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000000006

第6章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5)

孩子还小,遇到什么事情不懂得像大人那样找人倾诉来缓解自己心里的压力。这时做父母的就要想想办法了,巧用一个游戏中的角色,就能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孩子毕竟还不成熟,为了玩好游戏,成功地扮演‘编故事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折射到扮演的角色身上去,细心的父母是可以一下就从孩子讲的“故事”里找到问题的症结的。知道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再要开解孩子当然就很容易了。

5 让孩子的小聪明转化成智慧———启发

面对孩子抛出的“诱饵”,父母时常感到困惑。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一方面父母害怕揭穿孩子的“阴谋”会令他们难堪,心灵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他们则担心孩子用惯了“鬼伎俩”会变得不诚实。奸诈和不诚实不是褒义词,当然也不是为人所喜的品质。父母用成年人的眼睛看过了太多世界上的尔虞我诈,他们担心孩子也会卷进这样的旋涡。然而,当父母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把“成人的帽子”戴到了孩子的头上。其实,那些所谓的“诱饵”不过是孩子在耍“小聪明”,这里面并没有包含成人世界的狡诈含意。孩子的“小聪明”只不过是孩子想要寻求更好的沟通手段而已。

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想法和独立思维的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要与这个世界有沟通,就必须探索和学习自己的“社交方式”。随着孩子心智的逐渐成熟,他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直接要求往往会遭到拒绝。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寻求一种更复杂的、可以令要求被实现的可能达到最大化的沟通方式。尽管孩子的“小聪明”对父母来说仍是幼稚可笑的手段,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会跟父母谈话的“策略”。他们开始试着在和父母交谈的言语中设置“陷阱”,抛出“诱饵”,希望父母“上当”,满足他们的要求。有的父母对此很苦恼,觉得孩子学会了“耍心眼”。但事实上没有必要如此担心,孩子的小聪明很多时候是他们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表现。聪明的父母只要懂得回避孩子的“诱饵”,就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反客为主”,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1.总喊爸爸妈妈的孩子

周周小的时候胆子特别小,尤其害怕一个人单独行动,于是爸爸就教给周周一个办法。爸爸说:“周周,如果你害怕自己一个人单独行动的话,那么你可以嘴里叫着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会感觉到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你就不会害怕啦。”

于是周周就照着爸爸的话做,果然可以克服自己的恐惧,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周周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嘴里总是叫着“爸爸妈妈”。

一转眼,周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而且已经上了小学,但是这个习惯却很不容易改掉了。爸爸跟周周说了很多次,周周也一再地答应会改,不过总是不奏效。爸爸很严肃地和周周谈了一次,告诉他这么大了如果还总是叫着爸爸妈妈走路的话,别的同学会笑话他的。周周一听爸爸说得有理,为了自己的“面子”。终于答应一定改掉这个习惯,并让爸爸妈妈监督他。

一天爸爸送周周去上学,却发现这天周周的话好像特别多:“爸爸,今天晚上吃什么啊?妈妈会不会早点来接我啊?”“爸爸,小鸟叫得真好听啊,妈妈最喜欢听啦。”“爸爸上次郊游咱们玩得真开心啊,妈妈也说很开心。”

听着听着,爸爸觉得不对劲了,因为这孩子的每一句话里都有“爸爸”和“妈妈”两个词,爸爸心想:好小子,原来在和我玩小聪明呢。不过爸爸并没有拆穿周周,而是主动承担起了“发言者”的角色,爸爸和周周聊到了学校的生活、周围的同学,还有周周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慢慢地,周周的注意力转移到爸爸讲的话题里了,就不再专注于喊“爸爸妈妈”了。

孩子很聪明,也很可爱。为了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是花了心思的,但是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当然改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由于父亲在身边监督,又不好意思“变卦”,于是想了个办法,既可以不停地叫“爸爸妈妈”,又不用担心父亲的责备。孩子的小聪明当然逃脱不了父亲的眼睛。但是父亲很有智慧,他并不揭穿孩子,而是在事件里扮演了优秀的引导者的身份,他避开孩子希望在和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上纠缠的“诱饵”,转移话题和孩子谈起别的事情,从旁协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

2.三杯可乐和两碗饭

维维特别喜欢喝甜甜的可乐,但是这样的饮料喝多了不好,所以爸爸妈妈控制得很严格,一个星期只给维维买一瓶。而且这一瓶每天都只能喝一杯。维维觉得很苦恼,因为他多想一次喝个够啊。于是维维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晚上开饭了,爸爸妈妈都已经坐在餐桌前了,可是维维还没有来。妈妈喊:“维维,吃饭了,快来吧。”

维维答应着,过了一会儿,就看到他抱着可乐瓶子来了。妈妈说:“维维,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天只能喝一杯吗?”

