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900000022

第22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思维模式的转换(3)

我们知道,媒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播信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日常所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和信息可以成为我们生活和作出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简单社会中知识和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这和简单社会的本质结构是一致的,因为在简单社会里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所以也不可能有媒介的大量存在。但是,随着媒介的普及以及媒介信息的无限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媒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对媒介的过分依赖、认同、轻信和盲从——媒介使用者在行为上把接触媒介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习惯和日常仪式,而在心理上将媒介作为极其可靠的经验代理,几乎完全依靠传播媒介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把媒介内容看做不容置疑的现实再现、权威发言和真理表达,进而将媒介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对现代人而言,媒介已不仅仅是麦克卢汉所说的“人体的延伸”,它就是人体本身,它能够代替人去看、听、说、想。这反映了人与媒介的一种异态关系。

而这种对媒介的依赖就造就了专家或权威的存在:媒介往往依靠专家来提升自己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专家也常常借助媒介来发表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由于其独具的新特点,更成为现代人所依赖的对象。“事实上媒介世界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标准参照模板,他们不仅按照媒介的描述去感知世界,而且按照媒介的解释去理解世界和理解自我。以往由家庭、学校等传统机构所承担的使个人社会化的功能,已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大众媒介身上。大众媒介铺天盖地地把大剂量的信息注入人们的感官,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自发的信仰。被动的受众自主的意义空间被传媒的意义空间不断压缩,导致米德所谓的内省式思考的终结。”

媒介的权威往往是与媒介的偏见结合在一起的,有权威的地方必然有偏见。当媒介以专家的口吻体现出一种权威价值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的偏见越来越多。如许多新闻中会出现大量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实际上这些语言所代表的仅仅是记者个人的观点,但记者们却要将这种观点强加给每个专家,甚至加上所谓教授、博士的头衔。另外,记者们在制作新闻的时候也经常地将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专家意见作为采访的主要对象,这样媒介又如何广泛反映民意呢?

专家是一种权威,而在媒介的广泛发展中这种权威制造了各个门类的知识。在媒介所承载的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专家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知识也在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由权威所创造的知识需要检讨,需要得到合理性的检验,然而现代社会的人们好像比传统社会更具有盲目性,如果说传统社会的人们对迷信不加反思地吸收受到现代人的批驳的话,那么现代人对权威所制作的知识的盲目接受更应该受到批判。迷信往往打着人们心灵中崇拜的偶像的旗号,而权威所创造的知识则往往打着专家乃至真理的旗号。笔者并没有强烈的意向要反驳所有的权威性知识,而只是希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警惕这种知识的再生产,因为在这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中可能让个体失去自身的判断力,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品性。

二、网络对国际新闻报道中专家意见的分散

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无论是将中国的事件报道给世界,还是将世界的事件报道给中国,在事件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东西,于是就有了专家的介入。专家在媒介上的分析和解释是为了让人们对于新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把握和感受。可以说,专家的意见无论在何种媒介上都至关重要,而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专家咨询往往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因为一些国际事件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世界的稳定。

在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专家咨询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几乎各大新闻网站的国际频道中都有一个栏目是专门留给专家的,如新华网国际频道的“访谈专栏”和“热点观察”,中国网国际频道的“国际观察”与“专家博客”,还有人民网国际频道“环球瞭望”与“深度观察”等等,这些栏目里不乏专家的言论,他们往往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研究的学者,他们对专业的国际问题能够从深层的角度加以探悉,从而形成一种重要的声音。而这种重要的声音往往既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主流声音保持一致,同时也包含自身对问题的恰当的合理性分析。

从各种渠道获取新闻的人们喜欢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就像股民更关注权威机构对股票的评价一样。这是分工社会的“专家文化”的产物,是“信息不对称性”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网络报道了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之后,从专家那里所获得的分析性支持。新华网莫斯科11月25日电(记者董爱波)“中国已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一个航天大国,而‘嫦娥一号’项目的成功,则开辟了中国宇航事业的新纪元。”俄罗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格奥尔吉·波利修克在祝贺“嫦娥一号”成功传回拍摄的月球照片后对新华社记者说。

