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7400000009

第9章 父母向左走,我就向右走(8)

情景二:

诺诺无理取闹,父亲说:“你哭吧,大灰狼来了。”孩子四处看看,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哭。父亲又说:“你再哭,公安局来人抓你了!”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这时母亲走过来做一个打针的姿势说:“你再哭就给你打针。”孩子抖成一团,渐渐地不哭了——晕过去了。

情景三:

妈妈晚上给小琪讲故事,小红帽的故事,可讲到大灰狼把小红帽的外婆吃掉,突然忘记了后面的……看小琪不出声了,妈妈就以为他睡着了。等妈妈刚起身,小琪突然叫住妈妈,赶快躺下,后来终于睡着了,可是妈妈的恶梦也开始了。

小琪9点半睡着,10点半哭醒,然后妈妈见他不停的翻身,踢被子。他睡妈妈旁边的小床上,夜里2点半尿床一次,4点半又尿床一次,从小床爬到大床上,终于安稳的睡着了一会。妈妈不到7点起床,算一下,估计加起来睡了2个小时。

妈妈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小琪只是有点流鼻涕,而且鼻子没堵,以前咳嗽都不会像这样不消停,后来终于想到是大灰狼,故事没讲完,他很害怕,而且以前小琪不肯睡觉,闹了半个小时还玩,他爸爸就说有大灰狼和大黑猫在楼下找不肯睡觉的小朋友,这样的事情起码发生了3次,所以小琪就很恐惧大灰狼。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难免会有任性不听话,甚至哭闹的,这时,有的家长可能会讲道理,有的家长会冷处理,还有的家长也许会使出吓唬的招数:“你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外面这么黑,小心有大灰狼啊,它们专抓不听话的小孩!”更有甚者,个别人还有可能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

家长这么一说,在孩子的心目中,“警察”“幼儿园”这些好的也被说成可怕的了,警察本来是正面人物,惩恶扬善的角色,这个时候一说,就好像他们才是专治孩子不听话的怪物;幼儿园本来是很开心快乐的地方,这么一加工,也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地方了,这种说法哪里是在教育孩子,根本是在误导孩子,所以,吓唬孩子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其实,这种吓孩子的习惯还是来自古老的遗传。即使现代父母日益重视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但是在被孩子折磨得头晕脑胀、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吓孩子的话还是容易脱口而出。恐吓的实质就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以镇压为手段,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人都是不喜欢被镇压的,我们这些成年人,如果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将事情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都讨厌被控制、被恐吓,又怎能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呢?

孩子最相信的人是家长,他们受到家长的恐吓后,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为什么害怕,这种害怕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而且使他们对外界产生错误认识。从心理学角度讲,家长恐吓孩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孩子目睹可怕事情的影响。事实上任何东西一经歪曲形象后都可以用来恐吓无知的孩子。恐吓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哭闹时,大人应该耐心、温和地劝解,缓和地抚平孩子的激动情绪,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对大人提出的新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自然地停止哭闹。至于孩子睡眠、吃饭、穿衣等常常不配合家长的问题,家长要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等方式启发诱导孩子积极响应家长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吓的方法。

恐吓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安全感,由此引发焦虑。很多心理问题,诸如忧郁、胆怯、自卑、嫉妒、缺乏责任感等等,也由此而生。

幼童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的不当话语对孩子影响极大。

恐吓孩子的影响:

1.敏感度高,容易赖皮

经常被恐吓的孩子,一般都变得比较敏感,稍微有一点变化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也容易察觉到父母说的话只是在吓唬人,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感大大降低,也不再害怕或听进大人的话语,反而更容易变成赖皮、顽皮的孩子。

2.缺乏安全感,容易受伤

害怕会让孩子对外部世界产生不安全感。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很多孩子会在受到吓唬以后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的还会有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发生,如:呕吐、肚子疼等。

如果父母的恐吓过于厉害,会使得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受伤。比如“不听话就把你卖掉”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不安,随时担心会失去父母,也容易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虽然会因此而听话,却也让孩子形成容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个性。

3.胆小怕事,缺乏主见

小时候受过吓唬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等。为了“不被警察抓走”或“不被卖掉”,孩子会变得比较顺从,尽量听令于父母、讨好父母,以便自己能留在父母身边,但是却失去了判断事情的能力,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

