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9100000021

第21章 经营篇(10)

§§§第六节 让商业逻辑显身

不过,企业要想真正的提高经营能力,还必须将商业逻辑的学习和积累从员工的个人行为,转变为企业的集体行为。由各个岗位上无数的员工前仆后继开发出来的商业模型,如果不转变为企业的知识财富,那么商业逻辑必然会随着企业人员的变动而流失,而且商业逻辑也无法得到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从而使商业逻辑变得平庸。切斯特·巴纳德在其《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也曾说到:“重要而具体的专业化阶段是单位组织而不是‘专业化的’个人。”那么,如何将员工的商业逻辑始终保留在企业当中,而被企业中所有的员工,尤其不断加入到企业中的新员工所应用呢?

托马斯·H·达尔波特、劳伦斯·普鲁萨克和H·詹姆斯·威尔逊在合著的《最优理念》一书中说道:“杰克·韦尔奇和CEO并不仅仅是空谈理论,他们热情地实施这些理念,一旦一个理念变成了公司的一个主要行动,那么它就嵌入了公司的‘操作系统’之中,或者说是嵌入了其管理方式之中。”实际上,将员工开发的商业逻辑转变为企业的商业逻辑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企业一定要形成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不断地将由员工开发的各种商业逻辑,其实也就是各种数据分析过程,制度化地固化为商业模型,并将对这些模型的使用嵌入到企业的工作流程中去。在前面曾提到的,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在其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一书中的一段话也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适当的时效性数据,公司管理部门也不可能制定出好政策。这种稳定的运营数据流——后来据此建立了相应的程序——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协调分权管理提供了可能。”

其实,中国本土企业一个很普遍的奇怪现象恰好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很多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具备非常优秀的商业逻辑,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经营企业,对市场的响应措施更加合理和科学,而相反,很多本土的大型企业却总是缺乏商业逻辑,企业做大以后反而不会经营了,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很多本土企业没有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中、小型的本土企业由于始终被优秀的创始人直接控制,而一个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由于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创始人,他往往是企业经营的高手。因此,中小型企业在创始人的直接控制下,或者说,企业的创始人亲自操作着企业的经营工作,并不缺乏优秀的商业逻辑。但是,当企业做大以后,创始人无法直接地控制庞大企业的经营了,而企业还没有形成起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的工作方式,那么,创始人以及其他员工开发的商业逻辑无法继续传承,也就无法被其他员工所应用,长此以往,就导致企业缺乏商业逻辑,换句话说,就是导致企业的经营能力下降了。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商业模型呢?其实,商业模型就是将数据分析过程固化为一种简单的电脑程序,或者说是,商业模型就是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无形的商业逻辑,转变为可以看到的电脑程序,比如,平衡计分卡、360度评估、KPI、80/20分析模型、PIMS分析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型都是电脑程序,有些商业模型只是一种思想的结构图,比如,波士顿矩阵、麦肯锡矩阵、SWOT分析模型等。赫尔曼·西蒙、弗兰克·F·比尔斯登、弗兰克·卢比在合著的《利润至上》一书中,曾提到五个判断市场成熟度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收入和利润的绝大部分将继续来源于市场增长率相对稳定的现有产品。”

他们的意思是说,如果企业发现他们的收入和利润一直来源于那些销售相对平稳的现有的产品,而不是新产品,那么,这个行业就应该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了。这本身是一个商业逻辑,也是一个衡量市场成熟度的商业模型,只要企业将近几年的销售和利润数据按照以上的逻辑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企业对比近几年现有产品和开发的新产品之间的销量和利润情况,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所在的行业的成熟度情况,当然这个商业模型更加适合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很显然,这个商业模型适合于判断大多数行业,只要输入企业的数据,就可以判断出行业的成熟度。

另外,企业只是知道了必须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还不够,如果转变过程只是企业或者个别员工的偶然行为,则必然会遗漏很多优秀的商业逻辑,当然,也就使企业无法积累出更加丰富的商业逻辑。因此,企业必须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的过程,形成公司的一种强制性制度,以使企业能够保证不断产生的商业逻辑必然会转变为商业模型。正如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的话:“在个人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从中我们可以为明天的管理任务挑选出一些有用的方法以及通用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的过程,形成企业一项固定的工作内容。当然,既然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内容,还需要为这项工作内容设计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基本的制度。比如,企业可以在每个部门中,尤其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的部门中,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商业逻辑,并将之设计为商业模型,并在企业中指定更高层次的人员负责相关商业模型的传播和应用推广。

