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1100000007

第7章 身心双修的养生方法:禅定(2)

§§§第四节禅定的阶段和层次

佛家坐禅,重在开悟,着重心性,“即心即佛”,要“止”、“观”双修,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坐禅的真正目的。坐禅的关键点有二,一为修止,二为人定。修止是为了获得体验到空境的能力;人定则是延长体验到的空境,进而由“澄空境”而入真空真定。

人的心性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清净的状态的。学会坐禅,能够减少杂乱无益的妄念,使头脑保持轻松、冷静的休闲状态,能使人将浮动的情绪转化为清明平静的情操,临危险不恐惧,逢欢乐不狂喜,得之不为多,失之不为少,逆之不为厌,烦之不为欣,心境时时处于平和状态,荣辱不惊。

修习禅定应当循序渐进,不要急躁,一般来说,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衡身心发展,身心健康。这是一种宜于健身、自成一套的坐禅方法。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环境下,现代人往往神经过度紧张,许多人心理失衡,要么去寻求刺激,要么自我麻醉,难以做到洁身自好,那么,坐禅便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好方法。坐禅在心理上能消除烦躁、忧虑,减少妄念及杂念,脑部负荷也会减轻,血液运行平稳顺畅;肌肉放松,全身感到舒适、爽朗;建立起积极、乐观、自信、宁静和稳定的情绪。可是在第一阶段,仍有其他杂念时隐时现。

第二阶段:从小我到大我。这一阶段便进入冥想状态,将“小我”融入整个宇宙之中,与宇宙合一。向外界看,无限广大;向内心看,无限深远。自己的身心世界仿佛不存在了,对于环境的不满、愤恨、喜恶、渴望等自然会消失,所感受到的乃是宁静和充实,称为“大我”。

第三阶段:从大我到无我的禅境。禅是无我的天地,是智慧的领域,也是勇者的领域。若非智者,不会相信有另一境界出现在面前;若非勇者,很难抛弃有生以来物质精神上的诱惑。进入禅境,要把有与无、迷与悟、虚幻与真实、生死之苦等对立观念全部打消,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它既不是肉体本身的“小我”,也不是宇宙世间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烦恼束缚围绕的彻底自由。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佛教说的“三界”层次一样。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中的禅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它们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

色界四禅加无色界四种定,就是佛教中著名的“四禅八定”,也是佛学所说的“世间禅”依次升进的八个层次。

佛教认为我们首先要脱离“欲界”,欲界就是纷纷扰扰的众生世的彻底自由。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佛教说的“三界”层次一样。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中的禅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它们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

色界四禅加无色界四种定,就是佛教中著名的“四禅八定”,也是佛学所说的“世间禅”依次升进的八个层次。

佛教认为我们首先要脱离“欲界”,欲界就是纷纷扰扰的众生世界,人生活在财、色、名、食、睡“五欲”炽盛的境界中,所以,欲界虽然有两种定,但算不得什么禅定。而“色界”在“欲界”之上,“四禅”就是进入“色界”的状态。这里虽然说脱离了欲望,但还是有物质的,因此,算得上入定,但还不是真正的解脱。

1.初禅:宽衣端坐,调和五事,通过“寻”和“伺”的方式,去支持“舍”、“念”和“正知”的思维活动,使自己从内心厌离“欲界”而达“喜”、“乐”——对顺情境分别领纳而生“喜”,对无分别而生“乐”,这是初离欲界的感受。这“寻”、“伺”、“喜”、“乐”、“定”即为初禅的“五支”。此外,在初禅中还出现动、痒、轻、重、凉、暖、涩、滑等“八触”的生理反应,还有“十功德”的心理现象,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2.二禅: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上,只有“意”在起作用,内心自然生起光明恬淡的“喜”、“乐”,形成内心的信仰,其他眼、耳、鼻、舌、身都处于寂静状态。

3.三禅:舍去二禅中“喜”,不过此时还有“乐”,会感到身心安乐。

4.四禅:到了这个境界,“乐”也没有了,安稳调适,湛然寂然。

完成“四禅”后,即可修“四定”,这是“无色界”中的不同境界,“无色界”位于“色界”之上,这里已经破除了物质窒碍,境界高深,其中依次为四种“定”,分别叫“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个概念就非常难以解释和理解了,在此我们不再赘言。

