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1100000022

第22章 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5)

2.科学理性精神的内在要求

从现实主义的发展源头看,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促成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形成的直接原因之一。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和成就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渗透到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在这里,从表面上看,科学精神和方法论似乎与艺术精神和艺术方法论不搭界,甚至还有不相容的地方,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相通性。比如,任何艺术创造都带有创作主体的主观感情与价值评判,但真正的现实主义总是要求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避免以自己的“倾向”来改造客观的描写对象,不要让个人的好恶、意愿、态度等影响到审美对象的艺术表现。正所谓“不溢美”、“爱而知其恶”。对改革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来说,这一要求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改革剧的现实主义创作对科学和理性抱有一种辩证的态度。在19世纪后期以来的西方世界,人们对“理性”,特别是“工具理性”进行着不绝如缕的批判,并强调通过文化艺术的审美现代性来实现对异化现实和日常人生的超越和救赎。然而,在当代中国,弘扬理性精神是改革剧现实主义创作中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审美价值之维。实际上,认知理性、科技理性、价值理性等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经过实践取得的认知理性、工具理性、科技理性,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人们进行价值选择和达到预期目的的必要手段。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人类的理性和精神都应当以统一的合力结构来肯定“人”,都应当有益于弘扬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至于工具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罪过”其实并不在于“理性”本身,而在于它们的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以及它们的转化和运用是否有效、合理,是否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改革剧的影像书写让我们看到了《乔厂长上任记》、《大潮汐》、《车间主任》等作品对生产效益和科学技术的颂扬;看到了《走向远方》、《葛掌柜》、《世纪之约》等作品对现代科学管理的肯定;看到了《神禾塬》、《三连襟》等作品对高科技农业和高科技产品的追求……应该说,这些审美价值取向是改革剧现实主义精神的题内应有之义。

3.“历史化”功能的价值诉求

从社会功能及其要求的维度看,“现实主义”之所以成为了改革剧艺术创作中的超稳定结构,还有其和“历史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改革剧现实主义创作最主要的历史动因之一,同时,这也蕴藉着最丰富的审美现代性内涵和特质。

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看,新时期伊始,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24]随着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深广发展,江泽民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这样伟大的时代,这样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去描绘,去反映,去引吭高歌,去加以诗情画意地表现”,并努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称的精神产品”。[25]

事实上,广大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回应着时代的召唤,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在“时代呼唤改革、改革呼唤文艺、文艺促进发展”的文化潮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此,有论者曾指出: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更雄伟、更深远的历史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也定将出现一个整体的跃动。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的改革文学也会在其深化、拓宽、超越、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再度出现繁荣的生机。这不是哪一个作家、读者凭空的热望,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未来都与改革的前途紧密相连,因此,投身改革、反映改革、促进改革,既是时代文艺的主潮,也是历史赋予的职责。”[26]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蒋子龙说:“《乔厂长上任记》是‘逼’出来的,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是被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对四化的责任感‘逼’出来的。”[27]编剧冯延飞也说:“中国广大的农村在新时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农民弟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这是当今农村和农民的最大真实。”“而创作者的责任,就是要用我们的作品将这真实作为礼物献给我们的‘上帝’。”[28]实际上,在我们上文列举的改革剧作品中,我们确实也感受到了“时代呼唤改革、改革呼唤文艺、文艺促进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那么,为什么改革剧的艺术创作一直在呼唤和张扬现实主义?为什么现实主义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推崇?这深层原因之一就在于“历史化”功能的价值诉求。

