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1000000014

第14章 西方如何建构非洲形象——非洲范式分析(1)

西方媒体一贯自诩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报道原则,但仔细研究以英美为主体的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报道就会发现,所谓新闻专业主义和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报道几乎成为它们获取公众信任的幌子。西方媒体在关于非洲报道上的双重标准及其标榜的客观、公正、平衡令人想起了法国寓言小说家拉·封丹的一首寓言诗《褡裢》:“对人家,我们的眼睛像野猫,对自己,我们的目光像鼹鼠。我们原谅自己的一切,对别人却毫无宽恕。看自己是一种眼光,对别人则是另一样。”

在具体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新闻后,一个规范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内在框架呈现出来,这个框架我们称之为“非洲范式”。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新闻时一般都坚持这种范式,或者说这种范式指导着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新闻。

第一节 非洲范式及其分析工具

非洲范式是对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新闻时所秉持的立场、价值观或原则规则,所采用的讲述非洲新闻的角度、框架,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等的理论概括。按理应该在具体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之后才能得出。这里采用倒叙的方式提前并介绍分析它的工具,以便于后面的具体分析和论证。

一、何谓非洲范式

怎样正确和理论化概括西方媒体如何建构、为何建构非洲负面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借用“范式”一词,那么“非洲范式”自然成为相对精练和准确的概括。

库恩在该书中并没有给“范式”做明确的界定,在书中,他至少在以下三个意义上使用范式:(1)“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2)范式是“一套相互关联的理论和方法论的信念”。(3)范式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库恩认为,范式具有认知功能和规范功能,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它能告诉实践者哪些实体存在,哪些不存在,以及这些存在的实体如何活动;是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因此,库恩认为,范式如果不能克服它遭遇到的危机和挑战,就可能发生转变,而科学革命既是世界观的改变,也是范式的转变,是视觉性的革命性转变。“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

本书借用范式是“一套相互关联的理论和方法论的信念”和“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的内涵来概括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时所坚持的立场、价值观或原则规则,所采用的讲述非洲新闻的角度、框架,所使用的叙述方法技巧。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模型和模式,或者说理论和方法论的信念,具有认知和规范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功能,而这种模式或理论和方法论的信念正在遭遇挑战和危机,需要超越和更新。

因此,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新闻的价值观、立场、方法技巧等,用非洲范式来加以概括应当是准确的。所谓非洲范式,就是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新闻时所采用的讲述非洲故事的角度、框架,所使用的方法技巧,所秉持的立场、价值观或原则规则等的总称。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新闻时一般都坚持这种范式,或者说这种范式指导着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新闻。非洲范式可分成两个层次:表层的方法技巧层次,内在的价值观念与秩序利益层次。本章主要分析非洲范式的表层。

使用“非洲范式”来概括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模式,并不等于说西方媒体在报道其他发展中国家时有另外一套模式。事实上,西方媒体在报道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时基本都坚持类似的理论和方法论的信念,因而并不存在诸如“拉美范式”或“亚洲范式”,只是在报道非洲时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只有非洲曾经全部沦落为西方的殖民地。

二、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

为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新闻,非洲范式在它们报道非洲新闻时的具体适用,需要一定的理论分析工具。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行为是传播行为,所以在分析西方媒体报道非洲、建构非洲形象的非洲范式时,我们主要从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中借用信息处理概略理论、图片理解理论、普通语言学理论和客观性研究作为分析工具。有这四种理论,就有了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新闻的工具,从而揭露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新闻时虚伪性和双重性的一面,揭示非洲范式的本质。

1.信息处理概略理论

概略理论,也称图解观点,是美国传播学者罗伯特·阿克塞罗德1973年提出的一个信息传播模式,他称之为信息处理的概略理论(schema the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概略“是一种认知的结构,它由组织好的从以往经验中抽象出的对情景及个人的知识所组成。概略被用来处理新的信息,并追溯已有的信息”。概略理论揭示,受众在处理信息时是“认知的吝啬鬼”,他们处理复杂信息的有限能力迫使他们奉行“认知的经济学”,即形成简单化的思维模式。概略是“对处理复杂事物虽不完善但有助益的工具”。

