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1800000005

第5章 筹办之路(3)

4、过渡校园

2004年,国家开展了土地专项治理工作,对土地利用项目实施重点检查,各类大学城均被列入主要关注对象。江宁大学城的待建项目开始被叫停,直接导致了几所大学当年无法在新校区开学,南广学院校区于2004年春季破土动工的计划被迫推迟。

此时,南广学院办学面临两种选择:其一,等待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对江宁大学城的土地解冻,然后开始建设再申请招生。但何时才能获准建设,谁都无法判断。其二,寻找符合条件的过渡性校舍,争取2004年开学。选择前者意味着2004年不可能开学,而一旦拖下去等待,南广学院将前途未卜;选择后者意味着知难而上,既要与时间赛跑,完成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又要同教育主管部门做大量的沟通工作。刘继南院长等学校主要领导果断决策,选择了后者。

2004年3、4月间,刘亚文、许学峰等考察了南京多所校园,寻找可供南广学院2004年使用的过渡性办学场所。当时最为理想的是南京工程学院在江宁区内的一处校园,各项设施完整,办学空间符合要求。因南京工程学院已经入驻江宁大学城内的新校区,几处老校区有条件拿出来进行开发或租赁。但谈判过程进展缓慢。之后与江宁高中达成了整体租用其老校区的意向,江宁高中将在2004年暑期搬入他们已建好的新校区。但后来又经详细踏勘,感到江宁高中老校区房屋设施陈旧,缺乏大学氛围而放弃。此外,刘亚文等还在南京市内和仙林大学城看了几处校舍,也都不尽如人意。

5月8日,刘继南、苏志武、高福安、丁俊杰等校领导在北京广播学院与蒲树林先生见面。大家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最好能够谈成南京工程学院的校舍,要求加快校舍租赁进程,马上报批。同时为实现招生计划,决定适当调整专业,争取艺术类多招生,普通专业少招生。

5月10日,刘亚文以南广学院筹建办的名义,与南京工程学院达成了一份校园租赁协议,随即传真到北京广播学院。许学峰等连夜起草报告,于5月11日上午将试办南广学院的材料报给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那两天,江苏省教育厅规划处的朱卫国处长和张鲤鲤副处长正在北京。经了解,南京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内部对租赁校舍的意见不一。为不至于以后引起纠纷,江苏省教育厅规划处领导建议学校另择他处,校舍租赁事宜陷入僵局,令人感到颇为沮丧。

正值此时,刘继南院长于5月15日拜会了正在北京开会的江苏省王湛副省长。王湛副省长十分关心南广学院的筹备情况,当即指示江苏省教育厅积极为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创造条件,协助其尽快选定过渡性校舍。

5月17日,高福安、张根兴、许学峰到达南京,首先向江苏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朱卫国处长和张鲤鲤副处长汇报了南广学院校舍和招生准备情况,规划处领导要求南广学院确定新的地点后,立即向省教育厅报一套完整的申请材料,并表示:南广学院2004年招生计划由江苏省教育厅规划处协调省招生办公室下达,只要教育部批文一到,马上办理。随后高福安副院长一行来到江宁高中新校区。它的各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校园占地约280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其建设规模、设计标准、功能布局等都较为适于南广学院的过渡需求。5月18日,高福安副院长一行在开发区管委会会见杨友林主任、金松副总经理和江宁高中的周世东校长等。高福安首先介绍了近期南广学院寻找过渡校舍的情况,以及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对租赁江宁高中老校区的意见,表示希望使用江宁高中新建校区的一部分,请区政府和江宁高中领导给以支持。杨友林主任当即表态克服一切困难,满足南广学院需要,并尽快向区委主要领导汇报,沟通区教育局签署协议。之后,许学峰与周世东校长讨论了有关租赁新校区的具体细节,双方于5月20日在校舍租赁协议书上签字,协议明确了江宁高中为支持南广学院办学,将校园西北角的一栋九层实验楼、两栋宿舍楼和一栋食堂供南广学院使用,总计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租赁协议签字当天,学校立即将情况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江苏省教育厅做了口头汇报,征得同意后,于5月21日将申请南广学院建校并于2004年招生的报告及有关附件正式上报江苏省教育厅。5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发文同意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2004年招生,请教育部批复。

此时,高考已临近,每一位南广学院的筹建人员都深切感到时间的宝贵,南广学院早一天得到批复,招生工作便多一分主动。6月1日,刘继南院长亲自到教育部了解南广学院的审批事宜。6月3日,刘继南院长再次去教育部约见了张保庆副部长,她向张保庆副部长汇报了南广学院租赁校舍的过渡方案,张保庆副部长指示一定要将各方面条件落实好,准备工作要充分,并指示发展规划司领导派人前往南京考察。

6月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工作人员赶赴江宁详细察看了南广学院租用江宁高级中学的新校舍,刘继南院长和许学峰副主任全程陪同。其间,教育部工作人员与江苏省教育厅规划处朱卫国处长和张鲤鲤副处长交换了意见,认为经考察,南广学院的申报符合教育部举办独立学院的有关规定。

