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500000003

第3章 国际传播的起源与初步发展(1)

本章要点

国际传播的含义及产生的时间

国际传播产生的政治、技术、媒介基础

国际传播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如何

一战中,国家是如何介入国际传播的

国际传播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而其中,国家和国际关系体系、大众媒体与传播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由此我们认为,尽管国家间的信息传递由来已久,但国际传播这一历史现象却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它是在近代国家、国际关系体系、传播技术和大众媒体初步成熟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而言,国际传播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才出现的。

本章在论述早期国家间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描述了近代国家的发展和国际传播的诞生,分析了国际传播产生的政治、技术和媒体基础,并介绍了早期国际传播的初步发展。论述的时间界限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出现。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诞生

一、早期国家间的信息传递

就国家的形式而言,人类历史上共有四种国家:领土国家、城邦国家、近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家。“领土国家”是指以君主的权力所能达及的地理疆域为界,从而行使政治管理范围的国家;所谓“城邦国家”是指以“城邦”为政治管理单位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国家的完整形态尚未出现,国家政权也极不稳定。这一时期的“国家”主要属于前两种。没有人知道在这一时期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形形色色的早期“国家”,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更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研究课题。

就早期国家间的信息传递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范畴来认识:古代不同地区之内的信息传递,不同文明之间的信息传播,以及政府与民间的两种传播方式。

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之后,大约在一万多年以前发生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它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存的历史,而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的进步,人类的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出现了早期的私有制国家。

文明史最早产生于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例如古代的埃及、印度、两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一时期,人类获得了如下四种最早的传播手段:各种标识、声、光信号的传播,图画传播,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这个阶段不同文明之间的信息传播极为稀少,地区内部不同政治体之间的传播也不是很多,传播的方式主要靠标识和口语。例如在标识传播方面,中国的烽火台就是一个典型。周幽王为博妃子“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广为人知。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波斯国王大流士在黑海北岸与西徐亚人交战,徐亚人派使者送来礼物,其中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只箭,这实际上是一封标识传播的实物信,表达的信息是:如果你们不像鸟一样飞走、鼠一样钻地、蛙一样跳到水里,我们将万箭齐发。在口语信息传递方面,口语传播的载体有游吟诗人、水手、商人和各种旅行者。著名的《荷马史诗》就是游吟诗人的杰作。在古代西方,人们对周边社会文化和地理的知识,主要来自水手的描述,例如在古希腊,人们就利用水手的描述绘制了最早的周边地图,后来罗马人又通过他们从希腊人那里学到的地理知识开始了对外扩张。马拉松的故事也是口语传播最著名的例子。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伊尼斯认为希腊文明的基础就是口语传播,“希腊文明是口语词力量的反映。”在中国,周游列国的孔子实际上也一直在从事口语传播。

哈罗德·伊尼斯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传播学著作《帝国与传播》,书中介绍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帝国及随后欧洲中世纪的传播状况。实际从历史上看,在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秦始皇统一之后,世界历史才进入了真正的帝国时期。在欧洲,强大的罗马帝国曾经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统治人口超过了1亿;在亚洲,强大的汉帝国,统治人口也超过了6000万。与早期的国家不同,这一时期的帝国不仅领土面积更大,统治人口更多,制度也更加完备。随后,公元3世纪至8世纪,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游牧民族向文明地区侵入的混乱时期,以后又开始了逐渐统一和新的帝国的崛起过程。在欧洲,高卢帝国于公元8世纪分裂之后,在多个政权不断出现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以基督教为中心的“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亚和中近东,出现了由游牧民族建立、在8世纪之后达到高潮的阿拉伯帝国,随后,还有突厥人的崛起、蒙古人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在亚洲的中国,隋唐之后再次出现了强有力的政权,随后是元明清的政权更替。就传播手段而言,早期的“标识加口语”的传播已经转变成了“文字加口语”的传播。这一时期,帝国之内的传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而不同文明之间的传播更值得我们关注。

