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8800000052

第52章 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与网络的“符号暴力”——解读“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2)

网络中的道德仇恨,既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观,又受制于主流的意见。BBS中的“舆论领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议程设置与舆论中介作用。网友们建构了论坛的“金字塔”结构的不同部分:居于塔顶的是少数能够提出实质性意见的“舆论领袖”;位居塔身的是一些积极顶帖、灌水的中坚力量;位居塔底的是散乱点击的大多数网民。舆论领袖(包括网站自身的网络营销策划等)引爆舆论,普通网民则以点击率、回帖数量等形式跟进。在这场网络的狂欢之中,“法不责众”的心理成为众多网友的黏合剂。

有学者指出,舆论的主体具有“非实体性”:第一,他们在舆论调查中是集合的,但在现实社会中一般是分散的;第二,公众的构成是变动的,会随社会结构的变化,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出现、消失而不断重新组合;第三,按照一定的规则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与本来意义的自在公众是有区别的。[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3页。]网络舆论主体游走于网络之中,并随着新闻的热度升降而增减,随着议题的转移而转移。在“铜须事件”中,一些爆料人或网友的注册日期即为发帖日,此后该ID就再也没有登录——明哲保身与娱乐狂欢集于一身。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互动性与个性化,对“沉默的螺旋”提出了挑战,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BBS中,“沉默的螺旋”现象依然存在,舆论领袖依然可见。这是网民呈现“群体极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的超链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信息过滤,使网络群体呈现极化倾向。超链接赋予网络的海量信息与多元选择,受众在多元的信息社会里获益,但实际上,一些网站一般只链接与自己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网站,而很少链接和自己意见相左的网站。“就某种程度而言,这种缺乏竞争观点的信息揭露,将无可避免地导致群体极化”。[〔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体极化是社会影响、论据有限而且被扭曲的双重导向的产物。

四、网络传播的“信息窄化”与“符号暴力”

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信息进行系统性过滤的环境,受众选择性地接触并不断强化接近性的信息,看似个性化的信息受到这种“窄化”机制的制约,所对话、沟通的对象很容易集中于类似的观点。一旦受众懒于接收不同的信息,经过协商而形成的民主沟通也就难以实现。

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了网络言论需求的持续升高,表达自由的机制也必须从这种需求的角度予以检视,但“当个人都忽略了公共媒体,而对观点及话题自我设限时,这样的机制其实存在着许多危险”。[〔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一旦越来越多的人只听到他们自己的回音,这样的整齐划一比众声喧哗更糟糕。

就网络传播的特性而言,非理性可以形成巨大的舆论导向并压制理性的声音。“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网络让人们更容易听到志同道合的言论,却也让自己在极化的网络群体中更孤立,听不到相反的意见。网络信息的协调过滤、网民的群体极化,必然导致信息的“窄化”,使网络的互动成为“回音壁式”的互动。

网络天生就具有自由平等的可能,但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民主。“铜须事件”一开始就是对他人的个人权利(包括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严重侵犯。对“铜须事件”表示怀疑甚至只是中立的言论都遭到网友们潮水般的攻击,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上升为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统治性的话语如何保证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并且能够持续限制、禁止或者剥夺其他选项或竞争定义?”[〔英〕斯图亚特·霍尔:《“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在媒介研究中受抑制后的重返》,杨蔚译,见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一辑),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传媒是如何成功地维持一个在传播系统中有偏向的或已界定的意义范围?这在网络传播中又是如何得以完成的?