6月14日,教育部以教发函[2004]162号文件,批准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建校,同意其2004年正式招生,当年安排计划指标800名。至此,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正式诞生。

教育部的批复使得北京广播学院与合作方的工作人员倍感时间的紧迫和工作的压力。从6月开始,北京广播学院派韩宪柱教授常驻南京,配合以刘亚文为首的合作方团队接收江宁高中校舍,完成教学设施、办公设施、学生生活设施、教师生活设施的采购与安装等各项开学准备工作。由于工程进度的原因,8月中旬江宁高中才将新校舍移交过来,到9月14日学生开始报到,仅仅剩下一个月的时间。由刘亚文、韩宪柱、张继铁、苏少永以及7月初刚刚招来的十几名工作人员所组成的前方团队完成了教学楼内部隔断、部分装修、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教室桌椅及办公家具的安置、水电路检查、学生宿舍和食堂各项设施的到位、北京广播学院教师公寓的装修和家具电器采购、所有建筑内外环境清理等工作。他们凭着一股拼搏精神,夜以继日地赶在学生报到之前做好了各项准备。

图书准备是学校开办的重要环节。为满足首届学生的基本需要,南广学院需备齐图书4万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蔡翔社长表示要捐赠给南广学院一批图书,他联系发动了若干出版社,李怀亮、江逐浪等前去一一挑选,使得南广学院有了第一批图书。之后,蔡翔社长又联系了几个出版单位,以极低的价格向南广学院出售了一批图书。加上北京广播学院图书馆的赠书及南广学院的自购,很快在南广学院开学前准备了4万余册图书。在北京广播学院图书馆馆长林淑华的带领下,荆甫华、张兰兰、李斐、陈小明、宋凯等老师于8月份先期抵达南京,开始南广学院图书馆的前期准备工作。他们先后完成了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等机构的建设,同时建立了高标准的“图书管理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硬件安装调试工作,并组织其他专业人员对前期采购的图书进行编码上架。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南广学院的顺利开学做出了贡献。

四、紧张招生

在南京准备校舍设施的同时,在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南广学院的紧张招生工作。

南广学院的招生宣传早在2004年2月便开始启动了,与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同步,在北京考点由许学峰和李怀亮、江逐浪、汪方华三位刚毕业的博士组成的第一批学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成员负责向家长和考生介绍南广学院的办学性质、筹建情况和2004年计划开设的专业,得到了家长和考生的积极反应。经过两天的咨询,有200多名学生填写了信息反馈表。2004年5月以后,学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又陆续补充了一批新鲜血液,武闽、王娟、杨浦、宋杰、郑苏晖、魏峰、张倩(后借调在学校外办协助校庆工作)等硕士毕业生朝气蓬勃,成为南广学院筹建班子的新生力量。这个十余人的团队,一方面等待教育部批复南广学院建校,另一方面紧张地准备招生的各项工作。

2004年5月下旬,为南广学院的招生情况进行宣传,学校发展办许学峰、江逐浪、魏峰与学校招生办公室陈江华老师等一同前往江苏的无锡、南通等地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招生巡回宣传活动。每到一地,发展办的教师们都积极向前来咨询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考生或家长介绍南广学院的情况。当时由于教育部的批文尚未下来,南广学院的学校代码、招生计划都没有落实,所以不便进行大规模的招生宣传。询问的家长们不少,但真正深入了解情况的人并不多。2004年,独立学院的概念刚刚出现,很多家长不知其内涵,发展办的教师们只好以江苏的大学所办独立学院相比拟,如扬州大学的广陵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的中北学院等,做起了独立学院的“扫盲”教育。几个城市下来,使江苏各地对南广学院有了初步概念,为日后江苏考生填报南广学院志愿打下了一定基础。遗憾的是,刚从江苏回来,发展办的江逐浪博士便不慎摔伤,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不得不退出工作,战役尚未打响,先减一员大将。

2004年6月14日教育部批复南广学院招生之后,学校首先确定了当年的招生专业和名额分配事项。

教育部批复南广学院建校之时,高考已经结束,绝大部分省份填报志愿的工作业已完成,全国仅剩下个别省在高考以后填报志愿。如果各省考生没有机会填报南广学院的志愿,南广学院第一年的招生计划便难以实现。距离艺术类本科录取只有半个月时间,如何保质保量完成800名招生计划,大家并无十分把握。这期间,刘继南院长、高福安副院长等院领导多次召集会议研究招生问题,明确了艺术类生源选择依托各二级学院的原则,但录取程序需要与各省招生办公室协商。学校领导派出组织部长王温凤、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于佩玲、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招生办公室主任张根兴等干部分赴各省联系落实招生指标。张根兴主任在四川省与该省招生办公室商讨了一个南广学院艺术类考生录取办法,即南广学院认同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考试的成绩,从参加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考试合格的考生中招收新生,如果北京广播学院未能录取,即可由南广学院录取。南广学院需将录取原则向所有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合格的考生公布,并要求考生补填一份“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意向回执”,再由南广招生办公室将四川省符合南广学院录取原则的考生预录函发给四川省招生办公室,四川省招生办公室再根据考生本人意愿和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考试合格证等文件,批复是否同意

