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6000000002

第2章 对世界的认识(1)

1.心理暗示的作用

语言、行动、表情或符号等的提示,可以改变别人的态度或行为。

定律解析: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

暗示一般不需要讲道理,而靠直接的提示。比如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人烟瘾上来的时候,拨打这个电话,就会听到里面传来令人难受的气喘和咳嗽声。这种声音是在暗示人们抽烟对健康的危害,可以帮助人们戒除烟瘾。

暗示的途径包括很多种,如语言、行动、表情、符号等。比如商场里摆放着穿漂亮服装的模特,是在暗示你“这件衣服多漂亮,快来买吧”;一些人在商场里买衣服,可能会对你形成行为暗示;有人买完衣服后喜形于色,会对你形成表情暗示;有的人买完后赞不绝口。又会给你语言暗示。这些符号、行动、表情和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号召”你去买,却可能通过暗示达到这种效果。

那么人为什么会接受暗示呢?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叫做“主见”。而人不是神,没有任何人是万能的、完美的,因此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有主见的。“自我”的这种不完善和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自我越是虚弱、幼稚,就越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

生活启示:

我们可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宴会上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滋味,等主人细细介绍之后,才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独特。

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对你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可能还不太在意,但不知不觉地你开始觉得有点头重脚轻,浑身不舒服。可是上医院一检查,却一点毛病.也没有。

又如,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广告,“大宝天天见”,“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等等。听得多了,耳熟能详,可能我们就会购买这些牌子的产品。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它们通过语言、动作或其他途径,对我们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暗示有时也可能被骗子利用。我们都记得小品《卖拐》中,******反复对范伟说他的腿一长一短,让范伟真觉得自己的腿有问题,而上当受骗。其实范伟是因为受到了******的心理暗示,才产生了错觉。

但是,心理暗示在医学中也可能有治病的效果。一个人到医院,说身体难受,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医生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就是一种心病。但医生对病人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刚巧有一种新药专治这种病,注射一支,三天就痊愈。”结果打针三天后,病人真的“痊愈”了,其实医生为他打的只是葡萄糖。

医生知道和病人讲道理可能没用,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利用心理暗示,却可能医好病人的心病。

心理暗示分为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己的暗示。对自己的暗示,是调整自己心态的好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就像一片沃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就像在这块土地上播撒种子。

积极或消极的暗示,会对我们的心态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我们在行动时的发挥。

比如,在演讲或考试前,如果想象自己可能会失败,那么在临场时就可能真的发挥不正常,而遭遇失败。

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会做好。”到时候,我们的表现可能真的会比较好。

心理智慧:

我们要尽量让自己接触积极的暗示,以使自己拥有良好的状态;

同时要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对心态的不良影响,同时防止虚假暗示的欺骗。

2.记忆系统性定律

知识系统化然后记忆,要比死记硬背记得更牢。

定律解析: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是记忆。”记忆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都以记忆为基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呢?

一般来说,对知识死记硬背效果并不好。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想要最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知识之间有了相互关联,相互比较,才容易记忆。其实教育的基础就是所获知识的体系。

生活启示:

有这样一个人,他想要把整部百科全书全部学习掌握,于是从头开始学。可是当他从“A”学到100多个单词的时候,就再也学不下去了。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他这样学下去,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因为他违背了记忆的系统性规律。百科全书是一种辞书,不是按知识体系排的,所以不好记;甚至因为枯燥,容易让人半途而废。

生活中有些人,由于不懂得记忆系统性定律,总是无法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他们本来知道得不少,可是知识在脑子里却是一些死东西。当需要忆起某种东西时,总是忘记了,不需要的东西却“浮上心头”。

而另一些人,知识可能不多,却全部得心应手,在记忆里随时能够再现所需要的东西。

这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脑子里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后者却有。

拿破仑就是系统性记忆方法的高手。他说:“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的头脑里安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一定的抽屉,就能取出所需要的材料。”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的特点。

心理智慧: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从一开始就不要随便地、泛泛地学习东西,在学习的时候要同时建立知识体系,在脑子里把知识和用这些知识的场合联系起来。或者说,材料在识记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系统化。

对此,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就像俄罗斯著名军事家苏沃洛夫建议的:“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3.感官协同效应

学习时使用的感官越多,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定律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也就是说,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这叫做“感官协同定律”。

科学研究发现,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知识的65%。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一个实验,也证明了这个理论。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在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在室内除5本《圣经》之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集,并播放宗教音乐,然后要求两组被试者都背诵《圣经》。结果发现:第二组成绩远优于第一组。这是因为第二组学习《圣经》时,使用的感官比较多。

生活启示: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读书法,叫做“三到”读书法。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的这个理论被后代的许多文人奉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视觉和听觉。

