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5900000020

第20章 鼓励与孩子禁止的艺术(2)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希望对方做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希望对方做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有奖励、表扬等;负强化的方法有惩罚和批评等。

49.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德西定律

父母一般不要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降低孩子对事情本来的兴趣,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家教启示:

一位妈妈抱怨道:“我的孩子上初一。为了能让他好好学习,我们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90分以上,奖10元;前10名,(奖)50元;进入前5名,(奖)100元。开始还真管用,他一回家就看书、温习功课。可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出现厌倦学习的情绪。

我们只好加码(钱),但看来效果不大……愁死我们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动辄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开始的确有效,但慢慢地就不尽如人意了,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

奖赏之所以不灵验,正是“德西定律”在起作用。父母如果让孩子养成为了获得奖赏才去努力学习的习惯,孩子就体会不到出色完成一项工作之后的激动与兴奋,单纯的求知的快乐可能会逐渐降低。而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兴趣才是更大更持久的动力,一旦失去了兴趣,做事的动机就会大大下降。

如果学习活动本身令孩子感兴趣,父母再给孩子奖励,可能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反而会降低孩子原有的学习热情。比如,孩子自己喜欢画画,那么他并不需要父母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只要获得认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出很美的画,父母只要关注一下就行了。但如果父母说“你画得真棒,妈妈奖励你一个本子”,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厌烦——“我的努力和成就只是为了一个本子呀?”这样反倒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用物质奖励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弊端。

比如,亮亮的父母让他承包家务,倒垃圾一个月给5元钱,洗碗一个月给10元钱。开始时,亮亮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干得也很好,可后来母亲发现了不良的苗头:让他捡一本书,他不愿意,说是没有承包;让他去买酱油,他提出要5角钱的劳务费。结果父母不得不废除了承包协议。

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会使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沾染上自私自利和功利主义的毛病,滋生只图享受的心理,养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此外他们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所有的劳动都应该得到金钱回报。他们可能认为赚钱更多的父亲很伟大,而多做家务少挣钱的妈妈的价值却小得多。他们也不可能理解志愿劳动者和义务工作者,自己也不可能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该参与家务劳动,而不应获取报酬。

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在家人或亲友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给他们戴红花、贴红旗;还可以拥抱、亲吻、口头表扬他们,或者发贺卡和奖状;如果孩子连续一段时间表现得好,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旅游或吃一顿他喜欢的饭;等等。

心理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德西是通过实验发现这个规律的。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题就给予1美元奖励,另一组则不给奖励。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德西观察发现,尽管有奖励组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很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却只有很少的人继续解答;可是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没有解出的智力题。就是说,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开始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仍然浓厚。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奖励刺激容易引发人的外部动机,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相反,对于所从事事情本身的兴趣是人的内部动机,它更容易持久。

50.“你是好孩子"——标签效应父母如果给孩子贴上标签,会使孩子趋向于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所以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贴好的标签。

家教启示:

一位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过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开心地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回到家,她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回到家里,告诉儿子:“班主任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这个妈妈给孩子贴的好标签,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孩子,使他真的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

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也会使孩子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种人。

曾有人以“你长大想当什么?为什么?”为题,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一个问卷调查。有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我是笨蛋,我也不知道长大能当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大人给孩子的负性标签,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当孩子无法达到时,父母就很失望,认为孩子“脑子笨”,经常批评他“大笨蛋”、“不是读书的料”,这等于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这种不良的标签会使孩子产生“我确实不行”的感受,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会不自觉地放弃追求成功的努力。长此以往,坏标签的预言便会成真。

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往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他就会把自己归到表现不好的学生那一类,经常和那些孩子待在一起,这又会加重孩子的不良倾向。

所以父母对有缺点、坏习惯、坏行为的孩子,千万不能动辄贴上坏的标签。相反,要从各方面去观察,用放大镜尽力找出孩子的闪光点,时刻看到他们的进步,用好标签去鼓励他们发扬优点。那么,“笨孩子”就有可能悄悄地变成“聪明孩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心理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曾雇佣了一批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杂人员,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于是当局请心理学家来帮助管理他们。

