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9400000044

第44章 时政新闻节目改革的路径与方法(2)

树立平衡报道的理念,改变片面性思维惯性。我国的新闻报道方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其本身也具有以负面报道为辅的含义。胡耀邦同志曾提出,“报纸上,大体应当是八分讲成绩、讲光明、搞表扬,二分讲缺点、讲阴暗面、搞批评。”这其实是一种高超的宣传艺术。而现在的时政新闻节目,“二分讲缺点”也没做到。究其原因,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主管部门把关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形成严重的思维惯性,担心不准报道或不准以某种方式报道使他们畏首畏尾。为了稳妥,为了减少麻烦,就循规蹈矩甚至自设牢笼,消极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未形成平衡报道的习惯,而是习惯于只说一面之词,不习惯在总体肯定的同时指出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习惯在看到事物一个侧面的同时看到事物的另一侧面。

对时政新闻节目的改革,一个必须反复思考的根本问题是,这条新闻值得播出吗?判断这个问题的标准就是尊重新闻价值规律,尊重和维护公民的知晓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如果新闻工作者在突破僵化的报道思维惯性、形成平衡报道的习惯、改进和创新报道技巧方面有较大的改善,通过拓宽报道领域、公开决策程序、加大监督力度、传达不同意见,时政新闻节目的变革可能会迈出可观的步伐。

(二)借鉴民生新闻的方法,转换视角天地宽

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内容的划定,也不是一种节目的类型,它是一种崭新的新闻观,是一种观察问题、发现新闻的角度。说到底是新闻工作者立足点的问题、群众观念的问题。党和政府目前最为关注的经济建设、“三农”、教育、再就业等领域出现的问题,只要稍加转换,同样也是百姓最为关注的票子、房子、孩子、车子、位子,视角转变之后的新闻更能吸引百姓的目光。

追求平民化的报道视角,体现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时政新闻节目主要锁定的目标人群是党政干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被看成是精英的节目。对关系普通群众生活、生存实际的事件或问题,我们习惯用领导干部的眼光、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没有考虑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实际问题,报道不可避免地脱离了普通群众的实际需要。与此相比,民生新闻则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普通人的价值取向观察和思考问题,用平视的角度去体察和叙述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涉及住房、交通、医疗、子女上学、城市建设以及农民生活等焦点、热点话题上,民生新闻改变了过去主要反映业内人士、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和建议,而是更多地让普通群众“出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使新闻报道更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群众应有的话语权。

从“点”入手,报道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目前,在时政新闻内容改革方面有一种片面认识,认为时政新闻的改革就是减少或压缩会议和领导干部活动的报道分量。于是,有的广播时政新闻节目减少了领导干部的音响,电视新闻节目也少了一些领导干部的镜头。在撰写新闻稿时,将领导干部讲话时的一番“指出”或“强调”翻版成为单纯的“会议提出”或“会议要求”,把领导干部的一系列“视察活动”改写成“工作调研”报道,最后再加上“某某领导出席了会议”或“参加了这一调研活动”等等。这样一来,时政新闻似乎有了一些改变,实际上仍然无法提高视听率。这是因为“伪改革”后的时政新闻依然停留在形式层面的“剪”和“贴”,未能触及受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普通的媒体受众群,他们关注的是党政领导能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级政府组织在某时间段,为群众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信息与他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而值得去关注、主动去参与?因此,时政新闻记者、编辑应该像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一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学会善于透过领导干部会议和一系列活动,听一听、看一看他们究竟为民办了什么实事、解决了哪些难题;政府出台了什么惠民政策,然后把值得新闻媒体报道的“亮点”挖掘出来。一提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的活动,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领导在台上讲话、到处“指示”的“声音”,台下参加有关项目剪彩、会见贵宾的“镜头”,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我们广播电视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报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走出机关、下到基层,真正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记者如何报道这些活动?如果还是走“套路”,时政新闻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既对不起相关领导,又失去很多受众。事实上,受众还是乐意听到和看到能体现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行动的报道,尤其是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走近易被人淡忘的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碰到实际困难的报道。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力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报道,也有相当大的市场视听份额。作为时政新闻,在报道领导干部活动时,应该善于从“面”上抓“点”,力求能够捕捉领导人活动中生动的、能体现务实为民的细节,才能给受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消化有效信息,“解读”政令。时政新闻承担着传播党的方针、政令等重要任务。记者采访大多习惯向有关领导或相关部门索取有关的资料,然后根据材料整理成新闻稿并进行现场录音或拍摄图像。在时政新闻节目改革中,有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已跳出条条框框,在“活”字上做文章,进行了时政新闻改革的探索。如会议报道,既有会议场面,在照顾领导干部的镜头和传递同期声的同时,又注重新闻链接,增加场外的有关资料或相关材料,使新闻具有立体感。语言也是重要的方面,没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缺乏生动活泼的表述,当然没有视听市场。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广大受众欢迎,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新闻语言的平民化,大量使用人民群众的“原生态”语言,使稿子生动有感染力。那么,时政新闻记者编辑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记者在采访时要了解、通读有关领导、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吃透、理解、提炼与民众有关的有效资讯,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包括语言、字幕、音响、图表等,把经过解读、消化、理解、翻译的有效信息挖掘出来,报道出去,相信视听率一定会提高。

