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9100000030

第30章 章佛法在世间(3)

对于他的弟子,他又该如何定位呢?当他就要灭度的时候,他的弟子是最悲伤的人还是最看得破的人?佛陀劝慰诸天天神、六道众生的时候,佛门弟子的哀伤又由谁来抚平?从野鹿苑初传佛道开始,无数的人被佛陀度化,合弃了一切追随他,现在他要离世了,佛法的世界是依然坚固还是已经倾颓?

佛陀看着身边的弟子,他欣慰又忧虑。欣慰的是,身边的弟子一心向佛、精进修行,都获得了道果,佛法就靠这些弟子传承下去,他们是佛法世界新的支柱;忧虑的是,前路多艰,佛门弟子要经历种种磨难,在怀疑、背叛甚至屠杀中为佛法的传播献出一切,这样的旅程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底?佛陀以怜悯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弟子,比丘们以恋恋不合的目光望着佛陀。他们没有恳求世尊住世,没有劝阻他涅桀,作为佛门弟子,他们体会无我境界,深知色身不能永恒的道理。但是,佛陀灭度后以谁为师?如何降服凶恶之人?如何令众生深信佛法?比丘们茫然若失,看不到美好将来。

佛陀理解弟子们的心情,他严肃地嘱咐众弟子道:“你们应当知道我历尽诸劫,凭借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八圣道等法成等正觉。你们应当勤奋修习这些法门。我所说的十二部经,你们也应当好好受持思量,时时修行,并把它们传给后来弟子。”听到佛陀做最后的训示,比丘们一边牢记字字句句,一边暗自伤心。佛陀又说道:“你们不要心怀忧愁苦恼,天、地、人、物,只要有生就会有灭,想违背这些法则是错误的。没有不变的恩情和爱意,有合就有分。身体并非为自己所有,生命不能永恒。我余下的生命已经不多了,能做的也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只要你们勤奋修行,就能够断绝痛苦的根源。为什么还哀伤不已呢?我灭度后由摩诃迦叶主持正法,他同时要担当起救度众生的重任。摩诃迦叶将来人灭后,由阿难来承接他的衣钵,带领佛门弟子。佛在时,你们以佛为师,佛涅槃后,你们当以戒律为师,时时成诵,严格遵守。佛住世,恶比丘由佛调伏,佛灭度后,你们应当默然摒置之,让这种人离开寺庙。你们向世人宣讲佛法的时候,在经典开头先加上‘如是我闻’的字样,告诉大众这是你们亲耳听到佛这样讲的,在讲经的时候说明时间地点,参加的四众有哪些人,这样听法的众生就会相信你们所宣讲的法了。”

阿难问道:“世尊,您走后佛法会不会顺利发展,多久以后会有佛再出现于世间?”佛陀环视众弟子说:“阿难的疑问也是大家心中的疑问吧?世间一切皆无常,佛法也是这样,终究会有消灭的时候。我涅槃后,再过很多年,佛法会渐渐衰微。那时世间污浊,魔道兴盛,伦理纲常败坏,人们贪图钱财,放纵淫欲。水火骤起,天灾频繁。出家修行的沙门也抵挡不住五欲的诱惑,穿上俗家的衣服,饮酒吃肉、娶妻生子,尽毁比丘形象。正法的光芒渐渐黯淡。这以后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会再有佛出世。这位佛就是弥勒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他降生于阎浮提人间,在龙华树下说法,救度无边众生。到那时,佛法重兴,天下太平!”

佛陀又告诫众比丘说:“你们这些比丘都是跟随我修行很长时间的,你们的成就在其他弟子之上,我灭度以后,你们更耍严守戒律,为其他佛门弟子做出榜样,也在世人面前成为楷模。因为戒律是你们的导师,戒律在就如同我在。持戒的人,不能进行贩卖贸易,不能安置田产,蓄养奴婢,不得进行占卜,不得参与世事,不能专门喜好结交贵人,更不能亲近人而态度不庄重。你们应当端正心念乞求救度,不能隐瞒缺点用奇异的幻象迷惑众生。戒是解脱之根本,受持戒律,专心禅定,从而灭除痛苦、获得智慧。能够严守戒律,就有善法产生;

如果没有戒律,任何善法功德都是空话。我即将灭度了,这就是我给你们的最后教诲。望你们早日获得正觉,并将佛法发扬光大。”

众比丘拜伏在地,口中称颂着佛号。泪水悄悄流出。润湿了大地。

舍利弗离世

舍利弗和目犍连这对昔日的好朋友,已经在佛陀身边修行了多年,他们都取得了道果。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舍利弗为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佛陀称他们二人为其弟子中的“双贤”。合利弗更是首座弟子,在比丘中有很高的威望。