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社会这个大舞台分为前台与后台,电子媒体将本属个人隐私的“后台”信息在“前台”予以呈现。当公共领域过度地向私人领域开放后,某些议题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转换,一些私人领域的信息也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共话题。电子媒介改变了传播的社会情境,少数人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也满足了一些媒体、企业或个人的目的。

“铜须事件”就是网民个体在公共媒体和私人领域里的一种角色错位。“幽月儿”与小人物“铜须”的外遇与出轨本属个人的隐私,经“狂野之城”在网上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长达五千字的QQ对话后,私密话题迅速转换为关乎道德的公共话题。伴随着媒体的介入,媒体的讨论又迅速延续到了对私人领域中个体生活的讨伐,如组织网络攻击的战团、盗取“铜须”的QQ、MSN和邮件等资料、公布其家人、朋友甚至他就读学校的电话、贴出《江湖追杀令》、号召对“铜须”及其同伴甚至所在大学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等。短短几天之内,团队发展到了数万人。“铜须事件”由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从公共领域延伸至对私人生活的干涉所形成的“符号暴力”,同网络媒体的虚拟性有一定关系。网络群体性伤害带来责任的相对免除,匿名加入群体后常常会导致情绪放纵与符号暴力。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期著作中提出“理想言词”(ideal speech)的概念,认为公共空间的言论必须真实、易于理解和有诚意,不能存心歪曲事实。[Monroe.E.(1995),Price,Television,the Public Sphere and National Identity,Oxford:Clarendon Press,转引自苏钥机、李月莲:《新闻网站、公共空间与民主社会》,新传播资讯网,2003年8月21日。]当下的传播语境中与这种“理想言词”的状态有很大的落差。“网络暴民”中的“暴”,事实上不是现实中的暴力,而是一种“符号暴力”,即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追缉、鞭挞讨伐的对象,即使是网上“追杀令”,也是网民表达愤怒的一种非理性方式。从概念上讲,“暴民”与“符号/语言暴力”中所使用的“暴”在含义上不同的。“网络暴民说”是虚拟的焦虑,但这并不排斥网民必须加强自律。

【结语】

信息超载后的强大过滤,可能带来的群体极化对民主的威胁。从言论的市场需求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政府与企业操纵与垄断制造的,但长期来看,网络传播的极化现象,也是由网民造成的。这并非指网民通常都很不理性,而是指他们各自在封闭的情形下作出自认为完全理性的选择,汇集在一起后,往往与民主的目标背道而驰。

“铜须事件”对于《魔兽世界》、“猫扑网”与天涯论坛而言,是个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当事人不过是棋子而已;从本质上讲,“铜须事件”本是个人隐私,和民主、正义无关,但是,由于媒体与网民的高度介入,迅疾演变为“网络暴民”之争。对“铜须”的追缉与声讨,表明了网民的一种态度、愤慨、失望与强烈的不认同,“铜须事件”包含了网民对传统道德被遗弃的愤怒。而虚假信息的来源、恶意发帖、篡改信息等,强化了网络的“符号暴力”。“铜须事件”不仅是出于某种道德渴望与仇恨,而且迎合了集体狂欢的娱乐需要与网站的赢利诉求。网络的非理性不仅表现为话语之争,由话语激发网络道德审判更是触及了个人的现实权利——网络批评从虚拟、仪式转化为群体性的现实伤害。

“铜须事件”让受众看到,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同时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现实中利用网络而发生的不道德行为正在增多;网络的群体极化也威胁着理性的沟通。网络“哄客”对道德、游戏的双重狂欢的不倦追求,无法培育出健康的公民团体,“铜须事件”是网民自我反省的沉重起点。公众对失德者的愤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越位的讨伐也隐含着网络文明的缺失。

参考文献

文晔:《网络审判团:受控还是失控》,《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总第278期。

朱大可:《铜须、红高粱和道德民兵》,《东方早报》2006年6月9日。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

同类推荐
  •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来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权力争夺过程。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夫人请上钩:绝宠卿王妃i

    夫人请上钩:绝宠卿王妃i

    异世的特工之王陨落,附身到一个胆小懦弱,却有着父母极度宠爱的将军府二小姐身上,本以为这具身体的主人只是很平常的死亡,却没想到是有人故意陷害,既然如此,就让她来找出幕后黑手给原身报仇吧!可是这是怎么回事?越深入的查就越发现这身子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记忆缺失,身世成谜,清秀的脸下面又藏着什么秘密?果然,每个穿越的人都是不简单的。随着她的锋芒渐露,身边的几只家伙也越陷越深,到最后她又会选择谁呢?是冷酷如他,却对她情有独钟,万般宠溺的曲离延,还是冷心冷情如他,却总被她惹得泄露情绪的凤璟,亦或者是淡雅疏离如他,却唯独对她例外的月随心,又或者是邪魅残暴如他,却对她百般容忍,百般纠缠的莫北坤?
  • 南有夫君不可休

