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3700000005

第5章 吴冠中说吴冠中(3)

问:哦,国民党出的路费也是被迫的。法国政府给的钱有多少?答:很少,大约折合现在的六十美金。比起去美国的留学生差很多,因为当时法国战后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东西也便宜,买东西都要各种各样票,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

问:但是您还是买了很多画册。

答:对。

问:那当时您的收入应该还是可以的。

答:还可以,主要是因为中国人过惯了苦日子,生活都很省。别人一个月生活费要一百美金,我们六十美金就可以过了。

问:在当时你没有到蒙马特卖过画?答:没有,如果要我卖画,我会感到很难受。我觉得这是艺术的悲哀。当时公费结束了,我考虑是要回来还是要打工。我做了两手准备,也去找了工作。我联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印高级版画的,这个工作是需要懂画的。但后来我没有去,选择了回国。

问:现在回头看,像您这样省出那么多钱买画册,现在的留学生是做不到的。

答:而目是在那么穷的条件下。

问:您买的画册涉及的面也很广。

答:对。基本上从古到今都很全。

问:其中肯定有旧书、旧画册吧?答:还是新的多,旧的也有一点。

问:在法国有一条街,是专门卖旧书的。

答:就在河边。

问:您回到北京是董希文把您推荐到中央美院的?答:对。

问:他还向您借了几张画,说回家观摩一下。

答:对。我们是老同学了。

董希文的基本功很好,他原来在苏州美专学过,他到杭州之后我们不在一班,当时他功力最好。他造型能力很强,但他也很喜欢现代的。

当时林风眠对他不是很重视,但是后来徐悲鸿喜欢他写实的能力,就把他吸收了。我回来以后,有一次去找滑田友,碰上了董希文。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他见到我回来很高兴,就约我去他家里看看。他说很想看看我的画,后来他就来到西单的归国留学生接待所,当时我住在那里。我把从法国带回来的一些油画给他看,他说想借几张回去仔细观摩一下,我说当然可以,他就拿回去了。

问:实际上想推荐您到中央美院。

答:他很有感情,但是也很理性,他好就好在理性,坏也坏在理性。他借回去以后,过了一个多礼拜送回来了。他说中央美院想请你过去教书,你不要到杭州了——原来我打算回杭州的。是怎么回事呢?他把我的画拿到中央美院,在院务会议上通过了,他才告诉我。当时掌握美院的是王朝闻,江丰还没有来。王朝闻跟董希文关系很好,因为他们都是杭州来的。当时徐悲鸿是院长,我说我的观点徐先生能容得下吗?他说老实告诉你,现在是党管理学校,跟徐先生没有关系。这样我就留下来了。

问:你去中央美院的时候比较容易,出来的时候也很容易。

答:出来就更容易了,一抬脚就走了。

问:当时有什么具体细节没有?答:进去细节多一些,出来更没细节了。出来是文艺整风之后,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没有经过什么运动,一整风全都开会,他们利用学生给我递条子,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说我是资本主义什么的,最厉害一个条子是说,请吴先生学了社会主义艺术之后再来教。这个以后不久,丁井文一个电话打来大雅宝胡同说,清华大学建筑系请你去教书——就在电话里讲了一句话。

问:连见面都没有?答:没有。我当时还想总要见一个面说点什么,他说不用讲了,等你去了再说吧。

问:连让你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答:没有。去年清华大学盖了新房子,有一个评委会,也有我。在会下吴良镛跟我们聊天,在场的还有袁运甫以及学校的一些领导。他说,当年调吴冠中的时候,是我去调点的名。当时为什么调呢?当时是江丰主持中央美院,他想调李宗津回来,他在清华大学。清华不放,江丰说我们跟你换。

他决定要李宗津,让清华来这边选。当时吴良镛是建筑系的系副主任,梁思成是主任。吴良镛就点了我。为什么?他也见过我的画,也知道我。因为他早年在中央大学学习,他也很喜欢画画,画得也很好。他说我从法国回来,应该适合他们建筑系。因此我就和李宗津对换了。这是吴良镛透露给我的消息。