(三)发挥广播电视优势,改进创新报道方式

发展“资讯式”报道。我国港台地区媒体常用资讯一词替换“新闻”。因为资讯比新闻的范围广泛,强调实用性。“实用”,一是指有用,其内容和公众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成为公众行动的指南;二是指有效,公众可以便捷地从中获取和使用信息,强调传播的到达率。时政新闻资讯化,是实现新闻传媒告知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了政务信息公开化的步伐,这就为时政新闻实现资讯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渠道尚不够畅通,公众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方便地获取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时政信息。发展“资讯式”报道,意味着除了对那些特别重大的时政新闻做特别报道之外,提倡一般性的时政新闻朝着资讯化方向发展,改变时政新闻冗长、乏味的现状,保证信息的量和质。一些新闻周刊为了突出重点而又大事不漏,往往在报道重点之外,以“一周声音”、“时事快递”等方式把这一周内的其他事件简明扼要地加以报道。

更多地运用“直播”方式。现场直播的优势在于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现场感强烈,对受众有强大的吸引力。加上演播室主持人和嘉宾穿插新闻背景介绍,受众可以更立体地了解新闻事实。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特大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都展开了多次现场直播报道。尽管我国的电台、电视台对现场直播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强,但通过现场展示出来的时政新闻,使人耳目一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抗震救灾直播报道中展现了其自信和个性化的一面。现场直播的效果好,但要求也高,难度很大,前期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组织、安排。特别是时政新闻,因为传播的同步性,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

处理好“事”与“人”的关系,学会讲新闻故事。时政新闻在人物与事件关系的处理上,常见两大不足:一是就事论事,见事不见人;二是即使以写人为主,也难见其个性。这与记者没能摆正自己和事件中人物(主要是领导同志)的关系有关。一些记者面对时政报道的对象,习惯于仰视、远望,以至于展现在受众面前的领导人,不苟言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诚然,我国的时政新闻中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报道必须十分谨慎,但谨慎不是“不为”,而是要恰当地“有所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媒体对领导人的报道过于保守,其实完全可以再丰满些。亲民爱民固然是一种风格,幽默诙谐、正直有力或睿智精明等个性特色,也可体现于领导人言谈举止之中。能不能抓住其个性,真实生动地再现领导人的风采,在于记者善不善于观察、发现,也在于记者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科学编排,增强时政新闻节目的有序性。如前所述,时政新闻节目编排有一套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有若干不成文的原则性规定。但是,随着客观实际和社会新闻观念的变化,这些编排原则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固有的编排原则已经不适用或者可以废除,而是在构思和编排节目时,应当适应客观实际和社会新闻观念的变化,对几十年形成的模式化编排陈规作出大胆改进,强化受众本位意识,把受众“欲知”、“应知”、“未知”的新闻放在节目的重要位置。改变时政新闻节目的编排方式,说起来简单,改起来也不太难,关键是广播电视的主管领导和新闻节目编辑的思想观念能否更新、能否善于与党政领导沟通并达成共识,从而科学、合理地编排新闻节目,把最有价值、时效性最强、受众最关注的新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使节目编排有章法、有波澜,达到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

