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9100000015

第15章 世尊亲传法(1)

§§§第一节于红尘中度化众生

“在于何自在?染着名为染。彼云何清净?云何得痴名?痴人何故迷?云何名智人?何会别离已,名曰尽因缘?”

初次讲道

“天地广阔,痛苦愚昧的众生遍布各地,到底从哪里开始传法呢?”佛陀思索着。忽然他想起自己曾与阿罗逻迦兰仙人在密林中论道,仙人的观点也给他很大的启发,临别时仙人还请求佛陀得道后先来度化。佛陀睁开法眼觋照世间,寻找阿罗逻迦兰仙人的踪迹,却发现仙人已经故去了。佛陀不禁感慨:仙人专心修行,思想深邃,但总逃不脱死亡的威逼,可惜自己不篚早证得菩提道果,失去了度化仙人的机会,许下的诺言再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仙人论道的话语还在耳边,他期盼得到度化的心情还使人感动。佛陀默默地望向天空,阿罗逻迦兰仙人的身影隐隐浮现,他的目光还是那么平静,他的白色长须还在随风轻轻飘动。“时光匆匆,要尽早度化世人,不要再有如对阿罗逻迦兰仙人这样的惋惜了。”佛陀喃喃自语道。

风轻轻吹拂,菩提树叶沙沙作响。透过从树叶缝隙中洒落下的阳光,佛陀想起了在六年中伴随自己修行的五位释迦公子和车匿。在那艰苦的六年里,他们一直伴随在佛陀身边,每天为佛陀寻找饮食,在有危险的时候不顾自己安危挡在佛陀身前。他们的意志坚定,智慧超群,正在悟道的路上坎坷而行,得不到指引。为了使他们早日得到解脱,佛陀决定先去度化他们。佛陀睁开法眼,看到释迦五公子正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修行,于是起身离开菩提树下,向波罗奈国走去。

以乔陈如为首的释迦五公子离开迦耶山后一直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修行。鹿野苑位于恒河和波罗奈河之间,是个美丽幽静的地方。这里树木高大茂盛,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鸟儿在绿叶间宛转呜叫,风把大河上的水汽吹来,带来了轻盈的雨,滋润着大地,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田。释迦五公子在树林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平时就在这里休息、进食。他们每天坚持修行,等待真理到来时的灵光一闪,他们知道这道灵光要努力修行很多年才能出现,所以他们并不急躁。他们都坚信自己会一直坚持到真理降临的那一天,而不会像悉达多太子那样半途而废。

一个清晨,释迦族的这五位公子正在为一个问题而辩论,但是谁也不能说服其他人,他们相互之间就开始争执起来。这时,佛陀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看到他们在树下围坐,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佛陀微微一笑,暗暗听他们争论的内容,并观察他们,看到他们的根性纯良,思维敏锐,能够承受道法。佛陀决定要帮助他们,断绝他们的烦恼,净化他们的心灵,就向他们走了过去。

乔陈如首先发现了佛陀,“你们看,那不是悉达多太子吗?他不是放弃了修行吗?还到我们这修行之地来干甚么?”另一位公子摩诃那摩说道:“他虽然舍弃了尊贵的太子身份,但到底是吃不了苦,不能坚持这种超乎寻常的苦行生活。一旦向牧女讨乳糜吃,就成为堕落者了。

我们根本不用理睬这种人。”跋波小心翼翼地说道:“是不是他一个人太孤单了,没有办法回宫去,想求得我们的帮助吧。或许他已经认识到放弃苦行是不对的,想重新跟我们一起修行也说不定啊。我们还是应该接待他吧。”众人正拿不定主意该怎样接待往日一起修行的太子,佛陀已经来到他们面前。五位公子看到佛陀都惊呆了,这不是往日宫中享尽荣华富贵的太子,他身上没有丝毫世俗之气;他也不是六年中一起修行的悉达多,他丝毫没有苦行的疲惫和寻不到真理的困惑。他的目光犀利,似乎拥有了世界上最高的智慧,可以看透一切真伪。但那目光却又是那么慈祥,仿佛世间苍生都是他的孩子,等着他以无上的爱心给予哺育。他平静地站立在他们面前,那么高大、威严,但又带给人无限的温暖。乔陈如等五公子不由自主地拜伏在他脚下,不明白为什么短暂的分别之后,太子会有这样的转变。

佛陀微笑着问道:“我们分别时间不长,你们在鹿野苑的修行进行得怎么样了?悟到解除世间痛苦的真理了没有?”乔陈如回答道:“悉达多太子,我们一直坚持苦修,但是还没有领悟无上的道法。您呢?

