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8200000009

第9章 孟子(2)

语言的高度形象化,是构成《孟子》散文形象性极其重要的手段。孟子不愧是我国古代的语言巨匠之一,《孟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明白晓畅、深入浅出。例如,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的一段话:“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精练准确是《孟子》语言的另一特色。例如,孟子劝说梁惠王不要好战时,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这好像是一幅画卷,把2 000多年前社会阶级对立的情景再现于我们眼前。

《孟子》还特别注意细节的精工镂刻。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管理国家时,他问齐宣王:“假如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做国君的该怎么办呢?”宣王被逼得无话可说。《孟子》一书对这种窘境,只用了“王顾左右而言他”7个字,既不写脸色,也不记言语,只用了一个“顾”字,真是画龙点睛。这一描绘,把宣王理屈词穷,只好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的心理活动,暴露无遗。

孟子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他的散文创作,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所以《孟子》一书,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佚名)

《孟子》的治国之策

闲来无事乱翻书,但即使是读2 000多年前的古书,如《孟子》,也让人觉得是批评时政的杂文,不能不令人感叹。

此书《离娄章句上》第八、九两节有这样两段话: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什么?他们面临危险还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自以为得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做快乐。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亡国败家的事呢?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他,一个国家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他。《太甲》中说,天降灾,还可躲,自己作孽,就别想活。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还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集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流,野兽向旷野奔跑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爱好仁德,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这里,孟子一开头就对丧失仁义之心的统治者失去了信心,以为与他们是没有什么理性可言的。认为与他们还可以谈理性,天下就不会有亡国败家的事了。这也说明孟子头脑清醒,目光如炬。的确,不说孟子之前的事,即使是在他之后的2 000多年来,斑斑史迹,无不证明孟子对垂死的统治者往往具有不可理喻的特征的论断是何等英明。一个统治者能够真正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并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态的一般只在开国之初的几年而已,所以历史才会重复验证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名言。

同时,孟子还深刻地论证了一个政权或家庭的败坏和毁灭,归根到底还是其内部的腐败,人家来毁灭他,是因为已经到了他自己也将灭亡的时候。至于孟子所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了。虽然当今世界,由于国界的存在,人民还不能如战国时代那样自由地选择国家,所以虽然忍受独裁者的鱼肉、驱赶,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无可奈何。但一些施仁政而爱好仁德的国家,还是日益强大起来了,正是“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佚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儒学的又一位奠基人。

相传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他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光耀门楣,他抛别娇妻幼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结果客死在异乡。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才定居下来。稍大一点,孟子开始变得贪玩,母亲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告诉儿子要勤奋读书,否则将会像那块麻布一样,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才。而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他的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深深被儒家学说所吸引,对孔子景仰有加,于是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学成以后,孟子先是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不少诸侯国家。但是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一心想着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自然不会被他们接受,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他刚到齐国的时候,齐王以有病为托词,不亲自来咨询政事,而是派人召见他。于是孟子也推托说有病,不去朝见。第二天他却出门为东郭氏吊丧,故意表明自己其实什么病也没有。齐王派人来探视,孟子的朋友一面替他周旋,一面告诉孟子不要回家,赶快去朝见;孟子却坚持非礼之召则不往,仍然不去,可见其傲岸的个性。

最后孟子选择了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孟子的这种思想就是一致的。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40岁以前的主要活动就是效法孔子,广收门徒,开办私学,宣传他的思想学说。孟子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他把收徒讲学、传授知识看成人生的乐趣之一,他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用启发式教学,用自己读《尚书》的经验告诫别人,如果不加思考选择地相信《尚书》上所写的一切,还不如没有《尚书》。叫人们不要迷信书本,要活学,要取其可用的部分。他教育学生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强调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并以故事形象做比:两个人同时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另一个人却心有所思,左顾右盼。两个人虽然基础相同,可是收效却相差很多。

孟子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出现的儒学大师。到东晋有人把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元朝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政治路线,便被称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能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我国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是公元前3世纪的儒家学者所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唐代被尊为经书,被看做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

《尚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其内容上起传说中的帝尧,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按时间顺序可分为《虞书》、《夏书》、《尚书》、《周书》四个部分,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至周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知识,是一部记言体史书。《尚书》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因而它又名《书经》。《尚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自汉代被立为官学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尊崇,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