界,人生活在财、色、名、食、睡“五欲”炽盛的境界中,所以,欲界虽然有两种定,但算不得什么禅定。而“色界”在“欲界”之上,“四禅”就是进入“色界”的状态。这里虽然说脱离了欲望,但还是有物质的,因此,算得上入定,但还不是真正的解脱。

1.初禅:宽衣端坐,调和五事,通过“寻”和“伺”的方式,去支持“舍”、“念”和“正知”的思维活动,使自己从内心厌离“欲界”而达“喜”、“乐”——对顺情境分别领纳而生“喜”,对无分别而生“乐”,这是初离欲界的感受。这“寻”、“伺”、“喜”、“乐”、“定”即为初禅的“五支”。此外,在初禅中还出现动、痒、轻、重、凉、暖、涩、滑等“八触”的生理反应,还有“十功德”的心理现象,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2.二禅: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上,只有“意”在起作用,内心自然生起光明恬淡的“喜”、“乐”,形成内心的信仰,其他眼、耳、鼻、舌、身都处于寂静状态。

3.三禅:舍去二禅中“喜”,不过此时还有“乐”,会感到身心安乐。

4.四禅:到了这个境界,“乐”也没有了,安稳调适,湛然寂然。

完成“四禅”后,即可修“四定”,这是“无色界”中的不同境界,“无色界”位于“色界”之上,这里已经破除了物质窒碍,境界高深,其中依次为四种“定”,分别叫“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个概念就非常难以解释和理解了,在此我们不再赘言。

界,人生活在财、色、名、食、睡“五欲”炽盛的境界中,所以,欲界虽然有两种定,但算不得什么禅定。而“色界”在“欲界”之上,“四禅”就是进入“色界”的状态。这里虽然说脱离了欲望,但还是有物质的,因此,算得上入定,但还不是真正的解脱。

1.初禅:宽衣端坐,调和五事,通过“寻”和“伺”的方式,去支持“舍”、“念”和“正知”的思维活动,使自己从内心厌离“欲界”而达“喜”、“乐”——对顺情境分别领纳而生“喜”,对无分别而生“乐”,这是初离欲界的感受。这“寻”、“伺”、“喜”、“乐”、“定”即为初禅的“五支”。此外,在初禅中还出现动、痒、轻、重、凉、暖、涩、滑等“八触”的生理反应,还有“十功德”的心理现象,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2.二禅: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上,只有“意”在起作用,内心自然生起光明恬淡的“喜”、“乐”,形成内心的信仰,其他眼、耳、鼻、舌、身都处于寂静状态。

3.三禅:舍去二禅中“喜”,不过此时还有“乐”,会感到身心安乐。

4.四禅:到了这个境界,“乐”也没有了,安稳调适,湛然寂然。

完成“四禅”后,即可修“四定”,这是“无色界”中的不同境界,“无色界”位于“色界”之上,这里已经破除了物质窒碍,境界高深,其中依次为四种“定”,分别叫“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个概念就非常难以解释和理解了,在此我们不再赘言。

§§§第五节禅定对养生的功效

无需置疑的是,坐禅具有独特的修身养性作用。有人甚至将它视为内养静功的一种,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不同程度的入静状态。成功的坐禅者人静之后,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飘逸感和宠辱皆忘的轻松感,同时伴有一系列的生理现象,全身各器官系统趋向协同有序,对修炼者有强身健体、舒经活络的有益作用。

同类推荐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绝世王妃:五小姐逆天

    绝世王妃:五小姐逆天

    她,自出生就在杀手组织中,接受残忍的培训;他,皇族的希望,帝国的未来,万千女子的梦中情人。她遇见了他,本是不相干的两人,却因为他的痴迷,最终走到了一起。他是如何俘获不曾动情的她,又是怎样牢牢铐住她脆弱的内心的…
  • 乾坤十界