概略的概念被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政治科学家和传播研究者广泛应用,因为它对了解人们处理信息的方法明显管用。概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受众和新闻记者如何可能处理那么多的新闻。他们似乎通过很多不同的匹配策略企图将一则新闻中的信息纳入某种现有的概略中。如果匹配的策略可以找到,信息的某些部分或来自信息的推论便很可能以一种修改后的概略形式存贮起来。如果匹配的策略不能找到,则该信息便可能一闪而过,无法被吸收。“概略”在这里类似于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提出的“刻板成见”或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预存立场”,只有符合原有认知模式和预存立场的信息和观点才可能被选择性记忆。在西方媒体中广为流行的再现非洲的工具是刻板模式。刻板模式的功能相当于速记,通过它,媒体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既然永远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空间去叙述(describe)个体所有的丰富的复杂性,那么就可能采取某些捷径,作比较、冒险抽象化或普通化、贴标签。”所以刻板成见几乎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模式。李普曼认为,西方媒体之所以坚持刻板成见,另一个原因在于“成见系统也许是我们个人传统的核心,是对我们社会地位的保护”。这个原因也许更为深刻。一旦加入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因素,那刻板成见就几乎可能导致西方媒体突出什么,而忽略什么。

分析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意味着许多相同的议题——框架和表现的概念。框架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在这种框架中,问题得到描述,这影响到这个议题或问题被理解的方式。西方媒体不仅仅是反映非洲的现实,它们也通过有意义指向的实践和再现重新建构和塑造了现实。正如霍尔(1997)所认为的,再现(representation)并不必然承担着对世界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直接描述(presentation)的任务。对霍尔来说,“再现与反映(reflection)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它意味着积极的选择、描述、结构和塑造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传递已经存在的意义,而且意味着使事物具有意义的积极劳动。”使事物有意义的一种方式就是刻板模式:一个选择、放大或减少的过程。媒体再现(Media representation)简化、压缩、浓缩或选择/拒绝错综复杂的社会内在联系的方面,是为了把它们再现为固定的、自然的、显然的和易于消费的。因此,媒体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方面(选择),使它膨胀到适应一种事先确定的特征(放大),然后确立为一种最容易被认知的形象(简化)。

信息处理的概略理论对分析西方媒体选择报道非洲新闻的技巧和新闻框架很有启发意义。不光一般读者运用概略解读媒体上的信息,就是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也遵循概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选择。那么西方新闻记者大脑中原有的概略图是什么呢?这就是2002年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调查报告中指出的“刻板成见”。西方媒体选择非洲新闻的过程不仅服务于刻板成见,也排除了非洲问题的许多特征和理解非洲问题的方式。正是通过这种选择和浓缩,非洲的负面形象经常堆积在西方媒体上。负面性是事件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主要特征或维度,发生在非洲的负面事件增加了这些事件被媒体报道的可能性,而正面的事件却很少获得西方媒体的注意力。因为在西方媒体中一直有这样一种趋势,即把非洲描述成一个为疾病、部落冲突、绝望与萧条所折磨的大陆。非洲的消极发展和事件很符合西方媒体的刻板成见化。这能解释西方媒体在关于非洲的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提供背景和历史渊源,而是根据事件的意义,也就是事件所谓的新闻价值和对西方受众的吸引力来判断取舍。

2.图像理解理论

正如李普曼所说的“图像始终是最可靠的观念传达方式,其次则是能够唤起记忆图像的词语”,媒体经常将图像作为消息的一部分使用,尤其在读图时代,选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主要策略。因为图像可以让人们的情感倍增,而让他们的思想弱化;可以煽动他们的感觉,而使他们的头脑空洞。但是关于受众如何理解这些图像,我们并不清楚。

