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0200000012

第12章 电视使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

心理发展学龄前儿童,一般在3至6、7岁,其电视接触特点以及电视对其发展的影响特点也是独具特色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学前期称作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进入幼儿园。在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在语言方面,学前儿童在掌握正确的语音、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等基础上,言语表达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当儿童逐渐成熟,他们对电视的接触和使用,他们对内容的喜好和品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前儿童与电视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认知能力、情感水平随时间的增长所形成的社会能力与电视的互动。与婴幼儿相比,电视与学前儿童的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互动与转化。

一、学前儿童对电视的认知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是建立在其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的认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基本特点上。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中,在其自身言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所谓具体形象性,就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的,而主要不是凭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思维的。

1.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的认知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伴随儿童年龄的逐步增长,儿童的认知将逐步从感知处理发展到概念处理,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前儿童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和声音。比如,五六岁以下的儿童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常常会用颜色、形状等标准来给物体分类;稍大些的孩子就会用概念特征,比如功能来给物体分类。把这一概念用到儿童的电视接触中,年龄稍小的儿童对节目的显著特征会给予强烈的视觉关注,比如生动活泼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当儿童转入中期时,他们的关注才会变得更有选择性,他们会寻找对情节有用而非形式吸引人的信息。儿童的认知趋势表现为从具体思维到推理思维,对电视的认知也呈现出这一特点。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关注比较明显和切实的信息。因此,他们更可能关注角色本质上具体而明显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动机。但是对多数媒介信息的全面了解需要的往往是从隐含而非明显的内容中找到相关信息,需要相应的推理思维。比如,看电视剧时,儿童需要在电视剧里找到不同的故事线索。儿童到了八九岁时,对连续的场景和次要情节方面的能力才会显著提高,他们还能通过媒介内容来推断原因和时间顺序。学前儿童对电视剧的推理能力往往会弱些,具体表现为当收看需要推理思维作用下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内容时,将不感兴趣或者向成人询问,而多数情况下将转移其注意力。

2.学前儿童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

学前儿童的电视认知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是否区分幻想与现实。

虚幻与真实的区分将对理解节目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二者的区分更重要的内部原因是认知的发展。很小的幼儿一般会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并且在想象中与他们交友,这也使得他们不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学龄前儿童时刻都可能对着电视屏幕招手说话。在本书第一部分中曾提及的一项实验中,许多3岁的儿童认为如果把电视机倒过来的话,电视中碗里的苞米花会撒出来。到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理解电视中看到的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他们仍然认为看起来是真的就是真的。换句话说,他们只在与物质事实完全不一致时才能作出判断。比如,他们能很容易地区分出卡通不是现实,因为角色都是动物。然而,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生动的角色仍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现实。这反映了儿童早期对现实判断是较为不稳定的。到了七八岁,儿童才开始用多重标准来判断媒体中的现实。他们能考虑到媒介的类型、制作技术、甚至信息来源。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能评价一个节目,一部电视剧,一个视频游戏的真实性,比如说它描述的角色和事件有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二、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

1.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集中性

家长们一般会认为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是非常专注的,经常说孩子被电视给迷住了。然而,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通常表现出的是一种明显的经常性取向转换,在屏幕与周围环境之间频繁地转移注意力。但是伴随儿童的成长,认知的发展,节目内容和环境的变化,学前儿童对电视的注意力始终处于增长的趋势,长时间把兴趣集中在电视节目上的能力,以及自己关注电视和其他竞争性活动的能力都在提高。到了6岁的时候,儿童可以长时间关注电视,而且这种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到青少年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解能力的增强,其电视注意力逐渐增强。当然,如果遇到属于成人世界的内容或不能理解的内容时,这种注意力还会下降。比如,当一个六岁的女孩在看到电视剧中妈妈带孩子去公园里玩的情节时,一般会坐下来认真地看,而转到另外两个角色关于商业的交流的镜头时,由于对内容的不理解,则会将目光离开电视或者直接去从事其他活动。

另外,对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并不总是像家长所认为的那样盯着电视就想着电视,也可能儿童眼睛在看着电视而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梦想和电视内容没什么关系的其他的事情。在学前儿童从事陪伴活动的时候,一般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或者潜意识的电视注意,他们会根据听到电视里的声音来判断内容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像他们喜爱的节目的前奏、突然的一个噪音、一个熟悉的嗓音或者动作信息,都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对于屏幕取向和注意力的转移。比如,一个四岁的女孩边坐在沙发上玩北京奥运会福娃,偶尔听到警报、熟悉的广告词或者是儿童的笑声时,往往也会瞥一眼电视。因此,对电视注意力也难以给予很确定的定义,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是多种形态的。