问:当时自己是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的?答:吴良镛讲出来之后,大家都很吃惊。

问:当时赶你出去,是不是也因为你的风格他们不能接受?答:对。他们本来也要挤我出去。

问:从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艺术角度?答:艺术角度。政治上我没任何问题。

问:当时你是画人物画,好像有一种说法,说你是丑化工农兵?答:对。我原来是想一辈子都画人物画,我在美院也是教人物画的,但后来不敢画了。当时美院的教学完全是写实,就是三位一体:延安的原则、苏联的榜样、徐悲鸿的观念,三位一体。

问:和您格格不入。

答:格格不入。我跟他们是根本不能容的。

问:我想,您对三位一体的观念,可能也是不以为然吧?答:我是完全不以为然。

问:但是从徐悲鸿的角度讲,他也是从法国学画回来的。

答:但观点完全不一样。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恨透了,大家都是知道的。

当然他也很写实,但我觉得他的写实比较表面,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他的教学观点比较写实,我认为我也是写实,只是我的是另外一种写实。罗工柳当时我们是同学,我们的写实是比较接近的。彦涵、朱德群,我们都能写实,但是和他们的写实不太一样。

问:您刚回来在中央美院那两年,有没有比较志同道合的画家呢?答:一个都没有,我能讲话的就是董希文,其他的我全不认识,因为他们全是徐悲鸿的体系,我们两个体系过去是绝对不来往的,大家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当时我说徐先生不见得能容下我,董希文说学校不是徐悲鸿管了,我才能留下来。

问:那么徐先生当时跟您有没有什么……答:这里面有一点故事可以讲。当时要聘我不是他的权力,虽然当时他是名誉上的院长,聘书是他签字。我过来之后发现,旧社会那套很完整的体系没有变,他要请我吃饭,叫董希文作陪,正好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客人赵望云,他也在那里。我跟徐先生见面以后,讲了几句客套话就完了,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话可讲。这样的话,董希文就应该在中间拉一点话,避免尴尬。正好赵望云跟徐先生谈得很投机,就避免了董希文的尴尬。那天晚上我记得很清楚,廖静文做了一桌饭菜,菜都很新鲜。她说,这是松花江的白鱼,刚刚送到的,我印象很深刻。从吃完这次饭以后,我们就很少见,偶尔见面就打一个招呼,有时我也故意躲开一点。有一次我看到他给一个劳模画像,学生也跟着看。我一看,他已经画不像了,技术已经不行了。技术这个东西,越老越衰退,师傅不如徒弟,因为年轻的时候,耳聪目明可以画得很好,老了就都不行了。所以要靠艺术,艺术可以到老,技术不能到老。

问:到时候体力就不行了。

答:对。因为老了手一哆嗦,就画不成了。如果有艺术,晚年把笔绑在手上,照样可以画得很有味道。如果只有技术,那老了就不行了。所以他画头像都画不像。我在中央美院的朋友除了董希文之外,还有滑田友,搞雕塑的,他也是从法国回来的。那个时候已经在批我了,他在背后拍拍我的肩膀,说“我保护你”。

问:他怎么能保护你呢?答:他就是从心态上说要保护我。比方说罗工柳,我们是同班同学,比方说彦涵,我们是在同一个锅里面煮过饭的,我都不敢跟他们接近,因为他们都是从延安来的,都是党员,他们心里也有顾忌,所以我不找他们,他们也不找我,是这个情况。彦涵是到后来了,到了晚年,跟我说我们曾经在一个锅里煮过饭,旧情都回来了,但当时他们延安来的都是当权的。

