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5400000041

第41章 治学(1)

对于人之为学,《礼记·学记》里论述很详尽,它指出了为学者应警戒的“四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第一个误区是“失则多”。多即是贪多,就是说人学习往往易于浮躁,想一下子穷尽天下所有的学问。学问无穷尽,贪多浮躁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古话讲得好:“大道以多岐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大道的叉路口越多,羊就容易丢失,就越难以寻找。而学者如果什么都去做,频繁地改换研究对象,就容易失去了学者的生命价值,没法做出学问来。

第二个误区是“失则寡”。不能贪多浮躁,涉猎范围太窄、过于单一而孤陋寡闻也不行。我在前面反复讲,人一定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不要把自己局限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科里面,一定要开阔自己的眼界,适当的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发展。一个人要想做好学问,必须把握相当广博的知识,才能够厚积薄发,学问的根基才能扎牢。广博并不就是贪多,贪多失于太杂,广博则更多要求在相邻的学科里面汲取营养。

第三个误区为“失则易”。有的人做学问不往深处钻研,往往只是在表面做文章。古代有一个笑话嘲笑这类人,讲一个人学习没有恒心,其学剑不成改学书,学书不成改学音乐,学音乐不成就改学医。学医倒是下了一定要坚持学会的决心,三天之后感觉成功了,恰逢自己有病恙,于是开了一剂药方吃下去,结果一命呜呼。所以说,为学一定不要浮于表面,以不懂为懂,那样不但一事无成,还反而可能造成大错。

第四个误区是“失则止”。为学浅尝辄止是不行的,学问没有尽头,向学也没有停止的时候,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即使衰老了为学也是“秉烛之光”,这是照耀人生的东西。学习不能坚持,却以糊弄为能事,一旦形成了习惯,这一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毁掉了。我一直讲,能成就大事或能做些事的人,不在于聪明才智,而在于坚持。不怕慢,不怕笨,只要坚持做就会有成绩。这里讲的“止”,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停止,更多的是心里缺少了上进,放弃了追求。

读书和做学问的目的,是要把知识与道理都变成自己心中的、行为上的东西。程颐说:“余非有智识之人,余能由学问而求知识者也。”讲自己是靠在学习中思考,增加了自己的知识,而深层的含义在于,他是在讲人的知识和智慧,是通过苦苦的探索获得的。我们要明白,人的聪明不是来自知识,而是来自对知识的探求。聪明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人的智慧,则是在求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氏家训·勉学》)读书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开心”,即通过读书,能让自己内心完全打开、不断放大,用心涵养万物。天下的万事万物及其道理,自己的内心都能非常清楚,对于种种的人情世故,心里也就很明白。第二是“明目”,就是通过读书来扩展自己的视野,从而使自己成为有眼界、有格局的人。人读书而“开心明目”,归结到最后还是要“利于行耳”,读书到最后一定是要致用的,要用来利于人的行为举止。

§§§第一节持恒

为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学若牛毛,成如麟角”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缺少了持恒之心。大部分失败者都是跌倒在黎明前,而成功者往往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咬紧牙关走了过来。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坎坷都是要淘汰下去一批人的,这是社会自身的选择机制,优秀的人、有成功潜质的人,只有通过持久的努力才能最终达到成功的境地。求学正是如此,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知识上的困惑、学术上的难题,在困惑、艰难的时候也坚持下来。学习应该当成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每天像吊嗓子一样去反复练习它,不厌倦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当学习成为自觉行为的时候,在知识层面上就是无敌的了,正如当仁爱扎根内心,精神境界就无比宽广一样。

一、善学

孔子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自己整天不吃饭,不眠不休地去思考,好像是没有用处的,不如好好地学习。这告诉我们所有人,为学在于实践,必须是踏踏实实地做才行。

求学大抵有两个倾向:一种倾向是思而不学,对很多问题苦苦的思索,但就是不能补充知识来解决它,这只能是无益之思。另一种倾向就是只知道苦学,却总没有自己的见识和见解,这也只能是无用之学。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我们要在学习中细思,也要踏踏实实的去学,思和学是要结合起来的。但坚持不断地学习还只是基础,朱熹告诉我们:

无一事之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各求其中节,此所以为难也。(《朱子语类》)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在给我们造就学习的机会,每时每刻都是我们学习的时间,无论何地也该是我们学习的处所,但能做到这些而得到人生益处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一定要从面对的困难中,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求办法、学习知识,让这种时时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发明家的优点是,他们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然后用其专业知识予以了解决。在理论研究中也是如此,比如人文社会科学中就有很多问题等待着去突破,以教育学为例,诸如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教育风气不正等,都是关系很大的问题。我们就是要在生活中坚持求知、坚持探索,才能使自己的为学与知识有实际的用处。我们常说:“学问贵细密,自修贵勇猛。”所以我们求知的时候,一定要从最细微处体察。读书就该选一些好书慢慢地读,细细地思考,把它融入自己的骨髓里面。“密”就是讲自己的心思,正因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错综交织在一块的,只有为学的心思细密了,对书中的微言大义也才能想明白,对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也才能体察深刻。我们讲为学宜要持恒,在于其为精思的基础,在于其是对生活的深刻体悟,非坚持而不能长进。

为学要持恒,就是为学之志向的持恒,因为“志”为“帅”、为指导。王阳明*是明朝的大学问家,深悟其中之理,他在《悟真录》中讲: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精通儒、释、道三教,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这是为学与立志的相互关系。要想在为学上持恒长之念,就一定要确立自己为学的志向。正如我们以前讲的,一个人必须有凤凰高翔九天的大气象、大志向,为学之事才能长久。人生于世间,就应处于一个进步的过程,且是不进则退的痛苦过程,假如没有大气象、大志向,人就很难坚持走一条艰苦的、向上的路。王阳明教导自己的学生: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仰为上。(《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

在阳明先生看来,一个人学习不努力,原因在于他为学的志向还不笃实、不坚定。要能够真正在求学之路上有所成就,其实不在于聪慧与否,而是在于要有发奋的精神,只有对学问由敬畏而生严肃谦逊的向慕,才能终有所成。所以王阳明说,要跟从他学的人,不看他天性是否聪明,也不看他思维是否敏捷,主要看他是否勤奋、是否谦虚,是否有坚定的向上之念。勤奋而且能坚持追求向上,这样的人的前途才是未可限量的。

持恒为学者,总是能表现出来大气象、大格局,也往往是能自树立的人。章太炎**先生讲:“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要想坚持做学问,就要做有价值的学问,这样才值得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有独立的精神,不要一味地去学别人。比如练书法,开始照着帖子练,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超越其上,专事模仿是不能树立的。没有独立的精神做研究、做学问,即使有志向坚持,也没有什么滋味在了。

**章太炎(1967—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研究遍及经、史、子、集各部。

学者分四种:第一流的学者,有开辟之功,能以一己之力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开辟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样的学者往往是历史创造的,很难得。第二流的学者,能把某一领域的研究往前推进一大步,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更深入、更扎实,这还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功劳。第三流的学者,是那种能够填补空白的人。因为人文学科所谓的填补空白,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有的是他人已经研究过但不深入;有的是价值很小,大家不屑于研究的。这一种学者就是在已经建成的大厦上再加一块砖瓦,完善一下,但并不是关键的添补或修缮。第四流的学者,就是混碗饭吃,把做研究、做学问视为职业,他们往往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其研究的材料、观点、方法都是毫无缺漏的,没有任何可使人指摘的地方,但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对整个学术界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为学,一定要有自树立的志向,一流学者不可妄求,二流与三流总是不要妄自菲薄的,一定不要放松要求,沦入四流的境地。古人言:“学问以澄心为大根本。”(明·吕坤《呻吟语》)努力纯粹自己的追求,不要把学问视为追求利禄声名的工具。学问是靠心来做的,要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做。假如只是把它视为工具,必然不能长久的坚持,也难以有什么成就可言。读书做学问的目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学问可以做不大,修养一定要提高。读书多,义理明,自己的精神气质都会发生改变,这就是修养的问题。我们持恒为学,就在于其终究是树立自己品行的途径。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不是包含的知识,而是灌注着自己为学所领悟的“道”,是修身之道、学问之道、为人之道,一定要慎之。

二、博学

《中庸》中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此行之,才能得到持恒求学的真价值。“博学之”,是讲学问的基础一定要厚实,要通过坚持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做研究就是要让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论扎实起来,对自己所学领域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明了于心。比如学中国文学的,对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就要很清晰,心中要有一部文学史存在;学历史的,心中要有一部中国通史。在本领域之外,还要能涉猎相邻的范围,扩大视野。不能因为自己所学的是魏晋文学,就对其他的时段茫然无知,也不能因为所学的是古代文学,就对现当代文学置之不顾。学古代文学不懂文艺理论,学语言学的不懂文学作品,这样的知识基础是很浅薄的。