美国学者斯科特提出一种关于视觉修辞的理论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是如何处理图像信息的。斯科特认为,大多数对广告图像的研究都把图像当做现实的透明反映,或是情感诉求的运载工具,她主张另一种可能——将图像作为符号,即可以用来建立论证修辞的语汇。她认为,视觉成分可以表达观念、抽象事物、行动、隐语和修饰物,它们可以组合为复杂的辩论方式。不仅如此,这种对形象的观念化表达还可能意味着,图像就像其他信息一样,需要以认知的方式处理。

斯科特对大众传播媒介图像的运用提出三种思考方式:作为对真实的透明表现、作为感情或情绪的引发因素和作为组成修辞论辩集合符号的复杂系统。在大众传播中,不同种类的图像可以在不同等级上采用这三方面不同的思路。如较之广告,新闻图像可能更多采用“透明反映”现实的思路,而较之新闻,广告图像可能更多采用修辞论辩的思路。这两种图像有时也可能更多地采用情感诉求的思路。但使用图像的效果如何并不取决于传者的意图,受众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李普曼和斯科特关于图像理解的理论为分析西方媒体和援助机构运用图像有意或无意塑造非洲形象提供了分析工具,对我们理解今天西方主导的国际电视如何塑造西方公众头脑中的非洲印象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绝大多数图像的解读者都把图像当成事实本身,而实际上图像不过是对事实信息的另一种符号表征,它与其他符号系统一样,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至于传递的信息真实与否,图像本身并不保证。我们应该审慎对待这两句话:“图片不说谎话”和“一图值千言”。

3.语言符号编码理论

语言符号是交流信息最主要的符号。语言编码就是将目的、意愿或意义转化成符号的过程。语言具有三个基本的特性:一、语言是静态的,而真实是动态的。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因经历一段时间而改变,但用语言来描述的事物却处于变化中。真实是一种过程,然而,对这种过程的描绘只能用固定的字眼和静态的语言。西方媒体经常使用“黑暗、愚昧、部落、贫穷”等静态的、陈滥的词汇描述非洲,并不能展示非洲动态的发展,从而导致西方受众对非洲发展的无知。二、语言是有限的,而真实是无限的。非洲国家众多、历史悠久、种族多元,文明荟萃,有限的语言往往只能描述非洲之一隅,从而挂一漏万。三、语言是抽象的,而事物一般是具象的。抽象意味着选择某些细节和舍弃其他细节。任何语言都含有抽象成分,而且抽象是语言最有用的特征之一。它能使我们想到它的范畴,因此使我们能够概括它。抽象是词汇的一种特色,但它同样也可能产生问题,尤其是当人们没有意识到语言抽象存在时。所有的字都采用了抽象的方法,而且越是抽象,字词与现实事物的联系便越不直接,它们之间相符的程度就越低。2006年国际新闻学年会上,南非副总统要求西方媒体不要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来描述非洲,就是因为西方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扭曲了非洲的本真。

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都含有很多对真实现象的假定。很多假定非常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都不能察觉到。本杰明·李·沃尔夫认为:“任何语言都是与其他语言不同的一种巨大模型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种语言都有文化规定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用以分析现实,注意或忽略某些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并建构自己的意识。每一种语言以不同的方式人为划分对现存事物不断涌现和流动的意识。”在英语中,隐含假定的一个例子便是不大被觉察到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表现在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新闻报道中,就是大量使用那些带有种族歧视、文化歧视的词汇,如“黑暗、部落、部族、贫穷、愚昧、野蛮”等。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热门推荐
  •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收入了100个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的断案故事,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悬疑的情节,跃动着鲜活的人物,描述着生动的细节,带领我们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曲折离奇的案情,在睿智高明的断案高手的努力下,疑问烟消云散,真相浮出水面,凶手落入法网。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
  • 掌厨神兔