所谓“历史化”,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对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具有明确的历史发展观念;二是它所表现的“历史”具有完整性,并且,这种完整性重建了一种历史,它可以与现实构成一种互动关系;三是它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观念来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生活,探索和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进而在时间整体性的结构中来建立艺术世界;四是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功能”的历史化。[29]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历史化”才使得改革剧具有了巨大的社会能量和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力,也正是“历史化”在使改革剧成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改革剧的现代性艺术叙事明确地意识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关系,即,历史在艺术叙事中获得了“进步”的、合目的论的发展形式,因此,“历史”具有了完整性,有着必然的本质规律。其次,“历史化”使创作者明确地去为“现实”建构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历史前提体系,并使之成为了更为宏大、完整的历史的一部分,从而,“现实”获得了新的本质,“现实体验”也具有了明确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其中,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和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作为一种始终在场的社会潜文本支配和影响着改革剧的创作,特别是其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投射、补偿、压抑和置换。它使人们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形成了整体性的认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理解。这体现在审美观念上便是以特定的社会发展理念来把握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其三,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调动最为广泛的资源,特别是思想文化资源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现实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因为,在现实主义中,“现实”无疑是第一性的,现实本身蕴含着客观真理,创作者只要遵循这一原则,就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生活真实,因此,它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起合法性的历史前提,并为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提供形象化的依据。其四,就“文类”特性而言,作为一种建立在现代高科技基础之上的新兴艺术样式,电视剧具有特殊的建构力量,其媒介特性具有表达人们现代性体验的强大能力,并因此而成为了表现人们时代生活中各种现代性体验的优质载体,有助于“历史化”功能的发挥与实现。这样一来,改革剧艺术叙事的“历史化”总是要求在较大的社会背景上来反映生活发展的动向,强调在完整的时间跨度内来表现时代生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影像书写中,其现代性审美观念和审美认知方式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已趋于成熟,并有效地体现在其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之中。比如,它总是以一种特定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并在诸如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结构中建立起一整套评价生活的价值体系和明确的社会发展观念,进而在使改革剧本身在被历史化的同时,也历史化了它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当然,对于这种“历史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并不是置身于人类现代化之外的孤立行为。作为现代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当代中国依据自身社会历史条件作出的历史选择。只是这种“选择”已无法从已有的西方现代化经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找到“合理”、“合法”的根据,因而,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语境的基础上,改革剧所提供的现实影像及其价值诉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不能轻易否定的。当然,对于因过度“历史化”,或超量意识形态化所带来的概念化、图解化、模式化等弊病,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2.2.2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表征

新时期30年来,改革剧的艺术创作一直把积极介入火热的时代生活,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风云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具体说来,其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表征。

1.介入时代生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罗曼·罗兰说:“我们的创作应当扎根到当代事件的肥沃土壤中去,并且吸取当代精神的精华,以其热情、斗争、精神振奋作为营养。”[30]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面对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改革剧的创作者们没有囿于一己悲欢,没有把镜头转向所谓的“自我”,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来把握现实生活,来表现大变革时代的人生百态。事实上,面对如火如荼的时代生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品格也决定了改革剧的艺术创作和发展要始终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生活保持血肉联系。对此,在谈及创作体会时,编剧谢丽虹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是中国文艺创作生产力大大解放的黄金时代……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只要睁大眼睛正视现实,跟上生活,社会就定会给予我们的创作以厚爱。”[31]客观地说,优秀的改革剧作品有一个显著的共性特征,那就是,它们以介入时代生活的真诚和诗意的裁判而充分彰显出了时代的精神风貌。这诚如普列汉诺夫语所说,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它的时代的表现,“它的内容和它的形式是由这个时代的趣味、习惯、憧憬决定的。而且,愈是大作家,他的作品的性质由他的时代的性质而定的这种关联就愈强烈、愈明显。”[32]

检视改革剧30年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表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改革进程的作品中,“反映生活、干预生活”既使其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使其总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这表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20世纪80年代,在积极感应和表现人民呼唤改革的历史潮流方面,《乔厂长上任记》、《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新星》等作品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同步的,其积极介入时代生活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颖河故事》、《车间主任》、《人间正道》、《忠诚》、《省委书记》、《三连襟》等一大批作品更是体现了介入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特别是,其中许多作品往往以其直面现实的品格和犀利的审美批评切近当下改革的“正面战场”——国企改革和基层农村改革,并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艺术现象。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中国艺术经典1

    中国艺术经典1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女娲的遗珍:琉璃

    女娲的遗珍:琉璃

    本书介绍了琉璃的起源、发展、制造、鉴赏、辨伪等知识及相关的琉璃文化。同时配以270幅精美的图片。
热门推荐
  • 仰望银河的身影

    仰望银河的身影

    一颗流星让习惯安全的人类再度感到绝望。未来50年,人类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问题“变异”,异兽不断出现,嗜血凶残,只知杀戮。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少年,对抗邪恶,浴血奋战,造就英雄传奇。变异世界,强者争霸,谁才是人类的王者,谁又能雄霸天下。
  • 墨守成法