波利修克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探月计划都是从绕月探测开始的,但是中国的绕月探测并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许多研究方向是之前其他国家的探月计划所没有涉及的。

波利修克解释说:“首先,‘嫦娥一号’配备的多个科学探测仪器在世界上均属首次使用;其次,‘嫦娥一号’的仪器搭配堪称典范,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搭配协调,可以发挥卫星的最大探测功效。”

中国的探月计划分三步实施。对此波利修克认为,“可以看出中国探月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制订的”。他说:“中国的探月计划每隔数年为一个阶段,这是很好的一个周期,可以总结上一阶段经验,并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预计到第三阶段时,中国已经和俄、美站在探月的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波利修克认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探月热潮。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印度计划近年开展月球探测,美国宇航局也计划发射探月卫星。出现探月热潮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航天科技已经比较成熟。关于“嫦娥一号”的专家评论,上述的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圆满的。首先,这则评论找到了合适的专家——波利修克,他来自航天大国俄罗斯,并且有着很深的专业背景,这样不仅避免了我们“自卖自夸”,而且非常具有说服力。其次,这则评论契合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主流声音。波利修克的评论给予中国航天技术发展以极高的评价,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现阶段航天技术的先进性,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无限灿烂的前景。

但是,万维网所要求的精神便是对“专家文化”的批判精神,开放性的理解要求人们倾听每一种声音,不论那是强者的声音,还是弱者的声音。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之后,我们很快就从网络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既有赞同也有质疑,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不同表达。比如中国的网民就引用法广中文网的评论表达了对“嫦娥一号”的另一种声音。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成功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已经进入正常轨道,本台驻北京特约记者周锡发稿报道了中国媒体和专家对此一事件的评论:“嫦娥一号”卫星昨天傍晚顺利升空的消息传来,有评论写道,“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它本来包含了丰富的解读意义,但是在国内媒体的宣传造势里,以及在国人的习惯性理解当中,其民族复兴的象征意味却不由自主地压倒了一切。

《南方都市报》今天的社论说,虽然在央视直播中接受采访的专家一再澄清说选择这样的一个发射日期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多数舆论仍然顽固地将这次卫星发射畅想成为对“十七大”的献礼。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国内科学家早在十五年前就提出过“奔月”的想法,当时的目的就是为1997年的香港回归献礼;而就在四年之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结束的第二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即首次遨游太空。如今,在“十七大”闭幕之后的第三天又一次进行嫦娥“奔月”,这难免让一些人产生出丰富的联想。

文章又说,事实上,在冷战结束之后,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具有强烈的敌对竞争意味,它既不必然代表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更没有抢占太空主权的好莱坞式动机。即使是在冷战时期,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之时,也只字未提任何美利坚民族的骄傲,他当时所说的那句话世人皆知,那就是“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今天,中国人应该用同样的语气和胸怀坦荡地讲出同样的话来。

此外,和讯网友“千夫所指”在跟帖中引述专家的话正告我们: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但还不是航天强国。目前中国的航天技术和日本、印度处于同一水平,比起第一梯队的美国、欧洲、俄罗斯来说,差距还很远。也许这个评论是中肯的,但中国的网民依然对自己国家“嫦娥一号”的胜利升空表现了由衷的骄傲。对于这个评论,网络中既有表示赞同的,也有表示异议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评论被网络报道之后,又出现了不同的回应。有的网民说:“的确,这是全人类的事情,但是,对全球来说,‘嫦娥一号’的发射其实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她的重大意义是对于中国而言的。”也有网民说:“好戏在后面,中国的航天工程就好像看《星球大战》剧情一样,都是知道结尾的。没什么悬念,只是途中让观众激动或者煽情那么几次。”但我们同时看到,中国网民还是对自己的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喜悦,比如有网友说:“即便如此,依然觉得很骄傲!”从新闻学的角度而言,我们并不需要对网友们的观点进行评论,我们所看到的是网民不同声音的表达,而这些不同的声音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属于专家的,同时也是属于普通网民的。人民网新近在国际频道下设立的栏目“网民眼”就给许许多多普通人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而网民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所发表的看法和意见同专家的意见一样受到了匿名质疑和公众自身实践的检验。网络媒体是倾向于反对“权威”的,因此,许多论者把网上的这一情形称为“失序”。在网络媒介中,专家咨询模式虽然依然有着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合理性价值,但专家的意见在众多的意见表达中只是代表了一个方向,所以,从根本上说它被分散了。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权威”被取消时,社会就会发生信仰危机。西方启蒙带给西方社会的是由“除魅”而发生的“集体对上帝的谋杀(尼采)”;西方启蒙精神通过“全球资本主义扩张”带给非西方社会的是科学理性对传统权威的审判和随之而来的“现代化与传统价值的危机”;当全球进入万维网时代以后,平面化思维带给人类的将是“深度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理性本身的危机——对“理性”的信仰将被思维的“外化”所动摇。

