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8400000036

第36章 先知(2)

而正是这样的幽微与探索,遂出现了向外和向内的两种探索的选择。向外的有神秘主义的宇宙论,神秘主义的物质因果论等等;而向内,则出现了宗教、大自然、现实人生,以及文学上的各种神秘主义。它在这些地方经由特殊的启示与感觉,希望对世界一体、生命一体能找到其本源。而无论启示来自何处,这种向内发展的神秘主义都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爱”。“爱”是一种力量、一种意旨、一种目的……由于神秘主义在“爱”里找到意义,几乎毫无例外的,神秘主义者也必然浪漫、勇敢、有情,以无谓的心情去面对现实世界里让爱被扭曲,或者爱因而失去的黑暗部分。

因此,纪伯伦乃是西方浪漫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会聚后的结晶。这是一个新的综合,造就出了他那种独特的“文学神秘主义”,文字和话语在他的著作里滚动如珠,撞击着人们的眼,打动着人们的心。它不是狭义的文字,也不是狭义的宗教,而是新形态的俗世灵修经典,不管你是西方人或东方人。当我们觉得意义丧落、生命倦怠、被疑惑和愤怒所包围、对现世觉得很无可奈何的时刻,打开《先知》,总会得到他的帮忙与照顾。

(南方朔)

烈火焚烧、寒冰淬炼的灵魂

初接触纪伯伦的原著至今,转眼已40年了!

人生又有几个40年呢?

虽然,阅读是我个人的狂热之一,虽然,在接触《先知》之前和之后,我仍在书海中徜徉。但无可讳言的,《先知》是我进入东西方哲思会通的第一扇门。后来钻研新时代思想数十年,读过、赞叹过的好书也不少,但,《先知》有点像是我在这方面的“初恋”,忘不了。

犹记电影《大河恋》当中,父亲指导儿子的写作,叫儿子将初稿删掉一半,再呈上来,还叫他再删掉一半。我也认同那样的写作风格,所以,尤其钟爱纪伯伦作品当中的《先知》。虽然多年来自己也写过几本,译过更多,但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我都会说:“嘿!是你的《先知》陪我长大的耶!”

我当年在译《先知》时,寻找过纪伯伦的背景资料,虽然其他作品未完全读过,但由点点滴滴的信息和资料中可以感应和猜测,纪伯伦并非圣人,而是个有血有肉、有矛盾有挣扎的人。经由阿拉伯和西方不同文化的浸润和淬炼,经由生命本身的历练,最后成就了他如钻石般剔透的生命和文采。

虽然纪伯伦成年后大半在美国居住,由于英文并非他的母语,他反而创造出一种单纯、干净的笔法。《先知》则直接以这种笔法带我们遍历苦痛和喜悦,真可以说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他对人世间“不弃不离”,了解凡人的颠踬,陪伴我们的孤独。最后,以无比的悲悯怀抱我们,带我们的心一同飞升到狂喜无碍的境界!

我相信每个人会以他个人的角度,表达他们阅读纪伯伦的感动。但一切的赞语,都只能将读者诱引到书的面前,再下去,就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所以,多说无益,我相信,众位知心人,会相遇于纪伯伦的心灵中,然后,在静默中,感受那种爱、那种温柔、那种渴望,泫然欲泣,心生狂喜。他的诗文,真的是言有尽而情意无穷啊!

生命只有一个,却化为宇宙间无数形形色色的生命。通过纪伯伦这样一个生命,我们可以略见一瞥他所源出——也是我们所有人所源出——的生命之美!

(王季庆)

1883年12月6日夜间,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卜舍里村一个基督教马龙派教徒家庭。父亲哈利勒·纪伯伦嗜酒如命,但在听说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后,却没有忘记用自己父亲纪伯伦的名字为他命名。母亲卡米拉是一个马龙派牧师伊斯的女儿,她亲自教纪伯伦阿拉伯文和法文,又请家庭教师教英文。

5岁半时,纪伯伦开始在村子里上小学,常受同学欺侮,有的同学甚至叫他“呆子”和“爱哭坯”,他因反抗而挨过揍。他学习也不用功,还被教师关过禁闭。

1895年,纪伯伦12岁。母亲带着4个孩子,通过乡亲关系,来到美国波士顿最脏最简陋的华人区居住,父亲为守护家中产业仍然留在故乡。从这时起,纪伯伦开始学画和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立志将来写小说。

