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4900000009

第9章 人才的社会作用(1)

一、诸子百家论人才的社会作用

1.用人思想的转变

自从夏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就是我国的先秦史。在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社会完成了两次大转变,一是由“天下为公”向“天下为家”的转变,即由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二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用人思想和用人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天下为公”相适应的古朴的、民主的“进贤与能”原则,已不能适应巩固私有制的政治需要了,经过反复斗争,王位世袭制和世卿世禄制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奴隶主阶级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去造就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在人才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狭隘性和片面性,出现了埋没人才、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世卿世禄的用人原则又逐步被否定,任贤使能的主张在新形势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从此,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的对立和斗争,尊重、信任、帮助人才和排挤、压抑、迫害人才的对立和斗争,就延续和贯穿了我国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斗争的成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先秦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们都十分关注人才问题,曾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才的作用、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以及如何鉴别、考核人才等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用人思想。这些思想主张对当时的政治斗争起了一定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些思想进行研究和整理,批判地吸收其中的民主性精华,无疑会给我们今天的事业带来许多好处。

2.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作用

人为万物之灵,“才”为人中之英,各种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先秦诸子把人才分为不同的层次。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孟子将人才分为“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庄子将人才分为真人、神人、圣人,这是他理想中的人才;而将现实人分为四类:“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又说:“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也是将人才分为四类。荀子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称为“知者”、“辩者”、“察者”、“善御者”、“善射者”。商鞅则称他们为“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当时对人才没有统一的称呼,层次的划分诸子百家也各不相同,大致上可分为四类:

即最高层次的理想人,包括庄子所说的真人、神人、圣人;老子所说的圣人;儒墨各家所说的圣人、仁人、圣王等。现实人中的最高层次者:天子、国君、王者。第三个层次即贤人、君子、士。第四个层次即有各种特长的人,统称为能者、能士。商鞅曾说:天下就像一个大住宅,而各种天资、禀赋分别赋予不同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却像圆圈一样,把每人的特长集中在一起,则样样天资的人在人间都有。

先秦诸子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各自的用处,也都能发挥作用。“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功无不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干虑,必有一得。”

“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孔子也说:“无求备于一人。”还认为,对于君子,不应让他们做些小事,而可以让他们接受大的任务;对于小人,不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任务,而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小事。韩非强调要大量任用一般人才,他说: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括之道用也。

自直之箭,自圆之木,百世无一,生来就十全十美的人也很难找到,但社会上却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这就需要发挥那些一般人才的作用,用“隐括之道”即用教育改造的办法提高他们。

又说,世上千里马极少,而一般的好马却很多,如五十里换一匹马,一天也能跑一千里。我们不必等待古代的千里马,而应让现在的好马发挥作用。他还说:“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现在的社会不能等待古代的圣贤尧舜等人来治理,中原的落水者不能等待千里之外的越人来拯救。

先秦诸子对各种人才的态度虽然不同,但基本上承认他们在社会发展中都能发挥一定作用。

3.天子、国君、王者的作用

《尚书·商书·盘庚上》指出,国君的职责是“重我民”,“施实德于民”。《无逸篇》则说,国君的任务是“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咸和万民”。它反映了周朝的“敬天保民”思想,认为天子是代天保民。吕尚则说:“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认为国君对国家人民起决定作用,但在天意和人事的关系上,他突出了人事,这也有一定进步性。管子说得更明确:

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死与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恶也,然而为之者何也?从主之所欲也。而况愉乐音声之化乎?

他认为国君是人们效法的榜样,国君和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实际上,从管仲时起,五霸迭兴,当时的人们已不再强调国君的决定作用,而逐步突出了选贤举能的作用,管仲本人也有许多关于贤能决定国家兴亡的言论。这说明他的思想也处在转化之中。

在儒、墨、道三家中,儒家对王者、国君的作用估计较高,墨家、道家都不认为国君起决定作用。法家也重视贤能的作用,商鞅说:“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君、臣、民都要服从道,服从由贤人制定的“法”。但到韩非时,君主专制政治已发展成熟,他强调国君的绝对权威,国君的作用又被大大突出了。