    南有夫君不可休

    某日,一个容颜倾世女子匆匆丢下一个蛋,顾名思义,童养夫。刚接过蛋的某人,嘴角直抽,因为蛋,碎了…刚匆匆离去的美妇人携着自己的娘亲大人飞快返回。“浅浅,这将是你的夫君,虽说毛还没长齐,但好歹也是远古凤凰是不?”某人嫌弃的拎着这个称之为凤凰的小鸡,“你确定?今天我可是刚满三万岁了?”对面的美妇也是尴尬一笑,“没事,这是我家墨央的福分。”看着一旁辛灾乐货的自家娘亲,神色微冷,“那我要休夫!”不知是天生神兽还是其他,之前还是小鸡的凤凰摇身一变。一个三岁奶娃娃直接欺身而上,蘸着口水对着那红唇就是一口,“不可休!”刚破壳就知道撩妹,这可惊呆了一众的人…
  • 萌学园之重要之人

    萌学园之重要之人

    本书主人公——娜娜、欧韵以多重身份帮助萌学园抵抗暗黑力量,详细内容请看本书
  • 至尊进化

    至尊进化

    刘境,当然是我们的主角,成为地球统领者之后,身体被改造,大脑被改造……他的身体将成为地球上核弹都打不死的身体他的记忆将成为超级刻录机。他有无限接近完美的异能。他因为身边的美女太多而烦恼。
  • 爱情手记之寂寞花开

    爱情手记之寂寞花开

    爱情是美好的,最珍贵的爱情却有两种,一种是得不到的,一种是失去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得不到的爱情,我们已经尽力了,无需再为难自己,再为难他人。对于那失去了的爱情,要明白,人永远也无法回到过去,过去就让它过去吧……
  • 贴身侍卫

    贴身侍卫

    保镖穿越,一双拳头打天下?扯淡!混口饭,找份工作糊口要紧。该干啥,重操老本,当,当啥?贴身侍卫!贴身侍卫,好好当我的护卫也罢,怎么莫名其妙就卷入争权之路了,什么?小姐要造反?上有老母,下有小妹,男子汉大丈夫责任一肩担。且看,小小人家,慕洋的传奇人生。
  • 穿越西汉当妖妃系统

    穿越西汉当妖妃系统

    夏不古作为一枚双重人格女神经,有幸得以参与考古研究所的“X”计划。计划锁定的目标是汉成帝。穿越之前导师对她千叮咛万嘱咐:记住,无论如何你只是对西汉历史人物作跟踪考察,绝不可以改变历史。然而一朝不慎穿成赵合德,不古欲哭无泪,为什么偏偏是大魔头赵合德,简直不能再萌萌哒。
  •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爱,是怎样?爱,是疼痛,爱是感觉有人把图钉重重的压进左心房,然后拔出来,再压进去。自己听着自己的心碎裂,却又无可奈何。她10岁便对他芳心暗许,而他,却无动于衷。身边却总是红妆缭绕、美女如云,甚至女友换了一任又一任。她不是没人追,只是她心里有了一个就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他当着女友和她的面说“我只当她是我妹妹。”他又当着对她死缠烂打的每一个男子都说“她是我的,不管你爱不爱她,都请你离开她……”欢迎加群:425753695【我的小助手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
  • 我的D殿下:收服炸毛受

    我的D殿下:收服炸毛受

    古杉爱是一个呆萌少女,初入社会的她简直小白到不能再小白,而一直高高在上的路申又会怎么样对待这个菜鸟呢?
  • 俗话倾谈

    俗话倾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