正当佛陀为众弟子做最后的训示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目犍连在传教途中,被外道以诡计谋害。他为了弘扬佛法,不辞劳苦、到处奔波,为佛法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舍利弗听到老友被害的消息,心如刀绞,泪水一下子模糊了双眼。众比丘都痛惜万分,其中一人说道:“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人,为什么还不能避免被外道谋害的命运呢?”佛陀说道:“我常说,神通敌不过业力。目犍连前世是捕鱼者,因此杀生太多,故而今世要以这种方式了结杀业。但是他并不是痛苦地离开,他已经满了愿,带着大欢喜和大解脱人灭。如果后世的比丘们都能有目犍连这种殉道精神,佛法就会常住在世间了。”

目犍连的入灭使合利弗思索着自己的归宿,他认为自己人灭的时机也到了。再加上不忍心看到佛陀涅槃,于是请求先于佛陀进入涅桀,他说:“古代诸佛的首座弟子都先于佛之前涅槃,我也应该这样做。况且我不忍心看到世尊涅檗,请世尊准许我先行涅桀。”佛陀沉默良久,问道:“你打算在哪里进入涅檠呢?”舍利弗回答说:“我的百岁老母仍然健在,我想回家去再见她一面,然后就在我出生的房间里涅槃。”

佛陀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舍利弗,过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舍利弗再也无法抑制泪水,哭着拜伏在佛陀脚下,说道:“我能够诞生在佛住世的时代,实在是最大的幸福。我和目犍连跟随世尊几十年,蒙世尊您的教诲,我们得以去除愚昧,获得慧眼,摆脱世间的束缚,获得无上道果。世尊,请您接受我的顶礼。”合利弗再次顶礼佛陀,然后躬身而退,佛陀默默地看着他,目送他离去。

其他的比丘们跟在舍利弗后面,依依不合地送他。舍利弗停下来劝众人道:“各位请留步吧,不必再送了。世事无常,我合利弗的身体也不能永远存在。只希望大家能精进修行,不要辜负了世尊的期望。只要一心修道,你们也可以脱离苦海,走向极乐世界。含利弗先行一步了。”

回到久别的故乡,舍利弗一边回忆着幼年时的点点滴滴,一边辨认着自己的家门。还没来得及敲门,母亲忽然打开门走了出来。舍利弗已经是八旬的老人,他的母亲也已经年过百岁,但在母亲心里,舍利弗还是当年那个聪慧的孩子。母亲欢喜得热泪盈眶,拉着含利弗左看右看,还兴奋地告诉左邻右合,自己的儿子合利弗回来了。台利弗告诉母亲和友人,自己这次回来是想要在出生时住的房间里涅槃。老母亲听了十分伤感,泪流不止。舍利弗安慰母亲道:“人的生命短暂,任伺人都不可能常住世间,总有人灭的一天。我今生有幸皈依佛陀,接受佛陀的教导,从苦海中脱离出来,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况且我又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应该先于世尊涅槃的。我心中清净、安宁,是带着喜悦进入涅槃的。母亲应该为我高兴呀。”母亲听了儿子的话,便不再阻拦,她忍住泪水,亲自去将舍利弗出生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舍利弗为故乡的百姓说法后,就平静地走进自己出生时的房间,一会儿就安详地进入了涅檗。

§§§第三节涅槃

涅槃就是灭度,就是寂灭,也就是圆寂,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心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近,名得涅槃。”

佛陀涅槃

天色渐渐暗下来,鸟儿疲倦飞回栖息的树林。佛陀的肉身已经疲惫不堪,他也将回到他所来之处。

跋提河环绕着拘尸那城,玉带般的河水与城市之间就是娑罗双树林。佛陀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树林中。树林中安放着七宝床,佛陀便在床上右侧而卧,他的头枕向北方,双足指向南方,面向西方,后背冲着东方。高大美丽的娑罗双树,围绕在佛陀周围,这四对八棵树,在佛陀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两棵。天已经完全黑了,明月升上天空,繁星点点眨着眼睛。风低吟而过,娑罗双树轻轻摆动,叶片沙沙作响。子夜时分,佛陀的身体渐渐变得澄澈透明,身上放出五彩的光芒。他最后一次整理好袈裟,便进入禅定,由初禅再入二禅、三禅、四禅,这时佛陀进入涅槃,脸上渐渐显露出祥和的微笑。这时佛陀身边四个方向上的娑罗双树,每两棵合为一棵,那粗大虬劲枝条慢慢垂下,覆盖着佛陀。树立刻变得惨白,枝叶、花果、树皮全都爆裂、脱落,整棵树渐渐枯萎憔悴。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地在猛烈地震动,海水变得混浊,海面上波涛汹涌、掀起巨大的波浪。天空突然变得一片漆黑,日月无光,星星不再闪烁,完全隐没在天幕中。忽然狂风吹来,沙尘遮蔽了整个天空,草木全被摧折。诸天的天神在虚空中惊慌地飞来飞去,整个世界充满了哀号悲泣。