维维说:“妈妈,如果你们让我在吃饭前喝三杯可乐的话,待会儿我就吃满满的两碗饭,好不好啊?”

因为维维平常吃饭就是个大难题,爸爸妈妈当然很想让孩子可以多吃一点饭,做了一下思想斗争就答应了。维维这下可高兴了,他终于可以喝个够了。于是维维喝了满满的三大杯可乐,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呢?连一碗饭也没有吃完。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维维又抱着可乐瓶子来了,还是用昨天那个办法,这下爸爸妈妈可不上他的当了。两个人都不接维维的话,而是对维维说:“今天炖的鸡汤好香呀,给维维盛一碗。”

维维撅着小嘴不高兴了。爸爸看到他的样子,就说:“维维,有一个故事你听过没有?”

维维问:“什么故事呀?”

爸爸说:“狼来了的故事。”

这下维维可明白爸爸的意思了,知道没辙了,只好放弃了喝可乐的想法。

孩子还真聪明,居然学会了利用父母的弱点,利用爸爸妈妈希望他可以多吃一碗饭的心理来换取喝可乐的机会。这个“诱饵”还用得挺高明,爸爸妈妈一时大意还真上当了。不过当孩子再来一次的时候父母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如果纵容下去就会养成孩子的坏习惯了。这时候就不仅仅要回避孩子的“诱饵”,还要找个方法来起到提醒孩子的作用。比如爸爸说“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孩子如果总是撒谎就不会有人再相信你了。会耍小聪明的孩子当然可以领会父亲的意思,他知道父母看出了自己的意图,自然会有所收敛了。

3.粉红色的公主裙

洁洁看中了一条粉红色的公主裙,可爱的泡泡袖和胸口的蕾丝花边让洁洁喜欢极了。可是她上个星期才买过一条白色的裙子,如果还要再买一条妈妈一定不会答应。想个什么办法呢?洁洁可伤透了脑筋。放学的路上,洁洁听到一个小孩子对妈妈说:“妈妈给我买个新书包吧,同学们都有新书包了。”这下洁洁灵机一动,想出办法了。

回到家,洁洁跟妈妈说:“妈妈,我上个星期天陪婷婷去逛街的时候看到一条粉红色的公主裙,好漂亮呀。”

其实,妈妈立刻就明白洁洁的意图了,不过妈妈装作不明白的样子问:“然后呢?”

洁洁说:“那条裙子有很漂亮的泡泡袖和蕾丝花边,婷婷说她很喜欢,她妈妈就给她买了。”

说完洁洁停下来等着妈妈说话,她想这下说得够明显的吧。

谁知道妈妈还是不上当,忽然问她:“最近老师教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啊?”

洁洁当然不想谈这个问题,但是为了连衣裙,她只好回答:“还可以,就是英文朗读稍微差一点。”

妈妈说:“是吗?那在这个方面可要加强了。听说你们学校要表演英文舞台剧了?”

洁洁说:“是呀。”

妈妈又问:“你扮演什么角色?”

洁洁只好回答:“我英文朗读那么差,怎么可能有我的角色啊。”

妈妈说:“真遗憾,要是我的女儿站在舞台上穿着一条粉红色的公主裙的话,一定更漂亮。”

洁洁显然听出了妈妈的弦外之音,只好不再提粉红色公主裙的事了。

不管女儿怎么“绕”,妈妈就是不上当。其实做妈妈的当然不会舍不得钱给女儿买一条连衣裙,不过上个星期才买过一条,这个星期还要买就有些过分了,妈妈当然不想养成女儿予取予求的习惯。于是巧妙避过女儿的“诱饵”,反过来利用女儿希望得到东西而不愿“得罪”妈妈的心理将话题引到英文朗读的问题上来,并且用言语暗示女儿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表达了“一个有内涵的人才有可能更美丽”的意思。相信女儿听了妈妈的话,会有所反思。

4.妈妈我陪你

卡卡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自己一个人单独睡一个房间了。但是卡卡非常依恋妈妈,总是想和妈妈多待一会儿,因此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总是拖拖拉拉不愿意进自己的房间。

这天晚上又是如此,妈妈监督卡卡洗漱完毕以后,亲了亲卡卡的额头说:“乖儿子,该进房间睡觉了。”

