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9200000027

第27章 分析的时代(4)

的确,他从不注重穿戴,衣着非常随便。在担任教授时,他也总是穿一件浅灰色的法兰绒裤子,一件开领的法兰绒运动衫,一件紧身的毛夹克或皮夹克。雨天出门时,他喜欢戴一顶粗呢便帽,穿一件浅棕色的雨衣,有时还喜欢拄一根轻便的手杖散步。他在学院里的住所,陈设非常简单,四周墙上空荡荡的。起居室里有两把帆布椅和一把木椅,中间一个老式的取暖铁炉。卧室里有一张帆布床、一个夹存手稿的铁皮保险柜、一张用来写字的方桌,窗台上放着一两盆花。就只有这些东西,好像主人只是临时的房客。

然而,在常人眼中:他不拘小节,引起了一些同事的反感;他在学院饭厅里没打领带,受到了副院长的责备;竟还有人说,看见他在课堂上躺着给学生讲课……这些传言多少给维特根斯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思想属于另一种文化,而他那怪异的性情倒往往成为解释他思想的一个重要脚注。

当维特根斯坦对某个解答不满时,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把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所以,他常常在讲课当中突然说,“我真傻”、“你们的老师糟糕透了”、“我今天实在太笨了”之类的话。有时,他的粗暴态度确实让人非常难堪,可谁也不会去计较他,因为他正在与他自己的思想搏斗。

有一次,由他主持欢迎卡尔·波普尔做关于哲学的困惑的报告会。

当波普尔讲到道德问题时,维特根斯坦打断了他的话,说哲学问题远比波普尔想象的复杂得多,因此这个报告并没有解决困惑,相反倒使大家更糊涂了。

波普尔反击道,他不过是用维特根斯坦和学生们写的一些东西做例子罢了。

听了这话,维特根斯坦的反应异常激烈。他挥舞着正好拿在手上的拨火棍向波普尔质问:“那么,请你给我一个关于人们公认的道德规范的例子!”

波普尔也不示弱,反唇相讥:“比如,不要用拨火棍威胁一位做客的演讲人!”

维特根斯坦勃然大怒,摔门而去。

当时也在场的罗素马上把他拉回来。

还有一次,那是1939年的冬天,摩尔在伦理学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在讨论中,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而维特根斯坦的好友马尔康姆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批评忽略了摩尔论文中的某些重要看法,所以他插话说,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批评是不公平的。

会议刚一结束,维特根斯坦立即走到马尔康姆面前,眼里闪着愤怒的火花,说:“如果你还懂事,你就应该知道我从没有对任何人不公平过。这表明你根本没有听懂我的话。”说完,扬长而去。

当时,英国很少有人不怕维特根斯坦的,只有罗素、赖尔、斯拉法和莱姆塞可以与他作对,而被邀请到剑桥的知名学者似乎都领教过他的“主人”态度。

其实,维特根斯坦绝非世故之人。二战期间,他主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务。在剑桥的大部分时间里,维特根斯坦要么开设讲座,要么为讲座做准备,他努力认真地履行着教授的职责。尽管他总是怀疑别人无法理解或者误解甚至歪曲了他的思想,但他还是非常愿意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传达给学生。

应该说,维特根斯坦是少有的言行如一的哲学家,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对哲学的兴趣源于对数学基础问题的思考,而关心数学问题的起点又是试图解决飞机发动机的设计。他在《哲学研究》的序言中把这本书称为风景画册,它记录着作者思索人生的每一步历程。

他还说,哲学就像一位无能的经理,他不去干自己的工作,而是眼睛盯着雇员,想要接替他们的工作,结果有一天却发现自己过分承担了别人的工作。

做了近20年的职业教授,1947年末,维特根斯坦主动辞去教授职务。此后,他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基本上过着一种隐居式的生活。1951年4月29日,他在剑桥死于癌症。

非常之人,非常之爱

——海德格尔(1889-1976)

