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5400000029

第29章 公共舆论的干预:政府公共舆(4)

2.自由主义制度下政府舆论干预的主要手段

自由主义舆论理论虽然强调个人的舆论自由的优先的地位,但是,它并不是说政府完全不干涉舆论。相反,自由主义也是干预舆论的一种方式。在资本主义国家,各国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考虑,并从阶级、团体的利益出发,对公共舆论及大众媒体进行干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舆论干预制度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在此拟以美国为例,简要分析自由主义制度下政府舆论干预的主要手段。童兵教授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一书中将美国政府控制归纳为硬性与软性两大类型。软性手段有五大手段:政府拥有庞大的公关网络,有效地控制着公务信息;政府拥有直接调控信息的多种手段——发布、透露信息的手段(记者招待会等),隐瞒和掩盖信息的手段(保密制度);笼络新闻界头面人物;塑造电子形象,左右公共舆论;必要时敲打新闻界——施以大棒等。硬性控制,则有八条措施:战时新闻检查;保密制度;对刑事诽谤和煽动叛乱的惩戒;对司法系统的保护;对法庭报道的限制;对产权的保护;对媒介广告的管理;对广播电视的特殊管理等。具体手段如下:

第一,法律控制。这种控制是显性的,具有刚性的特征。它以国家权力作后盾,采取立法的方法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保护或限制,如《宪法》、《新闻法》、《出版法》、《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中的适用条款。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令的规定来约束、管理和监督新闻传播的内容,以防止其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稳定及损害公众利益。比如,美国在1798年6月和7月分别通过的《外侨法》和《煽动法》就是政府干预言论和新闻出版自由的表现。1917年,美国政府为了限制新闻媒体又出台了《间谍法》,是对那些被认为对美国和协约国的战争不忠实的人实行镇压的开端。“9·11”事件后,美国公布了《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等,规定总统有权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并可以为行使特别权力颁布一些法规,从而为突发事件中进行传媒管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和新闻界官员曾制定七项规则和限制,要求记者发出的所有文字、图片必须经过军方安全审核;必须联合采访,并有军方陪同;报道中不能提及士气状况、部队集中地点,图片及电视画面不得出现伤员的痛苦状况等。

第二,政策限制。比较明显地是对广播电视的特殊管理。与其他大众媒介不同,美国的广播电视业主必须首先获得政府颁发的许可证才能兴办电台和电视台。1917年,国会通过成立联邦广播委员会的法案,1934年,易名为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负责对广播电视进行管理。广播电视台由它发给许可证,许可证还必须定期更换。此外,该委员会还对广播电视所有权的集中程度,以及某些节目内容进行管理。比如,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原本有一条规定,即一个公司、电台或电视网不得拥有七个以上的电视台、七个以上的调幅电台和七个以上的调频电台。这条法律意在限制每个集团所能拥有的媒体机构的数目,以保障美国的新闻体系不致被某一集团或个人控制。20世纪80年代早期,ABC公司的总裁们积极游说政府官员,争取把能拥有的电台、电视台数量扩大到12个,但FCC一直未作裁决。后因ABC在1984年总统竞选前夕把许多对里根政府不利的材料统统砍掉,作为回报,共和党人控制的FCC于1985年初把能拥有的电台、电视台数量扩大到12个。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对新闻媒体施加干预。

第三,行政控制。政府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媒体提出要求,制定法规和制度,媒体接受政党或行政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一是实行战时新闻检查制度。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总统命令成立公共新闻委员会,由该机构实施新闻检查和战时宣传。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斯福总统以行政命令成立新闻检查局,签署战时新闻法规。越南战争是个例外,美国始终没有正式宣战,新闻检查制度的实施便缺少法律依据。二是实施保密制度。总统以行政命令规定某些材料为政府机密,不得公开。1966年国会通过的信息自由法案以及1974年通过的补充法案对政府的保密制度和行政特权作了若干限制,但仍规定,总统特别命令保密的国防或外交等机密不在限制之列。涉及保密制度的最大事件是1971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案”。三是采用政治高压手段进行限制。比如,美国在“麦卡锡时代”,在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业内,许多人屈服于压力,同意将某些作家、演员、制片人和导演由于有人指称他们与共产主义有着某种联系而列入黑名单。1950年6月,一个开列黑名单的集团发表了《赤色频道:共产党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的报告》,这本书列出了150多位广播电视界雇员的名字,建议不要相信他们是忠诚的美国人。随着开列名单成为寻常做法,出于恐怖和怯懦,作忠诚宣誓之风盛行一时,甚至在各大学也是如此。