自我们离开后,您的修行有什么辛苦的地方吗?”佛陀说道:“不要再用我俗世中的名字称呼我了。现在我已经获得无上菩提道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大觉圣者。你们称呼我为‘佛陀’吧。虽然我心已空,赞誉和毁谤对我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你们不尊敬怫,将会遭受恶报,所以就如同世人尊敬父母一样,你们也要以‘佛陀’之名来称呼我。”众人听了大惊失色,为佛陀的庄严气度所折服,再次跪拜。五位公子说道:“我们愚昧,虽觉得您与往日不同,却没有看出您已经悟得了无上正法。我们与您一起苦修了六年,每天只吃一麦、一麻,未见您悟得正法,现在不过是与您分别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您就获得了无上菩提道果呢?”佛陀耐心地回答道:“你们不要用俗世中那些偏激、陈腐的观念来看待我的得道。你们现在进行的是偏执于一端的修行。身体受苦,心会生出许多烦恼,难以进入真正的人定;沉迷享乐,又容易迷失正道,陷入五欲之中不能自拔。受苦与享乐都不是悟道的途径,正确的修行应该是合弃苦与乐,不偏执一端,修八圣道,进入无‘我’的境界,这样才能修行成功,达到涅槃寂静之境。”

看到释迦五公子全神贯注地听自己讲解,佛陀又解释道:“什么是‘八圣道’呢?首先是正见。将怀疑、误解、成见统统舍弃,才能够觉察出永恒与无常之间的差别,才能看到假象背后的真相,了解佛法,不被世间的邪见所迷惑。这是第一阶段。

“正思。这是纯真、虔诚的思想和欲达大悟的坚强意志,它建立在自我修行基础上。这是第二阶段。

“正语。不允许使用不慎之语、诽谤之语、辱骂之语和刻薄之语,不说花言巧语和一切毫无用处的话,只允许使用友善、纯洁和有意义的词句。这是第三阶段。

“正业。行为举动必须无可指责,高尚而清静,多行善事。现在开始,将所有想得到好处、利益的念头全部灭除,不要存报复心,修行时不能有因为爱、恨而导致的行为。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必须由佛法来导引,它不论对谁都是公平一致的。各种行动都必须遵从佛法。这是第四阶段。

“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勤奋努力修得正语、正业两道,眼前的各种景象就会一一展出来,前景清晰、宽阔、高贵。获得了相当巨大的自制能力,修行就更进一步了。

“正命。就是心存道德观念,有正当的经济来源。有了正当的经济来源,基本的修行才能保证,但是修行之人不能聚敛财富,贪婪与人的高尚节操和道德规范是格格不入的。修行之人必须时刻警惕,避免贪恋财富。要在前四个修行阶段的基础上依据佛法,进一步完善自身。

这是第五阶段。

“正精进。就是要积极进取、勤奋刻苦、毫不懈怠。到达这一阶段的人充满慈善心、睿智,能够致力于神圣的事业,在实践中努力钻研佛法,修学戒、定、慧。他们无论是衣食住行,工作或休息,都是按照佛法进行,能够达到至善至美之境。佛法就是他们的生命,对佛法再没有一丝怀疑。这就是第六阶段。

“正念。就是坚持对真理的信仰,在禅定境中有正确的思维,不起邪念。达到这个阶段,心中就只有真谛,完全抛弃了‘我’,达到无‘我’之境。虚幻已经不再出现,真相就在眼前。这就是第七阶段。

“正定。就是清贫守道,磨练身心,养成完满的人格。在禅定中保持清净的心。这是禅定中的心境。这个阶段,怀疑、恐惧、麻烦和混乱都已消匿,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修行,无根据的信仰、妄想都被忘在脑后。这就是第八个阶段。只有修行这‘八圣道’,才能解脱无边的烦恼和诸种痛苦,获得清净圆通的境界。”

“世间的痛苦不可胜数,世尊能为我们演说一下种种痛苦与八圣道之间的关系吗?”释迦五公子完全沉浸在佛陀的教义中,一边听讲,一边思索着这些智慧语言的深刻含义。

佛陀继续讲道:“人世间有许多痛苦。概括起来讲,共有八种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失荣乐苦。一切众生不知道这些痛苦的根源,在六道轮回中苦苦挣扎得不到解脱。要想使诸苦断绝,就要不间断地刻苦修习‘八圣道’。