当今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也是利用感官协同原理,使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生动形象与情绪感染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懂得感官协同效应。比如,小学生对多位数除法的算理很难理解,老师就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边看边想边说。在几何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去摸、折、围、剪、拼、搭用纸做的几何图形,然后再用语言表达,在脑中想象,就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我们学习游泳,也可以通过听讲、读书、看图、看电影、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获得游泳的知识。此外,最好亲自下水去实践。这样,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感受综合起来,就能够更快地学会游泳的技能。

心理智慧: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多种感官,如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读,或者亲身去做,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4.记忆选择性定律

人们对愉快的事和感兴趣的事容易记得牢。

定律解析:

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有些痛苦的事情,人不愿意再想起,就会被自动抑制而遗忘。

人的感知的确具有某种适应性和选择性。人对于痛苦的事情会慢慢淡忘,在内心深处会自动排斥和回避不愉快的感觉;而对于兴奋、愉快和幸福的事,则会长期留恋,在内心深处加强和放大这种印象。因此,人类内心深处的记忆,有明显的选择性,会减弱和回避过去的痛苦,放大和留恋过去的幸福。

这种心理特征对人是有利的,可以使人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记忆的选择性,整个人类可能已经成了精神病群体。

此外,那些与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相联系的事情,更容易保持扎实的记忆。比如赌徒能记住别人所出的每一张牌,司机对交通的记忆有独到之处,语言专家能够一年学会两门外语,象棋大师能够同时与十个人下盲棋。

生活启示:

一群大学生骑自行车去颐和园玩,没想到半路上自行车出了毛病。

于是他们修完了自行车再上路。在公园里划船时,老天爷好像故意作对似的,下起雨来了。大家都没有带伞,淋成了落汤鸡,冻得够戗。

有的人心情急躁,还吵了起来。总的来说,这不是个愉快的旅行。

但是毕业若干年后,同学们聚会时回忆起这个经历,却感到十分畅快,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正是人们记忆的选择性造成的,就是在回忆过去时,倾向于忘掉不愉快的方面,而记忆那些愉快的事情。

记忆选择性的另一种体现是,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记得更牢,而对不感兴趣的领域,却可能显得“低能”。比如数学家陈景润,虽然在数学领域有高超的天赋,但在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这就是由兴趣选择性造成的。所有的人身上几乎都有类似的现象。

心理智慧:

我们可以去充分体验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感受,并让它深深烙刻在我们的心里,给我们带来更多愉快的感受。而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则不必去在意,可以尽快将它们忘却。由于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忆更牢,那么我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5.角色深化效应

表述一个观点,可以加深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定律解析:

演员根据剧本演绎出各种性格的人。尽管每个角色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演绎过程中,那个角色开始渗透进演员的自我,渐渐地本来的自我也开始向那个角色发生转变。这种现象叫做“角色深化”。

而心理学上的“角色深化效应”是指:我们在表述一个不理解的东西时,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会逐渐深入到这个理念里面去,而加深对它的理解。

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研究者要原来不信教的大学生写一篇介绍宗教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被要求注意说理的透彻性,以理服人;另一部分被要求注意文章的结构。结果发现,与没有写文章的大学生比,这两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都发生了更显著的变化,其中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变化更大。

生活启示: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个农村青年总坚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觉得不生儿子会被别人笑话,不能传宗接代,对不起父母。这使村里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伤透脑筋,也让他已经怀孕的妻子感到为难。

后来,一位有经验的领导想了个办法,根据这个青年的特长,让他编辑村里的黑板报。这个青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认真地编辑了几期黑板报。这时,上级要求办几期宣传计划生育的黑板报。为这个任务,他查资料、写文章、画漫画,按时完成了。但奇怪的是,随着工作的完成,他主动让妻子去做了人工流产。

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观念呢?原来在编写黑板报的过程中,他对计划生育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渐发现了自己原来观念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多要孩子的决定。

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读一遍,对别人讲一遍,或者抄写一遍,就加深了对这个观点的理解程度。

在工作中,有的上司就善于利用这个心理效应。比如下属对上司的意见不赞同,聪明的上司就让这个下属向其他部门的人解释这个想法。这就需要下属做准备,搜集一些数据和图表,建立清晰的主题脉络,准备应对其他人的质疑,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下属也逐渐增进了对上司意见的理解,逐渐打心眼里开始赞同了。

心理智慧:

如果我们想增进对某种思想的理解,可以试着去表述它;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则可以给他表述这个看法的机会。

6.对比效应

对比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加深记忆。

定律解析:

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形成对比感,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而使感知者有效感知。这叫做“对比效应”。这是因为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会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诱导作用,就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

同类推荐
  •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本书是成就女人生活与事业的秘典,涉及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且可读性强,观念新颖并有极强的操作性,很多说话、办事的技巧,读者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当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多成事王牌尽在书中,赶快拿来一用吧。
  • 那些和抑郁相处的日子

