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4900000018

第18章 理想、志向与成才(2)

作者从以上历史事实总结出一条规律:“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矣已。”即使最高目的不能实现,但毕竟还是实现了一部分。

“故务在事,事在大。”因此,人们还是应该立志干大事业的。

其二是说,事业只有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根本性变化,出现奇迹,发生“祥瑞”。作者举例说,只有在大山中才会有虎、豹等猛兽,只有在深水中才会有蛟龙、鼋、鼍等。随后概括说:

《商书》日: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夫之长可以生谋。空中之无泽陂也,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

只有广大、众多、长久,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巨大的成就。作者在这里已经朦胧地发现了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客观规律。

其三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而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兴亡、天下盛衰。作者在《士容论·务大篇》中指出:

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功故也。

这些一般国主的辅佐之臣为什么会名辱、身危而无功呢?作者指出:

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

都是因为这些人患得患失,一心只考虑个人在本国的前途地位,而没有认真考虑他们的国主如何贵于天下。作者引用孔子的话说,这些人不过是一群目光短浅的燕雀而已。

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也。不亦愚乎!

这些燕雀一味追求妻子儿女眼前的安乐,只是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没有谁去关心、顾及梁焚、屋倾、大祸将至的问题,这岂不是太愚蠢了吗?而那些做人臣的“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没有多少人比燕雀更聪明些。他们“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其与燕爵之智不异。”作者由此引申出一个重要的规律:

故日: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细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细大贱贵,交相为赞,然后皆得其所乐。

因此,一个人选择目标、确定志向并为之奋斗的出发点不应该是一己、一家之得失,不应该只考虑父子兄弟之安,而应该首先考虑国家的安危、天下的兴衰,应该“虑天之长利”,即首先考虑天下的长远利益。

在《持君览·知分篇》中,作者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提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做“达士”。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一个人为义而生,为义而死,视死如归,不求荀活,这叫做“达乎死生之分”。一个人不为利生而遂荀活,不为害亡而辞死,这种人就叫做达士。像齐国的晏婴那样不死君难,“婴所不惟忠于君,利社稷是与”;像楚国的孙叔敖那样,“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这都是“达士”的表现。这些人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什么名誉、地位、生死祸福都不能支配他们的行动,他们是人们做人的榜样,奋斗的目标。

《吕氏春秋》的作者站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立场上,希望读书人立大志、干大事。又站在道家的立场上,希望读书人效法晏婴、孙叔敖等,争取做“达士”,成为“全德之人”。这是一种理想中的人,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不仅耳聪、目明、口敏,具有各种特殊的才能,而且精通社会、宇宙的发展规律,能够容纳天下的人和万物,不为现实生活中的富贵贫贱、生死祸福所干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不追求权势和地位。只有这种人才能以天下为己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6.儒生的共同奋斗目标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礼记·大学》篇提出的进行大学教育的四个步骤,后来逐步成为封建社!套儒生的共同奋斗目标。

《大学》是儒家论大学教育的文章,它提出了进行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大学教育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和教育程序,习惯上称为三纲八目。

《大学》篇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封建社会进行大学教育的三个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作者认为,人出生时本来具有高尚的“明德”,人世以后,“明德”被掩盖,‘需要经过大学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这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的。为了完成这一总任务,《大学》列出了进行具体教育的程序和步骤,即所谓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篇认为:“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就是说,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过是“修身”的方法,而后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目的。

孟子在讲到儒生的生活目的时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包含了《大学》篇的后四个条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认为,作为一个儒生在“不得志”之时,应该“修身见于世”;在“得志”以后,则应该“泽加于民”,即应该为治国、平天下尽忠效力。

《大学》提出的“修身”标准即《大学》之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止于至善”,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儒家大学教育的最高目的,也是儒生自我修养的最高目标。笔者认为,一个人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几个步骤的长期修养,就可以排除忿健、恐惧、好乐和忧患的干扰,逐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成为一个符合最高的封建道德的完人。

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个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有条件、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家族,“此谓身不修不可以修其家”。要齐家就必须实行孝、弟、慈。孝是协调下辈对上辈的关系;弟是协调同辈之间长与幼的关系;协调上辈对下辈的关系。笔者为,这种孝、弟、慈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协调国家中君与臣、臣与臣、君臣与民的关系,“孝者,所以雩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个儒生当有机会去治国时,则应该将齐家的原则运用到治国的实践中去。—个儒生一旦有机会处于“平天下”的地位时,则应该遵循儒家的忠恕之道,么平里土电只—切人和事。尊重老人,长辈,扔面孤儿。要台邑爱人,能恶人,要努力成为民之父母。要“慎乎德,不作聚敛之臣”,“不以利为利”,而要“以义为利”,首先考虑人民的得失,不能与民争利。

自从《大学》篇概括出封建社会大学教育的总目标之后,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生活志向和奋斗目标,按照封建统治阶级“修己治人”的原则去修身、去成长、去奋斗。

应该承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目标,对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治学成才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当代学者谈理想与成才

当代学者也十分重视理想的作用,在不少教育学与人才学著作中,都曾对理想问题进行过专门论述。

1.理想的内容、类型与层次

(1)理想的内容

所谓理想,就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同人们的奋斗目标相联系,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追求。根据表述,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其一,理想是一种想象,是一种观念形态,它是从现实出发,而又超越现实事物的客观反映。其二,理想与人们的奋斗目标相联系,即与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紧密相连,人们将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其三,这一奋斗目标有实现的可能性。理想虽然是一种想象,但这种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条件,最终将变为现实。

(2)理想的类型

人是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人的理想必然表现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两大方面,即两种类型。