    乾坤十界

    混沌真灵红月殇,五行幻灭化阴阳。一指苍天荣与枯,风雷佑体封剑皇!醉卧心中温柔乡,大梦千秋已沧桑。神霄证道登天路,九方十域我为王!
  • 摘星宝典

    摘星宝典

    绝世红颜在怀,上古小兽在肩。脚踏八方世界,手摘九天星辰!看一代杀手至尊降临奇幻世界,摘星传奇,从此开启!
  • 彼岸灯火,心之所向

    彼岸灯火,心之所向

    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她,从来都不喜欢小孩。对她来说,命运就是那个一直捉弄她的坏小孩。本以为可以幸福的自己,没想到却只是自己的妄想。自己最爱的父亲,却是自己最爱的人的仇人。这到底是怎样一场悲催的命运。爱她?是的,爱她。想放弃爱她,却在无形中靠近她,让她备受伤害。努力的漠视,努力的让她讨厌,可为何看见出现在她身边的男人,都想一个一个的捏碎。他们之间没有谁不爱谁,只有谁比谁多爱一点。他们相爱,他们悲伤。命运弄人,走不开,却不能在一起。喜欢一笔文文的可加:854352766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能多多收藏哦。
  • 这样相处进退自如

    这样相处进退自如

    与人相处,是跨越人生和事业成功的第一道门槛,掌握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和艺术,就等于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掌握一种技巧,你就可以形成一种心态;形成一种心态,你就可以练就一种处世之道;练就一种处世之道,你就可以享受一种人生。本书从语言、行动、交流方式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最有效、最直接、最简洁的与人相处的技巧。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与所有人和谐相处的伟大艺术。比如,如何化解与同事之间的争执;如何调节邻里之间的不和谐;如何与陌生人一见如故;如何在复杂的交往中进退自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人与人相处中的一些技巧和心理策略,绝对易懂、易学、易用。力图帮助读者,在无论看起来多么绝望的形势下,都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 可以输给别人,不可以输给自己

    可以输给别人,不可以输给自己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通过许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和一些人生感悟,展示了面对失败的态度、在强者面前的态度、对待朋友的态度、把握时间的态度、获取财富的态度和拥有坚实情感后盾的态度选择等内容。
  • 重生之代战

    重生之代战

    ?她是西凉的公主,也是西凉大王与王后唯一的子嗣,谁娶了她,谁就是西凉的大王,身份尊贵,可在大乾国,那一眼,少年惊艳了她的年华,她放弃了攻占大乾的机会,顶撞自己的父母,甚至,深深的伤害了从小到大深爱自己的表哥。她终于和他在一起了,十六年,她为他收敛起自己骄傲,为他生儿育女,竭尽全力的付出。可最后,他骗了她,为了他曾经的发妻,王宝钏。他登临大位,尊他的发妻,罪臣之后王宝钏为东宫皇后,王宝钏的母亲为太后。而她,为他生儿育女,却被他封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西宫。他和王宝钏被世人歌颂情深不渝,那她对他付出算什么呢?若能重来一次,她一定不会在为了那样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而伤心,她要做自己真正的公主!
  • 《你忘了我们的搭档准则了吗》

    《你忘了我们的搭档准则了吗》

    三月,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许我去了很远的地方,请不要来找我,相反,忘了我,你会有更好更强的搭档。by―四月
  • 王小二在NBA

    王小二在NBA

    王小二是作为篮球国际交流的幸运者去休斯敦火箭队参观的官方为了给活动加把火说,获得教练组认可的学员有机会直接登录NBA王小二说:“哥高,哥糙,哥不傻,那好事能轮上我吗?”于是乎,在摄像机面前,他对麦克海尔说的让他去跟着练练,置若罔闻,篮球从他身边滚过去,他碰都没碰。径直把背了一路的麻袋往地板上一扔,各样球鞋就滚了一地。随后就狗一样的开始翻。“我日,霍忠诚的哪去了?那可是我自己的球鞋,好歹得签个名”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不要认为沟通只是个人的小事,和别人、和社会没有什么牵连,这样的话你就错了。不论为了个人、家庭,还是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心灵的沟通,尤其在这个人心越来越来冷漠的时代。搭建一座沟通心灵的平台,拉近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推心置腹、坦诚以待,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