但在网络上这种危机似乎还没有来临。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咨询模式是普遍的,其所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既有经济发展的报道与评价,也有政治事件的阐发与评论,还有体育事件的专业化看法,所有这些都需要专家加以引导。当网络媒介花费力气聘请专家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于网络时代的新闻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用一种声音压倒多种声音。网络世界中的不同声音正在挑战从传统媒介发展而来的专家咨询模式,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思想者,都是事件思考的主体,没有人可以干涉别人的思想,即便是专家也无法用自己的思想去构造他人的思想。网络的时代必然是一个自由和民主的时代,每个人的心灵的解放终将符合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预言,那就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真正的文明社会存在的前提。网络是一个思想自由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一元化之中有多元化,多元化之中又有一个不变的声音,那就是对人的关怀。

三、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专家咨询模式将依然存在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正日益接近并亲近网络,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养成的向专家求助的思维惯性并不会完全克服,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相信专家,于是专家在网络新闻报道中仍大量存在。而对于国际事件的报道往往因为其涉及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就更加需要专家的介入,因此专家对于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是十分重要的。在网络中我们依然相信专家,但同时我们也在真正地拥有自己。

从理论上分析,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咨询模式具有自身的合理性。

首先,国际新闻报道中往往渗透了很多的专业问题,普通民众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这就为专家在网络传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国际新闻因为常常涉及重大的国际事件和突发事件,所以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与评论必须慎重,否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普通民众虽然也可以对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有时情绪化比较严重,容易影响其他读者的判断;而若从严密性与合理性的角度而言,专家的解析无疑更具有说服力。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热门推荐
  • 慕樱传

    慕樱传

    她来自现代,脾气不好有点不讲理,做事无厘头,有点冲动,有时迷糊,有正义感却总办坏事,长得倾国倾城,内心脆弱害怕失去。在这场灵魂的旅行中她遇到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男人。一二三四五......怎么那么多?那谁不可以插队哦!是一次次利用她得到天下的他,还是坚持守护的他或是可以为她负尽天下人的他,风雨过后真爱是否依然守候在那?什么?不是只有她穿越你们也穿越?搞神马?好朋友一个个相继出现,阴谋却也越来越近......风雨过后还剩下什么?那份友情是否依然还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又该如何取舍?
  • 闪婚厚爱:偏执老公宠上瘾

    闪婚厚爱:偏执老公宠上瘾

    她是上京上层圈子里”恶迹斑斑“的裴家大女儿。为了救弟弟,她只好妥协,替同父异母的妹妹顶罪。为了报复,她睡了墨氏总裁。可没想到,这一睡就睡出了一个孩子。两年后。“要我把孩子给你养,也不是不可以,嫁给我!”“……”“嫁给我,以后我跟你结婚后,就算对你做什么事,也是天经地义的,比如——家庭暴力。”“……”可是没想到,结婚之后,他睡她成瘾,宠她成灾。
  • 魂武魔穹