问:您到了清华,梁思成的风格跟徐悲鸿又不一样了。

答:我跟梁思成接触不是太多,徐悲鸿比较霸道,我没有见到梁思成有这么霸道的情况,他没有。

问:梁思成当时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答:对。

问:前一阶段我在报国寺的古玩市场,买了一套照片,上面盖着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的章,一共有五百张照片,拍的都是像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很多建筑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不贵,小贩跟我讨价还价,一块钱一张,一共五百块钱,都是原件。

答:对。他当时跟林徽因一起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

问:我对建筑很感兴趣。都是拍得很好的照片。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流失出来的,很有价值。

答:梁思成做的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多,徐悲鸿后来社会活动很多,梁思成不像他社会活动这么多,他还是做他的实际工作。

问:他在建筑史方面,还是做了很多梳理性的工作,因为中国的建筑过去是没有史的。

答:书画这些东西,它可以虚,可以飘,可以靠宣传。像钱锺书这样,他就不要宣传,他就搞自己的学术。像画家可以靠画来搞上面下面的关系。

因此他的名气才能那么大,跟三教九流都有接触。

问:您在清华的时候,就开始出去写生了,就有机会了。

答:对。因为清华的学生必须要写生,学建筑的要画建筑,教室里面也写生。

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像张仃、罗铭等也都经常写生,但是在这方面坚持最久的大概就是您吧。

答:我坚持的时间比较长,李可染当时也经常写生。

问:李可染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的时间可能比较短。

答:对。

问:有老先生讲,当年您在玉龙雪山写生,简直都不要命了,因为玉龙雪山的海拔是很高的。

答:我觉得写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都是从自然中出来的。

问:您的作品里面,很多东西是基于写生的。

答:对。我觉得是基于写生的。

问:这可能也是法国画家的一个传统,特别是印象派。

答:对。凡高、高更他们也是写生的,他们也是从自然中吸取营养。

问:对。他们是从一个大的流派变异出来的。您的国画,也是以写生……答:我的写生有的是速写,像李可染那样直接用毛笔写生,我也坚持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写生用高丽纸,高丽纸比较结实,宣纸不结实。

问:高昌古城这两幅作品对您来说,可能也是个转折点,当时大约是1989年或者1990年的时候……答:实际上我当时并没有觉得是转折点,我只是觉得我得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这一步,能看到更远的时候,我觉得还得往前走,至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我并不知道。后来我体会到,所谓风格是背影——你走过去以后,别人看到的你的背影,就是你的风格。你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风格,.也不要试图寻找自己的风格,你只要往着你追求的地方去走。自己试图寻找自己的风格是找不到的,因为你的背影才是你的风格,你的前面没有风格。所以你说那两幅作品是我的转折点,我自己并不知道,不清楚,我还是一直在找,我的风格是别人看到的。

问:风格是让别人去看去说的。

答: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风格。

问:您在清华也没有待很久,后来您又出来了。

答:对。那个时候有个“二百方针”,又要成立艺术学院了,这样我又被拉回到岗位上来。当时是张安治,因为要从一个系变成一个学院,非常需要人,这样他就把我叫过来了。

问:现在很多艺术学院的藏书,已经到了旧书摊上了,我就买了很多,大约已有几十本了。

答:这是非常可惜的,艺术学院里面藏书是很重要的,过去有很多很好的藏书,而且还有藏画。过去我借过一本虚谷的册页,非常好,现在又印出来了,却已经少了两张,很好的两张就不见了。

问:您从北京艺术学院出来是“文革”前夕。

答:我是1964年调到工艺美院的。

问:可能如果您留在那儿的话,问题会更多,麻烦会更大。

答:这个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我老伴也知道,如果艺术学院当时没有解散,我就不可能活下来。因为当时我画油画,还是坚持我自己的那一套,如果要是批起来的话,我肯定是在劫难逃,学院的解散刚好救了我一命。

问:为什么要解散?答:当时周恩来说,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音乐学院,要继承发扬传统艺术,像二胡、琵琶等等。当时几个国乐名家都是音乐系的,就是以这个音乐系为基础,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因此美术系、戏剧系都要调出去。