个人理想是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选择和创造精神。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即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楷模。在理论上,它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完美结合;在实践中,它使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具体的典范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使之成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社会标准和人格模式。道德理想规范做人的标准,因而在个人理想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决定着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选择与确立。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工作成就的向往与追求。

职业理想是随着社会分工、职业部门的划分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现阶段,由于还存在着三大差别,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不可能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人们的职业理想也不会完全实现。所谓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等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是在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着人们切身利益和生活环节的各个方面。

与个人理想相对应的是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或阶级,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社会发展蓝图的总体构想及其全体社会成员对此构想的普遍共识和追求。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和愿望的集中表现,反映着这一社会或阶级对“最完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向往和追求。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形成并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是个人理想。在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年往往首先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职业等方面产生向往和要求。但是在人们j种种理想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它既贯穿于。

其他理想之中,决定、支配、制约着其他理想,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其他理想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着人们对某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向往,最终归结为对某种社会。

制度的追求和向往,它是社会理想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总之,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并不排斥个人理想,而是包括个人理想并反映个人的要求和愿望。社会理想植根于个人理想之中,并靠干百万人的实践去实现;另一方面,个人理想又依赖社会理想的实现而实现,因此个人理想的确立要符合社会理想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社会理想和人民的利益,个人理想也很难实现。这说明,社会理想的发展以个人理想的发展为前提,个人理想的发展以社会理想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理想的层次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理想是分层次的。目前,我国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一是我们党关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

把理想划分为两个层次,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首次对这两个层次进行了详尽论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决议》还指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又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精辟分析基础上的科学预见,符合全人类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六大再次肯定了两个层次的划分。指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这为我们实现共同理想提供了广淘的前景。

可见,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是不可分割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最高理想是统帅,共同理想是基础。每一个有志成才的青年,都要首先树立共同理想,并在坚持共同理想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2.理想的特征及其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理想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现象,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理想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理想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热门推荐
  • 重生之IT巨头崛起

    重生之IT巨头崛起

    微软与苹果还未成就牢不可破的霸权,谷歌公司才刚刚引领互联网公司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这个难得的窗口期,且看一个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在群狼环伺之下,如何建立世界IT业第四大巨头。这是一个“IT神童”的巨头崛起之路,这是一家伟大公司的成长历程。这是一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估值就已经突破200亿美元的“十角兽”。这是一个诺基亚铁粉,微软的“死忠”对世界以及中国IT业的妄想。小说所构建的世界是基于“多宇宙理论”的并行分支世界,请勿对号入座。第一个粉丝QQ交流群:罗宾之歌530691018,期待各书友加入!!!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问三生

    问三生

    『暹罗猫.club』是什么在汹涌?是什么在呼喊?是你吗?她,一个孤儿,曾经沦为乞丐,却在偶然下命运发生了改变。修炼,变强,这不是她的目的,这是她复仇的途径,她的悲惨过去,要由他们来埋单。可暗中潜藏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比一个大的局呈现在她面前,哪怕她不愿意,也要将她拖入泥淖。那埋于历史中的血泪,英雄的悲歌,将会拉她遁入轮回,去寻找一切答案。读者群:486056367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和我讨论剧情。
  • 原来我们都错了

    原来我们都错了

    不要让那些对你有致命影响的谬误像寄生虫似地附着在你的头脑深处,使你生活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种谬误或观念折腾得屡做屡败的朋友们,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继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真正发现并切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 位面之神国崛起

    位面之神国崛起

    《舞舞舞》---哈利波特----民国--舰队collection?一个又一个世界,从现实到幻想,一个地上神国缓缓升起……
  • 黑白神兽

    黑白神兽

    不被命运所玩弄,怎么能得到命运的眷恋。命运玩他弄于手掌,他又如何逃出命运的魔爪。上古神兽之地,时空错乱,一行人不慎落入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经历磨难化解危机......
  • 终极鉴宝大师

    终极鉴宝大师

    小小屌丝意外获得辨认古董的能力,从此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一路凯歌,走向人生巅峰!
  • 校园天眼

    校园天眼

    各种眼,各种劲爆。写轮眼,万花筒写轮眼,邪·万花筒写轮眼,仙·万花筒写轮眼,阴阳眼,天眼,神眼,仙眼,八卦眼,月眼,轮回眼,邪·轮回眼,仙·轮回眼,蛇眼,仙·蛇眼,邪·蛇眼。各种眼,以后会出现跟多眼。大家欢迎看“校园天眼”
  • 老实人

    老实人

    水天昊光着屁股去上学,同学嘲讽他没穿裤子,诬赖他偷吃馍馍,拿起木棍一阵乱打,引起小学同学文雅洁的同情,送他衣裤,赠他纸笔,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水保良强奸放羊女,外逃十余年,巧遇强奸女……水保柱三岁的大儿子赶集丢失,被人贩子拐卖到新疆;他去弟弟家讨要父亲的赡养费,见到了那把刻有儿子小名的童心锁。
  • 奔跑吧,陛下

    奔跑吧,陛下

    戚玉琼何许人也,大齐女傅,言官都道,此女应当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可当她真的载入史册后,为何只有八个字:祸国殃民,遗臭万年?追溯起来,有三个原因:1、傲娇的太子殿下傅谅,为她不学无术,成天想着一起殉葬。2、公子世无双的晋王傅惟,一生追逐皇权,最终却为她舍弃了这天下。他只对她说:有权,任性!3、邻国手握重兵的元公子,以五十万大军作为筹码,支持她祸国殃民……她仰天长叹,臣憋屈,臣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