《孟子旁通》以《孟子》原文为主线,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和人物活动为背景,对孟子的思想及其人格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一如南怀瑾先生其他的著作,清新生动、明白晓畅,在领略圣人微言大义之时,犹可会心一笑。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好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66个细节

    做人做事好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66个细节

    心态决定命运播下一种好心态,收获一种好思想;播下一种好思想,收获一种好行为;播下一种好行为,收获一种好习惯;播下一种好习惯,收获一种好性格;播下一种好性格,收获一种好命运。
  • 性格好命就好

    性格好命就好

    人的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性格的优势和弱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本书从性格定义、性格类型、性格对人的前途命运的影响等多介角度,对性格的内涵作了深入挖掘和全面的阐述,并结合大量有说服力的现实事例,剖析了优良性格的积极作用和缺陷性格的负面作用。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识别自己的性格特征,发现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效地开?王作、事业,经营生活、婚姻、家庭,从而把握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
  • 工作不狠 职位不稳

    工作不狠 职位不稳

    职场没有永恒,只有人适应变化的职场,没有职场来迎合个人。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如果不能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抛弃。人有压力才有动力。因职场危机导致竞争加剧,而对于身处危机中的职场中人,不能不说是一个自我加压的契机。《工作不狠职位不稳》帮助职场人士提升自我职业化素养,提升工作的主动性,以积极的职业心态,更高效地投入日常工作。不断创新,提高自我在职场中的含金量,开辟更为广阔的职场通路;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员工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使团队绩效得以快速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本书是一本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礼仪规范,如举止礼仪、社交礼仪、交往礼仪、特殊场合的礼仪、送花礼仪、馈赠的礼仪、在学校的礼仪、就餐礼仪、外出礼仪等,以及在各种场合交往的实用技巧。并导引出详细周到的礼仪要点,针对性强,极具实用性。
热门推荐
  •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十八册,一位有品格的优秀教师应该是很有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本书针对当前教师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或策略,找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指导,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参考。
  • 兽行仙

    兽行仙

    前有先人,后有来者。仙路周游,大道悠悠。本人不死,兽行不止。人多,路长,不得不疯狂!
  • 神鬼起源

    神鬼起源

    神鬼肆虐,妖兽横行,弱小的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普通人与神鬼对决的年代!
  • 小生穿越了

    小生穿越了

    一次被动的穿越,竟然穿到了清朝,为了实现自己的大款梦,不惜一切,全力出击,终于开办了大清朝的一家特色餐馆,先是帮咸丰帝泡妞,随后被迫化身李莲英卷入宫廷内战,救康有为,保圆明园,除奸佞,斗八国洋鬼......且看平庸无奇的本小生如何粉墨登场!
  • 语言艺术全书(1册)

    语言艺术全书(1册)

    语言是一门艺术,亦是通于人情世故大门的关键;换言之人情世故,大半蕴藏于语言中。然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出来的。再者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语言则是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故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使读者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让自己更会说话,能迅速练就“三寸不烂之舌”。
  • New Collected Rhymes

    New Collected Rhy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檀弓上

    檀弓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后逆袭:艳满京华

    嫡后逆袭:艳满京华

    阴森潮湿的大牢里,尖细的嗓子刺得人耳根子发疼。蜷缩在大牢一角的南初雨一个激灵,扑到牢门跟前,殷切地看向大牢外的宁公公——越王赫连楚的贴身宦官,心里无限欢喜,他来接我了!他果然来接我了!
  • 白领理财日记1:给力抗通胀

    白领理财日记1:给力抗通胀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讲解重点的理财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当通胀来敲门、通胀下我们如何越花越有钱、钱是这样省出来的、高薪水比不上会理财、咱们团购那些事儿等。
  • 孤独的克里雅

    孤独的克里雅

    一个人,一辆车,十三天穿越无人区的孤独苦旅经历过生死的旅行总是值得和大家分享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人骑行于克里雅的游记,一个人在无人区待了十三天,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作者勇敢地走进去,活着走出来?恶劣的天气,人心的险恶,并没有让作者打退堂鼓。他与狼接触,并帮助过一个骗子,却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当然也遇到不少好人,那种无私的奉献,人性的光辉,在书中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作者将他们一一仔细地记录在这本书中。历经生与死,看着今天早上还在的人,太阳下山后就再也见不到,以为自己在无人地区再也不能走出来,却因为自己顽强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本能,活着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