卡卡当然不愿意了,于是一会儿说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说肚子饿了让妈妈给他热一杯牛奶。儿子的意图妈妈当然非常明白,尽管儿子总是“找茬儿”妈妈也没有责备他,只是照他说的带他去了厕所,还热了牛奶给他喝。这些事情都做完以后,卡卡找不到理由了,只好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看卡卡睡觉了,也回自己的房里准备睡了。谁知妈妈准备在睡前看几分钟书的时候,卡卡进来了,他搓着手说:“妈妈,你害怕吗?我陪陪你吧。”

妈妈并不回答卡卡的问题,而是说:“妈妈正在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独自一个人在丛林里生活的故事哦。”

卡卡听了妈妈的话,脸有一点点红,然后说:“我还是不陪你了,我回去睡了。”

孩子依恋母亲是很正常的事情,小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甚至会让母亲觉得很贴心。但是,如果依恋的程度过于强烈的话,就必须要纠正了。但是孩子有孩子的自尊心,他并不说“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睡”,而是“狡猾”地说“妈妈,我陪陪你吧”。聪明的母亲用自己正在看的故事告诉耍“小聪明”的孩子,母亲已经接收到了他隐喻的信息,但是又婉转地回绝了孩子的要求,虽然孩子会有一点失望,但是母亲已经帮助孩子完成了沟通的愿望。

5.一起去拿东西吧

英英很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进屋睡觉。妈妈干涉她,她就常常跑到爸爸那里去寻求帮助。爸爸心疼女儿,就会帮女儿拖延时间,比如说让她再玩一会儿吧,有时妈妈看到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也就心软了。但是英英就越来越胆小,常常晚上赖在爸爸妈妈身边不肯去睡觉。

妈妈觉得问题很严重了,下定决心要帮助英英克服怕黑的习惯。于是下了个硬性规定,每晚九点英英必须进屋睡觉,坚决不准爸爸帮她说情。

这下英英可没有办法了,她不可以再找借口往爸爸身边躲了。可是她还是害怕黑屋子,怎么办呢?于是英英就找到了另外的一个方法。

晚上妈妈照例叫英英去睡觉了,英英就说:“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屋里拿东西吧。”

女儿的“小聪明”把妈妈逗笑了,但是妈妈知道绝不能心软。于是妈妈故意不理英英,自言自语道:“夜晚真是很美丽啊。”

英英说:“晚上是黑的,很可怕啊。”

妈妈说:“怎么会呢?晚上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星星,一闪一闪亮亮的。对了,我想起来了,从英英房间的窗口看星星最漂亮了,妈妈真羡慕英英。”

英英听了妈妈的话,果然没有那么排斥进房间了。

孩子会丢“诱饵”,妈妈会循循善诱。妈妈在避开女儿“诱饵”的同时,也朝女儿丢了一个“诱饵”。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原来被别人羡慕的时候,就会特别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那样东西。妈妈的“诱饵”正是英英房里那个可以看到星星的窗口。妈妈用漂亮的景色取代了黑暗的可怕,让女儿将她最害怕的黑暗与可以带来美丽光芒的星星联系在一起。妈妈充满智慧的言语想必会令女儿终身受用和难忘。

6.我们去找陈爷爷玩

喧喧本来是不爱吃零食的,但是过完年以后就变了。原来喧喧家住的小区里有一位陈爷爷,陈爷爷很喜欢喧喧,因此总是揣着几块糖在兜里,随时准备着一看到喧喧就给他吃。

甜甜的糖果对喧喧的吸引力当然很大,但是喧喧的爸爸却并不希望孩子吃那么多的糖果。但是碍于陈爷爷的一片好心,总是不好当面拒绝。不过爸爸知道陈爷爷总是喜欢在小区的哪个地方散步,于是接喧喧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爸爸就会避开陈爷爷喜欢散步的地方直接回家。

孩子是很聪明的,喧喧看出了爸爸的想法,知道爸爸是刻意避开陈爷爷的。但是他也知道,只要见到了陈爷爷就会有甜甜的糖果吃。不过他知道不可以直接跟爸爸说,因为如果直接说爸爸一定会不答应的。

于是,当爸爸再次从幼儿园接他回来经过小区花园的时候,喧喧对爸爸说:“爸爸,不如我们去找陈爷爷玩吧。”

爸爸愣了一下,不过立刻反应了过来,心想要找陈爷爷玩是假,想吃糖果才是真的吧。但爸爸不动声色,只是跟喧喧说:“妈妈刚刚打电话告诉我她买了甜甜的荔枝在家,她说她刚刚吃了一个,比糖还要甜呢。所以咱们赶快回家吧,改天再去找陈爷爷玩好吗?”