4.贤人、君子、士的社会作用

对贤人作用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夏、商、周虽然都实行“亲亲”政策,实行世卿世禄制,但周文王、武王为了推翻商朝,已开始实行礼贤下士的政策。《诗经·大雅·文王》篇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经》还有不少诗篇总结了西周前期的情况,认为人才是“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强调人才是国家的柱石,人民的保障。有的诗篇甚至提出“无竞维人”,认为人君为政无强于得贤人,得到贤人,才能“四方其训之”,“四国顺之”,才能无敌于天下。对于西周后期周厉王、幽王迫害人才,导致国家衰落,《诗经》则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周礼》、《礼记》还描绘了西周选拔秀士、造士、进士的制度,说“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是这个制度的基本精神。这虽然是出于战国时人的假托,当时官吏的选拔主要还是世卿世禄制,这种所谓“上贤崇德”的选人制度,充其量只能是对世卿世禄制的一个补充,但它说明西周已出现了尚贤政治的萌芽。

到春秋初年,尚贤思想已进一步发展,经过二百来年的争霸斗争,世卿世禄制已大大动摇,许多有才能的人进入各诸侯国的备级政权。诸子百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孔子的思想反映了这个转变时期的状况,他一方面主张“举贤才”,说:

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穷。马蚜斩而复行者何,以辅足众也。

依靠贤才国家就不会陷入困境,发展经济国家就不会贫穷,百足虫砍断了几只脚照样行走,因为还有许多脚。有了众多的贤才,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但同时,孔子又主张“亲亲”,认为“亲亲”才是仁人的根本。如何处理“亲亲”与“尊贤”的关系呢?子思来了个调合折中,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一方面要求尊贤,另一方面又要求“亲亲”,这就只能在“亲亲”的范围内尊贤了。因为“亲亲”讲的是血缘关系,尊贤讲的是实际才能,二者本是对立的。

孔子、子思却要把二者合二为一,这是因为他们以行仁义、复周礼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复周礼就不能违背“亲亲”的原则,所以要尊贤就只能以周礼为标准来选择贤人了。孔子希望自己培养、推举的人才为克己复礼服务,但他培养的人又不都是王公贵族,他的“学而优则仕”也不符合“生而优则仕”的“亲亲”。

原则,这是孔子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矛盾。

孔子死后不久,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尚贤政治和尚贤风气逐步普遍化,因此以后出现的各家基本上主张选贤举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贤才的作用。

(1)贤才乃为政之本

墨子说: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将尚贤使能、尊重人才明确提高到治国施政的根本原则的地位。

(2)贤才对制定路线政策有一定作用

荀子专门写了《致士》篇,强调了贤士的重要作用,其中说: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在这里,他既突出了“道法”,即路线、政策、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同时又明确指出,路线、政策、法律是由人制定的,因此贤人君子又是“道法之总要也”。

《商君书·更法篇》也从这一角度强调了贤人君子的作用: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贤者更法,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路线法律是人制定的,变法政策的制定需要“不和于俗”、有远见卓识的贤者。荀子还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进一步论证了人才与政治路线的关系。

(3)贤才有辅佐国君的重大作用

墨子说:

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孟子说: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这是一个国家“无敌于天下”的五个条件之一。

荀子说:

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

国君不能一人治理天下,国家的强固荣辱关键在于选相。国君和相能力高,就可成为王者。国君能力不高,却能寻找贤人做辅佐,国家也会强盛。自己不能干,还不努力找能干的人任职,却一味信用那些吹牛拍马之辈和左右亲信,这就只会日益衰弱,直至灭亡。

(4)贤才能使国富兵强

荀子说,贤者得进,能者得官,“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涝方如河海,暴暴如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任用合适的人才就能得天时、地利、人和,使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财富就会像泉水一样从地下涌流出来,像江河大海那样多得无法计算,像山脉丘陵那样到处堆积,若不及时焚烧,就无法储存了。荀子在两干多年前就设想可能出现生产过剩,正因为他相信广大人才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

孟子也说: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从反面说明了贤才对国家富强的作用。

孙武说: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吴起说:

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

军事人才关系到军队的命运,因此他主张:“陈功居列,任贤使能。”