当企业在制度的保证下,使企业开发和积累的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之后,企业应该进一步考虑如何保证商业模型进一步的应用,同样的,企业员工对商业模型偶然性的应用,将会大量地浪费掉企业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商业模型。因此,为了保证在企业内部更好地应用商业模型,应该将商业模型加入到企业的管理流程中去,也就是说,一旦开发出来一个商业模型,就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制度化地将它加入到相应的管理流程中去。这样就保证了,企业相关部门和员工一旦涉及到商业模型相关的工作内容,则必然要应用这个商业模型。比如,可以将80/20产品分析模型加入到销售部门每个月的销售总结流程中去,这样就保证了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在每个月规定的时间里,用80/20产品分析模型分析自己所负责客户或者区域市场的产品绩效。那么,销售部门就可以在科学的产品分析结果之下,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了。

其实,在经营活动中,尽量多地应用数据,然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和积累商业逻辑,并在制度的保证下,将商业逻辑转变为商业模型,最后将商业模型加入到企业的工作流程中去。很幸运的是,学习和积累商业逻辑并不需要企业投入多少资金,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智力投资,这种投资仅仅体现在数据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员工思维模式的转变、工作流程的改变、工作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换句话说,企业学习和积累商业逻辑的过程更像是投资于软件,而不是硬件。不过不利之处在于,商业逻辑的积累不是钱能买来的,它需要企业高层坚定的改变信念,以及较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也许更像是在企业文化层面上的变革。

不过,并不是说,中国本土企业只能应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必须具有各种商业逻辑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完全不能用直觉判断。其实,这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西方企业由于一直以来过于依赖数据而排斥直觉,所以他们开始提倡在做决策时更多地依靠个人的直觉的力量,而本土企业由于在应用数据方面比较落后,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应用数据,长期依靠直觉判断来进行各种决策,那么,为了提高本土企业的经营能力,更多地提倡应用数据是适合的。一旦本土企业应用数据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以后,以及在企业的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以后,反过来再强调个人直接判断的重要性,就是趋于平衡的合理的策略方向了。

总之,中国本土企业在学习西方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时,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和方法的表面,深入地分析和掌握它们背后的思想,才能够学习到精髓,并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改变后更好地应用,正如迈克尔·刘易斯在他的畅销书《魔球》中说的:“不要模仿别人,要理性地思考。”最后我们用美国的《商业周刊》中的一句话作为中篇的结束:“美国商业成就的背后都闪耀着兰德智慧的荣光。”这并不仅仅是在吹捧咨询公司,这句话也是在赞扬商业智慧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本土企业只有在具备了丰富而优秀的商业逻辑之后,才能以自主品牌走向市场,并真正地立足于市场,好的产品和品牌只是走向市场的起点。

同类推荐
  • 管人的难点

    管人的难点

    为了帮助广大管理者解决管人难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职场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管人经验,从员工关系、员工冲突、员工习惯、奖惩制度等方面阐述了管人之道。全书采用管人问题分析、案例诠释、提供高招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对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剖析,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有趣。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本书精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以供借鉴。这些故事覆盖了多个方面和层次,归为28类,分上下两篇,上篇以成功者的经历来讲述追求财富必备的一些主要素质和必知的方式方法;下篇则分别讲述各类商业发达的地方人群致富的故事。
  • 老子的管理智慧

    老子的管理智慧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
  • 商战设计师

    商战设计师

    本书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装饰领域的企业领导人、高管、设计师在现代商战中的诸多成功案例。作者从业十几年,在装饰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所经营的品牌堪称业内连锁业第一,此书内揭秘了很多商业运作技巧和职场谈判技巧,值得众多行业内人士阅读。此书内容故事以作者的企业作为背景。作者的企业在装饰行业连锁数量第一,影响力颇大,作者在行业内受关注率非常大,且企业内有自己的培训学校。
  • 销售中的心理学

    销售中的心理学

    多拿订单,提高业绩可以说是每个销售人员的心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销售人员付出了辛苦,却收效甚微。其实,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攻心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不要畏惧客户,也不要担心自己搞不定,只要能把握客户的心理,与其结成心理同盟,那订单就是唾手可得的了。本书通过对概念的阐述和翔实案例的分析,旨在指导销售人员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看透客户的内心,更好地促进销售工作,实现成功销售。
热门推荐
  • 我还在未离开