    魂武魔穹

    太古时期,人魔展开大战;历经千年,最终人族以微弱优势战胜魔族联军,并将魔神大军及其麾下的十二员魔魂天将封印在了虚空黑狱,设下封印。然经过万载,封印之力逐渐衰落,十二根封印魔魂的魔柱破封而出散落在各个位面,魔神苏醒又将预示着玄天世界又将展开一场腥风血雨。慕凡降生天魂,然却被魔魂宿主,情况危急之下被药神山药辰所救,但是却无法根除身上魔魂印记,只能暂时压制,故而埋下隐疾,为打破魔魂束缚,踏上了一条修武之路;魂武魔穹,且看少年慕凡如何破魔定天,我主沉浮!
  • 苏醒的银河

    苏醒的银河

    失意的叶家小少爷叶想瞳被自家大哥所害,本应丧命却意外穿越远古时空。从此以后一魂双体前往各个世界收集记忆碎片,只为找到自己的过去。
  • 龙天厚土

    龙天厚土

    苍穹之下,沃土之上,龙天厚土,赤龙展翅翱翔于天际!沃野千里,四方靖平,皇天后土,卡多尔花绽放于田间……森林平原,草木飞鹰,江山秀丽,壮哉阿迪斯嘉之华美!青翼之上,云端之间,龙背骑士,御龙疾驰于苍茫大地!我心悠悠,我思菲然,慎言微微,遥望苍天白云嗅草香……卢修斯,艾琳娜,相拥在一起……
  • 不败邪神

    不败邪神

    武道世界,妖兽横行,强者纵横天下。当终极控兽印重新合成之后,沉睡千年的神秘异兽再次被触怒,浩劫再起,生灵涂炭,千年前的毁灭即将重演。百兽应天意,万妖崛起!少年陆飞携神奇功法逆天而起,凭借神奇体质,融万兽精血于一身,炼无上血脉,修不死之身,镇压十方世界,成不败邪神。
  • 心灵笔记:致别离的青春

    心灵笔记:致别离的青春

    作品记录了笔者从年少时期的文化苦旅,青春懵懂时期的单恋情怀,大学生活的恋爱季节,毕业后工作的迷茫……笔者的心灵笔记、七年的故事分享给亲爱的读者,希望你们喜欢,希望为你们带来的是文字的享受和共鸣以及一点点的暇索。
  • 公元四千年

    公元四千年

    公元四千年,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力远远大于整体社会需求,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完美取代了人工的程度。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共产主义。人类在银河系建立了无数社区,每个社区都由公民选举的九人参议院共同管理社区制度,而每个社区又会选举出一人担任整个银河联邦的议员。银河系一共有十个社区。银河系就处在这样十人议员的参议院统治之下。人人都过上了当有所需,随时取用的共产主义生活。
  • 蚀骨阴缘:棺人,我不嫁

    蚀骨阴缘:棺人,我不嫁

    2017年八月十六号,我和我未婚夫以及我妹妹出游,在经过云南小镇的时候,我喝了一瓶我妹妹送过来的水。然后我被拐卖了。光怪陆离的村庄,稀奇古怪的虫子,还有爱恨交织得人。当我满身疲惫的终于离开了那个山村,回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家,我的亲人却对我张开了獠牙,最终,保护我的那个人,只有毁了我的那个人。
  • 酷宝来袭:爹地,别太坏!

    酷宝来袭:爹地,别太坏!

    "七年前,夏明微和陌生人一夜春宵,七年后她带着儿子强势回归!云谦洛,云家二少,传闻风流浪荡,不学无术,实际却是跨国公司凌厉风行的幕后总裁,意外撞上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小鬼头!高手过招,她狡猾如狐狸,看着面前的云谦洛,轻声说道:“跟我结婚。”“理由?”“轻佻败家的二少与水性杨花的本小姐难道不是绝配吗?”他腹黑一笑,小狐狸终于上钩了:“女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睡你如初恋!”云二少宠妻语录:“她需要资金,我便为她建立一个商业帝国,她需要后盾,我便为她送去整个军队,她想要对抗宿命,我便为她搅动风云。”他说:“我的人,我都舍不得动她一丝一毫,谁敢伤她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