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

发展经济、加强军队战斗力也得实行任贤举能的政策。

(5)贤才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墨子说: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孟子说: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不用贤国家就会灭亡,即使想削地图存,也是办不到的。

《管子·五辅》篇说: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

得人则昌,失人则亡,是个历史规律。又说:

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

荀子总结了前代和当时的经验,也概括出一个规律:

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热门推荐
  • 千年天机劫

    千年天机劫

    一个身世成谜的高校生,一次饱含深意的考古勘探,一副真假难辨的天机图,一场横亘千年的劫难……上古神器和魔器再度出世,神魔大战即刻爆发,到底谁才是这场天地浩劫的幕后推手,他的目的又是什么:“人生易老天难老,神魔应天道,仙与天共灭,顺成人,逆成仙,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指间一世缘

    指间一世缘

    青春里丢下的心,尘世间无法寻回的爱,原我们这一次只是相遇,有缘无份。若多年以后,当时爱恋,此时恨恋,一世之间,我们便只有这一生缘。再次相遇,别再放手‘················
  • 阴阳眼新娘

    阴阳眼新娘

    董爱惜是个天生就有阴阳眼的女孩,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鬼怪,青云寺大师预言十六年后会有两个男子出现的,其中一个是痛爱她一生的丈夫,另一个会用他的一生来守护她,大师的预言准不准确等待十六年后答案的揭晓。
  • 凤舞九天:废材逆天大小姐

    凤舞九天:废材逆天大小姐

    前世,她是黑道排名第一的杀手,被最亲密的人陷害,意外来到另一个世界,看她怎样一步一步原本属于她的一切,看废材怎样成长为天才.......
  • 忆光—校服

    忆光—校服

    我,讨厌夏天,非常讨厌…自出生起的夏天,每一个都是那么讨厌…出生那年的夏天,比我早来到世界的你注定什么都比我快…五岁那年的夏天,你拿到了各种比赛的冠军,我却除了玩什么也不会…六岁那年的夏天,你对着肆意哭泣的我说“别怕,我在”…十岁那年的夏天,虽然再怎么不喜欢你,我还是哭着喊着不让你离开…然而十六岁的夏天,你一声不吭的回到我身边…好讨厌!
  • 帝红颜Ⅱ:深宫妖孽凤(完结)

    帝红颜Ⅱ:深宫妖孽凤(完结)

    帝红颜系列:她很美,是人们口中的“祸水红颜”,她乐之如怡。风流帝王最爱拥着她说:即使为她断送江山也再所不惜!然而,却毫无心意立她为后。阴冷的双面王爷最喜讽刺她:果真是不一样的女子,如此懂得体贴。然而,他却有意无意为她出谋划策。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吞噬剑灵

    吞噬剑灵

    这柄剑,在剑器排行之中名列第七,若我能够吞噬其中剑灵,想必是能够提升自己的修为!身中奇毒的李晨望着前方绝世美女……手中之剑垂涎三尺。等级境界:炼气、筑基、固体、培元、通灵、化神、三花聚鼎、五气朝元、归墟……每一个境界又分为九重。
  • 武煌

    武煌

    拥有千位仙皇修士的时代被称为千皇时代。第三次千皇时代,魔、灵、妖均被人仙两族击败,一蹶不振。此后人仙两界暗流汹涌,风波再起。这是一个不能修仙的青年千煌,魔武双修,以魔入道,以武破仙,搅乱多方博弈,报得师仇,追到老婆,保护亲人,实现梦想的故事。世人对他褒贬不一,他贪,奸商都骂贪财鬼;他痴,让无数萝莉、御姐为之前赴后继;他嗔,让敌人跪地求饶。而他却只呲牙一笑:别紧张,我不是什么好人。内有笑点,吃饭勿看。内有尤物,爱之怡情。内有兄弟,同甘共苦。内有读者,他们被称为上帝!(新书期推荐收藏很重要,麻烦大家登上起点的账号轻轻收藏一下。)
  •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新解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新解

    本书对对新大纲中单词词义进行了英、汉两种释义。特别是英语释义,使学生更容易对词义有直观、深刻的理解,在无形中提高读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对大学六级考试中单词的用法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只有掌握了这些用法,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克服英语用词中不知所措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