问:就是剥离,把艺术学院变成音乐学院,院系调整。

答:对。

问:院系调整1951年已经搞过一次了呀,这是第二次?答:这次是整体的调整,不是个别的了。因为要搞音乐学院,所以要把美术系和戏剧系调整出去。

问:这样您就去了工艺美院,是张仃把您调去的。

答:对。张仃当时是工艺美院的院长,他要了一批人过去。

问:到了那边之后,您在状态上感觉怎么样?答:状态就是打工,和在清华是一样的,我当时就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问: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那一段时间,还是不可以按照您的本意来讲。

答:可惜八年学校就解散了。

问:这一段时间就过去了,然后您就到了中央工艺美院。

答:在这里又是打工。

我始终没有能够好好从事教学。

问:后来您参加了《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答:对。那个创作是“文革”前后,那个时候已经下放了,大家都在农村。城里很多宾馆都需要画,就是宾馆画,北京饭店的装修是我们学院包的,因此就把我们调回去创作《长江万里图》,由我、袁运甫、黄永玉、祝大年四个来作。那次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必须要四处走,收集素材,我们就顺着长江走,一路走,一路写生。

问:但是也走了很多不是长江的地方吧,比如说黄山也去了?答:当时主要是想去黄山,还有庐山我们也去了。

同类推荐
  •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命运是一个残酷而又温柔的诗人,他一边谱写着人世间最曼妙的诗章,一边又在安排最悲惨的命运。这世上的人有千千万,命运喜欢给他们各自安排截然不同的人生。于是有人在乱世之中仍能游刃有余,有人生来含玉,一生快活;也有人从一出生就带着苦,带着痛,带着悲。命运是这样顽皮,那个被他赋予可怜人生的人却偏偏拥有一颗玲珑如玉的心。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热门推荐
  • 魔手遮仙

    魔手遮仙

    【本书又名《仙界修魔》】已经身为巨魔的魔界之皇,神无尘,就他有没有给撒旦戴绿帽的问题而两人大打了一场,结果因为扯淡的意外,而扯淡地重生了……重生到什么地方不好,偏偏重生到魔界的死对头,仙界!在仙人制定法则,逍遥纵横的世界里,这个披着乖乖‘少年‘外衣,法力全无,无人问津的老魔头,如何在仙界制定自己的法则!在危机四伏的仙界,以一掌魔手,遮住仙鸟们!“把高卧九重霄头的‘神女‘拉下来堕入你的怀抱,你才是真正的魔!”PS:等级划分,背景设定请看作品相关。仙界也有魔修,主角重生到了一个修魔废材身上,理应为本书主要配角的仙人,很快会出场
  • 创世重生之命运

    创世重生之命运

    一个从小受尽欺凌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朋友关怀,在生活面前受尽挫折。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让他从现实到达一个不可思议地方,受尽磨练的他再次回到现实时,一切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
  • 亚历山大四世

    亚历山大四世

    主人公是一位来自21世纪的青年,一心沉醉在历史长河中,在一次到锡瓦绿洲的旅行中遇见阿蒙神显灵,主人公穿越到了公元前317年的继业者战争时期,并附身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娜之子亚历山大四世的身上。从此,主人公利用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不凡的智慧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先后打败了实力最强大的安提柯,再降服了野心勃勃的托勒密,进而击败了宿敌卡山德。然后挥军与崛起的旃陀罗笈多决战,使刚刚兴起的孔雀王朝迅速灭亡。最后主人公开始完成亚历山大大帝临死前就拟定的政策,率领他的庞大军队横扫阿拉伯及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国。本文虽是架空小说,但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除了被主人公所改变的历史格局之外,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尽量贴近史实,读者可以从文中看到公元前4世纪比较真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元素。该书绝不会太监,无论反响如何,我都会认真写下去。亚历山大四世QQ群:226840192
  • 你有多美好,只有我知道