    那些和抑郁相处的日子

    因为疼痛,所以成长;因为伤心,所以坚强。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过往不心伤。今天的80后渐渐“奔3”,他们开始怀念,开始懂得人生。本书作者正是将代表着中国数千万80后所共有的成长故事,通过画笔描绘出来、讲述出来。而作者那段与众不同的经历,却也是我们人生故事中要学会品尝的一颗怪味糖果。
  •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人品最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品牌,需要经营自己,推销自己,完善自己。张新国编写的《做事先做人》详细阐述了做事先做人的处世原则,并告诉读者如何在这个原则下掌握各种处世技巧,让你在轻松阅读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受批评、伤害、欺负、背叛、责罚、讽刺……我们该怎么办?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盖茨意在告诉你,愚蠢的人为了事业盲目地去死,聪明的人为了事业委屈地活着。火石不经摩擦,火花不会发出。同样,人们不遇刺激,他们的生命火焰不会燃烧——失败、贫穷、痛苦,不是永久不可超越的障碍,反而是人们最好的刺激品,因为这些能锻炼他们的身心,使得他们更坚毅、更强固。钻石愈硬,它的光彩愈耀目,要将其光彩显出来所需的磨擦也愈多。只有磨擦,才能使钻石显出它全部的美丽。
  • 开辟心灵后花园

    开辟心灵后花园

    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介绍了如何排解压抑和烦恼,让快乐与自己常相伴。
热门推荐
  • 后宫:庶妃谋

    后宫:庶妃谋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卑贱的庶女,姨娘死后更如弃猫一样蜷缩的活着。苦熬八年,恰巧在十四岁赶上了皇帝选妃。嫡庶有别,妾的女儿,只能做妾?她不想做任何人的妾,哪怕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落选之后,她便安心做一个针工局的小宫女,等着有朝一日升为女官,逢大赦出宫。但事实总是出人意料,几番错过她终究来到帝王身边,化去他半世孤独。可是,后宫从来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
  • 新派正宗粤菜

    新派正宗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选料广博奇异。本书精选了新派粤菜:粉糖酥肉、梅菜扣肉、啤酒酱排骨、干炸果肉、客家红焖肉、糖醋咕噜肉、糖醋排骨、梅子蒸排骨等好吃的粤菜。教人们利用闲暇之时,烹制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享受美食的乐趣!
  •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赵凡禹编著的《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讲述了: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著名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妖王之宠:陌上璃沫可安宁

    妖王之宠:陌上璃沫可安宁

    一朝惨遭穿越定律,变成一条供人膜拜的锦鲤就不说啥了,以为可以好吃懒做听人祷告,扑扑鱼鳍,却没想到爱上一个人会牵扯出六界千万年前的悲恋。一见钟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丫男人心海底针,各路男人都有神秘身份,猜猜猜,猜不透。她只想好好谈个恋爱么,前有知天命的师兄死命拦啊拦,就是不让她去追男人,后有小姐妹顶替位置抢啊抢,愣是把备胎抢走了。难道当条鱼就这么不安生么?好歹她堂堂碧水潭大仙,怎么可以被一帮小妖精们隔三差五搅一顿?!王爷是她的!小和尚是她的!还有那个什么什么妖后魔尊也是她的!都立正!站好!不许动!!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 无界道神传

    无界道神传

    载道施术,步罡踏斗,拘魂聚魄,引生渡死,召神御鬼,制阴伏魔,且看小道士晏子皓,穿梭人冥两界,历经生死,终成一代道神。
  • 凤孤九天:若你不爱又何必再来

    凤孤九天:若你不爱又何必再来

    方璃茉意外穿越?做了别人的王妃?温顺女子变霸气?慕容芊芊:上官羽,放了我!你伤害了我俩个孩子!我不想见你!‘’上官羽:放了你?不可能!孩子?那俩个孩子不知是你在哪偷的野种!不要也罢!你不是很爱我吗?不想见我,就必须见!‘’慕容芊芊:哈哈哈哈,野种?呵,原来我慕容芊芊只配给你生野种!原来爱不带表现在还爱,以后还爱,既然你不放我,那我唯有死!“上官羽:不爱?那我何必对你好,死?来人,把少奶奶抬回去!慕容芊芊,想死不可能,你就陪我下地狱吧!像我一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既然这辈子我们没有结果那我就扼杀这颗萌芽!”穿越虐恋,有没有虐哭你?不足地方可说~~~
  • 赢家天下

    赢家天下

    普普通通的作者何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古代世界。何桐顶替的是深恋着当朝七王爷的林家大小姐的身份,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七王妃。在欢脱和纠结的相处之中何桐和七王爷逐渐相爱,和这个世界产生紧密关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如岚

    剑如岚

    “我不管我是否被天遗弃,只要他们还在身边,我便守护到底!”“我不管我是否命里定离,只要我还留一口气,我便追寻到底!”两位少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宿命旅途披荆斩棘:无道皇室,覆了它,又如何?恩怨情仇,看不破,又如何?天下无敌,没有她,又如何?历天下伤情之事分分离离,命途坎坷终成大器,一代豪杰却不忘初心:只愿提剑如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