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0800000012

第12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1)

内容提要:传媒发展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认为建立在传播技术上的传播媒介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该理论将人们对技术、对传媒发展影响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唯物史观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同样如此。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技术动因。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科斯定律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技术对新媒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过,技术对媒体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担忧,出现了一些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理论。

第一节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一、媒介发展简史

人类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鼠标轻点,一封电子邮件瞬间从边远的乡村到达遥远的繁华都市,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传播媒介(Media)发展的历史。从原始媒介、语言(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认识人类媒介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本身。“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不外乎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极其漫长的时期内,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是凭借一系列原始而简单的媒介进行的。大约在2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会制造工具的猿人。人们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活动范围有限,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和人脑容量的增大,人类通过一些有限的声音和体语符号,如嗥叫、咕哝、尖叫、面部表情、手势信号等以及烟火、图画、雕刻和实物等媒介手段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而,正如恩格斯在《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的那样,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相互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非说不可”的需要,使人类大约在40000至50000年前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进入口头传播时期。

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身影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具有把声音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的特征。口头语言这一媒介自然要比手势、声音等原始媒介有效得多。它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仍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是,口语传播的特征在于共时性,是一种典型的“在场”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传播,不能脱离发出声音的人而独立存在,只能用于面对面的交流等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不便于保存和记录的特点,要传承人类的文化,只能通过一代代人的记忆和口语。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欣赏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令人神往的口传文化。

文字的发明使传播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口语传播的超越。大约5000年前,文字产生了,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文字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文字媒介使图像抽象化并使语词符号保存时间较长而不像声音转瞬即逝,从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具有规范、便携和长期保存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以文字为核心的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文字总是和记录文字的工具和材料紧密相连的。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石头、木块、竹简等都曾被用做记载文字的材料。为了使文字媒介便于传播,人类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约在4000多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莎纸,以植物的汁为墨水,以植物的杆为笔,传播媒介开始变得轻便。中国人蔡伦在汉代发明了造纸术,并首先在上流社会使用。在文字发明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尚不能把机械技术和文字及书写材料结合起来,不能在传播过程中利用机械媒介,当时人类只能用手抄形式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15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等西方城市,出现了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报,而中国在宋代出现了传递朝政动态的官报《邸报》,刚开始的时候,同样是手抄的。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印刷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印刷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术。大约在隋末唐初(618~647),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印刷品是中国唐朝(866)印刷的佛典《金刚经》。到了宋代,毕昇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此后中国又发明了木活字印刷。中国的印刷技术渐渐地传向亚洲其他国家及西方。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

15世纪中叶,西方出现了一位印刷大师,他就是谷登堡。谷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1450年,他采用铅、锡、锑合金制成活字版,完善了金属活字印刷术,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过程中,一次可以印刷多份同样内容的书面材料,技术复制的时代初见端倪。1456年,他使用手摇印刷机一下子印刷了200本《圣经》,标志着现代机械印刷的开始。此后,如同星火燎原,现代印刷术迅速在欧洲得到推广,哥伦布在从事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前,西方大约已经印刷了2000多万册书籍。

印刷术的发明,使传媒开始由“贵族”转向大众,人类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以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诞生。“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力分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机械印刷使手抄小报逐渐变成印刷日报。书籍和报刊的先后问世,开创了人类传播史上的新纪元,西方传播学界因此常把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施拉姆称之为“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

然而,许多学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的诞生是近四百年以后的事情,确切地说,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是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最早的大众报刊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这些报纸卖一个便士,因而被称为廉价报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报纸的内容开始市民化。廉价报纸发展迅速,很快在西方其他国家中普及。与此前出现的书籍和政党报纸不同的是,这些便士报开创了大众报纸的时代。它内容上以新闻、信息和社会新闻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读者不限定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发行量大,一般是几万乃至几十万份。总之,报纸从精英社会开始走向市民社会,完成了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由政党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报纸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了。此外,书籍、杂志、广告事业等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

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媒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类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传播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首先记住一些标志性的事件:183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依靠电子通讯技术的通讯社随之出现,在美国1848年纽约的六家报纸联合创办了“港口新闻联合社”。在英国,1850年路透社创办开业。1858年,当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宣告竣工时,接近于实时传播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成为现实。1876年,生于英国后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机,人类的声音开始同步传送,“顺风耳”不再是神话传说。1877年至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继文字的复制以后,声音的机械复制时代开始了。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电气工程师波波夫分别研制成功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无线电通讯装置,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于当年11月2日开始播音。同无线电的发明一样,电视的发明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1923年美籍俄裔科学家兹活里金发明了光电摄像管,代替笨重的光电机械扫描圆盘进行电子扫描。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于11月2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