佛陀于公元前485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子夜时分,进入涅槃离开了凡尘俗世,世寿八十岁。如同降生一样,他的离开震动天地、三界、六道、众生,使千百万人伤心痛哭。他人灭了,迦毗罗卫国的红土城也毁于战火,在佛陀的故乡寻访佛的踪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佛陀的言行记载在佛典里,他的相貌举止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他的心愿由后世佛门弟子继承,他的精神就像那巍巍屹立的圣山,永存于世间。

同类推荐
  • 玄的弦

    玄的弦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豹、感官、远方、散步、回顾、返途、夜泊成都、不要不安等。
  •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内容简介:走进名家的心灵深处,体验不朽名篇的智慧与美。生命中瞬间的感悟,定格为永恒的经典。一本温情的合辑,亲情的温馨,爱情的甜美,友情的珍贵——一篇美文,一种感悟。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 红楼梦之谜

    红楼梦之谜

    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得出优劣吗?贾宝玉为何要送林黛玉旧手帕?焦大的年龄为何算不清楚?《红楼梦》里葬了几次花?曹雪芹家族因何败落?大观园有原型地址吗?[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热门推荐
  •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系列:钟鼓楼

    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了,薛家正着手办理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它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小说表现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体的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在“时间”的物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考量中,表现出作者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深度思考。小说也是一部浓郁的京味百科书,具有厚重的地方风情文化。
  • 白富美的艰辛爱情

    白富美的艰辛爱情

    她金手指与生俱来,颇为傲娇,而且有仇必报,略带女王公主病,就这样攻略了一个霸道男而已。但是这个攻略的过程,实在是太辛苦了,要不行,算了?
  • 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最新版)》从知识准备、目标、心态、能力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行动的要素与结构,以及应该如何行动,从而顺利地走向成功。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现在做,马上就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大师”的!
  •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22世纪噬魂宫,宫主因一枚戒指穿到了,紫宸大陆的废材四小姐身上。原以为这一世可以安稳度过,却不想这身子的身份不简单。他,魔界的魔王大人,冷魅高傲,风华绝代,当他遇见了她,是一世情深,还是辗转千回.欢迎加入群---551312844。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美女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女校花的贴身高手

    行事低调的修真高手叶少杰在坐公车上学的途中,和自己新任美女老师韩晓芸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误会,引发了美女老师和美女校花楚冰冰的敌视,他的平静的生活从而彻底被打破了,他的枯燥的校园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美女校花,美女老师,美女护士,美女警花,各种花………
  • 这一界

    这一界

    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改变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啃老宅男的人生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绝对甜爱:我的恋人是块表

    绝对甜爱:我的恋人是块表

    北霜盈意外的捡到了一块表,然后强大的手表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美男……这不算啥,“表哥”曜童鞋的翼族兄弟,妖族哥们接连出场,而曜的真实身份,是另一个世界的王之子……各种勾搭,各种调戏,各种悸动,人与表果然才是真爱!在结为伴侣之后,她因意外获得半神之身,渐渐浮出水面的家族仇恨,逐渐围上来的魔族二少,两人心的距离愈来愈远!是否还能回到最初的从前?他被带回自己的世界,而她这世孤身一人,化身最令人心悸的魔鬼,展开一场华丽的报复。复仇结束,她却因好友刘鹏的醉驾意外离世,而灵魂被带到了魔界!是开启暂未觉醒的半神之力回到从前,还是继续在黑暗中茹毛饮血?当他再次出现在她的世界,几经波折后的二人又将如何?!
  • 机遇在于把握

    机遇在于把握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懂得把握机会。如果只是等待别人把我们推上成功的彼岸,成功永远也不会到来。愚蠢的人只会坐着等待机会,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事无成;而成功者却是靠自己去创造机会,抓住机遇,最终走进成功的殿堂。哪里有失败,哪里就有机会!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机遇只会垂青那些经历了失败而不放弃的人,只会垂青那些有思想、有准备、有能力的人。一个人能否成功,就要看他能否有效地把握好身边的每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