14岁,纪伯伦的画得到当地一位美国女人的喜爱,他本人也因此得到这位中年女人的爱,并偷吃了禁果。之后,纪伯伦回到黎巴嫩贝鲁特希克玛学校读书,学习修辞法、句法、修辞、韵律和韵脚等各种阿拉伯语学问。暑假期间,纪伯伦随父亲到中东各地旅游,心灵豁然开朗。15岁时,他用阿拉伯文写下《先知》的初稿,并主编了一份名叫《真理》的文学与哲学刊物。他的文章开始在阿拉伯世界大量发表,其中最有名的《叛逆的灵魂》被视为危险、叛逆、含有西方思想剧毒,被焚于贝鲁特市场,纪伯伦也因此被驱逐出境。回到美国的时候,纪伯伦的小妹刚死于肺病。此后,同母异父的哥哥和母亲也相继去世。这些突如其来的不幸,使纪伯伦茫然失措。妹妹用缝纫来维持生计,纪伯伦想靠绘画贴补家用,想办法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在画展上,他意外结识了女子学校校长玛丽·哈斯凯勒,并结为挚友。在她的赞助下,纪伯伦于1908年来到巴黎学画,得以拜访到著名艺术大师罗丹。纪伯伦得到罗丹的指点,从此迷上了威廉·布莱克的作品和文艺思想。在巴黎期间,纪伯伦广泛接触西方社会,游览了伦敦、罗马、布鲁塞尔等历史文化名城,广泛涉猎但丁、伏尔泰、卢梭、巴尔扎克的作品,尤其受到哲学家尼采很深的影响。

1910年,纪伯伦返回美国波士顿,1912年,定居纽约。6年后,他发表了第一本英文著作《疯子》,书一出版就被译成多种文字,这为他在欧美和阿拉伯世界赢得了声誉。1916年,纪伯伦结识了文学家、哲学家,他的黎巴嫩同乡米哈依勒·努埃曼,两人成为挚友。1920年,他们以《旅行家》杂志为依托成立了“笔会”,宗旨是振奋阿拉伯文学自身的新精神,使它成为民族生活中的有效力量。1932年,他的代表作《先知》出版,这本书像一股风暴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他创立了崭新的文体——“纪伯伦体”,并领导阿拉伯海外侨民的文学潮流,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奠定他在阿拉伯现代文学上的地位,他的著作也成为经典。

由于过度劳累,纪伯伦身体一直不好,1931年,他患了肝癌,住进纽约圣菲恩西恩特医院。同年4月10日,他在这所医院孤独地死去。纪伯伦的遗体被安置在故乡修道院供后人永世瞻仰,门口的雪松木板上刻着纪伯伦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我要在墓碑上写下这样的话:我站在你身边,像你一样的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泪与笑》收录了纪伯伦最早发表的散文和散文诗,展现了青年纪伯伦最关心的社会和文学主题:爱与美、大自然、生命哲学、人道主义、社会公正、诗人使命和孤独寂寥等,它们预示了纪伯伦一生的创作方向。在《美》、《在美神的宝座前》等诗中,作者把美当做宗教、主神,美是“智者哲人登上真理宝座的阶梯”。《组歌》中的《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以及《花之歌》诸篇是本集中最优美、最有韵味的篇章,融情、景、理为一体。

《暴风集》是一部富有激情和社会批判意识的诗文集。其中收入了纪伯伦最具批判性、最有力度的散文诗。《掘墓人》以超现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敢于“亵渎太阳”、“诅咒人美”的“疯狂之神”形象,让他喊出“我是自己的主!”这一形象体现了纪伯伦对陈腐传统及其维护者的蔑视和痛恨。《奴性》揭示了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奴性,指出奴隶主义是一个“永久性的灾难”,它使人们的岁月“充满屈辱和卑贱”,提出打碎奴性锁链、结束跪拜偶像的历史课题。《麻醉剂和解剖刀》分析了“东方病夫”顽疾久治不愈的原因,指出东方人“爱吃蜜”,又讳疾忌医,而东方的“医生”们则专开只能延缓却不能根治疾病的“麻醉剂”。他强调为了根治东方的痼疾,必须拿起“手术刀”进行彻底治疗。

