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1300000041

第41章 喜容篇

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化妆用品。主要产于西域匈奴地区焉支山,所以胭脂又名“燕支”或者“焉支”。传说中,胭脂是用一种名叫“红蓝花”的野生植物作原料制成的。胭脂用以涂抹嘴唇和脸颊、眼睑等部位。隋唐以后也有用石榴花等代替的。民间素有“南朝金粉,北地胭脂”的成语。古语以“金粉”为南朝妇女,以胭脂为北地妇女的代名词。唐人制作胭脂,除红蓝花外,还有石榴山花两种原料。唐人制作胭脂的第二种原料是“花”。《北户录》记录:“山花丛生,端州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正月开花,土人取含苞者卖之,用为胭脂粉。或时染帛,其红不下红蓝。”此种胭脂特称为花。胭脂在近代有两种制法。第一种用红蓝花先榨取花汁,依法制炼而成嫣红液质,然后用金箔纸浸于液中,待干即可上市。或将液汁制成饼片,用器皿盛供妇女用。第二种用苏木制胭脂,先把苏木用刀削为薄片,煮取其红色素然后浸入丝棉,也有依上法涂于金箔纸上发卖的。苏木是外国染料,用苏木煮汗制赤色染料之法是异族人传入的。这又是胭脂外来的一个民俗证据。

黛眉

黛眉是唐代妇女的一种面饰。使用时用一种鸦黄色染料蘸水画在额上,而且还要将原来眉毛剃去,以一种柳条烧焦制成的青黛色颜料,在眼眉处描绘出各种式样,民俗称之为“黛眉”。黛眉是细而长的蛾眉。宽而阔的广眉一般不属黛眉。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说:“纤纤初月上鸦黄”,“初月”指的就是黛眉。另外,唐诗还有“青黛点眉眉细长”和“巧句轻黛约残妆”等句,讲的也是古人黛眉。《佩文韵府》引《海录碎事》讲:唐玄宗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五岳、三峰、垂珠、月跌、分梢、涵烟、拂云、倒晕等。真正到位的黛眉有十种:一鸳鸯眉,二小山眉,三五岳眉,四三峰眉,五垂珠眉,六月陕眉又名却月眉,七分梢眉,八涵烟眉,九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倒晕眉。

鬏髻

鬏髻属于明代妇女发饰。鬏髻是一种假髻。一般用线丝织圜外编以发,做成一种固定的装饰物。当时称为鼓。鼓比原来的发髻高出一半,戴时罩在髻上,以簪绾住头发。鬏髻有“罗汉鬏”、“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的发式。在一些首饰铺里,会有成品出售。《三冈识略》里面讲:“余为诸生时,见妇人梳发高三寸许。号为‘新样’。年来渐高至六七寸,蓬松光润,谓之‘牡丹头’。皆用假发衬垫,其垂玉不可举首。”清初比较流行鬏髻。鬏髻品种主要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飞髻、百合髻、归顺髻、平蕃髻、长乐髻、闹扫妆髻、盘桓髻、惊鸿髻、抛家髻、倭髻、囚髻、乌蛮髻等等。

铅华

铅华又称铅粉,是古代妇女化妆用品。因以铅锡等金属烧化碾碎后制成而得名。传说夏商时就已出现,唐代以粉敷面风气日盛。唐代诗人元稹《恨妆成》讲:“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张祜《李家柘枝》还说:“红铅拂脸细腰人”,红铅指的就是铅华。

妆靥

唐代妇女面饰。妆靥用丹青、朱红等颜色在面颊两旁点出各种形状。民间传说有一位贵妇,面颊有一块斑痕,用上妆靥作为掩饰,众人觉其妍丽。纷纷竞而效之,成为一时风气。

蔽髻

蔽髻是魏晋时期妇女发式,是一种假髻。贵族妇女的蔽髻上镶有金翠首饰,规定十分严格。普通妇女的蔽髻比较随便,装饰并不复杂,当时称为“缓鬓假髻”。由于发髻越束越高,假髻无法竖立,但仍然披发于肩,仅仅露出眉目。两鬓垂下的头发也往往掩住双耳,有些还下垂至肩。据说梳这种发式时候,最好还要抹上一层蛋白,使之拥有油光发亮之气。

髡发

髡发是古代契丹男子发式。髡发一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篦梳

篦梳又称为“栉”。篦梳是一种妇女头饰用具。以金属或竹木制成。一般有弓形和长方形等样式。有背有齿,背相连成一整体,齿有疏有密。梳子齿疏、篦箕齿密。用作梳理头发,去除发垢或纯作装饰。远在商周即有骨梳、象牙梳、铜梳,战国有彩漆木梳和竹篦,南北朝有雕花木梳,唐宋时有银梳。苏轼有诗云:“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头箍

头箍是明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由“包头”发展而来。最初头箍以棕丝为之,结成网状罩住头发。以后戴的人渐多,又出现了纱头箍及熟罗头箍。形式初期尚阔后又行窄。最后只留下一条窄边,系扎在额眉之上。又被叫做“貂覆额”和“渔婆勒子”等等。一般多为年轻妇女爱戴。