喧喧立刻点点头,显然已经急着要回家吃荔枝了。

同类推荐
  • 十月怀胎一点通

    十月怀胎一点通

    本书总分为孕前、孕期、临产三大部分,包括了怀孕准备、优生受孕、营养锻炼、饮食住行、个人卫生、分娩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了很多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提醒准备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妻重视起来,从盲目怀孕转变为科学的有准备的受孕。本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资料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准爸爸准妈妈阅读。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
  •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总结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以及如何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优秀的孩子。
  • 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

    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

    如果你现在面临着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困惑,那么《孩子的第一本抗压力训练书》可以从70个生活细节上给出你答案。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形态,勇敢地去克服困难,这也正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突出意义。“百炼方能成钢,千锤才可砺刃”。当我们的孩子拥有了战胜挫折的良好心态,那么,他将具备搏击长空的鹰簟般的力量,他的内心将唤醒披荆斩棘的锐气!这时候,你或许眼前一亮:当年那个柔弱的婴儿已经如此坚韧,如此充满力量!
  • 孕40周同步指导(图解版)

    孕40周同步指导(图解版)

    本书介绍胎宝宝的每周发育细节,并配合科学图片注解,告诉读者如何“教育”宝宝。
热门推荐
  • 巳疟编

    巳疟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域狂天

    圣域狂天

    我可傲天,皆因我有资本傲。我可狂天下,全因我有实力狂。傲凌云,便是我的名字。我要天下,唯我称王
  •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上最著名的囚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1964年,他被南非政府以“高级叛国罪”关进罗本岛监狱。27年牢狱生涯不改他反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信念。最终,他从阶下囚一跃而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南非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 陈伟修仙

    陈伟修仙

    陈伟,男,32岁,一个中国普通的进入中年的80后。偶然中了百万大奖后,生活质量提高,由于越来越胖,想减肥,又管不住嘴,只有努力去锻炼。也许是命中注定,慢慢的成了修真一员。一些以前神话中的东西慢慢向他展开。世界原来这么精彩,以前小时候听大人讲的那些故事原来并不都是假的。
  • 为祖国而歌

    为祖国而歌

    望着渐渐高上去高上去了的长空而静肃着的事是有过的,望着漠漠长空里孤飞的鸟而静肃着的事也是有过的,但从没有独立山头向遥空虚抱的雄伟之感。所以,一切英雄梦在这里当然寻不着足迹。这里有古老的街灯,街之上有浑浑的长天在漫漫地四垂……春天来了么?真地来了么?然而唧唧的呢?息息的呢?
  • 大人物

    大人物

    此时是永徽三年,元庆23岁,田心14岁,适逢太医署要面向社会招收一批十六岁以下小少年做药园生,超龄的元庆通过走后门,居然也去了,从此开始他的新的征途。这故事由小孩担纲,走的是轻松喜剧路线,主旨是医卜和励志,它涉及中医和养生,适合热爱生活的人儿阅读,此外它也是个励志的故事,希望为所有向着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儿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小动力。
  • 匪宋

    匪宋

    我叫宋疆,不是宋江!疆者,界也!非江之流动之物。早就看宋江那小子不爽,到手的江山却要送掉!既然有幸穿越到北宋,大家看我带领小弟们大杀四方!三妻四妾本就是男人的梦想,留下谁好呢?是潘金莲?是白秀英?你说要我留下扈三娘?再说吧,反正老子的格言就是:只有错过,绝无放过!漂亮MM们,哥哥来了!本书书友讨论群:60114066另外,介绍一本朋友完本的书和它的续集,《烽烟三国录》和《烽烟三国录之群雄逐鹿》,喜欢YY三国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神州风云

    神州风云

    神州鼎盛八百载,一朝风云变幻时!北有惊涛王谋图帝位,南有安逸侯称霸江湖,东宫西岛明争暗抢,中部天阳帝掌权神龙!五雄并起,纷争不断,火漫四野,民不聊生!好在枭雄既出,英雄逐鹿!虚云刀、追月剑,斩落权贵兵勇!天龙榜、地虎列,尽是英雄好汉!
  • 魔泣

    魔泣

    他是巅峰杀手,却在激战之时,无端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万人唾弃的废材纨绔,岂知,废材隐忍,只是幌子,他乃不世天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要让曾经得罪自己的人后悔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本书是四川省环保系统进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后的成果汇编。全书就四川省污染源普查的经过和结论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包括总报告(国家发令、地方筹组、全面铺开、详细经过、主要结论,等等)、技术报告、各类污染源普查分报告(放射性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废气废水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危废医废,等等),全方位立体地如实反映了四川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各类污染源的存在现状,对四川省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污染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全省乃至于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