    墨守成法

    正月十五,G市地质公园墓地举行黑道发言人方老爷子的葬礼,这位道上标杆发言人的离世,让平静了三十年的江湖再次波涛汹涌,各门各派已经摩拳擦掌开始准备明争暗抢……
  • 灵媒是种职业

    灵媒是种职业

    穿越古代混了个公差的女主,拥有一身灵异技能的她深深的表示,在男人与事业之中选一还真有点难。
  • 亿万首席追妻令

    亿万首席追妻令

    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结果就因为她保守、不爱打扮,被男友抛弃。一气之下,童依琳让母亲安排了宴会,不就是进入上流社会嘛,她会让他知道什么叫悔不当初。可是,这个莫名冒出来的男人是闹哪样?腹黑、霸道、毒舌、花心,明明一无是处,为什么她就是对他讨厌不起来?“奶牛妹,既然你这么急于求嫁,哥可以勉强收了你,你又何必找那么猥琐的男人。”“他再猥琐也比你这色狼强。居然连对配奶牛种都擅长。”“哈……要不然怎么会对奶牛妹你了如指掌呢?”
  • 都市超人系统

    都市超人系统

    “先生请留步,请问你想做一个超人吗?”“我去,这不废话吗?”“小伙,来,我这里有一个系统,只卖5元钱。”……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依靠神奇系统,林峰能把好人也做得酣畅淋漓。装逼装到底,打脸不客气。系统伴我行,誓做万人迷!
  • 清宫年妃传

    清宫年妃传

    “我不愿嫁给八贝勒”十三岁的年馨瑶望着康熙皇帝,一字一句充满了坚定。“四爷,妾还未准备好。”十五岁的年馨瑶嫁给了四贝勒胤禛,却将他拒之千里。她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人,是她此生都无法忘怀的禁忌。深深庭院,危机四伏,往日姐妹一朝为敌。寂寂宫闱,翻云覆雨,身世之谜再掀波澜。唯有一人,宠她,恋她,怜她,将她捧在手心细致呵护。再冰冷的心肠也因此融化,再坚决的信念也因此瓦解。她爱上了她的夫君。然而,前尘往事缓缓揭开,他们能否抵过流言蜚语,能否将信任坚持到底?
  • BOSS要抱抱:老公别乱来

    BOSS要抱抱:老公别乱来

    他,诡谲狠辣,冷酷傲漠。她,单纯天真,善良可人。她顽皮,他惯的。她刁蛮,他宠的。他惯得她傲娇任性,几度破坏他的爱情。他宠得她无法无天,试图离开他的身边。她难过了,没关系,他安慰,谁惹她伤心就废了谁。她受伤了,没关系,他治疗,谁欺负她就提头来见。她离开了,没关系,他还可以等,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老婆,我要抱抱。”“老公,你先别闹。”先别闹?那一会儿再闹吧——“老婆,我要亲亲。”“你去屎!!”
  • 读人识人懂人:看透对方的内心世界

    读人识人懂人:看透对方的内心世界

    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学会从细微小事中了解他人的个性、心理,是帮助我们打开人际交往之门的一把钥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练就从他人生活小事中了解人心、知其个性的本领,从面相、衣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向您介绍如何去看透人心,并有针对性地从看透同事上司、看透竞争对手、看透朋友、看透男人、看透女人这五个角度出发,教您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变换观察的方式与视角。
  • 夙鸢传说

    夙鸢传说

    传说云山之巅住着一位千羽仙人,他挥手便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不食五谷杂粮人间烟火,却永葆青春仙身不死不灭。当我还是一只拥有灵气的白鹤时遇见了他,我愿为他化身成人修炼成仙。原以为化身成仙就能与他在一起,却没想到越离越远。“千羽,你可知你背后永远都有一个追逐你脚步的小小仙鹤,可愿回头与我一起白头偕老像人类一样永结同心!”“栖舞,你可知仙妖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你说仙妖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那我化身成仙你是否就能回头看我一眼呢?
  • 千界称尊

    千界称尊

    这是一道身影,盘坐万道之巅,镇压八荒。一个眼神,八方云动。一个念头可翻天覆地。一个小角色从小镇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