“生就是苦的业因,生命就是受苦,三界众生都要接受果报,从生到死经历着一个个痛苦的阶段,没有安乐,这就是苦谛。促成生死的苦果之业和种种烦恼,叫做集。促成生的原因是对生命的渴求,生后的五欲和对生命的骄傲促使人们从一生转向另一生,这就是集谛。

彻底断绝一切邪欲,消除对生命的渴求,不让它们占据头脑,完全消灭生死因果,这就是灭谛。第四谛即道谛,即八圣道,这是能通向涅桀清净的道路。这些就是四真谛。苦谛应当被人们察觉知晓,察觉到痛苦并知道这种痛苦可以被消除,是解脱的基础;集谛应当被断绝,只有断绝了痛苦的根源,才能真正消灭种种痛苦;灭谛应当被修行者在实践中印证,消灭生死因果不是平常人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应当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去实现;道应当去努力修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修行,才能真正从生死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达到涅槃的境界。

“乔陈如,你们五人想要超脱生死,悟得无上正法,就做我的弟子,跟我修习无边佛法吧!”

佛陀话音刚落,释迦五公子就心悦诚服地跪拜在地,说道:“佛陀,至高无上的尊者,我们愿意追随您,跟您学习无上佛法!”这时他们的头发、胡须都脱落了下来,再将袈裟穿在身上,他们就成了比丘。

佛陀启发这些弟子,问道:“你们来仔细考虑以下的问题:色、受、想、行、识,是恒常不变的,还是时时变化的?是苦的,还是不苦的?

是空的,还是不空的?是有‘我’的,还是无‘我’的?”

五位比丘听到佛解说这五阴无常,如同智慧的光芒照彻五脏六腑,一切烦恼断尽,心意完全解脱,成就了阿罗汉果。他们回答说:“色、受、想、行、识,的确是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

众天神听到佛陀初次演说绝妙佛法,又收释迦五公子为徒,都非常欢喜,他们洒落天花,竞相在天空中赞颂佛陀的作为。从此世间有了三宝:如来大圣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阿罗汉是僧宝。这成为天上人间第一福祗。

度化富楼那

当时,在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国有一个大婆罗门种姓的人,他是净饭王的国师,家中极为富有,建有精美的亭台楼阁,过着锦衣玉食、极尽奢华的生活。这位国师有个儿子叫做富楼那,与净饭王的悉达多太子同一天出生,他自小就聪明伶俐,学习韦陀等经论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就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富楼那性格内向,经常会独自安静地思考,对于家中一切奢华的生活毫不在意,还常常劝父亲应该清心寡欲,过简朴的生活。父亲为他准备了各种享乐玩物,满足他所有的要求,派大量的仆人服侍他,但是富楼那对这一切都十分厌恶。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国师更加害怕自己的儿子也会效仿太子出家修行,害怕自己会像净饭王一样失去儿子在凄凉中度日,眼睁睁盼着儿子回家而不可得。所以国师也想尽各种办法阻止自己的儿子出家,派仆人时刻跟在儿子的身边,任何举动都要向他汇报。但是富楼那对尘世间的一切享乐和痛苦都看得非常透彻,他并不贪恋凡尘,与父亲无法沟通后,他便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从人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等等问题。终于有一天,富楼那趁父亲不防备之时离开家,约集其他朋友一起走出迦毗罗卫国,登上北方蔚为壮观的雪山,在冰天雪地里磨炼自己的意志,勤奋修行。他在几年里就有所成就,获得了四禅、五通。

但是富楼那深知,他与伙伴们并没有解除对生死的困惑,修行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对于怎样取得更大的进展,他心中并没有具体的想法。

忧虑和愁思总是挥之不去。

佛陀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天震动,众神礼赞,富楼那在雪山上也感受到了这种无边的光明,他用法眼观照大地,看到佛陀在菩提树下为诸菩萨天人讲法,又在鹿野苑度化五阿罗汉,心中升起无上的敬仰之情。富楼那就跟与他一起修行的朋友说:“往日释迦国的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现在悟道成佛了。现在天地间有了一位获得菩提道果,具有无边的智慧和慈悲,以高深精妙的佛法度化世人的佛陀。我们应该去跪拜他,求他度化我们,专心一意跟随他修行,早日断绝诸种痛苦,达到更高的境界。”他的朋友们听了也都感到欢欣鼓舞,说:“我们听从您的命令,愿意跟随你一起去跪拜那位至高无上的佛陀。”福楼那就率领他的朋友共三十人一起离开雪山,向佛陀所在的地方追寻而去。