2.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与观看习惯

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也受到观看习惯的引导。当学前儿童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往往会转移注意力,但也有的儿童无论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都在持续收看,这与其收视习惯极为相关。学前儿童收视的时间持续得越长,这种行为继续的机会越大,即使遇到阻碍观看的困难。这个过程反过来也适用:儿童越长时间不看电视,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想看电视的几率就越小。无论节目内容如何,观众年龄大小,这种过程都是现实存在的。比如,有些对学前儿童看电视有所控制的家长在闲聊的时候会说,总也不看电视孩子就不想看了。

3.引起学前儿童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

特征信息理论是由洛奇等人1979年提出,后由休斯顿和赖特加以发展,成立了一种引起受众注意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形式特征在影响儿童电视注意中的作用,某些形式特征常常和一些有娱乐价值、可理解的节目内容一起出现,而另一些形式特征则伴随着无吸引力的、难以理解的节目内容。儿童一旦理解了形式特征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特征就可用来作为那些值得注意的节目内容的信号。

电视所提供的外部形式特征是指制作和编辑技术所带来的媒体特征。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听觉特征比如音乐、发声法和声音效果等;视觉方面,比如移动摄影,动画和特殊视觉效果、行动和速度等。在本书第五章中曾提及的鲜艳的色彩、特殊的声音等都属于吸引婴幼儿电视注意的形式特征。外部形式特征的复杂性与学前儿童的电视注意有关。静态视觉形式越复杂,儿童的视觉注意力越低;动态视觉复杂度则与视觉注意呈正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来说,不同的节目,同样的视觉复杂度对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画面转换时,如果新图像能够符合儿童基于前面信息所产生的期待,则所需注意的意志力就减少。

三、学前儿童对电视的理解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对视频规律一般有着很好的把握,他们能区分不同的节目题材,包括节目和广告。比如,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主题音乐想起的时候,或者频道宣传片播放的时候,即使不看台标,学前儿童也会高兴地说要看少儿频道。然而,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电视内容和作为一种媒介的电视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小学儿童以及婴幼儿相比,都不尽相同。

1.学前儿童对电视真实的理解

在前面曾有提及,儿童对电视的认知发展涉及对真实与虚幻的区辩问题。大多数学前儿童能够区分真实物体和电视化的形象,也能对演员和卡通角色有所区分。他们能意识到新闻的真实性,但却只有在他们成熟以后,他们才能对电视娱乐中的虚拟维度作出判断。总的来说,他们仍旧缺乏这样一种理解力,那就是:电视节目始终是为了舞台编造的,电视角色都是演员塑造的。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过电视剧后还在抽泣,并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把电视中的那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小女孩接到家里来。但是,学前儿童往往可以部分理解电视广告的劝说性意图,因为他们就被这种劝说深深吸引了。比如,他们可以迷恋海苔小吃广告、可以对巧克力广告馋得直流口水,而当真的吃到的时候,却说没有电视里那么好吃。

2.学前儿童的电视理解能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以及小学儿童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成熟程度以及对电视的理解能力尽管比婴幼儿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达到小学儿童的程度。学前儿童需要逐渐地获得以下领域的能力:

第一,对故事主线和叙述的理解,包括重新组建事件,明白顺序,区分中心信息和随机信息,因果之间的联系等能力;

第二,对人物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对人物外貌的描述,还要包括对其人格特征、动机、感觉、个人历史以及社会取向等的描述,而且还要指出某一角色是如何和他人联系的;

第三,是对视频语言的理解,包括对视频表达的惯例和方法的理解,如特殊的效果,拍摄的角度,快慢的运动等;

第四,对任何一种电视都是制作品的理解,即使是现实题材的类型;另外,就是每一个电视内容的出演都需要许多对白和角色,等等。

学前儿童所难以理解的内容还表现在,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各种形式的人为限制的复杂系统中,电视内容是受到限制的,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受到系统中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就更使得电视和现实之间有所区别,电视中所呈现的内容是有所选择的,是创造出来的角色,其中也就蕴含了超越于内容本身的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3.学前儿童的负面电视理解效应——恐惧

因对有些电视内容难以理解,学前儿童往往会对电视内容产生恐惧。在生活中,学前儿童会对动物、鬼魂、魔鬼等超自然能力,或者那些看起来、动起来反常的东西感到恐惧,同样,他们对电视中的相关内容也会表现出恐惧。学前儿童也会对电视中看起来危险的内容而感到恐惧。比如,一个五岁的女孩在看一个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在高空中走45度的钢丝的时候,会钻到妈妈的怀里,表现出为挑战者的担忧。学前儿童对虚幻节目的恐惧会表现出比现实节目更多的恐惧,比如对于新闻报道中自然灾害的报道的恐惧要低于对动画片中的怪兽的恐惧。家长面对学前儿童因对电视的难以理解而发生的恐惧时,往往会说“这不是真的”或者“这不可能发生”等来安慰孩子,而这些策略往往并不奏效;这个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抱抱孩子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4.电视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的影响

