提升各自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因此,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是有利的。然而政治竞争不同于经济竞争,它有可能退化变质,而进入军事扩张、战争,最后导致毁灭。所以,国家竞争是好事也是冒险,这二者之问存在一个微妙的最优平衡点。

所以,政治分裂状态不是技术进步的一个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古希腊的城邦,伊斯兰世界的西班牙,中世纪时期四分五裂的印度各政治实体都浮现于脑海),政治上的地方分权化比革新更具破坏性。于是,在微观经济理论中,竞争并不必然产生效率。多元化状态也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在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确实发生了某种进步。可是在欧洲,假定各政治实体能够保持各自的独立、没有被国防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压跨,那么,政治的分裂状态可以担保的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决策都不能熄灭技术的进步之火,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反复无常或者虔诚爱国都不能阻挡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同类推荐
  •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本书共分八章论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演进状况和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城市经营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新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政府和国有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改革、项目管理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部分国资公司典型案例研究。本书是一本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分析和模式创新的著作。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对外贸易与外贸政策问题讨论综述等十二章。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无论是咆哮体还是唤醒体,我们依然生活在这里,等待房价下跌,期待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接受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捂紧钱包过小日子;战战兢兢地吃着小馆子的饭菜;还得随时准备好口罩,恨不得把新鲜空气存起来用……本书所选内容均应围绕在大财经范围下,同时又事关民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用语录加单篇文章的方式,回顾了2011年中国经济相关的内容,以期提醒读者,一年时光又过。
热门推荐
  • 黑暗狂潮

    黑暗狂潮

    云,一手覆雨,去掀起一阵无与伦比的黑暗狂潮!喜欢黑暗,喜欢黑-道,喜欢黑暗的对立面是光明,然而,当有限的光明遇到无限的黑暗,却只有被浸染于吞噬的结局。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黑暗去颠覆黑暗……
  • 同城热恋

    同城热恋

    他:30岁,三维动画师,痴迷于全息投影技术,构建虚幻的世界。然而现实的生活彻底崩塌,妻子要离婚,情敌是上司,一切都很混乱的时候,又遭遇野蛮邻居……她:27岁,美女空姐,性格直率,行动野蛮。面对纠结又无望的爱情,她害怕孤独,又怕秘密被揭穿……他:30岁,最有人气的外科大夫,英俊帅气,但是人情冷淡,以自我为中心。不想因好奇而变得执着,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遭遇失恋女后,一切就都变得不同了。她,26岁,貌美却有着小小的自卑,婚礼前遭遇背叛!偶尔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却经常神经大条把事情搞砸,希望自己变得自信。在这座时尚的城,年轻的城,高科技的城。一群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理想的青年男女。每天都发生着时而搞笑、时而离奇、时而浪漫、时而感人的故事……
  • 美国来的坏小子

    美国来的坏小子

    家境富裕的五年级学生谢辽沙,老爸是中国人,老妈是美国人,他家是个中美组合家庭,他是个聪明的混血儿,幽默机灵,但不太喜欢读书。一家三口,还有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出生在美国,从小学开始,他就在中国上学,所以既会英语也会汉语,而他的大脑里也有许多美国式思维方式,因此在学校和家里都闹出了不少笑话,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是在中美文化的冲突下发生的。
  • 江湖神捕

    江湖神捕

    为了能查清赈银案,他走遍江湖。他身中剧毒,游走于高手与社团之间。他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只要你敢出手,我决不放过你。到底什么是江湖?到底谁才是阴谋的策划者?身边潜伏美女杀手,结果如何?我是谁?我就是陆小凤,四条眉毛的陆小凤。
  • 商贾情

    商贾情

    她,是养在侯门的深闺女子,他,是闯荡南北的精明商人。她不懂他在风雨中打磨的岁月,他亦难给她官宦世家庇佑下的安稳。奈何情根已种,岂能说放手就放手?且看她如何陪他共玩古代商战。
  • 诛邪志

    诛邪志

    两晋之世,战争频繁不止,百姓命如草芥的乱世,各类妖邪亦大肆横行。驱鬼诛邪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宿命,穿越而来的她更明白,有时人心之恶更胜妖邪。而历经沧桑的她,本已心如死水,却意外地遇到了他,此后生活将......波澜壮阔。自小便有阴阳眼的他,逃不开,也躲不掉与鬼邪相缠,满山拜师傅,结果师傅让鬼给叼了去......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还不狠狠傍上,绝不撒手?晋时名士风: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中国情人

    中国情人

    在荒原般的城市里,青梅竹马的爱情终究败给现实,当“老总”、“教授”、“高官”粉墨登场,她成为他们的“情人”。不要去追问香兰和几个男人之间是怎样的感情,也不要去追问她爱过谁、没爱过谁,当眼见的都是支离破碎时,这些都不再重要。这部小说最大的追求在于对爱情的叩问、对人性的反思,在于探讨性格与社会环境驱使下,一个既坚强又脆弱、既善良又邪恶的女人如何迷失在万丈红尘中,又如何艰难地自我救赎。作者希望你能挽救这个女人,从流言蜚语和对社会道德的不断越矩中,解救出一个用深沉的忧郁和疯狂的表演来刺痛这个世界的女人,一个揉碎了爱情以探知生命底线的正在归途的女人。
  •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选读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晟情千夏

    晟情千夏

    他们美好的时光单薄如沙漏,原本美妙动人的事物很快就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他们在那个冬天初遇,在那个春天再遇,在那个夏天相恋。他在她最美好的年华遇到她,她给他最衰败的年华,增添一缕光华。他曾经说过的一辈子,不过一年;后来她才明白,原来他的一辈子只有一年。她就这样失去他,他们就这样彼此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