概而言之,早期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分为两类:政府主导的传播与民间传播。在政府主导的传播中,帝国之内的传播主要通过专业的邮政系统和信差传递政府公文及其他信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系统出现在古巴比伦,而比较完善的邮政系统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被称为希腊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曾在他的《历史》中描述了波斯信差的表现,他声称,“世界上没有人比得上波斯信差传送消息的速度,……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这些信差们送信使命。”罗马人在波斯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驿站,建立了更完善的邮政系统。据记载,政府驿站有多达40匹马,运送信件的速度达到每天75公里。罗马的凯撒大帝在公元47年完成了对小亚细亚的一次征服后写了一封简短的新闻信:“我到、我见、我胜”(拉丁文为“Veni,Vidi,Vici”)就是由信差传送的。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民间商业性的邮政公司靠新闻信来传递政情和商情。在政府间的传播中,我们注意到了国书或外交函件所传递的政治信息。所谓国书是派遣或召回使节时,由派遣国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我们不知道国书被使用的确切年代,但是国书却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通过478年日本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确定了日本历史上最早可以确定的年代;通过608年日本圣德太子派使节前往中国递交的国书,我们知道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隋朝时期,因为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的字样。外交函件是指国家和政府领导人之间或外交人员之间的信件。我们知道,最早的外交文件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战书。战争也是国家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古代罗马的征服,还是中世纪十字军的东征、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蒙古人的世界性扩张,都向其他地区传递了大量的信息。

与政府间的信息传递相比,民间传播在早期国家间信息传递中所起的作用也许更大。在民间,一些著名学者的游记或著作也是国家间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了公元前492至公元前479年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了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罗马的塔西陀的《编年史》记载了公元14年至68年罗马所统治的各地的情况。在东方,东晋法显的《佛国记》记载了公元399年至412年作者游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30多国的山川风物。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公元627年到646年作者跋涉5万多公里,经历的西至地中海东岸,南到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到中亚南部阿富汗,东到东南亚和印尼这一广大地区数十个国家的情况。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更是中世纪文化地域的最大跨越,记载了他1271年出发,1275年到中国,1295年返回意大利,关于中国及邻近国家,包括非洲的情况,该书对西方人认识东方世界起到了巨大作用,它“使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范围突然扩大了一倍”,可以说是一本改变了历史的书,据说哥伦布就是受此书的影响为了到东方寻找黄金而开始远航的。

古代社会的国际关系中存在几个明显的世界性区域。古代活跃的地中海地区,在经历了中世纪的停滞后于中世纪后期开始恢复;中世纪的阿拉伯和突厥人的崛起改变了中亚和中近东的政治;在东方,形成了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华夷体系。就不同文明间的信息传递而言,当时的人类社会是相当封闭的,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和郑和下西洋等,是极为稀少的文明间传播的著名记录。有学者认为,15世纪初欧洲人的地理知识依然相当匮乏。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仍然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之上,并不比千余年前的罗马人甚至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多多少。他们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存在,虽然知道有印度和中国,但是所知甚少。尽管当时已经有人深信地球是圆的,但他们对地球大小的估计是完全建立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之上的,甚至有人认为从欧洲往西至多只要几周时间便可到达亚洲。总之,早期国家间的了解是非常缺乏的。

二、欧美近代报刊中的国际新闻报道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折期。随着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宗教改革、民族意识的出现、王权的日益强大和近代国家的出现,欧洲开始站到世界历史的前台。就传播而言,这一时期的欧洲出现了最早的定期报刊。欧洲近代报刊由两个源头汇合而成,一是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一是大约同期在意大利威尼斯再次兴起的手抄新闻书。前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后者则表明在欧洲出现了一个信息需求的新社会阶层。报刊也带来了“新闻”一词的出现,美国著名新闻史学家埃默里声称:“直到1500年左右,消息(Tydings)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有关时事的报道;造出新闻(News)这个词是为了把偶然的信息传播行为与有意识地采集和加工最新消息的努力区分开来。”一个以事件、媒体和受众三者同构而形成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最早出现的品种却是国际新闻,即我们所要考察的近代国家间的信息传递,随后这一事物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是近代报刊开始出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成了新闻报道中最主要的内容。