时政新闻节目必须变革,而且现实地看,这种状况也正在改变,只是这种改变的力度还太小,改革的步伐还太慢,已经不能跟党和国家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保持一致。学者李良荣在《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说:“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能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传媒抗衡。”的确,时政新闻要改革,需要广播电视工作者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节目才能不断焕发活力,常办常新。应该说,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时政新闻节目的改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关键是不要作茧自缚、画地为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同类推荐
  •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热门推荐
  • The Ruling Passion

    The Ruling Pas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心有灵犀

    tfboys心有灵犀

    三个身份未知的少女和tfboys的一点一滴。
  • 你想赢吗

    你想赢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句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巅峰的梦想。想赢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虽然很多人不愿说出口,但却在内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赢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百年沉沦

    百年沉沦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时常仰望的星空中,你是否发现空气中也存在着一丝的躁动。你是否知晓在你脚下的同一寸土地中曾发生了多少光怪陆离的奇人异事。时光流逝,岁月如梭,那些远古的神话,羽化成仙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怀揣着一颗好奇而敬畏的心,去感知我们已知的,思考我们未知的,探索我们发现的,揭开某些隐藏的……
  • 闪亮的新星

    闪亮的新星

    本书以生动的创业故事为基础对主人翁的创业商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点评,让读者了解创业新星成功背后的精神内涵。有三个特点:一、系统性的提出创业商数的理论。二、“创商”理论与案例故事有机结合。三、案例原型定位于初创型创业者。使大学生感觉与自己的距离更近。
  • 腹黑王爷得娇妻

    腹黑王爷得娇妻

    你说啥?肖千落和完颜拓真心相爱?!肖千落童鞋表示,传闻啥的不可信啊……他们若是真心相爱,肖千落童鞋认为,这肯定是她上辈子踩死了许多蚂蚁而导致的……【剧情一】她捏捏他的脸“你脸皮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厚?”他煞有其事地点点头“恩……前几天有点瘦,这段时间又多长了点肉,脸皮自然也跟着厚了……不过还行……再补点估计赶得上城墙倒拐了”她气结。【剧情二】“你怎么会喜欢上那家伙?”他问“因为几年前我不正常呗……”她笑“那你怎么会喜欢上我?”她笑“因为我想变正常啊……”他抬眸“你还能正常么”她无语凝噎
  •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前世的她找了一个男朋友被抢了,找了一个老公又被抢了,末世到了找了一个好好先生,结果依旧是被抢了。而抢了她三次的正是她的双胞胎妹妹,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她跟了妈妈,而妹妹则跟了爸爸。妈妈心疼妹妹,临死前让她让着妹妹。于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让给了妹妹,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她来背。可是就算是这样,也换不回妹妹的一点儿关爱。最后她竟然死在了妹妹的手里,当妹妹拿着刀子捅向她的时候说,“如果你一直活着,他就永远不会看我一眼···”于是她就这么死了,当刀子捅进她心脏的时候,她的心里在说着,“妈,这辈子,你的遗言我做到了···”等她再次能睁开的眼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妈妈刚死的时候,这一世她决定为自己而活。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
  • 极道邪途

    极道邪途

    十八年前唐家紫峰会被血洗,母亲入狱,他也在监狱中出生,十八年后,他走出监狱,风雨欲来,势要逆夺一切!腥风起,血雨落,遍染红尘;刀锋泪,男儿血,生死相随……杀该杀的人,泡想泡的妞;不能名垂千古,也要遗臭万年;黑道之中,恩怨情仇;征途之上,十步九杀;刀锋所向,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