第四,司法保护。政府有权保护司法部门不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干扰,如果一名记者在其工作中不遵守法庭程序、扰乱法庭、试图影响法庭判决或者拒绝就新闻来源出庭作证,他就被视为藐视法庭。同时,政府的司法部门可以用不对记者开放的办法来限制大众媒介的法庭报道。

第五,资本控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媒体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属于私人所有的企业。随着竞争和垄断的加剧,这些私营企业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和财团的手中,成为大型传媒集团。美国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折,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出台了《通讯法》,允许广播私有化;二是20世纪90年代《电信法》的出笼,允许媒体跨机构、跨行业兼并,世界500强纷纷进入媒体行业,媒介市场形成了垄断格局。到2000年,美国的传媒娱乐业几乎被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沃特·迪斯尼集团、通用电器集团、新闻集团和维亚康姆集团所垄断。这些财团通过控制传媒机构,使它们为自己表达意见、赢得巨额利润。在英国,舆论工具主要控制在实力集团手中,全国性报纸已被十多家报业集团所控制。在德国,十多家报业集团的报纸发行量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55.25%。“把新闻当成商品来看待,这是商业公司的既定目标。当这个目标完成之后,也就为跨国媒体公司向全世界的扩张在节目制作方面定下了基调。这里的关键是,既然新闻都可以成为商品,其他的媒体节目就更不用说了……这里,媒体的社会责任荡然无存了。”美国政治学学者麦克切斯尼认为,联合性媒体规模越大,公司就越富有、影响力也就越大,那么参与性民主的前景就越是黯淡,当媒体世界逐渐集中到少数巨头手中时,它必然导致媒体的唯利是图,玷污新闻和公共机构的正统精神。

第六,新闻源垄断。新闻源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新闻传播权和新闻话语权。垄断资本家深谙个中道理,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垄断新闻源。通讯社是大众媒介消息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新闻加工厂”。通过控制通讯社进而控制新闻源,是垄断资产阶级最常用的手法。美国两大通讯社(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以及大量的特稿辛迪加,几乎垄断了所有美国报纸的新闻、专稿、图片等。美国的1748家日报从两大通讯社得到大部分全国性新闻。许多大型广播电台也承认,他们的广播90%是靠逐条地收录合众国际社的电传打字来填满的。垄断新闻源的另一途径是政府控制着公务信息。在美国,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由庞大的官僚机构组成,它们均设有公共关系机构,每个部门都渴望为自己树立有利的形象。美国媒体虽然声称自己是独立的,但记者们每天的一个重要新闻来源是官方。有人统计,在1949至1969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的提供者中,国内外政府官员占所有消息来源的四分之三;在英国大众媒介中,社会上层人士或精英分子是新闻的主要消息来源,政府官员及政府发言人借此机会提供观点、界定社会现实,并且制造新闻。美国报人理查·霍奇勒在《操控新闻》一文中说:“许多美国报纸的读者并不知道,他们所阅读的‘新闻’,很多其实并非出自新闻人员本身的勤奋发掘或谨慎思考,而是来自某份由政府机构所发布、上面印有‘请勿引述来源’的新闻资料。”此外,政府还通过控制记者等手段干预新闻传播。2004年初,德国总理府拒绝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对政府批评最为尖锐的《图片报》记者跟随总理施罗德出访的要求,并宣布施罗德今后将拒绝接受《图片报》任何记者的采访。《图片报》等德国八家报社的总编向德国记协和联邦新闻大会写信,抗议总理施罗德破坏新闻自由,剥夺媒体的新闻平等权利,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媒体清楚,得罪政府,就等于失去了信息来源,失去了生存基础。