带钩

带钩就是连结衣带的钩子,位置在衣带两端。最早用石骨木藤制成,后来用金玉铜铁,有的镂刻雕凿各种纹饰,有的镶嵌珠玉琉璃,长者几乎盈尺,短者仅有寸许,古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之说。带钩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称“鲜卑”、“犀毗”、“饰比”、“胥纰”等等。带钩原来属于胡人风俗。战国时形成民间风气。除了束腰外还可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挂其他装饰物品。南北朝时一种新型腰带蹀躞带代替了钩络带,用带扣连结,带钩作用随之消失。

戴花冠

戴花冠属于宋代妇女首饰,戴在头上用罗绢通草或金玉玳瑁制成花朵。

有桃、杏、荷、菊、梅等等,有的还将这些花朵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冠上叫做“一年景”。这一风俗起于唐代,宋代时候昌盛,而且男子也戴。当时有诗日: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干官帽上开。”

倭堕髻

倭堕髻是汉代妇女的一种发髻。由堕马髻演变而来,髻歪在头部的一侧,样子似堕非堕。犹如汉乐府《陌上桑》里讲:“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飞天

“飞天”是南朝妇女发式。梁代的沈约在《宋书》里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并且还说这种风俗自元嘉六年先在宫中流行,后普及于民间。“飞天”另外一说起源于魏晋年间。

堕马髻

是汉代妇女发髻。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即一种稍带倾斜的发髻。据说梳这种发髻,加上愁眉啼妆等,能增加妇女的妩媚之态,样子像似刚从马上摔下来一样,从而得了“堕马髻”名字。

三搭头

“三搭头”是元代男子发式。先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开两道直线,然后将脑后一束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者剃去,或者加工修剪成各种形状有一狭条形或尖角形以及桃子形等),任其自然覆盖于额间,再将左右两侧头发编制成辫子,结环下垂至肩。南宋孟珙《蒙鞑备录》里讲: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比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两旁者上角垂于肩上。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日本女性正从之前唯美的大和抚子形象,向现代女性渐渐转变。本书讲述了转变之后的日本女性的各种故事,比如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异、女性社会角色的困境、女性角色转变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与政治、情色服务中的女性问题,等等。“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作者正是以这种笔触,书写了他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十里桃之夭

    重生之十里桃之夭

    前世,她是堕仙,他是上仙,今生两人同为人,却是注定无法在一起,来生,回到仙界,女子一身水蓝色的绣花罗裙,身披一件薄如蝉翼的白色轻纱,柳叶眉,水翦眸,眉间一朵鲜红色的桃花美的不似真人。她正坐在石头之上,腿上正放着玉琴,手指时不时的拨几下,最后弹了起来。男子淡淡的银色光晕笼罩周身,素白的袍子襟摆上绣着银色的流动的花纹,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两人相视一笑。桃花树下,君可记得?愿三生三世,与君相遇。
  • 逆天全才

    逆天全才

    附身山村少年,身怀逆天系统,在黑暗势力反扑的乱世,辰少龙牛`逼闪闪地出现了。兄弟有难,别害怕,龙老大在此;百姓有难,别着急,龙大帅驾到;公主有难,别担心,龙哥哥来了;帝国有难,别焦虑,龙爵爷搞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买卖地皮,升官发财卖神器,骑着神兽抱圣女,轻轻松全职第一,随随便天下无敌。
  • 末日的尽头

    末日的尽头

    我从风暴中重生,我是风暴的主宰!游走在历史与幻想的世界,我是末日的拯救者。末日的尽头,就由我来终结!
  •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神血炼金

    神血炼金

    神血药剂是人族最伟大的发明,人族依靠神血药剂强化肉体、激发潜质,依靠神血药剂的奇妙能力称雄莫拉图大陆……数千年后,人族因为过度使用神血药剂,人体基因发生异变,各种变异种族相续出现,魔族、天使、精灵、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一个又一个种族从人族集团军中分裂出去,莫拉图大陆变成了一锅沸水……
  • 2015回忆录

    2015回忆录

    还是否记得,大明……不对,小池塘边的班花呢?如果让你回到你的学生时代,再过一次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么,给自己一个重新活一次的机会,是否还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回到过去,回到那个青葱的自己
  • 寂寞丧尸

    寂寞丧尸

    丧尸的寂寞不在于生存,而在于无人。看张笑天如何在痛苦中成长,末日中成王。
  • 三世情缘:离世浮生

    三世情缘:离世浮生

    传说三生石是姻缘的象征,缘定三生。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而月老手中那交互缠绕的红线,注定了风璃笙三世的情路苦难。“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再去打剑阁长老的屁股了!”“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去药阁偷吃糖害药阁伯伯哭爹喊娘”“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垂涎于师父的美色!”.......“掌门!你要为我们几个老匹夫做主啊!”几个长老不顾颜面嚎啕大哭起来。而掌门只淡淡一笑“爱徒命定爱胡闹,当师父的只能默默地给她做靠山了。”几个长老差点气的晕倒。
  • 驻春园小史

    驻春园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命需要赞美

    生命需要赞美

    主要内容包括充满爱与力量的故事能感动每一颗纯真的心灵,温馨动人、真诚深刻的生命故事,最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滋养与智慧的启发。给充满爱的心灵注入更多爱的勇气与能量,也能让缺少爱的心更勇敢、更充实,体味人生中的精彩和美好。 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心灵鸡汤:生命需要赞美》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心灵鸡汤:生命需要赞美》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