南广学院录取。北京广播学院领导认为“四川模式”可以作为各省录取南广学院艺术类考生的解决方案,于是迅速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教育部学生司,请求各省认同此模式。学生司在报告上签署同意,并请各省招生办公室予以协助。学校发展办立即以快递和传真方式将学生司的意见发给各省招生办公室,得到了大多数省招生办公室的理解。但也有个别省招生办公室对上述模式不予认可,一直将南广学院发去的预录函压到本科专业招生快要结束的时候,而在预录名单里的考生坚持要进南广学院就读,他们的家长便联合起来上访,要求省招生办公室放档。经过几番周折和努力,这些考生最终也都如愿以偿。

如何将南广学院的艺术类录取原则和录取方式等信息迅速告知已取得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合格证的考生和家长?发展办全体人员将各种通讯手段全都用上了,并请研究生院的王新开找了20余名在校研究生帮助写信封,给各位考生邮寄“意向回执”等材料。通知对象达2000余人,但仍有一些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到消息的考生,结果与南广学院失之交臂。

南广学院2004年招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北京广播学院领导亲自主持和学校招生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初北京广播学院在南戴河集中录取期间,学校各主要领导分别就南广学院的招生工作向各二级学院领导作了明确部署,提出各二级学院对南广学院的招生工作责无旁贷,应视其为自身工作的组成部分,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7月4日下午,南广学院在各二级学院的大力协助下,初步整理出具有有效南广志愿回执的艺术类合格考生分省预录名单,共550人,之后三天又补充了200多人的合格名单。7月7日至9日,发展办人员连续工作了三天两夜,一个省一个省地核实名单,整理原始资料,向30个省、直辖市招生办公室以传真形式发出预录函。虽然发展办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疲惫,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完成了南广学院艺术类考生录取的第一步。

2004年南广学院的招生队伍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全部由北京广播学院的教师组成。虽然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但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在招生的两个月期间,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

同类推荐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热门推荐
  • 王的独宠萌妃

    王的独宠萌妃

    四个女生穿越异时空,各自命运不同。却又巧遇同为穿越的小柒,不同寻常的成长,经过爱情,友情,现实,宫闱的历练。她们该如何决择未来的路,在亦正亦邪间,相守还是分离。人生许多时候要面临选择,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多利用,感情间永远扑朔迷离。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原想种朵白莲花

    原想种朵白莲花

    这年头,家里蹲也不安全,过劳猝死的她掉进了鬼畜文。她顶着九岁的小壳子,养了个小崽子,带着崽子求生存,挑BOSS,打副本,最后把养成的崽子笼到了自己窝里!可是……崽子,说清楚你的黑化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夏沫之初

    盛夏沫之初

    苏晓黎、林逸以及性格外放可爱的美少女凌雪等人,几个本来很平凡的圣旦大学的学生,命运中却暗藏着不平凡,在那不平凡的表面之下,她们一次意外的机遇使她们成为了“Darkwing”的一员,让她们变得更加的不平凡,担负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她们走上了Darkwing战士之路,努力的保护着自己身边的人,保护着所有人......
  • 古宅

    古宅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作者似乎觉得该给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留下点儿什么……小说以当代的一对恋人张诗剑和君莉莉的视点,来注视本世纪上半叶发生在其姥爷家族中的事情。他们眼里的古宅,犹如一个久远的梦痕,有悲、有喜、有忧、有爱、有恨……
  • 血色商途

    血色商途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是每个男人的梦想。莫明做到了,他一手打造了属于他的商业帝国,在这个资本的世界里,他就是皇帝!血色商途书友群:32355407
  • 强婚厚宠:阎少的小蛮妻

    强婚厚宠:阎少的小蛮妻

    温暖发誓,如果杀人不犯法,阎谨一定死过几万次了。不是说好腹黑冷漠、不近人情的吗?夜夜缠着她,是几个意思?她要反抗!反抗反抗反抗!尼玛!说好的一次呢,说好的一次呢?人与人之间还能不能有点信任基础了?离家出走,必须的!
  • 异灵的世界

    异灵的世界

    在一个普通的世界里,有着许多人们未知的事情,人们没有防备,没有察觉和警惕,所以奇怪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三种人出现了。
  • 我的白衣同学

    我的白衣同学

    白色的衣服在我的眼前飘扬。一个少女站在我的面前,一看到她,我心中的痛苦在这一时间都全部流泻出来了。是她,都是她的错。如果没有她,大家就不会死了。我对她吼叫,在她面前第一次狼狈的哭了出来。她却无动于衷。还是白色的衣服,那个穿白色衣服的女同学。
  • 凤戏游龙

    凤戏游龙

    手中的剑,是拿起还是放下,是守护还是杀戮?在风卷雨击、飞沙鸣风的时代,需要拯救的,是自己,还是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