第七,广告控制。广告是资产阶级大众传媒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美国记者盖里·杰拉德曾把新闻和广告的关系比作“教会与国家的分离”——双方都宣称自己是独立的,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据统计,广告收入占美国报纸总收入的四分之三,占杂志总收入的一半,占广播电视业收入的几乎100%。垄断资本通过广告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新闻业的内容及方向。难怪有人说,“新闻是用来包装广告的。”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公共舆论干预

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十分重视舆论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一生中亲手创办和主编的报刊有五种,对办报方针产生过直接影响的有七种,此外还为六十多家报刊撰写过稿件、著作和文章。他们在早期提出过“人民报刊”思想,高举“出版自由”的旗帜为劳动阶级和一般大众争取言论和出版的权利。1848年,他们创办了《新莱茵报》,将“人民报刊”思想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报刊思想。主要观点有:党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工人阶级政治行动的一部分,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进行宣传的最高准则,党的一切宣传必须严格遵循党的政治纲领;必须调节处理好党报和党的领导机关以及无产阶级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依靠人民并且由工人自己提供资金,坚持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性舆论工具的独立性等。

1.公共舆论干预的党性原则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舆论干预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学说,并在早期受到前苏联传播制度的直接影响。在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党舆论调控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

列宁论党性原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既定目标,苏联党和政府对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传播制度。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舆论传播的党性原则和思想。列宁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认为报刊在社会监督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列宁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可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说到新闻媒介时,列宁认为,一切新闻媒介“都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

毛泽东论党性原则。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新闻舆论思想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认为党报的基本使命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他认为,党领导报刊有三种方式:一是“把新闻记者、报纸工作人员和广播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开会,跟他们交换意见,告诉他们宣传方针”;二是根据中央精神检查新闻工作;三是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抓社论,把握报纸的方向。他坚决反对宣传人员闹独立的错误倾向,重大问题的处理须请示上级。1955年,毛泽东提出“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的观点。他讲到的“一律”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哲学的角度,认为“有矛盾存在就是不一律。克服了矛盾,暂时归于一律了;但不久又会产生新矛盾,又不一律,又需要克服。”另一层面是对专政的对象而言的。“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这里不但舆论一律,而且法律也一律。”毛泽东当时对“舆论不一律”讲得非常清楚:“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刊、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同上。由此可见,毛泽东所讲的“舆论一律”并不是不允许人们争论,相反是在人们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取得共识。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战略问题,战术解决。战略是务虚,战术是务实。战略是踱方步,战术是踏实地。 中国一首古诗中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赋先擒王。”这里不但讲了战略思维,而且讲了战术要领。战略思维是关于战略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战略方针原则的理论依据。战略思维的质量反映概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在向广度与深度延伸过程中需要娴熟的战术清扫前进中的障碍。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诸代的政府组织,考试选举监察制度,财经赋税制度,军事与兵役制度,民族、宗教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每一制度进行了利弊得失分析,对每一朝代的政治进行了评述。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以时代的涵义,传播他那深邃的哲理思想。毛泽东曾说过,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让让人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三国故事汇集了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的众生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毛泽东用三国》(作者孙宝义、刘春增)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以史为鉴,《毛泽东用三国》运用“三国”的智谋,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未来三年,将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热点,对房地产调控、医疗改革、行政改革、自贸区建设、人才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观点独到,语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驳斥了吴敬琏、郎咸平、林毅夫、迟福林等多位名家学者的观点论断,分析了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遇到的难题和风险,讨论了中国面临的改革和转型困境。
热门推荐
  • 陌上花开人还在否

    陌上花开人还在否

    她,22世纪的佣兵之王,因为一条紫晶手链穿越到历史上没有的王朝,在现代呼风唤雨的她却在那个地方受到重重挫折,为了变强,为了活的更好,她付出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最后留在她身边的又是谁?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