4.阻止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兴趣,不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他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想积极地探索,从而来认识它,了解它,控制它,这样,他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此同时,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如果家长对孩子不恰当地运用了吓唬,孩子就会没有主动探索的欲望,会变得很安静,但是他也将失去更多的优秀品质。对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不利。

13.我的兴趣我做主

我们应该当心,凡是有益于儿童的事情,都应该使得他们快快乐乐地去做,在他们对于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厌以前,我们便应该及时设法,使他们改做别件有益的事情。……至少也要在没有感到疲倦,没有十分做厌以前就放手,使他们再想回头去做,如同再想回到一件使他们得到消遣的快乐事情一样。

——英国哲学家洛克

情景一:

小文因为看电视突然对萨克斯产生了兴趣,恰好他的舅舅就是一个优秀的萨克斯手,妈妈想也许可以在这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得到舅舅的指导。于是给小文报了学习班,但是,刚学习了半月,小文就抱怨练习枯燥,不想再上学习班。妈妈又让他坚持了两周,最终因不忍看到儿子痛苦的表情,放弃了让小文继续学习的计划。

情景二:

6岁的小丽最近很苦恼,她不愿意去舞蹈学校学跳舞,可又拗不过妈妈。小丽是父母的宝贝,为了培养小丽的艺术气质,一年前,妈妈给小丽在一个舞蹈学校报了名。小丽已经学了一年的舞蹈,她差不多每次训练结束都是挂着泪珠回家的。她告诉妈妈,她很怕老师给自己压腿,实在是太疼了。小丽常常天真地问:“妈妈,如果我生病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去跳舞了?”

情景三:

青年演员袁泉在很小的时候,喜欢乒乓球的父亲一心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把她送进体育运动学校。可是,父亲逐渐发现女儿并不喜欢乒乓球,她喜欢的是文艺表演。在幼儿园进行的文艺表演中屡屡获得小朋友的喝彩。

这时的父亲没有再拿自己的希望来压迫女儿的兴趣,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开始培养孩子的文艺才能,于是不仅造就了女儿今日的成绩,也为喜爱她的电影观众培养了一个出色的演员。

兴趣就像是一张高扬的风帆,有了“帆”,“船”才能远航。越是感兴趣的东西就越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越是感兴趣的活动就会越主动积极去参加。孩子也是如此,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反之,如果他们不感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厌恶情绪,很难集中注意力,会做一些小动作或是想一些与之无关的东西,就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面对社会上许多不同种类的兴趣班,家长在为幼儿选择时,应考虑到幼儿的感受,了解孩子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很好奇的东西,他们就会很自动地去探知、学习。所以家长应尊重幼儿的意见,与他们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兴趣班。

此外,为幼儿选报了兴趣班后,家长也不必非要孩子学出什么样来,家长应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孩子报兴趣班,不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吗?这个过程是重要的,结果是次要的;只要孩子坚持下来了,那就达到效果了,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兴趣,会让孩子最终自卑而让家长最后失望,最终摔惨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儿童应学的事情,决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作一种任务加在他们身上。世界上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主要得益于个人兴趣、导师指教和社会机遇,与父母的高标准要求没有多大关系。

(1)发现、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

对于兴趣,我们有一个不确切的提法——培养兴趣,但在实际上,可以培养起来的兴趣微乎其微。父母和教育者更多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将他们无益的兴趣逐步淡化,而把有益的兴趣引导到能够成就个人价值的方面。

(2)让孩子尽情地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成长的途径。他们在玩中发展眼、鼻、手、脚等感官功能,立体地理解知识和世界,促进心智和体能发展。孩子爱玩的东西大多与他的兴趣有关,父母们若想了解孩子的兴趣,可以先去了解他们在玩什么,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当然,孩子是需要指导的,从安全和社会规则出发,还要告诉孩子,哪些活动不能玩,在玩中必须遵守哪些规则等等。

(3)重在全面发展,而不必过分突出兴趣

尽管兴趣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在幼儿和童年时期,孩子接触的领域毕竟有限。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难以真正通过选择兴趣而最终选择他们的职业。所以,在幼儿和中小学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地帮助孩子全面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会在更广泛的领域选择他们的兴趣和他们最终的发展方向。