心理学家和他们谈话后,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

当然,他们很高兴,但遗憾的是不会写。于是心理学家把信的内容替他们拟好,要他们照抄一遍就行了。信的内容大体是告诉他们的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创立了多少的战功。

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士兵竟一个一个变了样,真的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的标签的作用。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而使其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叫做“标签效应”。

可以说,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都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又会成为制约、塑造人们的规范。

5 1.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对比效应

对比可以增强说明的效果。父母要想促使孩子进步,尽量要使用纵向对比,而不要使用横向对比。

家教启示:

根据对比效应,在我们说明一个事物时,如果能找到与之形成对比的事物同时进行说明,会取得更加突出的说明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使用对比,可以使自己的话达到更强的效果。家庭教育中主要有两种对比效应:一种是横向比较,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二是纵向比较,就是拿孩子的现在跟他的过去比。一般来讲,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而横向比较则容易使孩子感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和反感情绪,一般不宜使用。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作横向对比,如:

“你看隔壁的小明,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

“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啊玩的。”

“你就不能像……”

他们以为这样能够激励孩子向上,殊不知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和泄气。这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父母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应该老是羡慕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强,比如觉得别的孩子更听话,更聪明等。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方面的差异,是很自然的事。

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可能比别的孩子强。比如,你的孩子可能有点贪玩,但是天性善良,懂得礼貌;也许脑子不那么聪明,但是很上进,也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细心、独立;等等。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赞扬他的优点呢?而且大人眼中的好与坏往往是比较主观和简单的。孩子的能力会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父母如果对孩子没有全面了解就下结论是不公平的。

而一般来说,纵向的比较则可能对孩子有利。父母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孩子与以前的不同,肯定他的进步,提倡孩子与过去的自己相比。

比如对孩子说“佳佳画的线条比以前更流畅了,真好!”、“丽丽的作业比以前更认真、更工整了,有进步!”、“亮亮打球比一个月前强多了!”让孩子感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上面讲的是一般的情况,运用对比效应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当孩子处于高潮时,用点横向比较可以激发孩子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孩子处于低潮时,充分运用纵向比较手段可以提升孩子的信心。对一贯表现出色、信心充足甚至有点骄傲的孩子,用横向比较可以使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祛除骄傲自大心理;而对那些屡战屡败、成绩不佳、自我感觉不好的孩子,则要充分运用纵向比较,重塑他的信心,以利再战。

心理知识: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话:“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形成对比感,会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而被感知者有效感知。这叫做“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的原因是,对比会使两个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而加深在大脑中的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因为没有诱导作用,就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比如绘画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诗词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都是对比效应的例子。

52.孩子相信你吗?——预期效应

父母如果经常失信于孩子,就会降低孩子对ill己的信任。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一旦许了愿,就要尽量实现。

家教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儿。可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儿。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儿了,还让我做练习题。”

像这样,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也许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由于预期效应,父母和孩子约定的事情如果没有实现,孩子就会降低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今后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效力。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孩子就会重视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话,父母平时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许诺,不要随便许愿。也许我们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相信了,就留在家里。当曾妻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非常惊讶,制止他说:“我刚才只是哄哄他的呀!”曾子却认真地说:

“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我们说话不算数,下次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说完还是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父母向孩子许愿不能随便,也不要以许愿来哄骗孩子。因为这样做的害处是:随口一说,兑现的话,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和损失;不兑现,又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同类推荐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本书共分为8章,70多节,记录了超过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贴近生活、来源生活,是父母开启了解孩子大门的书。
  • 儿童急救手册

    儿童急救手册

    本书包括了婴幼儿至少儿阶段的各种常见疾病如发烧、腹泻、呕吐、鼻出血等的急救常识,也有生活中可能遭受到的意外事故如窒息、休克、烧伤、溺水、交通事故等的救护方法,还有各种常见中毒事故的家庭急救措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父母只有掌握了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才可以立即排除或减轻孩子的病痛,也可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帮助,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
  •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内容简介:新妈妈坐月子的好坏关系到一生的健康与美丽。女性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怀孕、分娩,身体耗费了大量的气血,而充足的气血决定着新妈妈以后的健康,对产后的恢复与哺乳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调理对于新妈妈和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产后坐月子不再需要盲目地大量补充营养,而是应该合理地调理身体、促进乳汁分泌、快速恢复体能,以达到产前的窈窕身材。
  • 精致养女10件事