    掌厨神兔

    被万恶的厨神拉去临时顶缸的树精青甯得做出一餐绝世美味,这于她来说简直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挑战!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狠下杀手,打算拿兔子做主食的时候,兔子突然说话了。兔子不仅说话了,兔子还会做菜,兔子做出来的菜还香飘十里,引得天界众人人头攒动,只为一尝佳肴……连她都有点动心了——但是等等,和兔子谈恋爱会不会有点违背人伦啊?!
  •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他被誉为“神州崛起的开拓者”,他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他是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这部中西合璧的管理著作,将本土化管理思想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了糅合,让管理者能够灵活掌握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管理思想和精华。
  •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本书以“两浙”地域文化视角来探讨“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的内在关联,目的是要努力地揭示出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浙”作家为什么会整体性地崛起的文化根源,并试图结合文化原型和母文化的孕育功能,以及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等特点,探讨“两浙”作家在新文学发展中的思想理念、价值建构、心路历程、精神轨迹和艺术探索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为中国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确立他们在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本书的部分章节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记得我曾吻过你

    记得我曾吻过你

    她,苏曼,一名普通医学系大二学生,父亲早逝,母亲多病,还有小她十岁的弟弟嗷嗷待哺,168的完美女神身高,内心却被她精灵古怪的弟弟逼成了女汉,她要强,终于考上一流大学,就在他以为生活就这样平淡无波的过下去时,他,她竟然误打误撞在一次人体解剖实验中穿越到了古代,他的魂魄进到了另一个女人苏清含的身体,她不甘如此命运,在一路跌跌撞撞逆袭时竟招惹了莫家王爷,两人被阴差阳错成了亲,谁知堂堂王爷有怪病:跟人接吻后会抽搐,天!要不要这么搞笑??莫少容大少爷,您真以为您是都敏俊啊?
  • 卿本凉薄:公主不下朝

    卿本凉薄:公主不下朝

    她蒋映君自出生之时便被寄予厚望,完美的成长之路,可又有谁知道蒋映君到底有多么的累,多么的苦呢受尽天下人之敬仰:“这公主殿下就是那个帮我们治好水患的人呢”蒋映君的坐撵自街上走过,下面的一位路人甲悄悄地说。“那我们可得好好谢谢她啊。”旁边的路人乙点点头,瞳孔微微睁大,语气中满满的感激。别人看不见的苦累:是夜,公主的房门外一位面容清丽,穿着素雅却不失端庄的女子掌着灯,房内灯火通明,上好的楠木桌上摆放着一叠宣纸,一位穿着里衣,未着粉黛的女子正在磨着墨,手微微一顿,左手掩嘴,微微打着呵欠。而蒋映君穿着整齐,一张又一张地写字。
  • 阴间公寓

    阴间公寓

    大三是我一个人在学校外租了间公寓,想不到的是公寓对面竟然是火葬场......
  • 妃同一般狐狸很倾城

    妃同一般狐狸很倾城

    他,风华绝代,妖界之皇她,清新可人,敢爱敢恨他向来清冷无双,可自从遇见了她,便变得腹黑毒舌,还学会了卖萌装可怜!她蹂躏他、让他扮女装,他忍!什么?想逃婚,还要带他儿子一起走?叔可忍婶不可忍!当受伤的他遇到了迷糊的她,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谜团解开,她,究竟是谁?人妖恋,又抑或是仙妖恋,谁说天理不容?注定没有好结果?天要阻他们在一起,他便逆天!爆笑事件,接连不断!幸福结局,萌宝出世!
  • 混混女成仙记

    混混女成仙记

    她是谁?前世是黑帮的混混二当家,今生是老乞丐的宝贝孙女。这些男人居然敢小瞧她,哼,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混混的最高境界!可见识归见识,这些人看她的眼神怎么愈发古怪?还追着不放,擦!追什么追,姑奶奶她要成仙,男人靠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首先我要声明,这不是一本关于“厚黑学”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书中探讨的是企业的用人方法和用人风险。虽然书名有些雷人,语言有点调侃,但我认为还算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几年前我就想写一本关于人和生意之间关系的书,专业点讲就是谈一下人力资源战略,但是一直都没有动笔,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难写。如果写得太晦涩,即便有人叫好也没有太多实际用途;如果过于媚俗,就算成了畅销书也不合我意。再加上管理一个从事招聘、软件和培训工作的知识性产业公司,劳心劳力,因此,写书这事似乎渐渐成为空中楼阁,几乎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