(4)放松对孩子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兴趣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当,要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更应该合乎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不能要求过高、过急,要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前提。

面对时下流行的各种幼儿兴趣班,父母容易走入的误区: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类推荐
  •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这本书的实用,是指它的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性。怎么教两岁的孩子识字,怎么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数和算术的概念,乃至要不要背唐诗,如何学英语、电脑等等,均娓娓道来。对普通家长而言,本书在幼儿家教方面所提供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够应付残酷的应试教育。本书是作者本人早年教自己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这孩子虽有种种弱处,但始终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眼下正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工作。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为了让家长朋友更好地认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我们编写了《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一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向广大家长朋友全面阐述了财商教育。本书并不是以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姿态出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全书涉及了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哈特、安德鲁·卡内基、山姆·沃尔顿、英格瓦·坎普拉德、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等的创富、理财经验。另外,在书中也对犹太人的创富经验做了相关介绍和展示。
  •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刘美芳编著的《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内容简介: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对于儿童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告诉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入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 男孩就要上清华

    男孩就要上清华

    成长是一门艺术,18年里, 您能给予孩子什么。是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您将找到最完美的答案、最有效的访求。清华。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触手可及的舞伴。《男孩就要上清华》讲述的是男孩得以优异成长的瑰宝。它能够让您的儿子拥有独立人格,不输给任何人;让他的潜力与品质完美结合:让他的成绩与帅气齐头并进;让他成为考场上的铮铮英雄。在本书的引导下,将帮您铸就一个传说中的清华男孩!
热门推荐
  • 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人生是个永恒的主题,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人生的意义,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书精选了众多享誉全球的大师们对人生这一话题的感悟和探索,内容通俗易懂,选材精雕细琢,说理深刻,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充分领略大师们的人生智慧,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煌列传

    龙煌列传

    其中包含八卷异世历练,讲述的是一位异界大能转世重修的过程
  • 戒律

    戒律

    这大地有太多不平,这世间有太多不公。但人总是要有希望。所以有这么一个组织。以清规为心,以戒律为刃。斩断这世间的罪恶。
  • 洪荒阵道

    洪荒阵道

    一个小人物的洪荒游历,不争霸,只求长生和自由一个热爱阵法的修炼菜鸟的成长史
  • 再生

    再生

    你相信这世上有再生的人吗?他们能够清楚的记得去世之前的事情。能够清楚说出他们之前的住处,之前的亲人,朋友。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再生人”现象,是有个例的。当然,也有群体现象出现。比如我国的湖南省侗族自治县的坪阳乡。就有一百多个再生人。国内外的媒体也曾报道过不少这样的事情。目前,科学对这一现象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算是一个未解之谜了。你一定以为我是要讲一个穿越或者重生的故事。然而,并不是这样。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真实经历!
  • 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在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掀起了一波世界性的战争,在这战争里面,一位中国人,斯玛特·唐郑加入了美国海军,在传奇航空母舰“企业号”上,热血战斗,却遇到了种种奇异事件,他被外星人带离地球,穿越各大星球,他有什么身世之谜,他将会如何应对星际中的种种争夺呢,最后又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结局呢?一切尽在《二战星际穿越之旅》
  • 隐门高手在都市

    隐门高手在都市

    隐门高手使用夺魂大法成功重生,也有了一个可怜的妻子,他决定——许她一场泼天富贵。
  • 妖涩染红尘

    妖涩染红尘

    她堪比活了八百年的彭祖,她经历数千年变化依然是众人眼中的美人。她3岁就躺在男人的怀里,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她的年龄不是我们这般计算的年龄。她未成年便已经尝遍禁果,太子喜欢她婴儿般的味道。皇上喜欢她的倾城倾国,丞相喜欢她的冰雪聪明,大将军喜欢她的惊人武艺,就连贫民都喜欢她………她是男人眼中的西施,更是女人眼中的妲己。男人总是不可抹去食色性也的本性,只记得她的房中的调情高手却忘记了她的另一面。她是人是鬼,是仙是魔,是精灵还是巫婆一切只问女娲。天上的火神一直寻找她,而水神疯狂的追杀她。只要她想救的人,阎王爷总是带笑同意。只要她看中的人魔界至尊拱手相送。
  • 茅山之徒

    茅山之徒

    在茫茫的人海,我就像一颗子弹归属只有枪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