    精致养女10件事

    《精致养女10件事》从如何进入孩子内心,怎样培养女孩的独立性、向上心、情商、智商、交际沟通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等11个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全面总结了100个妙招。这100个妙招是非常实用的,是每一个妈妈都应该在对女孩的家庭教育中落实的。妈妈一旦把这些方法付诸实践,就能轻松地让女孩健康成长,从而成为一个可爱、内秀、进取、开阔、有美好归宿的人。作者九尾狐就当下青年妈妈关心的应如何“精致养女”这一问题,从美丽、勇气、隐私、婚姻、身体、爱情、青春、诱惑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讲述。
  •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是中国父母成功培养男孩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图书。内容包括:了解男孩的特殊成长规律,与男孩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男孩坚强、自信、勇敢、负责等优秀品质,引导男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
热门推荐
  • 邪雕

    邪雕

    传说,河神柳傲痴酷爱雕刻,其雕刻之物甚至有一些被赋予了生命。为了打造一把无上刻刀,河神搜寻了无数的至宝,花费一千六百多年时间,终于炼成了一把至刚至阳的无上好刀。名曰“噬日”此刀刚一炼成,就被许多贪婪之辈窥视。在诸多贪婪之辈的带领下,上位界面发生了一场由此神刀而引发的战争,战争整整持续了四百年。期间,仙神死伤无数,河神也因此而陨落,并随着他的刻刀一起坠落下位界面,从此不知所踪。事情到此本该告一段落,但却因仙神死伤太多,仙灵之气大量遗散,天地间竟因此而诞生了一种奇物;“诸婴”此物的诞生之后,立即潜伏到了万千下位界面之中,一直沉睡至今。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幅员辽阔

    幅员辽阔

    不知为何,来到了全新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身体,但却与原来的世界没有历史联系,身逢战乱,看林凡如何在全新的生活中是升华自己,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 恶侠奇缘

    恶侠奇缘

    极恶强盗,机缘巧合,冒名假扮,奇幻侠缘!!!!
  • 阵痛

    阵痛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绝世仙元

    绝世仙元

    简介:一只手摘下日月星辰,一把剑削平天地万界。万古悠悠,红日西沉,碧海青天明月升。这个世界,群雄逐鹿,诸神乱天,战火风起……问苍茫大地何处有仙?!少年自昆仑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 探墓玄密之尸骸墓穴

    探墓玄密之尸骸墓穴

    爱探险的四人组高泽宏、慕容浩翰、樊欣和魏邵天在搭乘火车去探险地点途中,火车进入了一个被废弃的神秘隧道。我们的主人公发现所有绝大多数其他乘客都化为了尸骨,只留下一名中年男子。此次灵异事件,便牵扯出了一桩数十年前的什么恐怖考古案件,我们的主人公只有解开隧道附近的神秘墓穴的秘密才能安全逃脱...
  • 九天若空

    九天若空

    阴阳重现,曾经所犯下的过错必将终结于此。掌控生死,曾经无法挽回的命运注定无法改变。罪由我起,终将由我结束。就算天欲诛杀,也无法改变我的信念。
  • 醉染生

    醉染生

    她本爱自由,却被他强留在身边,卷入宫斗。他爱她,给她三千宠爱;她不爱他,视若无睹。而当她眼里心里都是他时,他却生死未知。月色清澈,清风徐来。她默默等待,一身凄凉“如果你还在我身边,我定不再错过。”醉念泽归,情暖凉生……
  •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青少年朋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格。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记住一点:好习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茅山图志

    茅山图志

    还原真实的茅山道术!积恶之家出身的小混混胡不归,无意间碰到千年修炼的怨灵尸槐,烧纸婆婆,娶阴亲,命悬一线,茅山当代掌教骆千山出手相救,并收其为徒。传授胡不归茅山道术之后,骆千山出走寻找投身革命的两个徒弟,自此一去不归。胡不归和师兄两人为寻求事实的真相,踏上了斗僵尸,揭迷团,穿古城的惊险之旅...警告:本书所写术法与阵法,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请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轻易尝试,以免发生意外!!!本书QQ群:241899130,请注明《茅山图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