电子媒介的发展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研制的电话系统,后来发展到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通信网络。1946年,世界第一台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的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英尔学院问世。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世界。无线电通讯是通过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来进行的,其传输方式可分为地上波传送和卫星传输两种。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卫星传播时代。卫星通信技术以及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的发展和普及,大面积的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过去,无论是声音还是影像,其本身都不具备复制性和记录性,以至于考古学家无法找到它们的“化石”。电子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随着摄影、录音和录像技术的进步,人类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历史保存。我们今天考察古代社会时,只能根据文字记录或考古发现进行想象和推测,而当千百年后的人们研究我们这个时代则可以直接聆听和观察我们的音容笑貌。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人类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不仅仅是声音和影像的体外化,计算机的诞生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兼有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其信息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记忆也比人脑更加可靠。

在所有的媒介中,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功能最为强大,被誉为“了不起的信息增殖者”,它们大量收集信息并大规模复制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同类推荐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热门推荐
  • 催人泪下的一幕

    催人泪下的一幕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无面人小区

    无面人小区

    本是穷比大学生的我,偶然被神秘中间人介绍一份家教兼职,却因此接连发生一系列诡异绝伦、跌宕起伏的怪事……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金焰圣王

    金焰圣王

    华虚界,身怀大日金焰的厉上玄被各路高手追杀,末路之时,自爆身躯,没想到居然在圆灵界复活,还因缘巧合凝结了元晶,于是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 送你一碗孟婆汤

    送你一碗孟婆汤

    现在的人,都有些很远大的理想,什么医生啊、CEO啊、作家啊……有的甚至是当上联合国秘书长!作为一只鬼,而且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鬼,孟旗月表示,孟婆这个职业,随便灌人家一碗孟婆汤就能使人忘记前生今世,酷得不能再酷!于是,变成孟婆后,孟姑娘养成了一个十分敬业的好习惯——咦?你看我不顺眼?正好,我也看不惯你,喝了这碗孟婆汤吧!可是……作为一个冰清玉洁的女鬼,啊呸灵魂,啊呸啊呸孟婆,被一个男人随身带着,真的好么?
  •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

    《海豚2号(惊险食人谷)》内容提要:车长莫杰突发重病,房妮老是不 得不充当临时车长,驾驶海豚2号带领同学们午夜12点准时出发旅行。没想到一出门就遇到了太空警察。好不容易摆脱掉了太空警察,苏达达和安顿却被一个神秘的“汉堡包”所吸引……一个个惊险的遭遇在此展开,他们能否凭借着勇敢和智慧战胜邪恶,最终脱离险境呢?
  • 嗜血狂妃:废材七小姐

    嗜血狂妃:废材七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血影”本打算最后一次任务结束之后就隐退,谁知一次失误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倾殇大陆”。既然老天让我重生,那我就做一回冷凝。谁人知道被唤作“血影”的她,冰冷的面具下是怎样柔软的内心,表面上坚强的她,内心是多么的脆弱。这个世界以武为尊,谁又知表面废材的她又是如何的天才。罕有的召唤师,令人尊敬的驯兽师,炼丹师和炼器师,全系魔法师,武者和灵者。在她这都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什么神兽武器身边一大堆。他,传说中的邪王,杀人不眨眼,有着严重的洁癖,被世人称作天才的他,遇见了她冷凝,什么杀人不眨眼,什么洁癖全都一边去。看他们如何完虐坏人,称霸整个大陆,做最强王者。
  • 倾世医后

    倾世医后

    心机女混异世,迷倒三国美男,智斗邪恶仙主,凑齐雪域地图打开通天门。别人重生是为复仇,她的重生却是为了开启一扇门。怎么,连这异世也容不下她了?那她便掀了这异世!
  • 阴间棺材铺

    阴间棺材铺

    我开了一家棺材铺,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客人,他隔三差五就来买一口棺材。旁边寿衣店老板让我提防点,说他可能买的不是棺材,而是我的命……第二天,他死了......
  • TFBOYS之王俊凯说爱我

    TFBOYS之王俊凯说爱我

    一路坎坷的爱情,明星的爱情一直不被看好吗?即使这样,你也是我的独一无二,跨越海洋只为你,披荆斩棘只为你的笑容,星空下的接吻,彩虹下的拥抱,摩天轮下的告白,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