    我还在未离开

    “王俊凯!我真的不怀念你,我只是怀念你致命的曾经!”“知道吗?夏依涵,有时候,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王源,你,最终还是没实现我们的诺言。”女生闭上眼睛。“碎了一地的诺言,也拼凑不成昨天。”“易烊千玺,你忘了回忆我们曾经往事,我却忘了忘记曾经往事。”“loveamanshouldnotlove”原来,没有一滴泪水永不干,没有一个拥抱天长地久,曾经的诺言碎了一地,还拼凑的回来吗?(这是TFBOYS小说)
  • 左

    不是所有的左撇子都很聪明,他们的故事很平凡,他们一直很努力
  • 四叶之草依旧

    四叶之草依旧

    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你们在舞台绽放光芒,我们在舞台下守候,不变的是对你们支持,不变的是对你们的记忆,不变的是对你们幻想,三小只!加油!
  • 一场雪的圣经

    一场雪的圣经

    雪是洁白的圣洁之物,它的无暇与纯净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而这一篇篇心灵感悟的文字,无论是杂文还是随笔,都是殷谦散文作品中的精品,就如雪一样使我们的心灵境界得以升华……
  • 重生之大操盘

    重生之大操盘

    十七岁的时候,余峥坐在高三的教室中幻想未来。三十岁的时候,拿着离婚协议的余峥感叹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幸运女神,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余峥回到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的年代。那时候,初恋的女人,还没消失在人海茫茫!那时候,父亲还是刚正的好官,没有因贪污锒铛入狱,连累整个家庭!最最重要的是,带着十年记忆重生的余峥,不是领先在起跑线上,而是直接站在终点操盘人生。
  •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

    《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滋养面膜》——最简单实用的面膜书!是不是从来没做过面膜的你,买了N多保养书,觉得图片挺漂亮(不过是模特好看和PS啦),知道很多美美的MM的秘密是天天敷面膜,但自己却从来没动手做过,连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现成的面膜都没试过呢?那从你拥有这本书的那刻开始,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看到一个最勤快的自己。本书介绍的是从了解自己的肌肤-怎样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肌肤问题-如何清洁、滋养你的肌肤-具体的DIY面膜,非常全面。
  • 一点

    一点

    我不知道今天什么人让她这么不高兴,也可能又快到生理期了,反正一个月总有几天不高兴。我拉了拉被子,把自己裹得更严实些……
  • 隐世皇女

    隐世皇女

    胤(yin)萧是皇朝帝王胤燃的独生女,在皇朝中她不但是众人惧怕的大公主还是万人敬仰的墨王,武林中她武林盟主的师父。倾城倾国之容无法掩盖她那淡若止水的眼眸,看透了的名利以及权力却无法彻底抛弃,众人只会敬仰她,却无人知晓何为高处不胜寒,然而当胤萧隐藏起她的万丈光芒,能否觅得“良人”......
  •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说:“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这本书不仅仅是交给你如何致富的,而且告诉你在财富中怎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福布斯》杂志的创办人福布斯写给未来精英的一本书。一共包括100个小章节,每个章节告诉大家一个关于财富、幸福、快乐、事业、人生的大道理。物质成功并不一定会带来积极、活跃的人生,充满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如果人生目标正确,不但能获得物质成功,也能获得精神成功。
  • 明末饮食男女

    明末饮食男女

    如果你穿越回了明朝,却发现自己既不会烧玻璃又不会做肥皂,打仗谋略更是白日梦,那该如何是好?不过度YY,饱满的剧情,文字也走平和古典路线,在描写中国博大饮食之余,细细描述最真挚的感情。这里面有男女爱情,也有11爱情,有暗恋,有明恋,有爱而不得,也有爱恨交织。他和鞑子兵,因为救治,而开始;他和赵芳芸,因为那诗词歌赋,而相遇;那恨他的马明诚,却偏偏爱上女妆的他;那爱他的太医,却最终无法得到他的爱。而这一切,就是从一个穿越回明末的男子开始,他叫李拓拓,在明末辽东开了一家做西餐的馆子。每日中午更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