    你有多美好,只有我知道

    程陆扬这个人颜值高、家世好、眼光刁,想和他谈恋爱的人可以绕地球三周半。但是,在秦真眼里——他自恋:“我承认我长得是帅了点,回头率只增不减,女人就算了,男人也这么花痴。”他嘴贱:“你穿成这样要我怎么带你出去?不知道的以为我乐善好施,拎了个乞丐跟着耀武扬威。”他傲娇:“我也是一个霸道总裁,你这个女人那么爱钱,为了钱爱我一下又不吃亏。”后来,秦真才知道,原来一个毒舌的人说起情话来也可以字字动人。你看,他虽然张扬霸道,可一旦遇见值得他放在心上的人,就会变得柔软起来,收起全部棱角,眨眼间变成世上最可爱的人。
  • 恶魔专属,甜心抱一抱

    恶魔专属,甜心抱一抱

    “十亿!”他一掷千金花了十亿买回的小老婆,却时刻想着要逃跑!“你,你不要动!”“嗯,主动的妞我喜欢!”“我不动,你自已动!”她所有的第一次,都被他强行夺走!她想尽办法逃离这里,却没有一次成功……“洛少,你老婆又跑了!”
  • 神纹双龙

    神纹双龙

    用神纹之法,斩尽世间不平之事。不懂事的少年,历尽一切爱恨情仇。一步一步的修炼,成就大道,却很孤单。新书还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土匪营

    土匪营

    是穿越,但失去了记忆;是英雄,却偏爱儿女情长;穿过国军的衣裳,吃过八路的饭,目的只有一个:揍他娘的小日本!他叫叶途飞,一个不记得自己过去的土匪头子,带着他的土匪营,铸就了一段铁血抗战传奇!
  • 侯门毒妃

    侯门毒妃

    父亲冷血无情,宠妾灭妻,气死母亲。姨娘庶妹佛口蛇心,狠辣无比。祖母贪得无厌,铁公鸡一般。祖父严肃古板。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的守护原主唯一的弟弟,培养弟弟,一定要把那些害死原主和原主母亲那些该死的贱人都踩到脚底,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妖孽男的出现,从来都是突然的,没有心理准备的。初次见他,她遭到追杀,他袖手旁观。再见他,他强吻她,她揍了他,给他下了药。再次相见,她坑了他,他吓了她,她强吻了他。他宠她,爱她。她也在用行动告诉世人,逸王府,唯她独尊。他淡然冷酷,腹黑小心眼。她有仇必报,心狠手辣。夫妻强强联手,搅乱朝堂,扶持新帝,祸害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荣宠:最强夫君养成

    盛世荣宠:最强夫君养成

    前世,她盛宠一时,奈何国破家亡,他血溅当场,她甘愿殉情。重生一世,她回到九岁那年。荣华看着眼前还是奶娃娃的他,手中拿着一块核桃酥,“长大之后娶我,我便给你。”“好。”他伸手抓过她手中的核桃酥,连并她那只同样胖乎乎的手。多年后。红鸾帐内,她说,“娶我你可后悔?”他勾起她胸前的一缕青丝,“一世盛宠,只许荣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一个没有幼儿园的童年,一个没有游戏机的童年,一个没有电的童年,一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童年,是怎样的一种童年?是幸福还是艰辛?是财富还是缺陷?一个没有校车,没有书包,没有铅笔的小学时代,一个每天步行五里地的小学时代,一个放羊、放驴、打草的小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小学时代?一个每天骑行十公里的中学时代,一个每天中午啃干膜的中学时代,一个聚众斗殴、喝酒抽烟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中学时代?一个每天饿着肚子上课学习,一个连一毛五的包子都舍不得买的高中时代,是怎么样的一种高中时代?一种被时间遗忘的80后生活,一种不会再在中国大地重现的80后生活,一种独一无二的80后成长,是幸福还是苦难?是财富还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