“审”即是详细,“审问之”就是要对自己所学的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看一本书,脑子里一定要有所思考,其内容如何?哪一句话最精彩?自己是否同意书中的主要观点?为学就是要养成这样的一个“审问”的习惯,读一本书才能吸收一本书,知识才会不断地增加。

“审问”之后一定要“慎思”,并且还要“明辨”。因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书本,吸收养分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读完他人的文章,一定要考察书中的线索、脉络,总结他人学问的特点,自思用同样的材料,自己能不能做得更为高明。比如看到一本研究《论语》的书,就要慎思对其结论是否赞同。如果赞同,要理出他论述的逻辑,要阐明“自己用同样的材料能不能说得更透”、“逻辑上是不是可以更为严密”、“是不是还有未尽的可以补充之处”等类似的问题。一个人只要用心思考,就能发现任何一个学科都会有很多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而是否有成就的关键就在于自己能不能慎重对待、能不能细细分析辨别、能不能更为努力地去坚持解决它。

最后一点为“笃行之”。对于做研究的人其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要能够把自己的所思写出来。谈了很多高论,却没有形诸文字,是不行的。不要只是能够做空头学问家,只有写出来人的思路才清楚,也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这样为学才有价值。二是要把自己学到的道理、道义都用在实际中指导自己的行动。即是知行合一的道理,每悟出一个道理来,就要使之用在现实的生活中,而不要把这个道理变成空空的理论。“学而时习之”,不单单是要我们时时的复习知识,还是要我们时时的运用那些知识。所以说“持恒”不仅仅是人学习、求知识的一个方法,同时也是如何做人的一个方法。

三、勤学

前人论述为学须持恒的例子还有很多。“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坚持不停地去做,金石之质地都能刻镂雕琢出花纹来,为学的坚持,功效就在于此。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辍。循序渐进即是由易到难,而最重要的是要能“经久不辍”,不能有一日之偏废。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很知名的人,我们一直引用他的话,因为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到他就到了尽头。他讲为学持恒云:“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曾国藩家书·修身》)这是他讲给孩子们听的,很切实。

同类推荐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热门推荐
  • 诡异校内2:死神来了

    诡异校内2:死神来了

    再看这部小说之前,我建议大家先看看《诡异校内之幽灵宿舍》,并不是因为两者有很大的关联,而是看完之后你能更了解主角们的性格,这样看起书来情节会更丰满一点。当然不看也行,情节方面完全是独立的,几乎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个讲述的是校园闹鬼、寻找背后阴谋的故事,另一个则是为救兄弟、魔幻穿越异界的武者之路!要说唯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情节一样的精彩!我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有一种如看电影一样的真实感觉,大家看看吧,不好看不要钱哦……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有一个词语“沧海桑田”,原意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 霸道校草太妖孽

    霸道校草太妖孽

    ????刚从美国回来的夏聆希,在爸爸夏正彦的安排下,准备去樱高贵族学校就读;但夏聆希不同意,对夏正彦说:“我不要以夏氏集团总裁女儿的身份去读。”夏正彦惊讶的说:“为什么?”经过一番诉说,夏正彦无奈的答应了。???到了上学的日子,夏聆希早早地出了家门,去等公交车。????绿灯亮了,公交车停了下来,突然一种感觉促使着夏聆希转头看向窗外。看到了绿灯,冷轩辰开着兰博基尼停了下来,突然一种熟悉的感觉促使着他看向窗外,两个人都同时看向窗外………………(记得要进来看文文哦~(≧▽≦)/~)
  •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窃海

    窃海

    新书【孤峰】已经上传。书号1026194新书【孤峰】已经上传。书号1026194新书【孤峰】已经上传。书号1026194
  • 明月倾

    明月倾

    明月倾城;情缠三生,若有选择,这辈子我仍愿陪你走下去。——云凝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离。我愿用我三生寂寥换你一世欢颜。——墨君白
  •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

    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佛曰: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三生三世的执念,至死不渝的决心,终究会是,一次归于徒然的飞蛾扑火?三生石畔的枯等成灰,海枯石烂的生死誓言,缘何变成,生生世世的痛苦纠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守护甜心之粉粉四叶草

    守护甜心之粉粉四叶草

    亚梦徘徊在唯世君,几斗,凌中间,粉色的恋情拌杂着惨酷的战斗,小兰他们又在家了新的伙伴呢!往下看吧~~喵喵~~~~~~~~~~~~~~~~~~~~~~
  • 九神凌天

    九神凌天

    御天圣塔御天地,九神神力震苍穹。战遍天地莫能敌,五域四荒我为尊。生死为道志长情,武极成圣欲凌天。
  •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www.chu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