同类推荐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 桑榆情

    桑榆情

    这本文集中,作者饱含着对亲人们的深厚感情,谱写人间最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其中对生养和哺育他长大成才的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敢忘。尤其是母亲,那真是恩比天高,情比海深。在许多名人大家对母亲的舔犊之情歌颂的文章里,屡屡出现,这是对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肯定。
  •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曾巩文学思想研究》,中编为《五窦及其诗歌研究》,下编为《苏辙散文理论及其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曾巩的文学思想、苏辙散文理论的渊源等。
热门推荐
  • 闪婚萌娇妻

    闪婚萌娇妻

    她是落魄千金,他是名门少校。一次邂逅,他将她吃干抹净。本来就无情,又何来谈爱?在床上,你情我愿。在床下,互不相识。一纸婚约,将两个人死死牵在一起。“你爱我?”他冷笑。她不语。“你认真了。”转眼就见他拥着前任出现在各大媒体面前。她捂着受伤的心,冷笑。她约前任,传绯闻。他将她压在床上,说,你和他们是什么关系?她笑。OK,不说是吧,做到她说。喂……你……混蛋!
  • 穿越之妹控

    穿越之妹控

    穿越后她看到了两个美男,一个是其大师兄廉晖;另一个则是自以为是她大哥的慕容湛。只是不巧的很,这两个都有很严重的妹控倾向。顾湄泪目,本姑娘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 失名

    失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 破道为仙

    破道为仙

    仙,据说有破轮回,寿不尽之命,故成为无数人终生追寻的目标。但自古以来,求仙者无数,成仙者却未曾听闻。以至于令得世人质疑——仙,到底存不存在?人道茫茫,仙道渺渺。世人皆言仙者长寿无尽,潇洒天地之间。然万载岁月,孤寂惆怅,万物流转,唯有苍天与之恒在。悠悠白云,习习清风。山巅之上,素衣飘动,华发散舞,俯视足下群山,清澈的眼眸中不由露出一丝黯然。随后,一声声包含沧桑的沉吟响彻天地。“人生如梦,俱尝欢愁。破轮回,梦将醒。回首无尽岁月,不及往昔一时。”
  •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圆圆躲在浴室里严肃地说:“虽然我身在娱乐圈,虽然我是你的助理,虽然你很帅,但是我是个不接受潜规则的助理。”大神从兜里摸出个钥匙,道:“谁说你是助理?”“你聘请我不是当助理吗?”“你误会了,我聘请的是一个老婆,全职的那种。”话刚说完,浴室门哗啦开了。方圆圆:“…………”没路跑了……
  • 轩辕楼

    轩辕楼

    获绝世武功,不惧背起两岸山河,得倾城红颜,只恐负她一片情深。“对不起,紫嫣,我爱你!”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以心相待,情谊无坚不摧。“愿与府主同生死,共进退,生不离,死不弃!”江湖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血腥中也有温情。且待风雨起,震山河。“哼,这里是轩辕楼!”……
  • 一百次的伤

    一百次的伤

    悲伤的。无奈的。疼痛的。忧伤的。同情的。也有怜蘼的。像是各种颜色的染色物被倒入心间,搅拌着。最终,煎滚翻煮。直入心扉。形成世上最逝去青春的朦胧感觉。形成的只是两个人。言落浅,刘若琦。从认识到悲离,到永别,只是一个三年又一年。
  • 剑魂紫萱1:湖底的秘密

    剑魂紫萱1:湖底的秘密

    自大禹传位给儿子启后,夏朝开创了华夏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而大禹死后也标志着华夏民族从此不再是神统治而是人统治,为了留住神的最后一丝精气,大禹将妻子涂山氏的灵魂注入到宝剑之中,并留下预言:人类坠入魔道日便是神明重掌人间时;四千年后,紫萱出世,她是龙泉、太阿两把宝剑合并后剑魂所幻化的人身,在湖底守护了四千年的护剑灵童带她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使命。
  • 光之手记

    光之手记

    欧落洛,一个充满理想,富有才干的在校大学生。在一次招聘会上成功打败所有对手,成为EV7唯一的一个总经理助理实习生。而在她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她要坐的竟是总经理的位置……而事情远不止这样,当她发现这个公司董事长的公子上官崇政竟是她要一起工作对象的时候,一连串麻烦接踵而至……欧落洛的梦想在这样的一连串看似棘手的麻烦中渐渐产生了摇摆,她在EV7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可又发现这个真爱竟是一场“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