电视形式特征不仅可以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对学前儿童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学前儿童可以依据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电视节目的形式特征来区分哪些节目是给小孩看的,哪些节目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有经验的学前儿童观众会找像动画、笑话或者音乐等这些特征,并且认为这些特征就表示该节目是给小孩看的或者是他们认为有意思的那类节目。其次,学前儿童可以根据电视的外部形式特征来判断节目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比如学前儿童明白带有动画就意味着不是真的。最后,外部形式特征对学前儿童理解媒介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部形式特征显示了电视内容的结构,标志着像时间、地点的改变等叙述的重要因素。当用视觉和听觉的特征来突出中心信息和陈述抽象概念时,学前儿童可以从电视上理解更多的信息。对于教育节目而言,适当的速度、歌唱以及孩子们的对话等技术可以帮助孩子们详细说明信息和主题,有思考的处理信息和练习新技术。

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理解外部特征尤其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的特征的含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研究显示,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常常把电视上的即时重放理解为对事件的真实再现。他们在理解标志着电视节目的结束和广告开始的代码上也有困难。广告和商业节目的相同特征使孩子们更难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节日祝福短信

    节日祝福短信

    本书收录了元旦节、春节、元宵节、情人节、妇女节、愚人节等节日的祝福短信。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不生病的习惯

    不生病的习惯

    健康开始于良好的习惯,结束于不良的习惯,健康的保持也有赖于良好的习惯。看看脸色、看看眼睛、闻闻气味都能看出你的健康来。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碳酸饮料,看上去很美,但都没有白水美。5大养老穴、4种随手可得的食物让你益寿延年。很多疾病由心而生,由心而灭。传统医学把体质分为寒、热、虚、实四种,具体又分为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九种。不同的体质通过人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轻松地辨别出来,让你的养生不再盲目。
  • 婚婚欲睡:冷傲总裁的丑小鸭

    婚婚欲睡:冷傲总裁的丑小鸭

    都市,出身卑贱的女孩,拖着油瓶一样的弟弟。在这个冷漠的钢铁森林里,艰难求生。直到,遇到他……但是,当他结婚的当天,新娘却不是她!他是总裁,她却只是丑小鸭。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谈诗说情

    谈诗说情

    一个是粉壁题诗,一个是破镜重圆,一个是玉枕难眠,一个是以死殉情,好像天下有情人的磨难永远走不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乾清宫女官

    乾清宫女官

    婚礼前的小小心愿,竟把夏小西带回了将近六百年前的大明朝永乐年间。小西整理好心绪,开始坦然的面对熟悉的陌生人。信心满满的她幼稚的以为可以掌握全局,却不知道一股强悍的力量正一步步的向自己逼近。局面陷入混乱,小西只得低头求助。大局稳定后,小西却再也不能淡定,只一个眼神就被彻底俘获,乖乖袒露了心事。不计一切的默默守护真的能换来如愿以偿的结果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童猴雅什卡

    童猴雅什卡

    本丛书为俄罗斯众多著名作家的动物文学合集,文章生动有趣又不乏诗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好似亲身处在朝气蓬勃的大自然里,而那些可爱、单纯的大自然的精灵,就在自己身边…… 本分册包括《童猴雅什卡》《树上的猎人》和《血腥的小兽》等。
  • 混天之棋盘

    混天之棋盘

    苍穹乱,混天出,扰人事,拒天命,出天时,天崩,地裂,空间虚无,火山喷发,空降神兵,拒棋盘于天地之外,棋衡破,棋盘与盘灵,散落大陆,归合时,天地崩裂之时,六界毁灭之日,天中流星划过,天人降世,一纸遗神书,毁神界!!!!
  • 假面小妞斗恶魔

    假面小妞斗恶魔

    五年之前,她替她死去的妹妹爱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却在利用完她之后命丧黄泉。那场黑暗里的抵死缠绵,对象究竟是谁?堕胎不成,自杀未遂,她是不是终究要落在另一个厌恶的男人手里。既然这样,就答应他嫁给他好了,反正这一生也就悲惨到底。可是,五年之后,那个被告知死去的人再次跌入她的生活。
  • 哈喽公主殿下

    哈喽公主殿下

    爱哲伦皇室,一个无与伦比的皇室,永远的闪耀光环。十二贵族,十二个与爱哲伦皇室同样尊贵的家族。黑天使,掌管全世界的黑道,列入死亡名单的人没有一个能存活。一天,十二贵族偷走了爱哲伦皇室的小公主。十六年后。。。作为一个资深宅女,言小洛在周末时正睡的好好的,突然赵大爷的声音传了过来。言小洛打开门。。。从此言小洛的生活不再平淡,爱哲伦皇室,十二贵族,黑天使。。。。。。呜呜呜,我只想好好睡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