1453年,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的主要威胁。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欧洲新闻书中,关于欧洲与土耳其的战争就成为新闻业报道的重点内容。1502年,德国第一次出现了使用报纸或新闻(zeitung)之意的名词,其组合就是记述土耳其战争的“东方新闻”(Neue Zeitung von Orient)。法国在16世纪发生过9次宗教战争,英国和西班牙也曾出兵干涉,期间法国新闻又成了各国报刊竞相报道的重点。据英国学者哈里逊在《伊利莎白时期的新闻业》一书中的考证,1591~1594年英国政府批准出版的新闻书中记载了126条时事新闻,其中关于法国战事的就有53条,占总数的42%。16世纪末17世纪初,就在新闻书大行其道之后,定期的报刊面世了。德国是最早定期报刊出版的国家,1590年,德国各地开始出现定期的新闻出版物。1615年,爱格诺尔·艾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报》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除了德国之外,荷兰也在这一时期成了欧洲报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了许多定期的月刊和周刊。在荷兰的影响下,1621年,伦敦街头出现了第一份定期新闻出版物《每周新闻》。1631年,法国的定期出版物《各地新闻》和《公报》也先后在巴黎问世。与早期的新闻书一样,这一时期的新闻定期出版物同样以国际报道为重要内容。例如,1597年,在德国,由迪尔鲍姆所办的报刊,名称就叫“1597年某月全欧洲各地发生的最重要的和值得注意的真实故事或叙述”。美国学者埃默里也考证说,最初的荷兰报刊《科兰特》只刊登国外新闻,直到1628年才开始刊登国内消息。英国第一份报刊《每周新闻》的全名就叫《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法国的《公报》也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近代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期,也是近代报刊及国际新闻缓慢发展的时期。

同类推荐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热门推荐
  • 嫡女离魂

    嫡女离魂

    离魂者,魂体两地也。古有倩女离魂伴夫京城科考戏,今有静殊离魂寻爱宫中复仇记。试问谢家女静殊如何受冤将死,如何离魂寻爱,怎生复仇?且看海公子为您拍案讲来。亲爱的读者们,想看怎么样的发展咧~~~男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男二霸气皇上一见钟情??(咳咳,未定稿,男一男二的排名不分先后嗷ps.你们喜欢哪个吖?告诉我我不会告诉别人哦~~)留些东西吧~~期待你们的冒泡!(咳咳,私信骚扰我也是可以滴~~不要太多嗷,对滴,本公子还要码字)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妻

    皇妻

    但凡一个皇朝的太子当得久了,就想当皇帝。但凡一个皇朝的太子爷想当皇帝了,当王爷的,就想捡漏了。在柳贞吉眼里,她相公,当朝狮王,就是那个想捡漏的人。
  •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豪门霸宠:我的酷炫狂霸拽女友

    豪门霸宠:我的酷炫狂霸拽女友

    被现代奉为“时尚教主”的叶傲晴没有想到,在她斗倒极品亲戚和四周环绕的敌人,坐上总裁的位置,即将开启霸道总裁模式的时候,一场空难不仅让她穿越到了平行世界,还让她一下子从人生赢家变成了一名备受欺凌的懦弱少女。虽然一朝回到了解放前,但是叶傲晴觉得以她的实力,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活得酷炫狂霸拽。且看现代时尚教主在平行世界,如何在虐渣,打脸,再虐渣,再打脸……的震惊世人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本文1v1,双c,强强,双洁,宠溺,温馨,无虐,虐渣,爽文)
  •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研究军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阀是什么?如果按字面释义,军阀的“阀”有点近乎于日常我们所用的“霸”字,因为无论是什么角色的人,只要后缀以这个倒晦的“阀”字,就会变得霸气冲天。军阀可以理解为依仗武力无法无天的人。如果我们还想深究一下“军阀”一词的政治内涵,那么不用花多少气力就会发现两个为众多有关军阀伪定义所公认的要素,一是专恃武力,二是割据地方,英语“军阀”一词WARLORD恰到好处地显示了这两个要素(WAR,指军事、战争,LORD意为土地),无论是西方学者“凡是依军事实力主宰一个地区的人”(谢里登)的定义,还是国内的权威性概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辞海),概莫能外。
  • 道法妖瞳

    道法妖瞳

    一对妖异的瞳孔,一个身怀道术的少年,当二者合而为一的时候,妖邪的恶梦就此诞生,邪恶的亡灵法师,多情的血族少女,少年的生命因此而变的不再平凡,且看丁忧如何利用他的妖瞳降妖除魔吧!
  • 扑街殿下拽丫头

    扑街殿下拽丫头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了。”他搂着她腰肢邪肆得宣布。他是洛家大少爷,黑道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殿下,但在她面前却似个无赖。他宠她,爱她,给她所有,但幸福很短暂,他的一巴掌让两人从此陌路。一年后,从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她华丽归来,身边却带着另一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摸金教父传

    摸金教父传

    职业生涯的断送,却偶遇机缘巧合一座墓,三代人几方利益的博弈,墓中埋藏千年的杀机集合几千年风水学精华的帝王墓,埋藏的到底是怎么样的秘密寻龙点穴的盗墓之门,从此打开