    “填报志愿比考大学还难!”许多考生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重点针对新一届高考生,从“院校篇”“专业篇”“政策篇”及“技巧篇”四个方面着眼,全面揭示填报高考志愿的100个真相,避免考生及家长步入填报误区,最终帮助考生升入理想且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本书是基于2013年版本基础上的最新修订版,作者紧跟最新高考政策,全面补充完善高考志愿填报资料,新增工具表格索引,内容更新、资料更全、查阅更方便。
  • 娶个杀手做王妃

    娶个杀手做王妃

    前序她,一名出色的杀手,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性格冷淡,从不失手,传说她掌握着各个国家的机密,而遭到追杀他,敬德王朝的王爷,飞鹰楼的主上,传说为人凶狠手辣,性格怪异,身为王爷,却处处与国为敌,为人不齿在这个六分的天下,因为她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因为预言的引领,她必须解救这个痛苦的世界,然而她该如何去做??看一个杀手如何当成一个解救世人的倾城王妃
  • 迷失的上帝渴望救赎

    迷失的上帝渴望救赎

    这是一个有自虐倾向的男孩的故事。在这个恶魔与天使真实存在的世界里,他固执地思考自己究竟要以怎样的身份活下去,赎罪者?复仇者?他不解,他痛苦,仿佛在罪恶的泥潭中挣扎,却发觉自己越陷越深,内心的阴暗吞噬着他的残存的人心,他捂住脑袋,孤独。直到,她来了。那个女孩来了。
  • 青春的爱恋

    青春的爱恋

    一个王子身边必须要跟着一个恶魔,因为有了这个恶魔,才能衬托出王子的完美。毫无疑问,曹旭是王子,而梁舟就是那个恶魔。迷惘的青春里,一曲甜蜜的苦涩正在酝酿,而真正的幸福却从未曾走远……
  •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她清雅若水,却为了他转世轮回;他高贵邪魅,却为了她沾染尘埃。她灵动娇俏,却为了他跌入世间;他玩世不恭,唯独她,是他的逆鳞。她们,是灵女;他们,是帝子。比身份?随便一个分分钟秒了你;比家产?用金子砸死你;比武力,呵呵,你想怎么死?当天之骄子和绝世才女碰撞:腹黑,狡诈;灵巧,霸道。会有怎样的火花?
  • 龙牙外传:星河飞尘

    龙牙外传:星河飞尘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对璀璨的星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而对她的探索更是步履维艰。当终于有一天人类的太空殖民舰队可以冲破星空的阻隔前往遥远的深空去寻找新的乐土时,却意外地遭遇了外星生物无情地进攻。在前有强敌却孤立无援、没有补给、没有退路、身陷绝境的情况下,肖星河、陈飞尘等等这些昔日龙牙部队的精英战士们能否看到胜利的曙光?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而人类第一批太空殖民者的命运最终又将如何?
  • 重生之逆命传奇

    重生之逆命传奇

    生,即为命运无法摆脱之苦难枷锁。死,乃是人生恩惠所享最后的安宁。神界至尊修罗神主不惜历经百世轮回,来寻找三途川尽头的彼岸之地,只为找到那能够扭转生死的往生之果来拯救自己最爱的那个女人。百世轮回犹如南柯一梦,一朝醒来,修罗神主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在了一个凡俗界少年的身上。这一世,我要重塑修罗躯,重凝修罗血,待到重回巅峰之日,便是踏破生死界限之时!重活一世,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挣脱这天地规则,打破那生死轮回!书写属于我自己的——逆命传奇!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我的同桌有点怪

    我的同桌有点怪

    报告老师!我的同桌好像有点奇怪!奇装异服、胡言乱语,还脑补过度!简直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神经病一样的队友!熊森极度想要暴走,怎么说自己也是异事件调查联盟的优秀成员,居然要和一个不着调的重度中二病少女组队!这科学吗?这靠谱吗?这、这以后还能愉快地完成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