1924年的深秋,在德国马堡大学海德格尔副教授的班上,出现了一位短头发、大眼睛的犹太少女阿伦特。他35岁,她18岁。他后来告诉她:从在教室里见到她的最初一刻,他就爱上了她。

1925年2月初,海德格尔把阿伦特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阴沉的雨天,她进来了,脱下雨衣,取下深深遮住脸庞的帽子,流露出的是与往常不同的羞怯和腼腆,连嗓音也不那么明亮清脆。海德格尔就哲学、宗教、家庭、社会、兴趣、爱好等问题,和她进行了提问式的交谈。她似乎是靠着呼吸才飘出几乎听不到的“是”与“不是”。老师发现了她灵魂和精神的极高素质,她也体验到老师那不可抗拒的巫师般的魔力。

几天后,他以“亲爱的阿伦特小姐”抬头,写下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体书信,她对此回报了一种受宠若惊的敏感。

四天以后,在收到了以“亲爱的汉娜”抬头的第二封信后,她做出了心灵的回应。很快,位于大学附近一座阁楼上的阿伦特寝室里,这对师生开始让爱的欲火熊熊燃烧起来。

声望冉冉上升的海德格尔看重已有的家庭和事业,看重同事和学生对他的恭维与颂扬,他也不想开罪于小城的保守习俗和泡沫人物的流言蜚语。他始终掌握着他们关系的主动权,以不断变化的方法和手段控制着阿伦特,他送诗写信、山盟海誓、出谋划策、关切保护,与此同时混合着爱意细腻的感情与精神导师的优越。他为他们的交往制定了详细的规则:频繁的书信是用密码写成的;幽会的时间按分来计算;暗号更是挖空心思想出来的——开几下灯为无人,开几下灯为有人;敞开的窗表示有机会,打开的门表示有危险。有一年之久,阿伦特心甘情愿地、随叫随到地做他的红颜知己,完全听从他的安排,没有抱怨,没有要求。

没有不散的情人,即使是非常人的非常之爱。三年后的1928年6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弗莱堡大学聘请他为正教授,他不愿因“作风问题”而贻误似锦的前程。海德格尔曾把《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激情,而这本书带来的成功也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恋情。写作是第一位的,他不会把阿伦特的爱置于他的写作生涯和世俗成功之上。他以一封信打发了她。

阿伦特只能在如潮的激动中咀嚼苦果。

在纳粹妖氛弥漫欧洲的悲惨时日,阿伦特在流亡中痛定思痛,反省德国事件,批判极权体制,成为民主政治的发言人。海德格尔却因其存在哲学的观点和自私的秉性与纳粹合作,参与了文明人类的最大罪恶。岁月无情,政治无情,唯有人有情。1950年1月,名扬欧洲的阿伦特首次回到令她伤心的德国弗莱堡,他们在旅馆中相见了。虽然此时的海德格尔犹如一条失魂落魄的狗,但阿伦特仍然激动不已:

“当服务员说出你的名字时,当时好像时间突然停止不动了。”

时间确实没有动一一岁月与艰难,战争与政治,对于他们曾有的恋情,对于他们的爱,统统是没有力量的。因为那段“政治失节”,海德格尔差不多是坐在忏悔席上向阿伦特叙说自己内心的委屈、苦恼,阿伦特终于得到了她需要的东西:海格德尔对她的需要。从这一天起,阿伦特再次为了他没有什么不愿意做,而海德格尔仍然自私霸道。

时光又不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说阿伦特在20年代中期的爱推动了海德格尔进入智慧高峰完成《存在与时间》的话,那么50年代后她的爱则帮助他走出了政治阴影,重新进入思考和写作的状态;如果说早期的爱主要出自一位少女对一位大师的崇拜的话,那么50年代她的爱则更多出于对一位处于困境中的大师的帮助。从1952年开始,阿伦特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更好的海德格尔”的守护天使,向整个世界修复海德格尔自己为自己所玷污的形象:她推动雅斯贝尔斯与他和好;她为出版他著作的美国版四处奔波;她亲自到耶鲁大学讲授他的哲学思想;她为他的一切行为辩护;她帮助他拍卖《存在与时间》的手稿……1969年,阿伦特以一篇《海德格尔80寿辰》的文章为他祝寿,在充满爱意之中以诗意的语言淡化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错误。