纪伯伦的小说与他的诗歌一样出名,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是他前期创作的主体。他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发表于1911年,在当时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故事叙述富家女萨勒玛被大主教的侄子强娶,成为婚姻的牺牲品。尽管她有机会和情人逃出樊篱,但她像折断翅膀的小鸟,难以奋飞。5年后她生下一个孩子,但孩子一降生就夭折了。她也离开了人世。纪伯伦把这场爱情悲剧升华为东方民族悲剧的一个象征,通过对母爱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挚爱和眷恋。

同类推荐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幽默小语

    幽默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蛇蝎妖姬

    重生之蛇蝎妖姬

    前世爱上美渣男,倾尽所有的付出爱情,付出青春、美貌和心机,十年后,结局却是欺骗和杀戮。重生一世,且看她如何将渣男渣女踩成泥,再飞上枝头,炼成一代翻云覆雨的绝世妖姬!
  • 曾国藩好累

    曾国藩好累

    这个新型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并不争气的身体与年青时的好色浮躁;出身农家的卑微与登堂入室的抱负;雄心勃勃的中兴之道与官场陋习的围攻歼剿;不断壮大的湘军与猜忌重重的朝廷;自费讨贼的钱粮困苦与欲置他于死地的天国追杀;旧儒思想的固守与世界变局的激裂碰撞……曾国藩的心灵一直处在夹缝中深受煎熬,终其一生活得很累,直到1872年,油尽灯灭!以历史小说为架构,文学地再现了曾国藩,将读者领进曾国藩的时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
  • 士丧礼

    士丧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向左爱,向右看

    向左爱,向右看

    结婚三年,我为丈夫变成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职贤妻。结果换来了他前女友的霸气回归,还顶着球把我净身顶出户。再回职场,我重整山河。姐不要烂桃花,要摘就摘新鲜的桃儿。“你,有技术么?”我自豪:“药科大连年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学术扎实基础过硬,你说我胜不胜任?”“那,你会做饭么?”我骄傲:“新东方厨师专职主妇培训优质证书,满汉全席色香俱全,你说我贤不贤惠?”“很好,会暖床么?”啪——“流氓!”
  •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是一本关于自然景观的科普书籍。海市蜃楼、黄山云海……这些通过自然神奇的力量带給人们视觉盛宴的神奇景观已然被世人津津乐道,本书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为青少年读者们展现那些鲜为人知的神奇景观,有利于提高阅读量。
  • 盗墓禁地:51区

    盗墓禁地:51区

    盗墓爽文)我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出生,从爷爷失踪后,我的人生一下子从平凡的人转变成美国冒险大片的主角,前往滇黔边境,却在墓中遇险,晕死过去,醒来发现我回到长沙了,而且是一个月后了,为了寻找这其中的线索,我又一次和周家人进入滇黔的一个墓,可是却发现了谁也想不到的东西,这无法解释的迷团,有意无意的惊天阴谋,诡异恐怖的经历,成为盗墓界的一个个传奇鬼话。
  • 幸福阳光

    幸福阳光

    “志杰,我真的只是一个替身吗?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不,你只是替身,因为你和美琪长的像,所以我才会去关心你,现在美琪回来了,我想你这个萧少奶奶的位置该让出来了“”好,我让,我让。。。“简木木绝望的冲出了景秀大厦,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打在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让眼睛模糊不清,根本没注意到一辆车朝她开了过来嘭!简木木的身体腾空而起,我是要死了吗?如果真的要死了,就好了,我想忘记这一切,忘记这一切的痛,因为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爱过萧志杰。。。。
  • 蜜蜂计

    蜜蜂计

    清代人情小说,作者不详。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穿越火线之生化精英

    穿越火线之生化精英

    各位读者朋友好,在网站发了这么久的书,今天大密第一次出来和大家见面。《穿越火线之生化危机》是本人比较费心血的一部作品,如果你们觉得喜欢的话请在留言区多多支持。有的时候一句读者的‘大大加油’,‘好看’甚至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顶’字这一切都能让作者感觉有人关注,有人支持,作者也会有动力十分高兴努力码字,送上最好的章节给大家。在这里大密要谢谢所有送花支持我的读者,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本人才有动力,谢谢大家!
  •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本书是一本以网店的开办、经营为题材,在轻松的故事中学习财务管理的书。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为起步篇,分析读者目前的状况和优势,讨论各种赚钱模式和网店定位;第二篇为经营篇,教读者如何创建、经营和扩展店铺,并学习各种装修和设计店铺的技巧。第三篇为财务篇,教小创业老板如何学会成本控制、财务管控,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财务状态,并适时作出扩展或反思,让淘宝店盈利成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