海德格尔是阿伦特后期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他却从未留心这个爱他的女人所写的一切,包括那些其思想意义比他的著作更为重要的作品,更没有想到会从她那里学到什么。在海德格尔的心目中,阿伦特是永远离不开他的小学生,他需要的是阿伦特对他的依赖,而且不能比她18岁时差上毫厘。阿伦特不得不假装自己永远是一个小学生,她准备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与成就,以此来保全海德格尔对她的爱。

同类推荐
  •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绝灭战神

    绝灭战神

    少年洪宇,父母被杀害,被人冤枉,含冤跳崖,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巧幸被玄灵塔选作主人,拥有前代记忆的他,经过重重考验,他将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呢?如果大家喜欢“绝灭战神”请加QQ群,群号码:390079930。
  • 初恋在清朝

    初恋在清朝

    灵魂穿的亦繁,到了康熙年间。清穿中频率最高的、出现事件最密集的九龙夺嫡,居然被她遇上了。可她一个小女子,一没有姿色,二没有权位,父母双亡,只能凭借着看小说了解到的微薄历史,奋斗于冗繁的皇子权位生涯中……
  • 美丽的敦煌

    美丽的敦煌

    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古道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
  • 客滇述

    客滇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剪爱

    剪爱

    一叠照片甩在她脸上,她惊愕地望着他,把照片一张张捡了起来,望着照片上的人,她更加惊愕……礼堂里,他在结婚,新娘幸福地微笑,他却脸如死灰,象个木偶般,任主持人摆弄…医院的病床上,她从枕头下抽出早已经藏好的锋利的水果刀,用尽最后的力气,在手腕上划了下去…身边有未满月的孩子…
  • 亿万世界

    亿万世界

    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一个小家族走出问鼎大千世界至尊强者
  • 光暗进行曲

    光暗进行曲

    两千年前,《所罗门之钥》这本上古魔法书,再次重现人间,持有者将书中恶魔的力量给予了他的追随者,同时从地狱这个位面召唤出恶魔军团。在恶魔军团面前,大陆西部人类城市纷纷沦陷。居住东方的群山之巅的天使们,终于发现来自地狱恶魔的威胁,决定和人类结盟,建立了光明联盟。有了天使的加入,人类对付恶魔,再不像以往那样呈一边倒局面,反而这两大势力慢慢变得旗鼓相当。而本书也就是讲述光明和黑暗两大势力的斗争。
  • 异世大陆之穿越

    异世大陆之穿越

    她,从一个自己最爱的大陆穿越到另一个陌生的大陆。看她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智斗恶毒母亲,结识一群皇宫里的好朋友,然后一起探索悬疑
  • 凤傲九天之魅惑红妆

    凤傲九天之魅惑红妆

    她是魔界受宠万千的公主,却将爱奉给了那个人,“你不是最好,只是我最爱。”可后来,最爱的人被亲人毁了,她变了,也找了他的替身,她恨,入人界,心里的恨与爱,在他的出现似乎淡去,他融入了她的生活,可当她被重伤无法修炼时才发现,这只是个局······后来,她逃了,而这一次她竟发现,他与他竟是有血脉的亲人,她深爱的人回来了,陪她护她,而另一个他却在疯狂地找她······再次相遇,他是名震四方的帝尊,无尽的爱让他想将她囚禁,而他与他的相见,并非相认,而是相杀,这场爱的循环面前,到底是谁的错,酿成天下风起云涌。如今的她没有了当初的骄傲,不复曾经的风姿。天下乱,六界乱。腥风血雨的战争,只为搏红颜伴。
  • 我们属于彼此

    我们属于彼此

    webelongtogether一个中国女孩和朋友到韩国yg公司打拼,遇到了毕生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